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般若中观(连载39)----游正光老师
2018-08-27 21:26:30  类别:第137期
第五节 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
 
笔者又在书上及网路上,也常看见有人认为如来藏是清净的,阿赖耶识不是清净的,因为阿赖耶识祂有杂染,所以主张“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又譬如有人认为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是二个不同的心,而且是如来藏出生了阿赖耶识,所以主张“如来藏能生阿赖耶识”,或者说“真如出生阿赖耶识”。又譬如有人认为“如来藏是常住法,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乃至主张:“如来藏是常住法,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所以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以上这些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到底如不如法,将是本节所要深入探讨的地方。在这里,大略分为四项来加以说明。
第一项,如来藏、阿赖耶识都是佛所说的真心、法身,而有情的真心、法身是独一无二的,以此证明:如来藏、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不是两个不同的心。首先举示经文来证明如来藏是有情的真心,也就是有情的法身。《佛说不增不减经》中世尊开示说:
甚深义者即是第一义谛,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如来藏者即是法身。1
甚深的义理就是真心第一义谛,第一义谛离六尘见闻觉知,本性清净。如果想要找到真心第一义谛,不能离开众生法界去找,因为离开众生法界就无法找到真心第一义谛;众生法界就是如来藏,如来藏就是法身。经中已经很清楚开示:如来藏就是第一义谛、众生法界、有情的法身。既然如来藏是有情的法身,也就是自心如来,当二乘无学命终之时,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剩下的当然就是涅槃本际独处于极寂静境界,这也就是大乘禅子透过见闻觉知心,所要找的那个从本以来离见闻觉知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更是未来果地究竟清净的无垢识。
如是在在证明如来藏就是有情因地的真心、法身,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祂既不是佛门凡夫所说的外道神我、梵我,也不是佛的方便说,更不是虚无飘渺、不可知、不可证的言说施设,祂真实存在、如如不动,可为菩萨所亲证。又譬如玄奘菩萨在《成唯识论》卷3中也有开示说:每一位有情都有第八识如来藏,只是从不同角度或是依于不同阶位的差别而施设了种种不同的名称。譬如名之为心、所知依、种子识等等,能普遍执持一切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诸法种子的心体,这些名称通于一切阶位。又譬如名为阿赖耶识,能摄藏一切分段生死所摄之杂染法故,执藏我见、我爱等烦恼种故,这个体性是说凡夫异生、三果以下的二乘有学及八地以下菩萨才有,四果无学及八地念不退位以上菩萨则无,已经断除阿赖耶识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之体性故;所以菩萨证悟明心以后,一直到入地,已断除分段生死杂染烦恼,有能力证无余涅槃,但依十无尽愿而留惑润生,因此七地满心前仍然称为阿赖耶识。又譬如名为异熟识,因为能引生分段生死所摄的善业、不善业异熟果报的缘故,并且因为异熟识仍然有异熟性的生灭和无记法的现行的缘故,此名通一切有情,包括凡夫、二乘、诸菩萨在内,但不包括如来地,因为如来地已经没有异熟生灭和无记法的现行故。又譬如名为佛地无垢识,最极究竟清净诸无漏法所依心体,此唯如来才有,因为菩萨、二乘、异生凡夫仍然有有漏法种可以受熏,并不是最极善净之第八识无垢识的缘故,所以玄奘菩萨举契经之开示说:“如来无垢识是最极清净无漏法界,已断尽烦恼障现行、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而能与大圆镜智相应。”从《成唯识论》中玄奘菩萨的开示可知:第八识有种种名,而这些名称只是从不同角度或在不同阶位所施设表示出不同的意义,都是指同一个心,不是多个不同的心体。所以在在证明:阿赖耶识是有情的真心、法身无疑。2
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如来藏是有情的法身,阿赖耶识也是有情的法身,由此可以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
第二项,如来藏、阿赖耶识是七转识的俱有依,可以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首先证明如来藏为七转识的俱有依,佛在《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4〈一切佛语心品〉中开示:【甚深如来藏,而与七识俱;二种摄受生,智者则远离。】3经中开示:甚深极甚深的如来藏,与七转识同在一起,因而有能摄与所摄这二种摄受产生,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如实地认清能摄与所摄的虚妄性而远离之。经文已经清楚开示:如来藏与七识心同在一起,包括如来藏本身总共八个识的和合运作,才能够藉著如来藏所出生的五根身去接触外五尘,由如来藏变现内六尘相分,再由如来藏所生的七转识见分去作种种分别,因此有了能摄取与所摄取的二种摄受现象出现,众生就在能摄与所摄当中作种种的虚妄分别,众生能摄取的心虚妄分别所摄取的诸法,这些都是虚妄法,不是真实法,所以说智者应当要远离能摄与所摄,以及把种种虚妄分别当作真实所依,这样的人才是 佛所说有智慧的人。
接下来谈阿赖耶识是七识的俱有依,如《成唯识论》卷4中开示:【阿赖耶为依,故有末那转;依止心及意,余转识得生。】4如上所举玄奘菩萨于《成唯识论》中开示:依止于阿赖耶识,所以有意根末那识的运转;依止真心阿赖耶识以及意根末那识,其余的意识及眼、耳、鼻、舌、身等六转识方得生起。玄奘菩萨已经很明白开示:阿赖耶识为七转识所依止的心体,七转识都是阿赖耶识所生。
如前已说如来藏是七转识的俱有依,今举示阿赖耶识也是七转识的俱有依,在在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不是二个心。由于如来藏阿赖耶识与七识心的和合运作而有能摄与所摄的功能差别现起,而众生虚妄分别执以为实,因而妄造种种善恶业,使得第八识有能藏、所藏、我爱执藏之阿赖耶性显现,导致众生在三界中受种种苦而无法出离。
第三项,如来藏、阿赖耶识都是指称众生无始以来本性清净的常住真心,也可以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首先证明如来藏是众生本性清净的真心,佛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归依三宝品第1〉开示:
众生悉有如来藏,三宝于是现世间;一切有情入佛智,以性清净无别故。佛与众生性不异,凡夫见异圣无差;一切众生本清净,三世如来同演说。5
经中开示:各个有情身中都有一个唯我独尊的如来藏,佛、法、僧三宝于是出现于世间;一切有情虽然本自具足如来智慧德相,然而想要证得佛的智慧,首先要先证得本性清净、不分别六尘的如来藏,才有可能次第修行而证得。佛的法身无垢识与有情因地的法身如来藏本性没有差异,都是那么的清净,凡夫所见有染、有净、有差异,证悟的贤圣所见则没有差异;一切众生如来藏本性都是清净的,过去诸佛、现在诸佛、未来诸佛同样演说这个自性清净的如来藏法。经中已经很明白开示:因为有本性清净的如来藏,三宝于是在世间出现;众生经由闻思修学甚深微妙如来藏法,未来缘熟时可以证得本性清净的如来藏,逐渐启发自心如来所含藏种种微妙功德的智慧,而成为大乘胜义菩萨僧,次第迈向究竟佛果。
接下来谈阿赖耶识也是众生本性清净的真心,例如契经曾开示:阿赖耶识是为诸佛如来清净种性,于凡夫位恒被种种杂染法所熏而不断流转,使得众生在三界生死当中轮回不已。菩萨亲证阿赖耶识后,开始有了般若智慧,以此般若总相智为基础来进修后得智、道种智,乃至究竟圆满一切种智;而菩萨悟后转依祂不会六尘的清净体性,历缘对境汰换七转识染污种子,渐次断除烦恼之现行与习气种子随眠以及所知障,乃至未来成就最极清净的佛地无垢识,第八识自体与因地凡夫位时的阿赖耶识一样清净,因为第八识真心恒常宝持这样清净的体性而没有差别。由此可知:众生于因缘熟时可以亲证阿赖耶识,乃至最后可以成佛,都是因为阿赖耶识本性清净的缘故,如果不是阿赖耶识本性清净而能积集诸法种子,菩萨根本不可能藉此证般若后之转依来历缘对境汰换七转识染污种子,乃至最后福慧究竟圆满而可以成佛。6
从上述的分析可知:如来藏是众生本性清净的真心,阿赖耶识也是众生本性清净的真心,可以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都是指同一个心。因为如来藏阿赖耶识本性清净而且具足一切无漏有为功德力的缘故,众生才能依之而修行,不仅可以成为大乘的胜义菩萨僧,乃至未来可以成为四智圆明的究竟佛。
第四项,如来藏、阿赖耶识都能出生万法,而能出生万法的根本心只有一个,可以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首先证明如来藏能够出生万法,例如佛在《佛说不增不减经》的开示:
舍利弗当知: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者,即是一切诸法根本;备一切法,具一切法,于世法中不离不脱真实一切法,住持一切法,摄一切法。7
如来藏在无尽的未来际也如同过去、现在一样平等平等,而且是恒常地能够与一切三界有的种种法相触及,所以如来藏即是一切三界有诸法的根本;祂具备世出世间所有的一切法种,能够藉缘出生一切法,世间的一切法,包括五阴世间及器世间的种种诸法,都是由祂变现出来的,所以世间有情所见的一切法与如来藏不离也不脱;不离是说诸法不能离开如来藏而有,不脱是指诸法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如来藏在世间诸法中运行时也是不离不脱真实法界的一切法,祂住持一切法,摄持世出世间一切法,如实变现一切法让有情可以现前领受。佛已经很清楚地开示: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由如来藏变现出来的,所以如来藏是万法的根源,不能外于如来藏而有万法出现,因此缘故,如来藏是万法的第一因,再也没有任何一法可以超过如来藏。如果有人不懂如来藏真实义理,看见真善知识说如来藏是万法的第一因,就诬谤真善知识为第一因外道、邪因外道,那他就是不懂佛法的毁谤三宝者。
接下来谈阿赖耶识也是万法的根源,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51开示:
云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还灭相?谓略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根本。所以者何?由此识是有情世间生起根本,能生诸根根所依处及转识等故;亦是器世间生起根本,由能生起器世间故。8
论中说:如何建立阿赖耶识杂染体性的还灭相?大略的说,阿赖耶识是一切杂染法的根本依。为什么?因为有阿赖耶识的缘故,才能藉缘出生有情的五阴世间,包括出生五根的扶尘根、胜义根及七转识等等;也是共业有情所共同变现之器世间的根本,因为阿赖耶识能够藉著共业有情的业力等各种因缘力变现器世间,作为有情的依止处而于其中生活受报。弥勒菩萨已经很清楚地开示:阿赖耶识能出生有情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等,所以阿赖耶识是万法的根源,不能离开阿赖耶识而有众生的五阴世间及器世间等的存在。
从上面分析可知:如前已说如来藏是万法的根源,今又证明阿赖耶识也是万法的根源,而万法的根源必定只有一个,所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不是二个心。因为有如来藏阿赖耶识的关系,才会有众生的五阴世间、器世间及诸法等的出现。有情因为有五阴世间及器世间等法存在,下焉者(诸异生)造作种种善恶业,在三界轮回生死而受种种苦;中焉者(声闻、缘觉)得以熏习及修证二乘解脱道,未来得以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上焉者(菩萨)得以熏习及修证佛菩提道,穷尽三大无量数劫之修行后,可以成就四智圆明的究竟佛果。
从上面四项分析可知:不论是从有情的法身、一心有八个识、本性清净的常住心、诸法之所从来等方面探讨,都可以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不是二个不同的心,祂是常住法,不是生灭法。
此外,其他诸多经论更明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例如《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0〈般若波罗蜜多品第10之余〉的偈颂:“赖耶妄熏习,隐覆如来藏,修习纯熟时,正智方明了。……犹如金在矿,处石不堪用,销练得真金,作众庄严具。……如来无垢识,永断诸习气,清净智圆明,贤圣所归趣。”9世尊说阿赖耶识由于无始来七识心的虚妄熏习所染,因而隐覆了如来藏的清净性,这就已经明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而寡闻少慧者,或是执偏斜不正的聪明伶俐者,是无法了知藏识就是阿赖耶识的道理,只有修习正知正见纯熟了以后,有了正智才能够亲证而明了。如来清净的无垢识,其实也就是能生有情五阴世间的阿赖耶识,譬如金矿与真金那样,真金的外观、形状虽然与金矿不同,可是真金是金矿透过种种人为加工销烁锻炼而成的,而它的本质在金矿中时仍然是真金并没有改变,只是需要经过冶炼的过程才能得到,所以说要到佛地究竟断除二障才能显发无垢识的一切功德。从世尊的开示可以证明: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有情因地的阿赖耶识(譬如金矿),虽不是如佛地的无垢识(譬如真金)一样的究竟清净,因为阿赖耶识含藏著七转识的染污种子,但是如果能够如实地历缘对境汰换染污种子(譬如金矿经过种种人为冶炼),未来可以如佛陀一般究竟清净无碍。由此可知: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因地的阿赖耶识本体,其实也是未来果地的无垢识,都是同一个心、本性都是清净的;而所差别的是,因地阿赖耶识所含藏的七转识种子有染污,并不是清净的,而佛地的七识心则是究竟清净的。
又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3〈报恩品第2〉,佛陀开示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的至教:
钝根小智闻一乘,怖畏发心经多劫,不知身有如来藏,唯欣寂灭厌尘劳。众生本有菩提种,悉在赖耶藏识中;若遇善友发大心,三种炼磨修妙行,永断烦恼所知障,证得如来常住身。10
二乘声闻、缘觉相对于大乘菩萨而言,其根性比较劣钝、智慧比较狭小,听闻到行菩萨道是要经过三大无量数劫的精勤修行后才能成佛,而且二乘人也不知道自己身中如来藏没有生死,因而畏惧生死轮回苦,于舍寿后即灭尽自己的蕴处界而入无余涅槃,不再于三界现身意。一切有情本有的菩提种,都在阿赖耶藏识中;如果有机会遇到真善知识解说大乘法,得以发大菩提心,志求无上正等正觉,透过身口意三行的磨炼而修种种微妙行,未来可以永远断尽烦恼障、所知障等二障,而证得佛地的常住法身无垢识。
又如《入楞伽经》卷7〈佛性品第11〉:【大慧!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与无明七识共俱,如大海波常不断绝身俱生故。】11《入楞伽经》卷8〈刹那品第14〉:【大慧!言刹尼迦者名之为空,阿梨耶识名如来藏,无共意转识熏习故名之为空,具足无漏熏习法故,名为不空。】12《大乘起信论》:【心生灭者,依如来藏故有生灭心,所谓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非一非异,名为阿梨耶识。此识有二种义,能摄一切法、生一切法。】13诸经论中佛菩萨的开示已经很清楚:每一位有情身中的“藏识”——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祂能摄一切法、能生一切法,含藏一切法种(包括本有的一切菩提种、无明有漏法种等在内),能令异生性有情轮回生死,或者二乘人断除分段生死而得以解脱于三界入无余涅槃,乃至菩萨断除烦恼障及所知障等二种障,证得最极究竟清净法身无垢识。
综合上面所说: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是同一个心,不是二个心,祂不仅是有情的真心,能生有情五阴世间及器世间,祂是万法的根源,而且是本性清净的常住法,不是如佛门外道所说“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常住法,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真如、如来藏能出生阿赖耶识”等等,这些说法都是错误的邪说,完全违背经典中佛菩萨的开示。更有甚者,有人断句取义地举示经文片段文字所说“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14,故意执言取义,因为慢心坚固不肯被善知识摄受,甚至只是为反对而反对,而主张如来藏不是阿赖耶识,诬谤如来藏与阿赖耶识是二个不同的法,诬谤阿赖耶识不是真心,诬谤阿赖耶识是可灭之法。像这样恣意妄解的执言取义,乃至是为反对而反对的行为实不可取,非唯耽误自他道业,实乃毁谤三宝而下堕三涂之因,真乃愚痴人也。事实上经中佛语明白开示:如来藏不在阿梨耶识中,就是表示如来藏就是阿梨耶识,所以才接著说“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而不是说“八种识有生有灭”,因为阿赖耶识是第八识也就是如来藏故;这就譬如说有一个装著水的玻璃杯又称之为水杯,所以说“水杯不在玻璃杯中”但“水在玻璃杯中可以倒出来”,难道要因为说“水杯不在玻璃杯中”,就违背事实而否定玻璃杯就是水杯吗?而且佛在《入楞伽经》中已经明说“阿梨耶识者,名如来藏”,而阿梨耶识就是阿赖耶识,就是佛说的法身,也是有情的真心;这就可以证明:如来藏、阿赖耶识都是指同一个心,不是二个不同的心。如果有人故意扭曲事实、执言取义、为反对而反对,诬谤如来藏与阿赖耶识不是同一个心,如是造作谤法之三涂恶业,要再生为人乃至能值遇正法已不知是多少阿僧祇劫之后的事了,徒然使自己成佛时程大大延后不知凡几,真的很可惜、可叹,也更令人感慨与无奈。
 
第六节 一心仅有六个识?第八识为妄心、妄识所摄?
在佛门内外常有人主张:一心仅有六个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等识阴六识;尤其是信受喇嘛教应成派中观者,不承认有第七识、第八识的存在,认为意识才是真心,譬如宗喀巴主张:【非自宗许,离六识外,别有异体阿赖耶识。】15由于六识论者否定真心阿赖耶识的缘故,又怕别人评论他们是断见外道,故反执意识心为常住法,所以宗喀巴又说:“意识,为一切染净法之根本。”又譬如曾拿过“诺贝尔和平奖”的达赖喇嘛第十四世,否定七、八二识,另行建立意识细心及意识极细心,他主张:【在此我们将意识分为三层次:粗、细、与最细意识。如我们较早所讨论过的,心智越粗糙的层次,对身体的依赖越多。越细微的依赖越少,而最细的层次则是独立于身体之外的。我们的这种最细意识叫做明光、明光心。因为具有这最细意识做为根源,经由与大脑、神经元、感觉器官的交互作用,才产生心智的较粗层次。在佛学中,意识的粗层次是细明光现出的性质;而对你们,就科学上来说,那通常是本自大脑,这其中有很大的区别。正如所有心的较粗层次都由最细意识产生,它们终究会融入最细意识,所以它就像是所有心智较粗层次的根源。】16提出如是谬说,不仅成为佛所说的常见外道,并且他还认为真心在虚空之中,同于虚空外道。又譬如释印顺法师不承认有七、八二识存在,认为七、八二识只不过是意识的细分而已,认为意识细心才是常住法,所以他主张:【大乘学者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都不过是意识的细分。】17又说:【这集起心,与唯识学上的本识,几乎无从分别。但切勿以为这就是第八识;第八识,要别立第七末那后,才开始成立。这经为量者的细心说,只可说是瑜伽派赖耶思想的前驱(与《解深密经》说相近)。细心说的发展,是从六识到七识,从七识到八识。】18乃至他还认为“一切法都是缘起性空,都是性空唯名而已”,所以他主张:【深观自我的缘生无自性,悟入我我所一切法空;从这性空一门进去,或者见空,或者达到空有无碍。龙树说:‘以无所得故,得无所碍’。所以无论钝利,一空到底,从空入中道,达性空唯名的缘起究竟相。】19又譬如慧广法师认为第八识是佛的方便说、是妄心,所以他主张:【第八识在大乘学理上是存在的,但那是虚妄的存在,转识成智后即无第八识的现象,第八识便消灭了,唯存真如、圆成实性,思议不及、言说不得,离存在与不存在二边。】20甚至更妄言:【第八识是妄心,是根本无明。】21上面所举的种种说法到底正不正确,将是本节要深入探讨的地方。
在这里,首先引用三乘经典圣教来证明:一心共有八个识。在初转法轮的阿含部经典中,譬如《中阿含经》卷54〈大品第2〉已经明确地说有第七识意根:
缘眼、色生识,生识已,说眼识;如是耳、鼻、舌、身,缘意、法生识,生识已,说意识。22
佛开示:缘于眼根、色尘出生的识,称之为眼识。同样的道理,缘耳根、声尘出生的识,称之为耳识;缘鼻根、香尘出生的识,称之为鼻识;缘舌根、味尘出生的识,称之为舌识;缘身根、触尘出生的识,称之为身识;缘意根、法尘出生的识,称之为意识。由佛的开示可知: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名为识阴六识,再加上意根,所以识阴六识连同意根,一共有七个识存在。然而这七转识总不能无因而生、无因而有,所以别于七转识之外,必定还有一个真实心存在,也就是第八识,祂出生了七转识,与七转识和合运作,如佛在《杂阿含经》卷6的开示:
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是观者是名正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23
佛开示:诸位比丘!对于所有的色阴,不论是过去的色、未来的色、现在的色,或是内色、或是外色,或是粗色、或是细色,或是好色、或是丑色,或是远色、或是近色,这种种的色都不是真实我、也都不异于真实我,种种的色与真实我同时同处而不相离,但也不是相互混杂而融合为一,故名不相在。如果能够这样现前观察而出生的智慧,才是正确的智慧;不是这样正确观察所得的见解,名为邪慧。其余受、想、行、识等四阴也是这样的道理,都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也都与真实我同时同处和合运作,而不相互混杂为一,同样是与真实我不相在。世尊教导弟子们要对五阴—色受想行识—包括七转识在内,要作很详细的观察,观察五阴都不是真实我,也不异于真实我,五阴我与真实我两者同时同处和合运作而不相在。因为五阴乃是因缘所生法,都是生灭无常之法,所以五阴不是真实我;然而五阴都是从真实我出生,也是真实我的一部分,离于真实我则没有五阴之任何一法可以单独存在,所以五阴不异于真实我;非真实我的五阴与真实我两者同时同处和合运作又不相混杂,所以称为不相在。由此可知佛在初转法轮的《杂阿含经》中已经开示:外于五阴、外于七转识等一切法,还有一个与一切法不相在的真实我存在,这个真实我,就是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祂与五阴我、七转识我和合运作似一;由此可以证明确实有八个识存在,只是二乘人信受而不亲证此涅槃本际,所以佛不对二乘人说真实我之详细内涵与义理。然而,二乘人由于听闻佛语开示有涅槃本际真实常在,故经过思惟观察四圣谛、十因缘等法之后,确信入无余涅槃并不是断灭空,还有一个真实清凉的法存在,因此而断三缚结,成为法眼净24的初果人;乃至于寂静处,譬如树下、山洞等等,再作更详细思惟及深入观察,或能于当天晚上、或者隔天等等即可断除五上分结成阿罗汉,于舍寿时灭尽自己的五阴十八界,不再出生于三界,永处于无余涅槃──唯本际独存之极寂静的非境界中,就算是十方诸佛也都找不到祂了,这也是佛陀所说三法印当中“涅槃寂静”的道理。
佛在初转法轮已隐说有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真实存在,在二转法轮时更是明确地开示第八识真实存在,而且还用了种种不同名称来指称祂,如《小品般若波罗蜜经》卷1〈释提桓因品第2〉开示:
尔时舍利弗作是念:“菩萨当云何住?”
须菩提知舍利弗心所念,语舍利弗:“于意云何,如来为住何处?”
舍利弗言:“如来无所住,无住心名为如来。如来不住有为性,亦不住无为性。”
“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亦应如是住,如如来住,于一切法非住、非不住。”25
经中舍利弗与须菩提的对话中,很清楚告诉大众:众生都有一个无所住的心,名为无住心,也称之为“如来”,也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祂不住有为,也不住无为,于一切法都无所住。虽然无住心于诸法都无所住,名为非住;可是这个无住心所出生的七转识,于诸法却有所分别、有所住,所以名为非不住;合此二名故说非住非不住。这告诉大众:
一者、经中已明白开示第八识的存在,名无住心;再加上七转识,所以一共有八个识,正与初转法轮所隐说八识论正理互相辉映。这个无住心就是初转法轮所说“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真我,也就是二转法轮所说“无所住而生其心”的无住心,只是佛用不同名相、不同角度来诠释法的多种功德而已,其实都是指同一个心;因为这个无所住的第八识真心具足无量无边的功德性用,这是凡愚众生所难以了知的,所以佛陀才不厌其烦地用了很多善巧方便来开示教导,目的就是要让众生能了解佛陀所说第一义谛的真实义理,这样众生在听闻之后,经过正确地思惟整理,才能如实理解佛法义理而有所受益。如果无法正确思惟整理而理解其中法义,就算读完整部的《大藏经》很多遍,也只不过是“钻他故纸”,要待“驴年去得”26然终不可得,因为依旧不懂佛在经中所说真我─无住心─第八识的道理。
二者、这样的说法,也与本书第三章第五节所说“空性心与空相两者之间的关系非一非异、不一不异”的义理互相辉映。悟前如果能够掌握上面所说“非我、非异我、不相在”这三个重点,则不仅不会被恶知识所误导而走上与佛法相背的外道法中,而且悟后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这三个重点,则于二转法轮的般若经典很快就会通达。为什么?因为二转法轮般若诸经所说的内涵,不离空性心与空相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差别端看是站在空性心的立场,或者是站在空相的立场,或者是站在两者间之关联性的立场来说。譬如说,以“发菩提心”为例,站在空性心的立场来看待时,由于空性心于诸法都无所知、无所著,所以根本没有所谓发菩提心之事可说;若是站在空相的立场来看待,在现象界中,确实有众生发菩提心等事存在而不是没有;如果站在两者间之关系的立场来看待,现象界诸法依于诸入不会的空性心而同时同处存在,因此则说有情非发菩提心、非不发菩提心。如果是心性敏锐的人,看到这样的说法,应该就会有所警觉:这不正与初转法轮所说“非我、非异我、不相在”的道理一样吗?所以说,只要能把握这些重点,再慢慢去阅读及思惟二转法轮经典,相信你的智慧就会有所增上,而且这智慧与日增上的速度,将会如世间人所说的让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接下来说,三转法轮唯识经典中直接开示一心有八个识,如《入楞伽经》卷8〈刹那品第14〉:
大慧!言善不善法者,所谓八识。何等为八?一者、阿梨耶识,二者、意,三者、意识,四者、眼识,五者、耳识,六者、鼻识,七者、舌识,八者、身识。27
佛已经很清楚地开示:一心共有八个识,其中阿梨耶识也就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意,就是意根,也就是第七识、末那识;以及识阴六识。因为有这八个识的和合运作,才会有欲界、色界、无色界的存在,也才有大众所了知的诸法出现,而为众生所领纳及受用,这也是佛法所说“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道理。也就是说,众生所了知的诸法,要透过八个识和合运作才能出生、才能显现,外于第八识如来藏就没有三界有情及诸法等法的存在。
从上面所举佛于初转、二转以及三转法轮所说的种种真心的别名,都是指同一个心体──第八识如来藏,而经中有时又以阿赖耶识一心通说八识心王,那就函盖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意根末那识以及第八识如来藏。其中的第八识如来藏就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是不生不灭、能生万法的常住心,而所出生的前七识是妄心、是可灭之法,本来就是第八识如来藏的局部体性,为第八识如来藏所摄,故说八个识和合运作似一,这也是禅师所说“一心唯通八识”的道理。由此可知,若是主张“一心有六个识”、“第八识为妄心、妄识所摄”、“第八识是可灭之法”等等,都是不正确的说法。
正信的佛弟子们都知道,不应该对佛所说的第一义谛实相法“若增、若减”。若增的意思是说,有于佛法好思惟研究或学术训诂者,或为名闻、或为利养就自以为是地提出“佛法创见”,而将佛所说的八识论正理恣意妄增而过于八识心王。譬如有人主张:外于第八识真如心还有第九识、第十识,乃至有无量识存在等等。如果善知识所开示的“第九识”是指已断尽分段生死而舍阿赖耶识名的真如心称之为庵摩罗识(亦名白净识、清净识、异熟识等等);或说“第十识”是指断尽二种生死的佛地真如心无垢识,本质还是第八识真如心,只是依不同的修证阶段施设的不同名称,乃至方便称之为“第九识”或“第十识”,这样的说法才是正确而没有过失的。但是,如果误解圣教而妄想别于本来性净涅槃第八识真如心之外,另有第九识、第十识等的存在,而与第八识不是同一心体的法存在,那就有无量过失。譬如有人主张:【佛说诸心识,或六或七或八或九……开阖不定,端视所接引众生之根性,不应执以为实。】28如此说法,同时双具增益执与损减执的“若增、若减”双重过失,既主张六识论邪说,又误认为可以别于八识之外,还有第九识等存在,完全违背世尊所说一心唯有八识的正理,那是会有无量过失存在的,因为可以由这一个根本过失,不断地衍生出许多过失,以致有无量无边的过失存在,必然使得自己与佛菩提道越走越远。至于“别于第八识之外还有第九识乃至无量识存在”之邪说的过失,限于篇幅无法一一详细说明,欲知详情,请参阅平实导师所开示的〈略说第九识与第八识并存…等之过失〉29一文即可了知。
若减的意思是说,譬如有人主张:“一心只有六个识,八个识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究竟说。”如是主张一心仅有六个识,与佛所开示一心有八个识截然不同;此诸人等又为了避免“与佛陀说法不同”之斥,遂将佛陀所说的第七识、第八识自创新意而摄归于意识,故妄称之为第七意识、第八意识,或有总称之为意识细心者,或分别称之为意识细心、意识极细心等,作出种种不如理的虚妄建立。但不论他们如何将七、八二识加以妄解及建立,都不出意识心的范畴,仍为意识心所摄,显然不符合佛说一心有八个识的圣教。为什么?因为世尊在《杂阿含经》卷9曾开示:【诸所有意识,彼一切皆意法因缘生故。】30也就是说,不管是什么样的意识,都是缘于意根触法尘而由第八识所出生的生灭法。譬如喇嘛教行者在双身法中觉受性高潮时遍全身乐受的粗意识;或者证得禅定者进入二禅以上等至位中已无五尘喧闹的细意识,乃至入于非想非非想定中已不反观自己的极细意识等等,都是藉意根、法尘为缘而由第八识如来藏所出生的法,还是生灭法,不是常住法。由于释印顺及达赖喇嘛等这些人主张一心仅有六个识,将佛所说的八识论正理,曲解成六识论邪说;将佛所说的真心第八识虚妄建立成妄心、妄识,或者将第八识妄说成虚相法,这都是将世尊的圣教损减了。(待续)
---------------------------------------------------------------------------
 
1《大正藏》册16,页467,上16-19。
2欲知此中深细胜妙的义理,学人可以恭阅平实导师所著《真假开悟》中精辟详实的开示。
3《大正藏》册16,页510,下13-14。
4《大正藏》册31,页20,下22-23。
5《大正藏》册8,页868,上7-9。
6学人欲知此中深妙的真实义理,敬请恭阅平实导师所著《灯影》书中的精辟开示。
7《大正藏》册16,页467,下7-10。
8《大正藏》册30,页581,上25-28。
9《大正藏》册8,页911,下28-页912,上21。
10《大正藏》册3,页305,上11-15。
11《大正藏》册16,页556,中29-下2。
12《大正藏》册16,页559,下1-4。
13《大正藏》册32,页576,中7-10。
14《入楞伽经》卷7〈佛性品第11〉:“大慧!如来藏识不在阿梨耶识中,是故七种识有生有灭,如来藏识不生不灭;何以故?彼七种识依诸境界念观而生,此七识境界,一切声闻辟支佛外道修行者不能觉知;不如实知人无我故,以取同相别相法故,以见阴界入法等故。”《大正藏》册16,页556,下11-12。
15宗喀巴大师造,法尊法师译,《胜集密教王五次第教授善显炬论》,方广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市),1995.5初版1刷,页387-388。
16杰瑞米?海华,法兰西斯可?瓦瑞拉编,靳文颍译,《揭开心智的奥秘》,众生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台北市),1996/6/30初版,页273。
17释印顺著,《佛法概论》,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0/10新版1刷,页109。
18释印顺著,《唯识学探源》,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0/10新版1刷,页83。
19释印顺著,《中观论颂讲记》,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00/10新版1刷,页26。
20慧广法师著,《禅宗说生命圆满》,解脱道出版社(高雄县),2004/12初版1刷,页206。
21慧广法师著,〈眼见佛性的含义〉,《僧伽杂志》,第12卷第4期总48期,2003/7/20出版,页3-10,或参考慧广法师著,《禅宗说生命圆满》,解脱道出版社(高雄县),200412初版1刷,页149-173。
22《大正藏》册1,页767,上29-中2。
23《大正藏》册2,页42,中18-21。
24《增壹阿含经》卷13〈地主品第23〉:【时,王将四十亿众,男女围绕,便诣灯光如来所。到已,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及四十亿众,各共礼足,在一面坐。是时,如来与父王及四十亿众渐说妙论,所谓论者:施论、戒论、生天之论,欲为秽污,漏不净行,出家为要,获清净报。尔时,如来观众生意,心性柔和,诸佛如来常所说法“苦、习、尽、道”尽与彼四十亿众广说其义,即于坐上,诸尘垢尽,得法眼净。】《大正藏》册2,页610,上1-9。
25《大正藏》册8,页540,中20-26。
26福州古灵神赞禅师于行脚时遇百丈禅师开悟后,想回报受业师恩德的一段公案,详见《景德传灯录》卷9,《大正藏》册51,页268,上10-27。
27《大正藏》册16,页559,中22-25。
28为网友罗丹所说,详见:http://iexwhy3s.com/forum//index.php?showtopic=2126&hl=%A6%F2%BB%A1%BD%D1%A4%DF%C3%D1&st=15,撷取日期:2012/9/4。罗丹是藏密遍德仁波切的弟子,与多人合著《佛法与非佛法判别》一书来毁谤正觉同修会,其中诸多邪见已被明白居士所破斥,并由正觉教育基金会编辑为口袋书,名为《外道罗丹的悲哀》共三册。
29此文为平实导师所著,收录于正德居士著,《学佛之心态》一书的附录四中,佛教正觉同修会(台北),2009.12,三版五刷,页161-336。
30《大正藏》册2,页57,下20-21。
下一篇:救护佛子向正道(连载73)----游宗明老师
上一篇:~导师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