电子报
见性与看话头(连载20)----黄正幸老师
2015-04-18 03:22:38  类别:第094期
第五节 眼见佛性后仍须悟后起修
眼见佛性不等于成佛,仍然只是见道,仍须继续进修以后才能成佛。眼见佛性之前的明心开悟,当然更是见道,还没有进入修道位,更需要进修以后才能成佛。因为成佛的过程有五个大概划分的阶位,所以 平实导师说:
《瑜伽师地论》卷81 弥勒菩萨云︰“佛子成佛有五地:一、资粮地,二、加行地,三、见地及通达地,四、修地,五、究竟地。”根据弥勒菩萨此一开示便知—明心见性乃是见道。见道之前应先修集几种资粮,称为资粮地或资粮位。资粮位修习满足之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加行满足以后才可能见道。
见道后进入见道位,又称见地。见道后深入整理通达即是通达位,仍属于见道位。明心见性只能算是见道,只能断见所断烦恼,仍不能顿断修所断烦恼。所以悟后须进入修道位,历缘对境中修除断所断烦恼(修所断烦恼)。尚未明心见性之前,先要修行信心。十信满足后还要修四种加行圆满,才能由加行位而进入见道位—明心见性。见道后,如果明心见性未彻底,还要继续参究,一直到彻底而进入通达地,通达之后就进入修道位。所以见道者不一定完全通达,见道后深入整理思惟,彻底了然分明,才算是进入修道位,修道位主要是:一、断除修所断烦恼。二、修学无量百千三昧。三、修学地上菩萨所学八识心王之五法三自性、七种性自性、七种第一义、二种无我等心地法门。四、断尽习气。
修所断烦恼主要就是六根本烦恼之前五种—贪瞋痴慢疑。第六个根本烦恼是恶见(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恶见是见所断烦恼,在明心见性后便除掉了。但是前五种修所断烦恼,须在我们见道通达后,进入修道位去断除。而这五种修所断烦恼之中尚有随烦恼。根本烦恼与随烦恼都断尽后,人我执的烦恼现行就断尽了,一念无明也就断尽。声闻人断尽一念无明后就取涅槃,非声闻种性之菩萨断尽一念无明后不取涅槃,他进入菩萨阿罗汉位或第八地,仍不是佛,仍在修道位中。从此开始修断尘沙惑(即无始无明之过恒沙数修道所断上烦恼),尘沙无明断尽,便断法执,到此才算把无始无明断尽无余,金刚喻定现前,“金刚道后异熟空,大圆无垢同时发,普照十方尘刹中。”四智圆明,能照大千,方是究竟位—已经成佛。
所以悟后汰除习气是真正的修行,不可说悟后汰除习气不是修行。贪等习气如果不除,禅定就永远不现前。禅定不现前,则无量百千三昧也就无法成就,所以悟后起修才是正知见。如果说悟后不用再修行,那么 弥勒菩萨就不需说修道的五个阶位了。所以主张“悟了就是佛,悟后不须修行”的人是错会了,真悟的人绝不会如此说。1
注1、 摘录自 平实导师,《正法眼藏—护法集》,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二版四刷,2007 年12 月。以下皆同一书。
平实导师又开示说:
此师举《圆觉经》的经文说︰“修习此心得成就者,于此无修亦无成就。”但是他解释错了。世尊的意思是说,真如本心是本来就有的,祂不是因我们修行而得,也不是因为修行而从别人那里得到。明心是明白和找到我们本来就有的真心,所以说“于此无修亦无成就。”
但是我们明心时,只断了见一处住地烦恼,还有三种住地烦恼—欲爱、色爱、有爱住地等三种一念无明尚未断尽。而且无始无明虽破而未断尽,故悟后应汰除习气、增益见地,这正是修行,不能说汰除习气不是修行,亦不可说悟后不必修行。若悟后不再修行,就不能将因地阿赖耶识转变为第八地的异熟(庵摩罗)识,亦不能再进一步转变为真如。《华严经》卷30 云:“譬如真如非是可修,非不可修。”故应悟后起修,请佛子明察。
平实导师又开示说:
明心见性的人,虽然已证得真如佛性无生无灭的无生忍,但因尚未获得尽智,即未断尽一念无明,未断尽贪瞋痴慢疑等修所断烦恼,所以虽然得到了大乘无生忍,仍然还要再轮回。懈怠者七生天上、七生人间;有的人一往来;有的人一往不来,生于五不还天而取涅槃;有的人勇猛精进,当生就能取涅槃。所以大部分的人都须悟后历缘对境去断除一念无明之修所断烦恼,才获得一切后有永尽的智慧,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或证得第六地的解脱果,才能免除分段生死的轮回,不是一悟就得无余涅槃。佛子们必须谨慎,切莫妄自尊大,自误误他。
一切明心见性的人,他可以自行检查—悟后还有没有修所断烦恼?去检查自己的根本烦恼和随烦恼还在不在?就知道自己是否已经远离分段生死?我们再引述《圆觉经》的经文,大家就知道这个道理了:“善男子!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是故复生地狱、饿鬼。知欲而厌,爱厌业道,舍恶乐善,复现天人。又知诸爱可厌恶故,弃爱乐舍,还滋爱本,便现有为增上善果。皆轮回故,不成圣道。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
世尊又开示:“云何二障?一者理障—碍正知见。二者事障—续诸生死。……若此二障未得断灭,名未成佛。若诸众生永舍贪欲,先除事障,未断理障,但能悟入声闻缘觉,未能显住菩萨境界。善男子!若诸末世一切众生,欲泛如来大圆觉海,先当发愿勤断二障。二障已伏,即能悟入菩萨境界。若事理障已永断灭,即入如来微妙圆觉,满足菩提及大涅槃。”
从以上所引经文便知︰爱欲贪瞋等烦恼并非悟后立刻除尽,所以明心见性是得大乘无生忍,最懈怠的开悟者,须七次人天往返,才能不受生死;有的人一次人天往返而不受生死;有的人往生于五不还天,在那里解脱;有的人特别利根,悟的当生断尽烦恼而成慧解脱的菩萨阿罗汉,不受分段生死,各不相同,但仍未到究竟佛地。所以应当悟后起修,请佛子明察。
世尊在经中说有两个障碍,使人不能成佛。第一个障碍是理障。理障是不明真如佛性─不能亲证。或者亲证了,但是不究竟。我们有的人悟了以后说︰“我找到真如了!”但这个悟,对真如的了解其实还是很有限。我们打个比方︰没见过电视机的人好比未悟的人。见过的人好比是已悟的人。如今悟了,知道这就是电视机。但同样是知道电视机,却有许多层次不同。
平实导师又开示云:
开悟也是如此,理障断而未尽的话,也就是说你虽找到了真如,但在目前祂还不是真如,叫作阿赖耶识。这阿赖耶识里面的内容,你知道吗?只知道一点儿,修到八地时,“喔!原来是这么回事。”想要究竟的话,须到佛地。到了阿罗汉位或八地时,不称为阿赖耶识了,改名为异熟识或庵摩罗识,到了佛地才称为真如—无垢识,《金刚三昧经、成唯识论》说之甚详。故理障断而未尽,不名为佛。阿罗汉辟支佛虽断尽一念无明,仍不能成佛,不明真如不见佛性故。明心见性的菩萨,最多七次人天往返,必断尽一念无明(详《楞伽经》卷2),将来必定会成佛。
要成佛,在断尽理障之前,还须断事障。事障就是一念无明—因起烦恼而续诸生死。一念无明就是刚才讲的四种住地烦恼。其中见一处住地烦恼,在明心见性时断除。其余欲界爱、色界爱、无色界爱三种住地烦恼还没有断。不断尽就不能成为菩萨阿罗汉,更不能进入第八地,何况成佛?明心见性时,一念无明尚未断尽,初地或阿罗汉的功德都未曾具足,如何能说见性就是佛?就不必修行呢?
刚才所引述的经文说—如果没有明心见性而除贪瞋痴慢疑等烦恼,断尽一念无明的话,只能证入声闻缘觉的果位。必须明心见性以后再修除烦恼,才能证入菩萨阿罗汉的境界。之后再修增上慧学及无量百千三昧,直到七地满足,获得 世尊加持,授与“引发如来妙智三昧”,才能进入菩萨八地。所以悟后应当要修行,不可以说“悟后不必修行”。真正明心见性的人不会说“悟后不必修行”。见性后真的还没有成佛,应该继续进修;进修很久以后才能进入初地,证明我们眼见佛性时都还没有成佛。
平实导师这样说:
换句话说:以触证领受如来藏为基础,以眼见佛性为基础,去熏习法无我,可以成就大乘十住位的如幻观;以如幻观为基础,去观察能觉知能作主的我,以及相应的各种心所有法悉皆如幻,可以成就阳焰观,发起圣性,远离自我的贪执;以阳焰观为基础,去观照法无我的熏习及菩萨道的修行,可以成就如梦观而发起地上菩萨的修道心,成就道种性。三观若不成就具足,便不能入初地;圣性及道性不发起,便不能入初地,这些现观境界的修证,是环环相扣的。2
注2、 摘录自 平实导师,《大乘无我观》,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九刷,2008 年6 月。
见性后仍未成佛,应继续进修的理由是说,必须继续进修以后,才能更深入了知圆成实性的深妙义理,这是入地之前必须要理解及实证的佛法,由此证实,眼见佛性时还没有成佛:圆成实者乃是阿赖耶识所显示之心真如性与心生灭性,……由成论所说唯识性函盖不生灭之真实唯识门与生灭之虚妄唯识门等理,亦可知圆成实性函盖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二义也,是故不可犹如彼等将圆成实性局限在心真如门中也!亦如《起信论》中所言一心二门而含摄如来藏之不生不灭与种子流注之生灭性,可知圆成实之真意也。3
注3、 摘录自 平实导师,《灯影—灯下黑》,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市),初版二刷,2006 年2 月。以下皆同一书。
而且,眼见佛性以后,不是从此就可以不理会第八识心体自身的功能差别,只在佛性上进修,因为进入初地所需要的道种智,还是要回到如来藏自心的种子上面来进修,才能如实了知圆成实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使智慧更深妙,所以 平实导师说:
由于触证阿赖耶识后,即可现观阿赖耶识具足世间法一切种子,亦具足出世间法一切种子;具足遍计执性有漏法种子,亦具足依他起性中之有漏有为法及无漏有为法种子,而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则具足真如性,是故若得亲证阿赖耶识心体时,即可如是现观真如之存在。由于阿赖耶识心体自身从来一向是真如性,而又具有含藏意根遍计执性种子、故能引现世间轮转有漏法之种子,亦具有依他而起之六识心等有漏无漏之有为法之种子,是故阿赖耶识具足世间与出世间万法之种子,由是缘故,说阿赖耶识心体自身及所含藏之一切种子,合为整体而说之时,即是圆成实性,故说圆成实性函盖遍计执性及依他起性。
阿赖耶识既然有此圆成实性,则亲证阿赖耶识之人,若非从善知识明闻密意以致欠缺观行之过程者,而是实有亲自参究之过程者,则有慧力能作如是现观,是故亲证阿赖耶识之后,即得从阿赖耶识自体而现观意根之遍计执性,亦得现观意识等六识之依他起性。
但末学认为 平实导师说的“是故亲证阿赖耶识之后,即得从阿赖耶识自体而现观意根之遍计执性,亦得现观意识等六识之依他起性”,只是 平实导师自己才能拥有的观察能力,我们都不是像他那样在 世尊座下开悟的,也没有像他那样悟得很深,没有能力自己深入观察证实,都是在他的教导下,逐渐深入观察证实的。但是 平实导师也常常说他自己距离佛地还很遥远,所以说,眼见佛性以后真的还没有成佛,还要依止大善知识 平实导师继续修学,不是见性就成佛了。
例如十住位满心时眼见佛性证得如幻观,还没有能力证得十行位满心时的阳焰观,连入地都还没有,怎么可以自认为成佛呢?所谓阳焰观,平实导师说:
谓相见道位中,熏习一切种智等法义,譬如《楞伽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一切种智之经论。多闻熏习之后,便随之而作观行,专在八识心王等法相中,比对阿赖耶识心体之如何配合运作,并于其中观察七识心之现行与微细心行,由是而得渐渐伏除所知障相应之异生性(烦恼障相应之异生性,于前真见道时已经伏除),不敢再因私心而故作已知一切法,而造谤法、谤贤圣等导致堕落三恶道之恶业,是故未来世中三恶道业完全降伏,永不入异生道中,即是已除异生性者。
然而十住位中,由未完全降伏之故,由未亲得十行位满心之犹如阳焰现观故,终不能确实现观七识心王犹如渴鹿之逐阳焰,不能完全止息渴爱。然因多闻熏习之故,转转增进,至即将满足十行心位时,依相见道之八识心王等别相智慧,努力作诸微细观行,方得亲自证知而起现观:七识心王始终犹如阳焰晃动而不能止息,而此阳焰实非真有,乃是妄知与妄觉所构成者。如是依于七识心王之虚妄性而作观行;后时得此现观已,则能令七识心之执著性大为降低,心得止息。是名十行位之满心者所得现观之境。而此犹如阳焰之现观境界,乃是藉由般若慧而作观行,于广行六度万行之中,观察阴处界等法虚妄不实,而以观察七识心为主要观行之对象;是故阳焰观非是行门,而是相见道之般若深细观行之结果。当十行位的阳焰观成就时,才能进入初回向位,还没有入地,当然更不是成佛,何况只是十住位眼见佛性的如幻观?
#p#page_title#e#
平实导师又说:
如梦观者,谓菩萨道如梦也!然而此非初回向至十回向位菩萨所观行之方法与行门,而是结果。初回向位菩萨所应作者,乃是鼎力护持正法,不令佛门中之外道见破坏正法,不令外教一切人士破坏正法,救护一切众生回向远离众生相;如是尽力而行,永不休止。完成第一回向位之修行后,再依第二回向位之法门修行,而次第进向第十回向位中。于此十回向位中所作所修者,皆非以如梦观为其行门,而是以伏、除性障、护持正法……等种种回向为主修,藉此等行门而修集满足道种性,而发起入地所须之圣种性;但须起意保留最后一分思惑,不可断尽,以免舍寿时便入无余涅槃,灭却佛菩提种。如是依于十回向位之种种修行法门,尽心尽力护持正法多劫、多生、多年之后,心得转净、智慧增长、心量广大、不畏强权、不畏被害而死,如是勤劳而为正法、而为众生,终能发起圣性,方能入地。
由此无私、为法为教之精进利生缘故,心得清净广大,烦恼自得消减而致世俗法中之烦恼妄想难得生起。由如是心清净及广大故,便可常常于定中及梦中观见往世多生多劫精勤修行诸事相,亦可观见多生多劫违犯过失而受果报等事相,而得了知此世之善恶果报皆由往世自造因缘所致,因果历历不爽,悉如昨梦。由是缘故,便得现观往世所行菩萨道之种种事相,虽然历历在目,恍如昨日,便见此世所为一切修行利众等事项,悉如梦中无异。由是亲证之故,现观此世所修诸行、所作诸事,悉如昨梦,不异往世历劫所犯所修之事行,此即是菩萨道如梦之现观。乃是经由初回向至十回向位之行门,而在最后心位获得如是现观,此非行门,而是结果之证境。此人得此现观时,不久即尽色阴,而入受阴区宇之内,不久即将入四地。像这样证得如梦观时,才能满足十回向满心的修证,才准备进入初地,距离佛地还是非常远,何况十住满心位的眼见佛性,当然还没有成佛。
平实导师又开示说:
如是复又进修楞伽及解深密……等一切种智经论(此谓如理作意而进修者。自意作解者不在此数中),于初分道种智成就时,若能真发十无尽愿,即得转入初地之入地心位。欲入此位,必须亲随大善知识熏习楞伽与解深密等法门,一一通达而不误解者,则可证得初分道种智,即入初地入地心中;若不修此,或修此而起甚解、误解者,则不能证得初地入地心所须之初分道种智,则非通达位菩萨也!若未证得如梦观者,皆不能进入初地,不可妄语而笼罩他人,后果极严重故。
平实导师这样详细的教导我们,让我们知道见性以后只不过是第十住满心位而已;以后即使进入初地,都还必须亲自跟随善知识进修百法明门慧观;以及二地到十地的无生法忍的实证法门,都是要跟随诸佛菩萨继续修学的,都不是现在见性时所能知道的。因此说,见性以后千万不要自称“见性成佛”,以免不小心犯下大妄语业。因此,末学诚心劝告读者,将来有机会眼见佛性以后,还要跟随诸佛菩萨等大善知识修学,不要生起慢心,也不要得少为足停顿不前。所以说,见性以后还要继续努力进修,才能继续走向佛地。由以上的开示,可以知道不但破本参的明心只是见道,连明心后进一步实证的眼见佛性境界,依然只是大乘的见道;这与妙觉菩萨来到人间的见性成佛,是在不同的基础上明心与见性的。因此不能说因地的明心或见性时,就是成佛了;还要继续努力修集福德、定力、智慧,要继续广行六度波罗蜜多。直到通达了见道位的功德,进入初地了,才只是见道位完成而已,还得要进修十度波罗蜜多;这个无法想象的修学过程与内容,都不是末学所能知道的;有兴趣的读者,可以直接请阅 平实导师的《大乘无我观》,以及《灯影—灯下黑》,详细阅读就可以了解。所以进入见道的通达位初地以后,还要再经历二大阿僧只劫努力修行以后,才能进入等觉位;在等觉位中,要以整整一百劫时间专修福德,“无一时非舍命时,无一处非舍身处”,才能圆满成就三十二大人相及八十种随形好,满足成佛时应有的大福德。要像这样经过“百劫修相好”,成为妙觉菩萨—最后身菩萨,当来下生成佛;然后观察因缘成熟时才能下生人间,那时示现为凡夫一般,然后出家修行而明心与见性时,才能成佛。所以,明心以后又眼见佛性了,还不是真的佛,只是相似即佛,最多只是分证即佛而已,不能夸大说自己是见性成佛了。
(待续)
下一篇:广论之平议(连载五十二)----正雄居士
上一篇:苍天有眼(连载9)----郭正益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