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声闻缘觉菩提行者,若证解脱果而不迴心大乘者,捨寿时必取无余涅槃,彼时则必灭却十八界法,将自我灭尽;如是灭尽十八界我者,觉知心等六识灭尽、意根灭尽、色身灭尽、六尘灭尽,完全灭尽之后,不再有世间众生之自我存在,唯余真心第八识如来藏独存,无有能觉知者,亦无所觉知之六尘;无有能思量作主之我,亦无有所思量作主之六尘对象,一切法空,唯余离见闻觉知之第八识如来藏独存,故名无余涅槃、涅槃境界。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门正眼》公案拈提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二版三刷)
然证悟如来藏者,初时多方体会观察,往往忽略其涅槃体性,而专从空性之能生世间法上用心,故禅师观其弟子之圆熟者,便教其讳却一切见地,转向涅槃性知方向体会;此即证知无余涅槃之实际。悟者转向此路,便知取涅槃之理——捨弃空、明、觉知之我,令我于一切六尘境上不着六尘,不执自己;捨寿时便不復生中阴,空明觉知之心不復现起,唯余空性如来藏无形无色,不復受生,即是无余涅槃也。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
无余涅槃乃是第八识不復出生五阴、不现于三界中之状态;般若诸经所说,乃是叙述第八识之不堕二边状态。若菩萨见道后能修除觉知心对祂自己之贪着,了知自己毕竟空相,无有不生灭之体性,是念念变易之无常空法,并歷缘对境修除对觉知自身之贪着习气,则断尽思惑,能于一世中取证无余涅槃;捨报时觉知习气已断故,不生中阴身,则无觉知现前,唯余无见闻觉知之如来藏空性无形无色,不再受生于三界中,不復于三界中现身意,不復现起觉知,是名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门道眼》公案拈提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8月再版二刷及《宗门正道》公案拈提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6年5月初版二刷)
成就有余涅槃之修证已,捨寿后不现中阴身,亦不受生,名为无余涅槃。是故涅槃不须吾人为彼增益,本来已在,吾人唯须修除觉知心对觉知自性之执着,捨寿后灭却觉知心之自己,令涅槃本际之第八识不復受生,则永离五受,是名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宗门血脉》公案拈提第四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5年5月再版)
声闻人中有一部分人是永远都不可能迴心于大乘法的,那就是真实声闻、狭义的声闻人,就说他们没有佛菩提种,必定会捨报时取无余涅槃,所以不是菩蕯。因为他们的心已经决定不迴转于大乘法中,是决定性的声闻人,所以又叫作「定性声闻」。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九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1年3月初版首刷,页143。)
真实心─ ─如来藏,可以跟诸法相对待,但是也可以同时跟诸法绝对待;譬如说入了无余涅槃时,如来藏可以单独存在,什么法都没有了,但也可以在人间而出生诸法,而不停地流注诸法的种子─ ─功能差别;再不停地流注诸法的功能差别出来时,其实是与诸法互相对待的,可是祂又不对六尘诸法加以了知,所以又是不与诸法相对待的。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4。)
具足证得九次第定的人,为什么还出不了三界而继续轮堕?正是因为他们认定觉知心的我是常住而不灭不断的,落入我见之中;因为不知道无余涅槃中是灭尽觉知心的,是应该对觉知心自己全无一丝丝的贪爱而使觉知心永远断灭的;由于无智慧而不懂这个道理,都想要继续保持着觉知心的存在,当然就必须继续受生于三界中,才能继续让觉知心存在,于是就继续受生,生死中的种种苦就无法远离了。他们不知道这一个觉知心正是虚妄法,所以想要让觉知心自己继续存在;稍微懂一些佛法皮毛的人,就想保持觉知心自己的存在而离见闻觉知,以为不了知自己的时候就是自己已经离见闻觉知了,接着就误以为自己已经成为阿罗汉了!都不知道这仍然是「法尘分别影事」,我见不断的缘故,因此不能漏尽成阿罗汉。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 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2月初版二刷,页192。)
阿罗汉们执着识阴六识为因缘所生法,认定是虚妄心,是应该消灭的;所以急着消灭识阴六识而不再受生,想要取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三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3月初版首刷,页39。)
以前是想不通什么叫作涅槃,大家都在猜:涅槃是怎么回事?如今佛教界大部分深入修学者都已知道,涅槃不过就是十八界灭尽,不再出生后世底五阴十八界,只剩下如来藏离见闻觉知而不再出现于三界中,这就是无余涅槃。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五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7月初版首刷,页190。)
到彼岸是把自我十八界灭了而成为无余涅槃,可是进入无余涅槃时却是没有自己去进入无余涅槃,而是把自己灭掉。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楞严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0年9月初版首刷,页169。)
蕴处界断灭空之后就是无余涅槃,涅槃中仍有本际识独存不灭,常住不变。如此修证的人就是阿罗汉。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二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3月初版二刷,页13。)
空如来藏是说,祂所生的万法都是缘起性空,都会灭掉、都可以灭掉;灭掉以后成为无余涅槃,所以叫作空如来藏。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胜鬘经讲记》第六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09年11月初版二刷,页63。)
阿罗汉就是可以死透,不会再有来世的五阴-不受后有;这样把自己灭了以后就渡过生死河,所以叫做灭度,不能叫做生度。这样子渡过了生死河,就剩下他的本识单独存在。这个本识是没有见闻觉知的,不会有六尘来给祂了知的,因为祂已不生起六尘,更不生起六根,所以剩下「识」单独存在,就没有见闻觉知了,这样叫作无余涅槃。所以阿罗汉入无余涅槃时,其实是把自己灭掉了变成无余涅槃,这时候他真的渡过生死河了。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色阴要灭除,色尘等五尘也要灭除;五尘灭除了,五尘上所显示的法尘也跟着灭除,就没有法处所摄色、触处所摄色乃至声处所摄色了;这样再加上五根的灭除,色阴全都灭掉了,剩下的六个识与意根也要全部灭掉;灭掉以后十八界都不存在了,这时候才能叫作无余涅槃;所以众生要渡过生死之河,必须要灭掉五阴十八界自己,才能灭度。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世俗谛是二乘菩提,它讲的都是世俗法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以及心所法,全都属于三界中法,所以叫作世俗法;世俗法都是有因有缘而成住坏灭的,这是世俗法的真实不变的道理,就是缘起然后性空,不能久住。假使能认清五阴等世俗法的缘起与性空,就知道五阴十八界我是假我,是生灭法;却有另一个真我常住不坏,就愿意灭掉五阴、十八界自己,实证无余涅槃。灭掉自己而不再有来世的五阴出生,一切的生死苦就不存在了,就是无余涅槃,世俗谛就这么简单;可是到末法时代的今天,已经没有人知道这个真理;所以大师们都想要留着识阴继续存在人间而不受三界诸苦,那都是妄想,永远不可能达到,也违背 佛陀的二乘菩提正教。
(节录自平实导师着《金刚经宗通》第一辑,正智出版社有限公司(台北),2012年5月初版首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