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
云门寺
2015-04-12 19:51:07  类别:云门宗
云门寺位於广东省乳源县城东北六公里处的云门山慈悲峰下,是禅宗“一花五叶”之一的云门宗开宗道场。该寺由五代时期的文偃禅师开创於後唐庄宗同光元年(923年),距今已有1075年的历史。初名“光泰禅院”,稍後改为“证真禅寺”。公元963年,南汉王刘龚又改名为“大觉禅寺”一直沿用至今。因其地处云门山下,所以俗称“云门寺”。
据《韶州府志》记载,云门寺创建以後的一千多年间,历代住持高僧在宋代有绍资,明代有了偈、法浩、法传等。在各位高僧大德的住持下,云门寺经历了多次的修葺和重建。
到了民国年间,云门寺已逐渐衰废。当时住持南华寺的虚云老和尚目睹祖庭沦落,发愿重修。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在李济深、李汉魏、邹洪等诸大居士的护持下,虚云和尚移锡云门,不分寒暑,昼夜辛勤,历时九年,终於使祖庭重光。一时出现了僧众云集,宗风大振的局面。
文革期间,云门寺建遭到空前浩劫,佛像被毁,经书被焚,僧人被赶出山门,梵宇变成了五七干校,殿堂渐渐荒废不堪。
“文革”结束後,宗教政策得到落实,云门寺作为全国著名寺院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受到国家和政府的关注。在当地政府部门和四众弟子的一致敦请下,佛源大和尚从北京回到云门,开始了艰辛的重建工作。经过几年的勤苦经营,云门寺基本上恢复了旧日的规模。
如今修建一新的云门山大觉禅寺主要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钟楼、禅堂、斋堂、教学楼、功德堂、延寿堂等。大觉寺不仅以其庄严肃穆的寺容受到了广大瞻礼者的一致赞叹,更以其日臻纯正的道风嬴得了海内外四众弟子的颂扬。现在常住僧众约一百五十人,日常上殿、过堂、坐香、出坡等佛事尊丛林制,如法如律,是“农禅并重”的禅宗道场。
云门寺地处粤北山区,与曹溪南华寺、丹霞别传寺是当今粤北地区三大正规寺院,都是六相慧能大师南宗顿悟的著名古刹。尤以云门寺建在慈悲峰下,山高水长,慈云常覆,修竹密林,环境清幽,更是修禅学教的最佳场所。
本寺方丈佛源大和尚非常重砚僧材的培养,成绩卓著。1989年初开办云门寺僧伽培训班。1992年各级政府批准,改为云门佛学院,采用丛林化传统与现代化互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十年来规模不断扩大,师资、设备日益充实,教学水平不断提高。现有教理班、读诵班、禅修班和尼众律学班,在校学僧百馀人。图书室有《龙藏》二部、《大正藏》一部,其它图书近万册,并设有视听图书馆辅助教学,有电脑及多种视听教学设备。
该院教学特点是农禅并重,学修一体,但又各有侧重。禅修班以禅修为主,禅堂式管理,学僧每日行坐十支香,同时还开设与禅修及丛林管理有关的课程;教理班以教学为主,也坚持每日坐香,以养成戒定慧三学具足的修学风气;读诵班为教理班和禅修班的预科班,主要为年龄偏小、文化程度偏低的初出家沙弥所设,文化基础课程和读诵常用的佛教经典为主,附开一些有助增强道心、加强因果观念的课程;尼众律学班设於云门寺尼众住地小西天,其中又分式叉摩尼班、比丘尼班和研学组,有学僧四十多人主要学习南山三大部、比丘尼戒相表记等律宗要典。四个班的学员除学习和坐禅之外,还进行适量的出坡劳动,自耕自种几十亩水田和山地,体现了农禅并重的特色。
该院现有法师十六人。院长佛源大和尚曾求学於多所佛学院,亲近过太虚、明真、芝峰等法师,後於云门寺亲近虚云老和尚,并接任云门寺方丈一职,1979年至1982年曾任教於中国佛学皖。愿炯法师、明舒法师都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比丘尼心法法师随侍通愿律师七年,是其重点培养的“六人学戒小组”成员之一。其馀法帅多为其它佛学院毕业的优秀僧才。
建院六年,本院向中国佛学院输送了两批共九位学员,毕业生遍布各地。有在中国佛协任职者,有在中级佛学院主管教务或从事教学工作者,有在名山古刹独挑重建重担者,有住禅堂用功参究者,有闭关已四年者,亦有留院任教或在本寺担任执事者。本院的办学思路和教育成果,已普遍得到了海内外佛教大德信众的认同。
本院开设的课程有:佛法概论、佛教史、百法、八识、戒律、习禅初要、童蒙止观、禅宗大意、成佛之道、遗教经、天台宗纲要、三论玄义、起信论、金刚经、六祖坛经、圆觉经,以及丛林规范、古代汉语、写作、书法、唱念等。
该院院长兼云门寺方丈佛源大和尚,75岁,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广东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广东南华寺、云门寺、湖南南岳祝圣寺、益阳栖霞寺等寺院方丈。
现任教务长明国法师,中国佛学院九七届毕业生。现任监院明严法师,25岁,湖南人。
下一篇:云门匡真禅师广录卷中
上一篇:北渐南顿话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