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疑
第38集 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那里? 正钧老师开示
2015-04-21 22:36:04  类别:学佛释疑一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要来跟各位谈谈: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在哪里?
要思考这个问题的同时,想要请大家先一起来思考一个相关的问题:在家学佛容易?或者是出家学佛容易?所以理当先要来思考一下,在家与出家的真实义。可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有人以已经出家的身分,或者是说以世俗上表相的在家与出家来讨论。可是,今天我们希望说,纯粹依佛法上的义理,乃至可以兼顾表相上的摄受众生,以及住持佛法的角度上,来作说明跟讨论。
“出家”这个词,一向兼具有出世俗家与出三界家的意涵。而出世俗家是在外相上剃头、着染衣,当然这个染衣是指坏色衣,而不是光鲜亮丽的衣服。因为,先要有一个出离种种三界烦恼的表相上的示现,所以进一步才能够除去三界的烦恼;那这个部分初步的是要指证解脱果,初步的至少要分证初果向,这样才叫作出家。
我们先来看看《维摩诘所说经》里面的一段文字:【诸长者子言:“居士!我闻佛言:父母不听,不得出家。”维摩诘言:“然汝等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是即出家,是即具足。”】(《维摩诘所说经》卷一)
表面上看起来,维摩诘菩萨好像有一点在跟 佛唱反调的味道,其实不然。佛的说法一向就有很多层面,所以才会有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这个事实。当然,出家一词有着出世俗家与出三界家的差别。出世俗家的同时,应当徵得父母乃至配偶、子女的同意;而出三界家是证出家法,却是心地法门,它是不着外相的,它只论说是不是已经心得决定。所以,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在意愿上发出家心,乃至说发现亲证法界实相,进一步决定承担世出世间法,这是在心地上证。所以这个意涵,其间的意涵跟前面是没有矛盾之处。
又比如说《大庄严法门经》卷下里面这么讲:【文殊师利言:“菩萨出家者,非以自身剃发名为出家,何以故?若能发大精进为除一切众生烦恼,是名菩萨出家;非以自身披着染衣名为出家,勤断众生三毒染心是名出家。”】(《大庄严法门经》卷二)
文殊师利菩萨更是从法的亲证与否来说出家与在家,目的就是不要大众只从身相上来说,并且进一步希望能够提升众生对在家与出家真正意涵的认知。这就好像说,佛度五比丘证阿罗汉道之后,世间开始有了僧众,所以就说,开始有佛法僧三宝。佛的证量我们姑且不说,因为现在已经有很多众生是错误去领会的,乃至于说是故意去攀缘而浅化它。即便是“僧”这个字的定义,也已经有很多混淆,当然也就会产生种种的误会。五比丘一一均为僧,当然合起来就叫作僧众,当然位在三宝之数。请问到底以何为僧?以现剃发、着染衣的相为僧吗?从表相上来看,这当然也是对的,但是这样的定义却只限于表相上的僧宝;可是 佛所说的僧更重于法的亲证,就好像说,五比丘其实是证阿罗汉道的。为什么这么说?
我们再来看看《增壹阿含经》第四十九卷里面 佛怎么说的:“所谓僧者,四双八辈,此名如来圣众;可尊可贵,是世间无上福田。”(《增壹阿含经》卷四十九)四双八辈指的就是初果向、初果、二果向、二果、三果向、三果、四果向、四果。所以这样看来,实证佛法的僧,他的最低层次至少是要初果向,是要从法的实证上来看。
又譬如《佛藏经》卷上里面这么讲:“于佛法中成就身见,不在僧数。”(《佛藏经》)卷一)因为于佛法中成就身见,也就是说身见是断不掉的,当然就不能称为僧。但是,可不要把身见这个身只局限在色身上面,因为执取六识身常住不灭也是身见所含的范围。而断了身见,疑见、戒禁取见也会随之而断;三缚结断了以后,位入初果。所以,其所说的僧也是从法的亲证与否上来定义。同时,假如把四双八辈再加上辟支佛向、辟支佛,相对于一般凡夫而言,就可以称为十圣。当然,这个部分是单从解脱道上的果证而言。
而菩萨从七住位开始,也能如同二乘人一样,于解脱果上至少分证初果以上,乃至于说还有超过二乘人所不能证,而与二乘法所不共的部分,那就是亲证法界实相。
因而,应当从能否基本的亲证出家法来讨论,乃至思惟说,在家学佛与出家学佛的不同点。因为不管所示现的身相是什么,只要被虚妄的五欲——色声香味触,或者是五阴——色受想行识,所遮障而不自知,那就仍旧是在家的状况。
所以,自己取三界的种种法来束缚自己,而不是三界法所能够束缚自己。再加上说,假如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可以为其作为依止,假如说这个人已经可以修得人天善法不堕恶道,那就已经算可贵的。然而,即使说都一直在人天往返,其实也出不了生死之苦乃至八苦等等;说实在,这其实也不是一件可爱的事。所以,佛在《譬喻经》里面作了以下的譬喻:
【尔时世尊于大众中告胜光王曰:“大王!我今为王略说譬喻,诸有生死味着过患,王今谛听,善思念之。乃往过去,于无量劫,时有一人,游于旷野为恶象所逐,怖走无依;见一空井,傍有树根,即寻根下,潜身井中。有黑白二鼠,互啮树根;于井四边有四毒蛇,欲螫其人;下有毒龙。心畏龙蛇,恐树根断,树根蜂蜜五滴堕口,树摇蜂散,下螫斯人,野火复来,烧然此树。”王曰:“是人云何受无量苦,贪彼少味?”】(《譬喻经》)
我们常在五欲之家的状况,就好像刚才《譬喻经》里面所说的游于无明长夜旷野的人,常被无常的恶象所追逐,往来于生死井之中。有时候学到了一点法,以为可以对治生死之苦,却仍然无法逃离黑白无常的掌控。因为从无始以来,一向执着四大的假我,贪爱点滴的五欲之蜜,又加上被错误的知见所影响,那当然就与老、病乃至死,常相左右。要是你不知道这个事实的话,可能就懵懵懂懂一生又过了一生。而在一世又过了一世之中,都是因为贪爱那一些点滴的五欲之蜜,因而广受了无量无边的苦恼。好一点的话,可以有多一点的五欲之蜜受用,生在人天之中;可是多半的情况,也免不了三恶道之苦啊!
所以,应当求真正可以出离三界家的法,而不是只在身相上的示现来作文章。因为的确有真正可以出离三界的法,祂是可以亲证的;不是只是拿来作学术的研究。当你初步分证出家法以后,比如说初果向或是初果,虽然你在解脱果上的证量还不具足,甚至于说还仍然有贪、瞋、痴——那当然这是相对于二果的薄贪瞋痴而言,假如比起一般人的贪瞋痴,当然就已经少了很多了——可是,你毕竟真正的已经看到解脱生死的路是要怎么走了,而且也心得决定不会怀疑。当然,这样迈向具足解脱的果证是可以思量的。这要看说,每一个人的加功用行差别,乃至说有的人是要七返人天才能够出离三界。
但是,假如以这个为基础,再来进一步熏习世出世间法,也就是第一义谛的知见,当然就一定会是如虎添翼;因为你一定会更加相信确定说,有一个万法所依的如来藏。假如说你暂时没有因缘进一步来熏习第一义谛的知见,因为也许世间没有真正的善知识出世弘法;但是平常修的一分的福、一分的慧,这个时候却好像有着超过于十倍乃至百倍的受用。这都是因为对法的信心已经不是以前那种状况所可以比拟的,当然这种情况距离亲证第一义谛就是指日可待的。
也许你会有一个疑问说:照你出家跟在家的定义,那么看起来,出家证了出家法以后,好像就有一种让人家觉得是修学事毕的感觉,毕竟你出家的定义是比现在佛门里面的标准是高很多。依于现在佛门里面的状况,你当然会有这样的想法,这是无可厚非的。可是我要请你静下心来思惟说:解脱道是不是在断我见以后就真的已经修学事毕?其实,它后面还有断我执跟断我所执,还要进一步去进行。再者说,难道佛法就只有解脱果吗?而声闻人的解脱果,乃至说他证了四果,真的是究竟的解脱吗?以断我见为基础而开始进一步去求参禅明心,那才是菩萨的七住位,后面还得要满足十住位,然后十住位之后还有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等这么多的菩萨阶位,要一一去修证。这个初分证出家法,还真的是基础而已!
如今先不要说到四果或是佛果,单单我们说断我见以后,也就是说分证出家法,这个时候在修学佛法上会是如何的事半功倍,我们依着菩萨六度的道理,来跟大家简单地说明一下。
首先是布施的法。以前布施的时候,虽然也熏习过“三轮体空”,也就是施者、受者、所施物空;可是往往正在布施的时候,一定也会犹豫不决,多多少少会生起一念说“我是不是要布施?”那当然在这个同时,就对将来布施所得的福德是有减损的,同时的功德的受用也难以圆满。但是,假如你因为断我见的关系,能进一步去证三轮体空的一分功德,不但正在布施的时候能够多分的舍下悭贪,再加上知道说,三轮体空的背后有一个万法所依的本际以后,因为更相信因果的关系,所以未来所得的果报会转而更增胜,那真的是岂不妙哉啊!
你要是真的断了我见,于疑见、戒禁取见同时也自知自作证,而随之断除。你于何种戒的施设是与解脱道有关的,已经能够知其一二,不会再迷于外道的非戒取戒,你才会初步的真正知道什么叫作净戒;也才能够明白说,为什么它可以让众生迈向解脱的原因。这个时候,你的持戒就会渐渐远离以前那种受束缚、被约束的状况,而更能够欢喜而轻松的持戒。从此之后,于净戒的受持也更加的留意。当然,这样一世一世的恶因缘就会越来越少。这难道不是说因为这样而使道业突飞勐进的原因吗?
忍辱的部分。以前在修忍辱的时候,常常看到自己,明明自己已经火冒三丈了,却要努力的跟自己说:忍耐,忍耐!可是,从真正断了我见以后,你会现观到说,生气的我、贪心的我、愚痴的我,种种的我竟然是虚妄的;乃至于说,在贪瞋痴的对象或是境界也是这个样子。所以这个时候,你就有可能心中的无明火顿时会减损乃至消灭。那这一种不忍而忍,你得要亲自去体会一下,才会知道它其中的妙处。
以前在修精进的时候,能够克服外在的寒暑、远近等等,可是最难克服的就是什么?“我受不了啦!”这就是心理上最大的障碍。一旦断了我见以后,你现观到蕴处界的我是虚妄的,虽然你还是要受限于色身的种种状况;但是你这个时候,因为为了法而精进的心,却已经不是以前的那个“我”所可以比拟的。
在还没有断我见之前修于禅定,总是会看见自己有种种的妄念,那就只好如石压草的一样,去把那些妄念止住。那多半是事倍而功半,在禅定上的熏习跟修持,就没有太大的进展。断我见之后,不但可以发现说,自己要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更可贵的是,你进一步知道,到底为什么会是那个样子。从此以后,真正知道禅定的道理,这个时候你假如先把自己的习气、性障随分去消除,那将来到了该修禅定的阶段的时候,自然就会事半功倍。
真正断了我见生起的智慧,是让你可以逐渐了解如何迈向具足解脱的道路;同时,你不再会怀疑说有大乘法,也不再敢怀疑有一个万法所依的如来藏——除非说你断的我见,不是很真确的断我见。因为这个时候,你一定会很清楚的看到,假如没有如来藏,不要说证阿罗汉果,就连证初果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我见一定会断不掉的。
因此说,不管外表所表现的身相是如何,只要继续在五欲上去贪着,就是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所以,这个在家学佛容易或者出家学佛容易的问题,应该就已经有一致的答案了。
今天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下一篇:第39集 如何一门深入?(上) 正钧老师开示
上一篇:第37集 学佛者如何课诵? 正钧老师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