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洁老师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我们今天所要回答的题目是:“佛法与生活的关系”。
佛法如何能够落实于生活当中,这一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来说,对于任何真正修学佛法的菩萨来说,他的生活就是佛法,他的佛法就是生活。离开于生活没有佛法的实践,离开于佛法,这个生活也就是三界六道的轮回,也不可能解脱。所以生活与佛法,对于一个菩萨修行人来说,本是一体不可分割。
我们详细一点来说,以凡夫众生生活,也就是轮回当中的烦恼,主要不外于财、色、名、食、睡,这些财色名食睡,细细的我们去探讨它的本质,或是它的分类,其实都也不离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不离于我们之前所演说过的四念处的五根身、三种受、还有这六识心。所谓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这四念处的前三项,离于身、离于受、离于意识心;或是说六识心、五俱意识没有生活可言、没有生活的苦,这些忧悲苦恼、喜怒哀乐可言,离于这三样,菩萨们也没有办法修学佛法。差别只在于众生错误的把他生活所依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在这些生灭法上面建立了生灭相的执着;依于这样的执着、依于建立的事相、依于这个三毒而去造作了恶业。
反过来讲,菩萨修学佛法,却是先要认清楚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一一蕴、一一处、一一界,都要一一地去检查分明、去现前观察、去证知它的无常性;依于无常,无常之法必定不能久留;无常之法,你如果对它产生了执着,硬要它常住不灭,那已经违背了生灭法的道理。因为生灭法既是依他而起之法,必定依他而灭,必定不能常住久存,否则就不会叫作生灭法,否则《金刚经》就不会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了。”应该世俗当中,只有愚痴的小孩子,才会想要把这个梦留住、想要把这个闪电停留下来;想要这个草叶上的一个露水,在无常的太阳蒸发晒照之后,还能够一直保留着,菩萨们不会有这样子。
对于一切有为法,就是有作有为之法,因缘和合、依他而起之法,有这样错误的认知,反而要依于四念处、要依于未到地定,先断除了对于这样子的观身不净的净颠倒、观受是苦这样子的一个乐倒、或是说苦倒,最后能够证得六识心当中的这个意识心本身真实是生灭的、是虚妄的。这样子断了我见之后,既然这个我是虚妄的,依于我而有的色身的执着,当然更是虚妄的。依于我对于色身的执着、依这个五根身,根尘触,而有的这些的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当然又是虚妄而有的虚妄;是头上安头,是空花当中又产生了空花,是绝对不值得我们去为了它而造作任何相应三毒的恶业的。
那菩萨们的修行刚刚也讲到了,第一步要依于四念处的观行,依对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生灭法上,生灭相的破除;断除了我见,断除了我见之后,您是大乘菩萨,您当然要依于断我见为基础,而来求证明心,要去了解〈正觉总持咒〉第二句:“涅槃如来藏”。去证得这个涅槃体性,真如体性的如来藏。因为您在这之前,已经能够验证第一句,五阴十八界生灭法的道理;你再也不会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五蕴十八界上面起了贪爱、起了执着。在生灭法上建立了生灭相,产生了人相、我相、众生、寿者相。您已经一部分离开这些轮回相,离开这些生灭相了,依于这样子的断我见之后,你再来求证明心,依于明心证得这个涅槃心如来藏之后,您再回去返观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又是如何依的,依于如来藏这个一心为根本,而能够出生。
《楞伽经》里面有讲到:“藏识海常住,境界风所动,种种诸识浪,腾跃而转生。”换句话说,这个如来藏第八识、这个涅槃心如来藏,如同一个大海。祂是常住、祂是不变的;可是七转识,世间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些生灭法,乃至您在这依他起的生灭法上面,又额外增上、虚妄;建立了这些人、我、众生、寿者相;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的一个执着,更是虚妄上面生的虚妄。就仿同一个小孩子,看见一片浮云飞过来,不了解这个云其实只是水气蒸发,这是生灭法所产生之法。他看到这个云,他不了知它是云,它是水、它是水气所生,他在这个云上面一下子看到,哎呀!这朵云像狗、这朵云像男人、这朵云像城堡,慢慢地又变成一匹龙、慢慢地变成一只猫,乃至一只老鼠,乃至最后变化、分解、散开。这样在生灭相上面,建立的一个执着,就是人生不断轮回的根本,也是我们生活当中苦恼的来源。
菩萨依于未到地定,依于四念处而断我见之后,乃至断我见之后,我见既断而明心证真之后;他就必须要依于如来藏,就是转依如来藏的自性清净心,转依如来藏能够出生万法这样子的一个功德,而在证得七住位明心、证得总相智之后,再一一的于各别境界法上面,去分别、去了知这些境界法。也就是这些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法,又是如何从自己所证悟的这一个具足万法,能够出生万法的心出生?在境界上面一方面历缘对境,去对治自己的性障、去薄自己的贪瞋痴;因为转依如来藏,如来藏无贪、无瞋、无痴。所以我这个意识心、我这个意根,也应该慢慢地去对自己,要对治掉、去伏除掉;乃至地上菩萨能够断除种子,去对治掉这一些随烦恼,乃至根本烦恼的种子。在烦恼障的部分如此,在地上菩萨所修的道种智,乃至佛所要成就的一切种智,就是依于如来藏第八识。所谓一切种子识,种子就是功能,一切种子识、一切功能识而去证得这一个一切种智,道理亦复如是。
好!我们说完了菩萨明心之后的总相智,再依于这个别相智,一方面证得如来藏如何出生万法;于一一万法别别境界上面,能够去体会、能够去现前观察如来藏的功能运作。一方面又现前证得五阴十八界的无我;一方面又同时现观如来藏涅槃寂灭性、真实无我。具足两种无我,慢慢地去分证烦恼障的人无我,慢慢地又去具足所知障的法无我。菩萨应以这样子的断我见明心,依于这样子的明心所证得的根本无分别智、总相智,又进而去实证所谓的别相智,也就是禅宗所说的涅槃心易晓,差别智难明的差别智。具足了总相智、别相智,他就能够完成初地入地心所需要的智慧的部分。
我们刚刚演说的道理,或许有些菩萨会认为,这个离开我的生活好像很远。没错!可是反过来讲,当你认知了生活当中苦、集、灭、道这四圣谛当中,第一个苦,我们说知苦才能够断集,修道才能够证灭。你知苦了、知轮回苦了,您又发起大心发下四宏誓愿,你愿意生为菩萨而去度众生,那您的过程就一定是“佛法即是生活,生活即是佛法。”在生活当中去伏除烦恼、伏除性障。所谓的一切烦恼,先以定动,后以智拔。在这样的伏除性障的过程当中,定力、慧力又慢慢地生起;在于同时你也在修习定力,你的定力也会因为你的性障慢慢消除。又依于您有如实地在修集福德,譬如说:有在供佛、有在礼佛、有在对于众生有些利益的事情——弘法利众,或是说有财施、有无畏施,种种对于众生的这个善法缘的建立;福德越来越具足,性障就越来越消除,性障越消除定力慧力又越来越增长;定力慧力越好,生活当中的烦恼、五尘的贪爱、四相的执着越来越淡薄。这些执着生活中的性障的表现、现行越来越淡薄了,自然连带的也会让你的定力越来越生起,未到地定已经不是问题;再来离于五盖,断除对欲界男女的贪爱、饮食的贪爱,乃至断除其余的四种盖,那您当然初禅也是唾手可得,不会是太大的问题。
好!演说完一般我们比较偏向于菩萨实修的这个部分,我们无妨把这个距离,再把它拉近到我们眼前,简单来讲,在这里要引《梵网经》里面的三句话,来跟菩萨们特别要来作一个说明。《梵网经》里面在讲到菩萨戒,它有非常重要的三句话就是“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刚刚讲到菩萨的修行,好像没有特别提到众生的部分,除了提到说我们要自利利他、要发下四宏誓愿;知道自己的苦,也要知道众生的苦,而且如实地修行佛法,去断除二障,断除两种生死,而成就佛地果位的功德。那我们现在的话先从那个久远的目标拉到眼前,就依《梵网经》这个菩萨戒,最主要的这个三句话,我们来说明:佛性常住,指的就是真如心。这个如来藏心常住,这个真如心常住的道理,在其他亲教师讲说的单元,菩萨们应该都有一个初入门的一个认知了,这个部分我们就不多谈。依这个真如心,这个六祖在《坛经》里面,他证悟的时候所说的本来自性清净心。这个本来自性清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依于这一个本无动摇的实相心,一切众生是全部的,没有一个众生不具足的。六祖在这一个开悟偈里面所说的道理,其实就完全等同于佛示现;祂在菩提树下,于金刚座上示现成佛的时候,所说的那一句话:“奇哉!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着不能证得。”这个是绝对是等同于六祖在开悟的时候所说的那一首自性偈、开悟偈;又由于一切众生皆具足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本自具足这一个含藏识——第八识,而这个第八识能够受熏、持种,根身器出生众生五根身,乃至于意根,乃至出生众生这个业报身所依的这些山河大地这个舞台。
《楞伽经》里面也有讲到了,“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就因于这个如来藏不生不灭、本来自性清净,一切众生都本自具足,祂又能够受熏、持种根身器,祂能够出生我们每一世的五蕴身心。又既然取得了五蕴身心,就跟我们之前所说的,没有众生我们就不必成佛,反过来讲,没有众生我们也没有办法成佛,因为佛是福德智慧两足尊。如果全世界、整个全部的宇宙就只有你一个有情,你成不成佛,一点差异都没有;而成佛所需要的福德,智慧或许佛可以加持,你可以自己关在家里看书,去扯葛藤、去阅读这些所谓的文字般若、去熏习,可是福德却是一定要在众生身上求,没有福德的智慧,就跟没有定力的智慧一样,它只能说是干慧,它不能是清凉解渴,没有办法解除我们对于生死的烦恼。
既然是求真实法,想要求佛道的菩萨,当然不能落于这样子的窠臼之上;那么我们刚刚讲到了,这个真实法的实证,必是依于断我见之后的明心总相智、别相智,又谈到了落实在生活当中,我们是依于《梵网经》所说的:“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又依刚刚的解说,提醒菩萨们一切众生既然有如来藏,如来藏又出生无量无边每一世的我们的五蕴;在每一世的五蕴当中,彼此彼此一定都有无量无边的众生在我们眼前,可见的眼前或是不可见的。同样一个器世间,这些众生依佛在《央掘摩罗经》所说,乃至在无量的大乘经里面:在提醒我们为什么不能吃肉,不能吃有情肉、吃众生肉;告诉我们、提点我们的一样,因为所有肉都是一肉,都是如来藏肉。因为如来藏出生五蕴,五蕴里面才有色蕴,依于地水火风四大所成这个色身;我们说的这个不是色身、不是肉,而是说它是如来藏所出生。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一切众生皆有无量无边的轮回,在无量无边的轮回当中,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既然您不会吃这一世的父母兄弟姊妹,那你又怎么能够忍心自命为菩萨,发起了所谓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而您发起了众生无边誓愿度以后,您却还能够有这个勇气,能够说提起筷子去吃这个猪肉、去吃这个鸡肉,一切有情肉皆是如来藏肉,而如来藏这个真如心,祂有妙真如性能够出生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能出生种种的有漏,乃至无漏的有为法。
依如来藏有这个妙真如性,这就是《梵网经》所说的:“佛性常住。”依于佛性常住、依于有如来藏,如来藏依于这个妙真如性,能够出生我们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种种的生灭法;依于这个生灭法有不断的轮回,不断的轮回当中有我们的父母兄弟姊妹,有我们这些有缘亲爱的众生。既然佛性常住,既然我们有无量无边的轮回,每一个轮回当中都有父母亲友,这一世的亲友,我们不只是要孝顺父母,我们更要慈悲于我们的同辈、我们的兄弟姊妹、我们的朋友,乃至夫妻之间,乃至于同袍、同事之间,乃至于更生起大心;因为是众生无边誓愿度,而不是人类无边誓愿度;众生当然要包括您家里可能养的宠物,或说其他的这一些飞虫,这一些堕落到于畜生道的有情,也都是我们在发四宏誓愿当中,所必须要立下誓愿去拯度它们;也要让它们同我们一样,在断除了所谓的烦恼无尽誓愿断,断除了烦恼障、断除了分段生死之后,也要断了所谓的所知障,也就是无量的法门。无量的法也都要如实去了知,断了所知障、断了变易生死,断了两种障、两种生死。
然后你无上佛道誓愿成,自己已经成就无上佛道,再依于你原始所发的四宏誓愿的第一个众生无边誓愿度,或者示现佛身,或者是倒驾慈航,像 文殊师利菩萨、像 地藏王菩萨、像 观世音菩萨,示现于佛旁边的大菩萨一样,再来度众生。因为众生无边、因为世界无量、因为轮回无边,所以我们能够度的有情,也绝对是无量无边,像这样子才叫作转法轮。
从自己的实证无上佛道誓愿成之后,再回到一开始的众生无边誓愿度,这时候当然不是自己还有烦恼障、还有所知障需要去断、需要去除;而是变成了你要帮助众生,也像你一样断除二种障,断除两种生死而实证无上佛道。这是您对于您眼前、对于您今世的这一些父母兄弟姊妹,乃至于有些人疼爱家里的宠物,可能还胜过自己的女儿、儿子;那不管是怎么样,如果您有因缘这一世遇到了正法了,你真实发下了这样子一个至诚心,发下四宏誓愿你要度众生,那你绝对不可以像某一些宗教骗子他的所作所为;这些人自认为发下四宏誓愿,却认为说他们还是照样可以吃肉、可以饮酒,而能够即身成佛。这样的说法就恰如说,自己标榜自己是保护流浪狗协会的会长、是会员;可是冬令一到了,冬令进补第一个跑到香肉摊,就是狗肉摊,吃狗肉的却又是他。口口声声说要度众生,我要拯救流浪狗,可是没有办法放下自己对于五欲的贪爱执着;连肉欲这一块、连一切肉都是如来藏肉,连一切众生皆有无量无边的轮回,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这样子的一个观念都没有办法建立起来而依之奉行。
因为佛说过了,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因为佛说过了,如来藏者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因为佛说过了,一切众生无量无边的轮回以来,皆曾互为父母、兄弟、姊妹。您既然要爱父母、爱兄弟、姊妹,那就要真情真爱,不要虚情假爱。什么是虚情假爱呢?我爱我的父母,这一世的父母,我爱这一世的兄弟姊妹,爱这一世的子女,可是彼此寿终命尽,依各自的果报而往生他道去以后,或许某一些亲友因为造恶业的关系,下堕到畜生道了,投生为猪了、鸡了,而您却因为您的心性未改、您口欲不断、您不断我见、您没有明心、您对于五戒也不愿意去持守,造成了您后后世乃至于您这一世,可能就已经吃到过去世曾经是您的父母、曾经是您的兄弟姊妹、曾经互为夫妻、曾经互为师长、弟子,那些有情今生的如来藏肉这样子的一个事实,实在是会让人家觉得是满可悲的。
既然我们这个题目,这个单元的题目是:佛法如何落实在生活当中。我们也说过了,对一个真正修行的菩萨来说:佛法就是生活,生活就是佛法。因为不离五蕴十八界,而有众生的轮回,而有生活可言。然而在五蕴十八界的背后,也不离于这个真实心如来藏,而有五蕴十八界的出生。所以最后还是以《梵网经》的这三句来提醒菩萨们,既然当了菩萨,就请菩萨们要记住:佛性常住,孝顺心、慈悲心;要拯度一切有情,对上要有孝顺心,对下或是对同辈要有这个慈悲心,要依一切众生常住(生死),如来藏常住(涅槃)而来拯度一切众生出离轮回。
好!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先说明到这里。
祝愿各位菩萨们:色身康泰,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