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
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宗通与说通》成佛之道这个系列要进入到第八章,要来谈谈“宗教二门不可相离”这个议题。本章共分为两节,首先第一节要谈的是“宗门的证悟不得违背教门”。
在本章一开始,我们先再复习一下什么是宗门,什么是教门。先来说什么是宗门。宗门的意涵,我们在“第二章、宗通”当中已经有说明过了,也就是指禅宗的宗通,它是属于教外别传之法,也就是在经教之外,使用各种和其他宗派不同的参学方法,有时候用言语提示,有时候略施机锋,让学人能够在因缘成熟的时候,忽然间一念相应,就能够触着自心真如,而因此进入到大乘的见道位之中。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真实的悟入,发起般若智慧,得到真正的中道观,也只有这样才能够逐渐通达经教的第一义谛。再来我们说明一下教门。教门就是指佛陀还有诸大菩萨所开示的了义经论,还有真善知识对于方广经中真如佛性各种体性的开示,我们跟随真善知识所闻熏的这些正知正见就是教门。
在佛法的修学当中,大家都知道有闻、思、修、证四大阶段,所以佛法绝不是只是一种哲学思想,而是可以一步步实际证验的,甚至最终可以究竟成佛。尤其是在宗门当中,明心见性的实证是一位菩萨是否能够从外门进入到内门修学的关键;而且明心见性之后,也才能够真正的悟后起修,走向正确的成佛之道。所以我们说法的时候,不应该本末倒置,说“开悟不重要,修行的过程才重要”这样子的话。另外,还没有真实证悟的人,不应该为了名闻利养而公开表示自己已经开悟,或以各种的方式显示自己已经开悟;因为未证言证是属于大妄语业,是要下无间地狱的重罪。所以,在这里提醒诸位修学佛法的学人,一定要十分的谨慎,不要随意去违犯。
现在我们就来谈谈今天的主题:“宗门的证悟不得违背教门”。在现今末法时代的娑婆世界当中,仍然是有少数乘愿再来的大菩萨的,由于这样的大菩萨是在多生累劫之前就已经证悟的久学菩萨,所以在今生可以透过自己参究而证悟;但是除了极少数这样的大菩萨之外,其他的学人都是要经由教门的修学,才能够得到证悟的。所以,如果我们想要通达宗门,就一定要先跟随真善知识听闻以及熏习教门的正知正见,这样才能够知道宗门证悟的内涵以及参究的方向,所以我们才说宗门的证悟是不得稍稍离开教门的。
另外,已经通达宗门的真悟者就一定能够通达教门,只有通达少分、多分或者是具足通达的不同而已;所以,如果是真实的开悟,就一定能够用教门中的义理来自我印证。也就是说,要能够和三乘经典,包括二转法轮的般若诸经还有三转法轮的唯识诸经、如来藏经等完全印证;也一定要能够和诸大菩萨所开示的,例如《瑜伽师地论》、《显扬圣教论》、《成唯识论》等等论著完全印证,才能够说是真悟。
如果有人说自己已经开悟,但是却又主张说“宗门与教门是完全不相干的”,这样说的人必定是落入“狂禅”当中的凡夫。为什么如此说呢?这个意思是说,经教是世尊在证悟宗门之后,为了要向众生显示宗门证悟的内涵而说出来的法教,所以宗门和教门这两者一定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说出“宗门证悟与教门无关”这样的外行话。也因为这样,所以我们所悟得的标的还有内涵,如果违背了教门中的经论的话,那就是必定是悟错了,那就应该快快舍弃,再重新参究,才称得上是有智慧的人;否则将来必定会造下大妄语业,不但毁破了十重戒,失去了菩萨戒的戒体,而且又会成就了地狱罪,必定会下到无间地狱,遭受到长劫的罪苦的。
我们观察现在各地方自称在修禅的法师、居士,却是绝大多数都不曾深入研究过教门,只是随意抓取祖师片段的语录来作为修证的参考。但是我们仔细检查自古以来禅宗祖师的公案,就会发现其中有正确的,却也有错误的,可以说是鱼目混珠、真假难辨;如果不是已经证悟的过来人,而且已经具备了大乘择法觉分,其实是很难辨别哪些是正确的,哪些是错误的。所以这些修禅的法师、居士,往往就会很容易引用错悟祖师的常见外道见而来自我印证,结果就是和这些错悟的祖师共同堕入外道见,而造作了大妄语业。本来我们阅读祖师的语录,是为了帮助我们见道,如果反而因此被错悟祖师所耽误,反而成就了大妄语罪,这样岂不是很冤枉吗?所以,现在的大师、名师,不论是在家还是出家,都应该要很小心的将这样的事例引以为戒。俗语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要想一想,我们是否愿意像这个样子被别人所误导呢?如果我们不愿意被错悟的祖师所误导的话,那么我们也就不应该随意的就以自己错误的见解而来著作禅学的书籍,以免这些书籍在往后不断的毒害人;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更增加了自己的罪过。
但是反过来说,当我们在开悟明心真见道之后,就能够逐渐满足十住位以及十行位的修学,而进入到初回向位;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就有智慧以及能力来救护一切众生向于正道。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不应该舍弃慈悲心,也不应该畏惧名师的大势力;应该要能够勇猛坚定的挺身而出破邪显正,让一切学人都能够对邪见邪法有所警觉,能够远离名师的邪见,让这些学子们能够快速的回归到佛法的正道上来。
但是在佛教界之中,却有人心如木石、无智无悲,当看到平实导师为了救护学人不得不出来摧邪显正、不得不评论诸方大师的时候,不但不加以赞叹,反而生起了大烦恼。譬如有些大德,当他们看到平实导师评论自己的师父某某法师没有开悟的时候,就在网路上评论平实导师不尊师重道。这些人大多自认为已经开悟,但是平实导师评论他们的所悟是错的,这些人忽然间就因此失去了开悟者的身分,所以生起了瞋恨心;有机会的时候,就想要藉题发挥,以纾解心中的怨恼。这本来是平常的事,不需要多谈;然而还是有一些修学佛法的重要观念,应该要在这里向大家说明清楚的。
某某法师他是平实导师今世唯一的师父,但是他给予平实导师的参禅知见以及方向却是错误的;因此,平实导师在功夫成熟之后却一直没有办法破参,最后只好放弃了祂师父所教导的方法,自己重新参究;但是依于祂自己在过去世的智慧,反而在很短的时间之内就明心见性悟入宗门了。但是,平实导师所亲证的禅定以及般若诸法,这位法师他却一直没有办法实证,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对于宗门密意一直都还有所疑惑。平实导师曾经清楚地说明,祂陆续在定中所见到过去世和这位法师互动的情形:在九百多年前,当时平实导师是一位禅师,而这位法师那一世则是平实导师的师兄;这位法师在当时就对宗门密意的信力不足,而一直心中犹疑不定。平实导师在过去世也曾经当过这位法师的师父,但是这位法师在当时也是同样无法信受平实导师所证悟的正法,始终抱持着怀疑的心念。平实导师和这位法师像这样子互为师徒,已经有许多世了,但是让人感到惋惜的是,这位法师对于宗门密意的正法的疑惑,一直到现在始终都没有改善。平实导师的内心对于儒家所谓“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伦理,也是十分认同的,这在世间法中本也是理当如此的;然而谈到尊师重道,我们要说的是,尊师固然很重要,但是相对之下,法道是应该要更被重视的。
平实导师在今世开悟之后,逐渐在定中看到过去世与祂师父之间的种种往事以及情谊;而平实导师今生与祂师父之间的互动,其实也不是局外人所了解的。平实导师今生在离开某禅寺之前,其实已经教会禅寺中十多位的同修看话头的功夫;平实导师也曾经面告祂的师父说:“这些人就交给师父引导开悟,我不引导他们;这些人如果能在师父的座下开悟,以后就不会离开本寺,那么之前干部来学一段时间之后就走掉、来来去去的情形便可以改善了。”可是祂师父却对这些人置之不理,也不曾想要接引他们。
另外,平实导师在当时也有将《无相念佛》这本书的书稿面呈给祂的师父,想提供给禅寺作为接引学人之用,期望禅寺中的学人能够因此成就无相念佛这个功夫;如果能够得到大受用,也就不会随便离开禅寺了。然而师父总是藉词推拖,并没有出版的意愿。所以这些书稿在那座禅寺当中三进三出,最后被遗置在禅寺当中的知客处十几天,几乎被丢到字纸篓当中。后来因为某位法师发现,在翻阅之后,知道是平实导师所缮写的书稿,才以电话通知平实导师领回。
但是,虽然经历了这些事情,平实导师却不曾对祂的师父有过怨言。后来有一天,有一位师姐来电通知要开会,在那一次的会议当中,师父当着所有干部的面前,否定了平实导师的悟境,说祂那一个并不是开悟。平实导师在散会回家的途中,心中感到很奇怪,所以平实导师在回家之后,就重新阅读祂师父的著作,这时候才明白,原来师父并没有开悟。这是因为平实导师在开悟以前,祂不曾怀疑师父是否有开悟,所以在悟后还没有检阅过师父的著作。在发现师父还没有开悟的那一刻,平实导师就立即发了愿:有朝一日一定要帮助师父来证悟。平实导师的这个心愿,在《禅——悟前与悟后》这一本书当中也有明白的记载,只是当时并没有说出师父的名号,但是平实导师这个心愿却一直不曾改变过。
从那个时候开始,只要是有新书出版,平实导师就一定会赠送给祂的师父,都没有遗漏过。平实导师在离开某禅寺之后,出道弘法,为了尊师的缘故,也非常注意尽量避免接引和祂师父有关的人。只可惜在连续赠书几年以后,祂师父的作为还是没有改变,还是继续不断的以常见外道见来出书,继续不断的在误导众生。有许多人都听过“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别说是师父,就是父母兄长,只要在佛法上误导众生的,平实导师都绝对是不顾私情的;即使是要得罪父母至亲,也一定要把邪见摧灭,要彰显真理。如果有人看到有很多的有情,被名师误导而走入歧途,却仍能够不动于心、不去救护的人,那可就是心如木石,不能称作是菩萨了。
平实导师的悲心深重,所以没有办法坐视广大的有情被自己的师父所误导,而仍然无动于心不去救护他们。譬如祂的师父曾在书中开示“无情照样能够成佛”等等的许多错误的知见,平实导师不希望某大德受到误导,所以就提出辨正,要来救护某大德;没有想到某大德反而批评平实导师不尊敬师长。这就譬如说有一只狗不小心掉落到陷阱当中,当有人看到正在要求那个设陷阱的人把陷阱破坏,好让那只狗能够离开陷阱;结果那只狗看到有人在斥责那个设陷阱的人,却反过来跑去咬那位想要救牠的人。这位大德善恶不分,可说就像那只狗一样没有智慧,这不禁让人感叹啊!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今天就先讲到这个地方。下一次我们将继续讲解“第八章、宗教二门不可相离”的“第一节、宗门的证悟不得违背教门”。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增进!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