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尽灯
《生命解剖学》自序(下)
2018-08-20 13:16:39  类别:生命探源
上半篇导读
生命解剖学亦名生命结构学。释迦牟尼凭藉自己的智慧透视所有宗教与科学迷失而无师独觉,故称为佛陀,意即觉悟者。现代人类解剖人体与动物器官使得医学突飞猛进,但在心灵的解剖上则处于刚萌芽的阶段。释迦牟尼佛是“大医王”,即是采用高超优雅的解剖方法,解剖身体与心理发现生命结构而产生解脱智慧与实相智慧。生命解剖学是一门科学,具有科学的普遍性、辨伪性与再现性。
 
摘要

1、释迦牟尼佛将十因缘观隐藏在十二因缘中千余年来无人能解,菩萨辟支佛重来人间,依于见道通达的智慧功德发现隐藏的十因缘,才能称为辟支佛。

2、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发现生命一定要有入胎识的存在,作为十因缘观中的轮回主体。

3、爱因斯坦相对论孪生子悖论存在的逻辑错误:不同的时间怎么见面?用物质衡量时间,只是物性改变而时间似乎变长变短,真正的时间并没有改变。

 
撰写本书虽然肇始于我对海星进行解剖的想象实验,以及对生命奥秘的体验等等因缘。但这些都不足以进行生命解剖学的写作。从《阿含经》中发掘出生命解剖学的原理,其实要归功于萧平实老师在2006年出版的《阿含正义》。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正式提出十因缘观,解开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如何观察生命结构的逻辑与方法,同时也指出《阿含经》中有禅宗公案的事实。在《阿含经》的研究里,《阿含正义》至少创造二项历史性的研究成果,使得笔者对本书的撰写成为可能:一是十因缘观的解读,二是阿含禅学的发现。
 
十因缘观的解读是旷古烁今的里程碑。因为无师独觉的辟支佛出生在无佛之世,不依靠任何宗教与信仰而能拨开时代的迷云,纯以理性观察与科学论证发现:生命一定要有入胎识的存在,作为十因缘观中“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轮回主体。吾人可以试想:现今如果没有佛教存在,也没有任何佛教经典存在,辟支佛应如何运用理性的观察与科学的论证解剖生命,发现生命的基本结构而获得解脱的智慧?
 
辟支佛必须面对古今中外不同哲学家的论述,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对于宇宙与生命种种不同的解释,还要面对各种宗教对于生命各种希奇古怪的解释与理论。但这些宣称具有知识的哲学家、科学家或宗教大师们,却没有任何一位真正拥有生命结构的智慧,也没有解脱于生死的系缚,总是在关键之处跟休谟一样走向歧路。辟支佛必须透视这些横亘于面前的所有谬说迷障,开创一切知识婆罗门所不知的生命解剖方法,精准地发现生命不变的结构。中乘辟支佛虽然拥有惊人的智慧,但仅止于自己的解脱而不能建立佛教,因为他缺乏福德摄受广大众生,他更缺乏智慧而无法面对一切知识婆罗门的质疑与挑战。
 
无师独觉的辟支佛,他的智慧是远远超过声闻阿罗汉。因为声闻阿罗汉完全依赖诸佛菩萨言说的教导,才能够了解解脱的道理并实证之;辟支佛则全凭自己的观察与智慧而获得解脱。中乘辟支佛与小乘声闻阿罗汉的智慧,二者的距离是十分巨大。辟支佛虽然能够独自运用解剖方法发现生命有不变的结构,不依师悟,却不能够实证生命结构中永恒不灭的轮回主体如来藏,只从推理而知色身与觉知心都从第八识如来藏出生。要跨越中乘辟支佛的智慧,到达菩萨辟支佛的智慧,其距离比声闻阿罗汉迈向辟支佛的距离还要更为巨大。因为所有的理性观察与逻辑推论最多仅能到达中乘辟支佛的智慧。无师独觉的菩萨辟支佛证得第八识来如藏,不但要有高超的理性观察与逻辑推论之外,还要有宿世的福德与智慧,才能凭藉真实禅证解如来藏。唯有通达于三乘见道的菩萨辟支佛,才能够扫除一切世间邪见,摧破一切佛门外道,才能将倾颓的佛教重新建立。
 
关于菩萨辟支佛的智慧,我有深刻的印象。有一次我思索着时空问题,突然发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时空问题提出孪生子悖论,其实是错误的。我心中有着答案,却怀疑着自己的见解。有个因缘我请示萧平实老师,我直接说爱因斯坦的孪生子悖论有问题。没想到萧平实老师脸上挂着一抹微笑,不假思索立即轻松自若地笑着回答我:“不同的时间怎么见面?用物质衡量时间,只是物性改变而时间似乎变长变短,真正的时间并没有改变。”萧平实老师的答案与我相同,但他用极精简的话语,直指孪生子悖论的逻辑错误。萧平实老师的回答震惊着我,我心中突然怀疑起来:眼前这位看来平凡的老者到底是谁啊?我怀疑着他的身分。
 
直到多年之后,我判断这位老者是菩萨辟支佛,特别是他解读出十因缘之后。但是对于萧平实老师身分的判断,我从来不敢说出来。因为我觉得若老实说出我的判断,那将是骇人听闻而可能遭到他人无理的攻击。如今既然要撰写生命解剖学,而且要呈现辟支佛无师独觉的科学观察与逻辑论述,若没有菩萨辟支佛的智慧,如何可能拨开世间一切邪见而写出辟支佛的观察与智慧呢?我虽然是本书的写作者,但我必须诚实而说:我不是辟支佛,距离菩萨辟支佛的智慧境界仍然遥远。因此本书写作有关辟支佛见道的重要内容,全都要归功于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提出十因缘观的创见;虽然老师不认为是自己的创见,全都归功于佛陀。
 
萧平实将隐藏在十二因缘中的十因缘解读出来,解开辟支佛无师独觉而见道的观行内容,言佛教界前人所未曾言。然而,释迦牟尼佛为什么要将十因缘观隐藏在十二因缘中,让二者那么相似而千余年来无人能解?答案很简单:如果真的有菩萨辟支佛重来人间,那么菩萨辟支佛既然是无师独觉,必然能够依于见道通达的智慧功德发现隐藏的十因缘,才能称为辟支佛。如果不能从十二因缘中将隐藏的十因缘解读出来,那么所有自称是阿罗汉、辟支佛、活佛、古佛再来、观世音菩萨再来、即身成佛、上帝、造物主等等一切的说法,其实都具有欺骗性。
 
辟支佛见道与解脱,是一切理性观察与逻辑推论的极致,也是小乘、中乘见道的极限。若要触及大乘见道的内容,则属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第二个划时代的研究成果,就是首开阿含禅学研究的先河,指出《阿含经》有禅宗公案。许多人不了解《阿含经》中有禅宗公案的重要性。禅宗公案就是重现释迦牟尼佛住世时大乘见道实证如来藏的场景,或者大乘见道菩萨展现实相智慧的场景。《阿含正义》指出《阿含经》有禅宗公案,就将整个《阿含经》作为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大乘佛教的文献证据,一举推翻从古至今不断流传“大乘非佛说”的邪说,楷定“大乘是佛说”的历史事实。
 
不论禅宗大师或禅学研究者,从来没有人知道《阿含经》中载有禅宗公案,因为没有大乘见道的智慧,就缺乏正确解读禅宗公案的能力。近代有关禅宗的研究,不论是史料派或者史观派,都没有能力判断史料本身的重要性级数为何,也都缺乏正确解读阿含禅学的能力。例如史料派的胡适,发现被古人废弃的《楞伽师资记》,却拿来大作文章,引来后续禅学研究的歪风。或者史观派,例如日本的忽滑谷快天、台湾的释印顺等等研究禅学史,却都缺乏解读阿含禅学的能力,不能知道中国禅宗的证悟内涵其实是释迦牟尼佛亲传的教法,不但是二乘解脱道的根本所依,更是大乘佛教的核心。印度佛教在灭亡前,大乘佛教就随着玄奘从天竺受生中国而完整地转移至华夏,于是中国成为佛教的新基地,所以不论史料派或史观派对禅宗史的研究都不正确。
 
禅宗公案存在于《阿含经》证明,释迦牟尼佛示现在人间的“一大事因缘”,就是教导众生实证永存不灭的如来藏。中国禅宗实证的如来藏,确实是释迦牟尼佛教法的核心,同时也证明大乘佛教确实是释迦牟尼佛亲口所说。不但如此,《阿含经》中还完整地记录着禅宗明心的理论架构、操作性定义与实证的方法论。像这样理论完整、体系严明、次第清楚的禅学知识体系,竟然隐藏在《阿含经》中千余年而无人能知。在萧平实老师书中的指点明示下,阿含禅学竟然跃然纸上而光明晃煜照耀世间。
 
《阿含经》是释迦牟尼佛入灭后半年内集结完成的经典,却一向被视为只有宣说小乘声闻法的经典。如果佛陀宣演三乘菩提,那么《阿含经》不应该只有小乘法,而应该具足三乘菩提的教法。萧平实老师在《阿含正义》中提出十因缘显示辟支佛的见道,也指出其中有禅宗公案显示大乘菩萨见道,于是《阿含经》中便具足三乘见道的教法。我们可以说:萧平实老师的《阿含正义》,第三个历史性的研究成果,就是证明《阿含经》中具足三乘见道的理论与次第。因此本书写作的主要内容,都要归功于萧平实老师的伟大巨著《阿含正义》。
 
数百年前西方兴起的科学革命,有一批聪明的科学家,例如物理天文学的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1543)、伽利略(Galileo Galilei,1564-1642),以及解剖学家维萨里(Andreas Vesalius,1514-1564)、塞尔韦特(Miguel Servet,1511-1553)等等,研究自然界与生命中物质的结构与运行规律。这些伟大的科学先行者,以他们发现的事实与规律,对抗基督教会的神学思想,甚至要对抗宗教裁判所的压迫与杀害。经过数百年物理、生理科学与基督教神学的对抗,荒谬的基督教神学已被自然科学所淘汰,宗教裁判所也已经被关闭,研究物质的科学家取得暂时的胜利。
 
生命解剖学,特别是心理的解剖,是菩萨研究生命结构与运行规律的核心,所以菩萨是研究心灵文明的科学家。现在人类已经没有基督教宗教裁判所的压迫,但人类心中仍有自己的神学观念与宗教裁判所,却经常被无明所操控。如果人类缺乏心灵文明的掌舵,物质知识将只是蛮族手中的武器。目前全世界正遭受环境污染、恐怖攻击、宗教战争、经济动荡、武器竞赛等等的威胁,人类已陷入更严重的诸苦之中。
 
希腊古谚说:“认识你自己!”但自古希腊以降的西方宗教、哲人或科学家,并没有为人类寻找到认识自己的解脱道路。唯有生命解剖学的心灵文明,才是人类认识自己,解决目前一切问题与诸苦的正确出路。人类啊!来吧!别再与解脱及实相擦身而过,跟随着佛陀无师独觉解剖生命的足迹,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吧!
 
蔡礼政 写于台北
2015.11.22
------公众号《实证佛教》
下一篇:众生为什么每一世都失忆?
上一篇:人是否会投胎为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