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有佛门大师说:“死后不再去投胎受生,就没有后世的五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不再有后世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命相等一切法,全部消灭而成为一无所有以后,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却不想依照 世尊开示的正见详细观察蕴处界的所有内容,认为自己可以不受生而消灭了后有;可是我见与我执等烦恼却全部继续存在,就妄想死后可以不再受生而认为就是证得涅槃。当他们死后发觉没有所谓常住不坏的细意识时,方才知道所谓的细意识(离念灵知或是直觉)一样是生灭无常的,只有重新投胎或受生于天界,才会继续有能够见闻觉知的自己(细意识或直觉)存在,于是就会重新再去受生、继续轮回,终究不曾了知涅槃的本质。这种佛门大师,末法时期也是处处可见的,这就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七种外道涅槃。
还有一种大师说:“见闻知觉性就是佛性,佛性出生了五阴、十八界等法;我们离开妄想杂念而住在自己的见闻知觉性中,就是涅槃的境界;将来死亡时就要舍离五阴十八界,住在见闻知觉性中不动不转,就是进入涅槃之中常住不灭。”却不知道见闻知觉性只是识阴六识的内我所,是六识心的功能,是依附于六识心才能存在,死后才发现见闻知觉性都开始消失了,正死位中全无他们所谓的佛性存在──因为他们错认六识的自性就是佛性,要等到中阴身又出现时才会有见闻知觉性,那时才知道生前的自己错会佛性的意涵了,于是不得不重新去投胎受生。这就是误认六识的功能差别为佛性的凡夫大师,完全不懂涅槃的真实义,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八种外道涅槃邪见。
还有一种末法时代的佛门大师说:“佛菩提道的修行,是要将贪、瞋、痴、慢、疑等烦恼全部断除净尽,死后觉知心就可以独自存在于三界外,永远不会投胎出生而又去领受生老病死等痛苦,这就是涅槃。”但这其实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种外道涅槃邪见。
有一种佛门大师说:“当我们具有观察六尘万法的智慧时,在一切境界中都可以了然分明面对一切境界无所不知,永远处于客观的状态中,这时觉知心已经不再动转了,不动转的觉知心这时已经成为常住不坏的金刚心,这时不被境界所转的觉知心就是住在涅槃境界中。”这其实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一种外道涅槃。
也有佛门中的大法师说:“真如或如来藏只是缘起性空的异名,缘起性空的道理就是真如,就是如来藏,所以成佛之道就是解脱道,阿罗汉就是佛。当你了解蕴处界的缘起性空而灭掉蕴处界时,就成为断灭相,这个灭相是不可能再被灭除的,这就是灭相真如。你如果已经了解缘起性空而证得这个灭相真如时,就是证涅槃了,就是阿罗汉,也就是成佛了。”但这仍然不外于五阴、十二处、十八界,只是错把缘起性空(《楞伽经》中世尊指斥的兔无角1)当作真实法,其实缘起性空是依附于生灭性的蕴处界在人间的暂时存在(牛有角2)而施设的,不能外于生灭性的蕴处界而有缘起性空观,所以缘起性空根本不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法,但他们自以为是常住不坏的真实法,落入 世尊上面经文所破斥的第十四种外道涅槃中。
注1 详见 平实导师著《楞伽经详解》第三辑,页50~308,正智(台北),2000/5。
注2 同上注。
也有一位从台湾去美国的附佛法外道,示现为密宗的活佛,他认为,在有情身外另有一个具足各种功德的法性,名为虚空;由虚空这个功德法性所出生的有情,来与虚空功德互相和合运作,才会有三界中的各类有情。就把虚空当作不生不灭的涅槃,这其实是虚空外道,与数论外道建立的冥性同样是想象法,正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十五种外道涅槃。
还有佛门大师说:“成佛之道的修行就是观察一切法生灭无常、缘起性空;只要能够知道三界中的一切法都不真实,都是有为生灭,因此就放下了一切,这样知道的人就是亲证涅槃的人。至于第八识如来藏,则是外道神我;主张有佛性可证的人,则是自性见外道。”但这并不是佛法,也不是声闻圣者所证的涅槃,因为声闻圣者证涅槃,是依于能够出生名色的本识(《阿含经》中世尊说是“诸法本母”)而不灭本识,只灭除五蕴、十八界而独留本识常住不灭,成为无余涅槃;对这个第八识不必实证,但是对于祂的恒而常住不坏必须坚信不疑,否则将会落入《阿含经》中 世尊所斥的常见外道邪见中,成为“因内有恐怖、因外有恐怖”的凡夫,欲断我见即绝无可能,想要实证涅槃当然更是遥遥无期。至于成佛之道的修证则是一切种智,必须证知第八识如来藏而发起实相般若,进而具足证知如来藏中的一切种子,成就一切种智。但这种否定第八识而主张缘起性空观的佛门大师所说,与三乘菩提的真实义相违背,也是否定真正成佛之道的人,落入世间法蕴处界的表相中,却正好是 世尊所破斥的第二十一种外道涅槃。
也有佛门大师进一步认为,不但要能了知有一个真实法存在,永远都不会毁坏;还要再进一步了知这个常住法以外的其余诸法都不是真实法,这样如实了解的人就是证得涅槃的人。但这种大师落入玄想而不知道这个真实法即是第八识如来藏,并非实证者,他在私底下可能会提出各种名称(例如能量、道、冥性、生殖力……等)而说之为涅槃实际,正是 世尊破斥的第二十二种外道涅槃。
以上十三种现代佛门内常常可以看见的说法,其实都不是真正实证涅槃以后说出来的,却都正好与 世尊所破斥的外道涅槃相同。但因为他们都以佛门僧宝的身分说法,也引用经中的佛法名相来演说,所以大家往往信受不疑,殊不知正好与外道错会涅槃者的说法完全相同。但是这些末法大师符合外道所说涅槃的所谓佛法,在《阿含经》中 世尊说为“相似像法”3,只要遇见了真正实证涅槃的菩萨时,就会使他们所说的涅槃道理都不能成立,所以都是对涅槃作了不实想象以后的说法,一切有智慧的实证涅槃菩萨们,全都会舍弃这些邪见。
注3、《杂阿含经》卷32:“如是,迦叶!如来正法欲灭之时,有相似像法生;相似像法出世间已,正法则灭。譬如大海中,船载多珍宝,则顿沈没。如来正法则不如是,渐渐消灭。如来正法不为地界所坏,不为水、火、风界所坏,乃至恶众生出世,乐行诸恶、欲行诸恶、成就诸恶,非法言法、法言非法,非律言律、律言非律,以相似法,句味炽然,如来正法于此则没。”大正藏册2,页226,下6-13。
诚如 世尊所说,这些外道所说涅槃的道理,全都不离断常、生灭等二边,却自己认为已证真正的不断不常、不生不灭境界,宣称已经证得涅槃,宣称自己是阿罗汉。像这样的凡夫大师虚妄想象出来的涅槃,在法界中其实不曾存在过,都只是他们对涅槃所作的妄想言说,永远不能脱离三界生死而证得不生不死的涅槃。这些佛门大师与附佛法外道们所说的涅槃,只是依据妄想猜测所产生的纯理论,都属于错修错证的玄想,仍然是在觉知心意识的境界中来去,不是常住的不生不灭涅槃真实法;所以他们仍将继续在三界中漂流、奔驰、执取,永远无法止息心中的五利使与思惑烦恼,更不能远离无始无明所知障,其实没有一个人是证得涅槃的人。有智之人应该依照 世尊的圣教一一详细思惟、分别、观察,千万别迷信出家法师的身分、道场的广大规模、徒众的数量广大、名气的崇高,要依世尊圣教一一详细深入思惟与观察,然后作下决定:要依什么样的知见来进修涅槃圣道。
第四目 外道四空处涅槃
《阿毘达磨大毘婆沙论》卷74 说:
如契经说有四无色处,谓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问:何故世尊于四无色以处声说?答:为破外道解脱执故,谓诸外道执四无色为四涅槃:
一、执空无边处名无身涅槃,
二、执识无边处名无边意涅槃,
三、执无所有处名净聚涅槃,
四、执非想非非想处名世间空窣堵波涅槃。
为破如是外道涅槃执故,说四无色名为生处,非真解脱。真解脱者乃名涅槃。
语译如下,以助了解:
【犹如契经中说有四种无色界的处所,就是说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问:“是什么缘故世尊于四无色天的境界以‘处’这个名字声音而说?”
答:“这是为了破斥外道误会解脱而产生执著的缘故,也就是说有四种外道执著四种无色的境界当作四种涅槃:第一、执著空无边的境界名为没有色身的涅槃,第二、执著识无边的境界名为无边意涅槃,第三、执著无所有的境界名为清净聚的涅槃,第四、执著非想非非想的境界名为世间空佛塔涅槃。为了破斥像这样的外道涅槃执著的缘故,所以把四无色天的境界说是出生的处所,并不是真正的解脱。只有真正的解脱境界才能说是涅槃。”】
无色界这四个境界,并非永远出离生死轮回的安隐境界,而是人间证得四空定的有情死后往生的处所,由于仍属往生之处,所以把四空天的境界名之为“处”,所以名为空无边处乃至非想非非想处。有余、无余、本来自性清净、无住处等四种涅槃都是没有处所的,二乘圣者所证的有余、无余涅槃则是后有永尽的,所以不是由意识往生过去安住的,而是没有意识安住的、无处所的、无境界的非境界。四空天既然是死后可往生的意识境界,往生到四空天的处所以后还是意识存在的定境,识阴依旧出生了,不离五阴范围,所以在四空天中寿尽以后还是要再度往生于色界或欲界中,不离生死轮回,当然不是真正的解脱、涅槃;因此证得四空定时,并没有脱离生死轮回,不是证得涅槃。以此缘故,名为外道的四空处涅槃。
第五目 外道无想定涅槃
外道所说的涅槃大多离不开意识境界,只有一种外道是离开意识境界的,就是证得四禅后的无想定境界;这类外道自认为已经离开生死,所以自称证得涅槃了。但这种外道死后将会往生到第四禅的无想天中,灭除觉知心而使意识断灭,留下四禅天身于四禅天中,仍有我见、我执种子存在而保持色阴在四禅天中,误以为即是涅槃的寂静境界;其实还是有意根与色界天身继续存在,五阴后有并未全部灭尽,并不是已经出离三界生死而离开五阴的涅槃境界,所以将来在无想中的无想定里的天福享尽时,意根才一动心,还会再出生意识心,然后就下堕于人间或三恶道中了。
为何这类外道会堕入无想定中而误会是证得涅槃呢?因为他们知道无余涅槃中应该是绝对寂静的,但他们不知道无余涅槃中也是灭尽五阴、十八界,是连意根都要灭除的;他们更不知道无余涅槃中还有本际如来藏常住不坏,即使灭尽五阴、意根以后,依旧不会是断灭空。这类外道没有涅槃智慧,由于这个缘故,这种外道知道应该灭除觉知心,但又恐怕识阴断灭之后再灭尽色身,会成为断灭空,所以就留著第四禅无想天的色身,当作是无余涅槃;却不知道无想定中或无想天中都还有意根与色身存在,由于还没有断除我见,也还没有断尽我执,又坚持六识论的缘故,便留著色身继续存在,误以为已经没有心存在的无想境界中,就是无余涅槃。这样认定而不改变,死后就往生到无想天中,寿命最多有五百大劫,都没有意识觉知心生起;但是当他的寿命终了时,意识觉知心还是会重新再生起,于是就下堕于人间或三恶道中,所以并没有解脱三界生死,当然就不是证得涅槃的人。
至于近代佛门大师们所谓之涅槃,率多落入最粗浅的离念灵知中,住在识阴六识一念不生的欲界定境界中,自以为即是阿罗汉所证的涅槃境界,尚未看见有谁是住在深未到地定中自以为实证涅槃者;如斯等人尚且不及外道初禅涅槃,何况二禅等至位中意识独存之离念灵知境界?由是缘故,大乘菩提、二乘菩提所证涅槃之理,更应说之。
第三节 声闻涅槃之主要内涵(断我见、我执,灭尽五阴)
第一目 修习声闻解脱道的大前提、大方向
声闻涅槃是二乘涅槃中,经由断我见与我执而获得的解脱境界,是指有余涅槃与无余涅槃,不同于菩萨们所证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声闻涅槃的修证方向,必须先了解五阴、十八界的内涵;也必须先了解三界世间的内涵,以及观察三界世间都是苦,具足了解三苦、八苦,才能生起实证解脱取证涅槃的动力;然后才是修除外我所、内我所的执著,基于五停心观而获得未到地定,再以断身见的见地作为基础而开始修道,方能断除我所执与我执。这是求证声闻涅槃以前,必须先了解的大方向、大前提,以及实修的内涵;至于修证声闻菩提之前应该具备的条件与内涵,容于本章第四节开始另行说明。
大方向是说,若不能先了解五阴的具足内涵,观察五阴的生灭无常时,就不能具足函盖五阴;于是观察五阴的生灭无常时,只能观察到五阴中的局部是生灭无常,会把五阴中的其他局部认为不属于五阴的范围,就认定是常住不坏的真如、佛性,依旧未脱离五阴我,落入局部的五阴我之中,我见没有断尽,成为部分身见继续存在的现象,无法断尽三缚结,不能取证声闻初果。所以,观行五阴的生灭无常时,必须先具足了解五阴的内涵,否则无法真的断除身见,仍然会有一部分身见存在而不能生起声闻初果的见地。由此缘故,当学人开始观行五阴虚妄之时,真善知识一定要为学人具足说明五阴、十八界的内涵而无遗漏;否则可能造成学人未断尽身见而自以为已经断尽,若是自称为初果人时即不免成就大妄语业,却是为师者之所陷害。
大前提是说,若不能了解三界世间的全部内涵,或者了解以后还不能观察到三界世间的境界都是生死轮回的所在,不知三界生死轮回之中都有痛苦存在,就对三界境界的全部或局部生起爱乐之心,当然无法生起远离三界生死轮回的意愿;因此必须先把三界生死中的种种现象,究竟有什么痛苦存在的事实,一一为学人解说清楚。在这个大前提之中还有一个内涵必须注意,就是对三界的境界必须具足了解——于次法“生天之论”详实了解,才不会解脱于欲界以后就误以为是解脱,就宣称自己证得涅槃了,难免落入外道五种现见涅槃之中,成为大妄语者。乃至不会因为证得二禅、三禅、四禅或四空定时,误以为已得解脱三界生死而宣称已证涅槃。所以 世尊必须同时为弟子四众施设世界悉檀,以“生天之论”解说三界的全部境界,弟子们才能依据三界的全部境界相来检查自己的解脱,才能确定自己确实是超脱三界境界而解脱于三界生死了。至于外我所、内我所、五阴、三界的内涵,请详阅拙著《阿含正义》之所说,本书中不再重复演绎。但五阴的具足了知,却是实证二乘涅槃之前提,是故《中阿含经》卷29〈大品〉中,已曾说明成就涅槃之条件,以及求证涅槃者必须先了知五阴等法之兴衰:
世尊!若有比丘学未得意,求愿无上安隐涅槃者,彼于尔时成就学根及学戒。彼于后时,诸漏已尽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者,彼于尔时成就无学根及无学戒。世尊!犹幼少童子,彼于尔时成就小根及小戒,彼于后时具足学根者,彼于尔时成就学根及学戒。
如是,世尊!若有比丘学未得意,求愿无上安隐涅槃者,彼于尔时成就学根及学戒。彼于后时,诸漏已尽而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于现法中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不更受有、知如真者,彼于尔时成就无学根及无学戒。彼若有眼所知色,与眼对者,不能令失此心解脱、慧解脱;心在内住,善制守持,观兴衰法。4
注4 《中阿含经》卷29〈大品〉,《大正藏》册1,页612,中29-下17。
证得声闻涅槃的内容,本书中也不再重复演绎,都请详阅《阿含正义》。此处只作前提与方向的说明,令佛教学人们先具备了实证声闻涅槃的大前提,也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因此本书中将注重于涅槃义理的演绎,以及略举初果人到四果人所应修断的结使,教导学人远离错误的知见,然后得以实证三乘菩提中所证的涅槃,至于观行的内容,请迳阅《阿含正义》。所以说,像法时代对于涅槃的演说往往有许多种,自以为证得圣果阿罗汉的大师们各有所说,可是他们的说法有邪有正;末法时代的诸方大师也各有所说,然而所说全部错误,难得有人能够正确演绎出涅槃的正理。佛陀早已预见如此,也亲见当时诸方外道所说涅槃全都错得很严重,因此,想要宣说正确的涅槃之前,就必须预先破斥邪说,先开示外道所堕的四种妄想涅槃,乃至广说外道的许多种妄想涅槃,使佛门四众不会落入外道涅槃的邪见中,然后才教导大众实证真正的涅槃。
事实上,二乘涅槃是果,不像菩萨的涅槃既是因、也是果,所以声闻人的涅槃果要依因地正见为基础才能修得;所想象的涅槃因,如果已经偏斜而不正确,所证的涅槃果当然也同样不正确,所以 世尊开示说:“(外道所说的涅槃)非我所说,我所说者,妄想识灭,名为涅槃。”正法中所说的涅槃,简单地说,就是妄识心永远消灭,以后永远都不会再有妄识—心意识—生起(注),所以不会再受生于三界中的任何一处,这才是真实亲证涅槃的圣者。由于外道涅槃始终不离神我,神我就是妄想识意识的境界;因此 世尊就以妄想识意识的永灭,来比对外道涅槃落入妄想识意识之中,来加以破斥,才能使佛门四众远离外道涅槃因,依于正见而修习以后,才能实证真正的声闻涅槃果而解脱于三界生死。(注:二乘解脱道中说的“心、意、识”三名同样是指意识心,异于大乘诸经中说的“心、意、识”,详《阿含正义》中的考证与释义。)
第二目 欲修习声闻解脱道者应有的条件
二乘涅槃之取证,有其次第,并非对初始修学者都可以当场教令实证声闻涅槃,唯除菩萨多劫修行再来时示现为声闻圣者之“善来比丘”;是故诸佛接引外道时的常法,都是先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后说“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然后才说五阴世间是无常、苦、空、无我,令得声闻解脱道的法眼净,成为初果人。
有经为证——《长阿含经》卷3:
尔时,福贵被二黄叠,价直百千;即从座起,长跪叉手而白佛言:“今以此叠奉上世尊,愿垂纳受。”佛告福贵:“汝以一叠施我,一施阿难。”尔时,福贵承佛教旨,一奉如来,一施阿难。佛愍彼故,即为纳受。时,福贵礼佛足已,于一面坐,佛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不净、秽污,上漏为碍,出要为上。时,佛知福贵意,欢喜柔软,无诸盖、缠,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即为福贵说苦圣谛,苦集、
苦灭、苦出要谛。时,福贵信心清净,譬如净洁白叠,易为受色,即于座上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见法得法,决定正住,不堕恶道,成就无畏,而白佛言:“我今归依佛!归依法!归依僧!唯愿如来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寿不杀、不盗、不婬、不欺、不饮酒,唯愿世尊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5
注5《长阿含经》卷3,《大正藏》册1,页19,中7-23。
亦如《长阿含经》卷15 所载:
尔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取一小座于佛前坐。尔时世尊渐为说法,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分布显示诸清净行。尔时,世尊观彼婆罗门志意柔软,阴盖轻微,易可调伏,如诸佛常法,为说苦圣谛,分别显示;说集圣谛、集灭圣谛、出要圣谛。时,究罗檀头婆罗门即于座上远尘离垢,得法眼净。犹如净洁白叠,易为受染;檀头婆罗门亦复如是,见法得法,获果定住,不由他信,得无所畏,而白佛言:“我今重再三归依佛、法、圣众,愿佛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塞,自今已后,尽形寿不杀、不盗、不婬、不欺、不饮酒。”6
注6《长阿含经》卷15,《大正藏》册1,页101,上14-26。
是故度化众生如实证解声闻涅槃之前,必须先教化众生信解三界世间的内涵及布施与持戒的因果以后,才能教导声闻解脱道,令得法眼净而证初果。非唯 世尊如是次第度化有情,诸弟子众亦复如是效法 世尊,必须先为闻法者演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使明因果及三界世间等道理,观察闻法者已能领解并且信受以后,才会为受法者演述解脱道正理,例如《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 第8〉:佛告比丘:“昔者,风神生恶见言:‘风中无地、水、火。’地、水、火神知彼风神生此恶见,往语之言:‘汝实起此见耶?’答曰:‘实尔。’三神语言:‘汝勿起此见。
所以者何?风中有地、水、火,但风大多故,风大得名耳。’时,三神即为说法,除其恶见,示教利喜: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敷演开示,清净梵行。三神知彼风神其心柔软,欢喜信解,净无阴盖,易可开化,如诸佛常法,说苦圣谛、苦集谛、苦灭谛、苦出要谛,演布开示。时,彼风神即远尘离垢,得法眼净。譬如净洁白衣,易为受色。彼亦如是,信心清净,逮得法眼,无有狐疑,决定得果,不堕恶趣,不向余道,成就无畏,白三神言:‘我今归依佛、法、圣众,尽形寿不杀、不盗、不婬、不欺、不饮酒,愿听我于正法中为优婆夷,慈心一切,不娆众生。’”7
注7《长阿含经》卷20〈忉利天品 第8〉,《大正藏》册1,页136,下7-23。
是故,诸佛常法就是在度众生证解脱道时,必定要解说四圣谛;但在解说四圣谛之前,要先具足说明三界世间的内涵;都不是只谈人间世间,而是函盖欲界六天、色界十八天、无色界四天的境界;预先教导学人知道三界世间的具足内涵,随后证得初果时才不会误将初果乃至三果的智慧境界错认为涅槃境界,更不会在证得初禅时误会为已出三界而得涅槃,乃至证得四空定时不会误认为已证涅槃、已出三界。在此之前得要先谈布施得生欲界天、得后世可爱异熟果报的因果,再谈受持五戒得以保住人身的因果,末后再开示修定得生色界天、无色界天的因果,再度保证受法者对三界的境界相具足了知,就可以确定受法者不会将欲界天、色界天及无色界天的境界,错认为已得解脱、已证涅槃,意在免除受法者将来可能产生大妄语业而导致下堕三恶道中。
如上所说,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说过了,接著才是演说“欲为大患,上漏为碍,出要为上”,即是告诉受法者:“欲界之法是求出三界生死者的最大灾患,应该舍离欲界的人间和六天境界;色界天境界虽然很高,已非属于下漏的欲界漏,但这只是上漏而非无漏,仍会障碍出离三界生死之道;即使生在无色界天了,也仍然不该止息,应该求出无色界天的境界,这才是最上解脱之道,名为‘出要为上’。”演说到这个地步以后,若是观察受法者信心坚定而不犹疑,有心求出三界而对三界境界无所爱乐,即是心地清净、知见清净了,这时才为他演说五阴、十八界的内容,继而演说四圣谛、八正道之内涵;假使受法者对于施论、戒论、生天之论不信受,即是心地不净,仍然爱乐三界法,就应讲到这里为止,不再继续讲解下去,等候以后有因缘时再为他深入演说解脱之法。
当受法者已经听闻过“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不净,上漏为患,出要为上”,有如实理解而且信心坚定已无犹疑时,即是心地清净易于领受解脱之法了,这时他取证声闻果的条件才算是具备了,才可以开始为他演说四圣谛、八正道之法;受法者闻法以后即能获得声闻初果的解脱智慧,名为声闻道中得法眼净的初果人;将来继续进修以后才能获得二果、三果、四果,具足证得有余及无余涅槃。像这样获得法眼净而证初果的人,必定随即自誓三归,成为佛法僧三宝弟子。若有人自称已证解脱果乃至阿罗汉果,竟然还不是三宝弟子,随后也不愿成为佛教三宝弟子,都属外道而且必定是凡夫;原因是他还不曾真的实证声闻初果,似懂非懂,所以依旧不懂佛法僧三宝的真实义,因此而不愿意归依佛教三宝。总归而言,取证声闻解脱道而证声闻涅槃的条件,就是要先理解及信受“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大患、不净、秽污,色界的上漏为解脱之障碍,无色界的出要为解脱之最上”;若对这些还不能理解、不能生信、不求出离三界,还爱乐于欲界中的名闻、利养、眷属,或者还不懂三界的具足内涵;或已不爱乐欲界法、已如实理解三界世间以后,仍然没有求出三界的意愿时,即不必浪费时间继续为他演说四圣谛、八正道等声闻菩提正法,因为眼前的闻法者对于不生不死的涅槃,并无取证的意愿。
但声闻涅槃的主要内涵就是断我见、我所执、我执,最后要灭尽五阴,不受后有。想要断尽我见成初果人,必须先了解我见(身见)的内涵。想要断尽我所执而远离三界爱,必须先了解三界各层次的外我所与内我所。想要断尽我执,必须先具足了解五阴的全部内涵,包括极微细的意识与作意。想要了解不受后有的明确意涵,必须先了解三界诸有的全部内涵,才能确定自己真的不受后有了;否则难免堕在三界诸有的某一种之中,却自以为已经不受后有,自以为已经成为阿罗汉,成就大妄语的极重罪,死后不免下堕三恶道中。以上所说的解脱道的内涵,是一切修行者想要求证涅槃以前都必须先深入详细了解的。往常所见自称已证三果阿罗汉果的大师们所说的解脱道,都是尚未了解以上所说内涵,依旧不曾了解次法的内容,更是未断身见、未断我所执,也都未断我执,就宣称已得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宣示已证声闻涅槃,令人为他们忧心不已。今者在此预先提示,愿我佛门四众弟子都能引以为鉴,千万别堕入未悟谓悟、未证言证的大妄语业中。至于断身见、断我所执、断我执、不受后有等内涵,请详读拙著《阿含正义》自能知之,此书中不拟重述。
(待续)
-----------------------------
导师法语
◎ 你在末法时遇不到应身佛,化身佛也没有血可以让你出,那又是以什么叫作出佛身血?就是破坏诸佛的血脉,这就是出佛身血。三乘菩提一切法理都是佛血,三乘菩提的法义流传就是佛的血脉绵延;若是破坏了三乘菩提法义的流传,以外道法来取代,或以误会后的解脱道来取代佛菩提道,就是出佛身血。
平实导师著,《维摩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2008 年元月初版首刷,页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