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十因缘观十二因缘观的关联(一) 正铭老师
68、十因缘观十二因缘观的关联(一) 正铭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铭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首先祝福大家心想事成、福慧增长!

“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今天我们要来介绍〈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的第一个单元“经文举证”,要了解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

我们先来引用 佛在《杂阿含经》卷12第287经的经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一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老死有?何法缘故老死有?’即正思维生,如实、无间等:生有故老死有,生缘故老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何法有故名色有?何法缘故名色有?’即正思维,如实、无间等生: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维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色,缘名色六入处,缘六入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缘取有,缘有生;缘生,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如是纯大苦聚集。”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这样说的: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这时候世尊告诉诸比丘:“我回忆以前修行,在还没有成就正等正觉时,我独自一个人在安静的处所,专心一意详细的作禅观与思维,我是这样子思维的:‘什么法有了的缘故,使得老死随着就出现了?是因为什么法的缘故而使得老死出现呢?’我就正确地思维‘生’这个法,就有了如实而不会间断的正见:因为生的法存在的缘故而使得老死也随着存在,因为有生的缘故所以就有老死。就像这样子,详细的一一观察与思维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这些法都是因为先有了什么法,所以有了这些法呢?随着这些法的次第,就思维到重要关键之处,也就是:‘什么法先有了的缘故而使得名与色随着出生?是什么法的缘故而使得名与色存在呢?’就生起了正确地思维,看见了如实理,以后永远不会间断,也没有别的法可以取代的正见就出生了,这个如实理就是:入胎识先有的缘故,所以名与色就跟着有了;由于入胎识的缘故,才会有名与色的出生与存在。我这样子的思维时,最后只能到这个‘识’就必须退回来了,不能再往前推溯而超过那个‘识’(也就是这个识的前面,再也没有任何一法了:因为没有什么法可以作为那个入胎识的所依)。这就是说,因为缘于入胎识,才会有名与色;缘于名与色,才会有六入处(也就是六根与六尘);缘于六入处,才会有识阴六识对六尘的触;缘于六尘的触,才会有苦受、乐受、舍受;缘于受,才会有对十八界的贪爱;缘于对十八界自己的贪爱,才会有四取;缘于四取,才会有后有种子;缘于后有种子,就会有来世的出生;缘于出生,所以有老病死忧悲恼苦;就这样子,纯粹是苦的种种大苦就聚集起来了。”

这第287经前段的经文,是在说明十因缘观,也就是流转门的十因缘法的观行,这时候是以十因缘法观行,只从老死逆观而推知名色由本识出生,万法就只到本识为止,也就是这个入胎识为止,不能再往前推知有任何一法存在;确认这一点以后,就又顺观流转法而退回生老病死等现象界。而下一段的经文,则是转入十二因缘法中,探究本识为何会生生世世出生名色。

第287经中段的经文如下:我时作是念:“何法无故则老死无?何法灭故老死灭?”即正思维生,如实无间等:生无故老死无。生灭故老死灭。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广说。我复作是思维:“何法无故行无?何法灭故行灭?”即正思维,如实无间等: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行灭故识灭,识灭故名色灭,名色灭故六入处灭,六入处灭故触灭,触灭故受灭,受灭故爱灭,爱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如是,纯大苦聚灭。(《杂阿含经》卷12)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这样说的:“我当时是这样子想的:‘什么法没有了以后,就会使得老死跟着没有了?什么法灭除的缘故,可以使老死跟着灭除呢?’就正确的思维,出生了如实智,是以后绝对不会改变的平等智慧,这个如实智就是:因为出生已灭除的缘故,老死就跟着灭除了;像这样子,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如同我以前广说的一般。我又向前推溯而思维:‘什么法灭除的缘故,可以使得识阴的行灭除?什么法灭除的缘故,识阴的行就会跟着灭除呢?’就正确的思维,如实无误而且不会中断这个看法的智慧就出生了,这个智慧就是:因为无明灭除的缘故,识阴的行阴就会跟着灭除了;灭除了无明,就会使识阴的行阴灭除;识阴的行阴灭除的缘故,后世的识阴六识就会跟着灭除;识阴六识灭除的缘故,就灭除了名与色;名与色灭除的缘故,六入处的十二处就灭除了;十二处灭除的缘故,就不会再有六尘的接触;六尘的接触灭除的缘故,苦、乐、舍受就灭除了;苦、乐、舍受灭除的缘故,对自我的贪爱就灭除了;自我贪爱灭除的缘故,取就灭除了;取灭除的缘故,后有种子就灭除了;后有种子灭除的缘故,后世的出生就灭除了;出生被灭除,老病死忧悲恼苦就灭除了;这样一来,纯大苦聚的五阴就灭除了。”

这第287经中段的经文,是在说明十二因缘观,也就是还灭门的十二因缘法的观行,这时候是以十二因缘法再度由老死逆观而推知:无明无故行无,无明灭故行灭,再一一顺观回来检查有无错误,这是还灭门的观行。也就是先有前段流转门的十因缘观来推知名色由本识出生,一切法不能超过出生名色的本识,也就是不能超过入胎识,依此正知见为基础,确认此世的名色为何从入胎识—本识—中出生的原因,然后再一一顺观回来检查有无错误,这是还灭门的观行;也就是必须依于有个“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的入胎识存在,才能有还灭门的十二因缘观来断我见与断我执。

接下来第287经后段的经文如下:“我时作是念:‘我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道迹;古仙人从此迹去,我今随去。’譬如有人游于旷野,披荒觅路;忽遇故道古人行处,彼则随行。渐渐前进,见故城邑、古王宫殿、园观浴池、林木清净。彼作是念:‘我今当往白王令知。’即往白王:‘大王当知,我游旷野,披荒求路,忽见故道古人行处,我即随行。我随行已,见故城邑、故王宫殿、园观浴池、林流清净。大王可往,居止其中。’王即往彼,止住其中;丰乐安隐,人民炽盛。今我如是得古仙人道、古仙人径、古仙人迹。古仙人去处,我得随去,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彼道见老病死、老病死集、老病死灭、老病死灭道迹;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行集、行灭、行灭道迹。我于此法自知自觉,成等正觉;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外道沙门、婆罗门、在家、出家。彼诸四众,闻法正向、信乐知法,善梵行增广,多所饶益,开示显发。”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杂阿含经》卷12)

这段经文的大意是这样说的:“我当时这样子想:‘我找到古仙人的道路了、找到古仙人道的快捷方式了、找到古仙人道的踪迹了;古仙人是从这个踪迹走过去的,我如今也随着这个踪迹走过去。’就好像有人游行于广大的荒野中,披开荒草而寻找道路,忽然遇到古旧的道路,古人行走过的处所,他就随着那个古路而行,渐渐前进,后来看见古城、古王宫殿、园观浴池、林木清净。他是这样子想的:‘我如今应当前往禀白国王,让国王知道。’随即前往禀白国王:‘大王当知:我游行于广大的荒野,披开荒草求觅道路,忽然看见旧的道路,是古人所行走的处所,我就随着那条道路行去。我随着那条道路往前行走以后,就看到了以前的古城,也看见以前国王的宫殿、园观浴池、林流都很清净。大王可以前往古城,安居于古城之中。’国王随即前往古城,安居于古城中,丰乐安隐,人民就越来越多了。如今我是这样子找到古仙人走过的道路、古仙人的快捷方式、古仙人道的踪迹了,古仙人所前往的地方,我就可以随着前往,这就是八圣道,也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我从八正道的实修,看见了老病死的苦,看见老病死的集,看见老病死灭除的境界,看见老病死灭除的方法;我看见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识、行等十支的苦、集、灭、道,所以我已经知道行的苦、行的集、行的灭、行的灭除方法。我在这个法中,自己知道了、自己觉悟了,所以成为正等正觉者;然后就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其余外道中的出家修行者和在家修行者解说。那些四圣弟子及外道修行者,听闻我讲解这个法以后,心中就建立了正确的方向,信受爱乐而知道解脱的妙法,所以善行及清净行也随着增广了,对于人、天就产生了许多的饶益,也能为人类及天众开示显发这个因缘法。”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从《杂阿含经》卷12第287经的经文,我们可以知道这一部经典,不同于四阿含其余的诸经,是特地将十因缘跟十二因缘集合在同一部经中宣说的,并且是先说十因缘法,推知必有本识存在,然后随即以十二因缘法来断无明的;由此可知,十因缘法与十二因缘法有其必然的关联性,有其不可分割性,也有其前后次第性。假使否定了十因缘观所说的第八识如来藏、入胎识的存在,就等同于否定了 佛在此经中所说的法,因为 佛在这一部经文中,同时举出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先说十因缘法后,随之说明十二因缘法,并且在十因缘法中说一切有情之法“齐识而还,不能过彼”,确认有第八识如来藏、入胎识的存在。因为 佛陀从来不曾说过无义语,所以 佛陀特地在同一部经中说十因缘与十二因缘,并且将其中的差异集合在同一部经中宣说,必然有其特殊的意涵,这是声闻菩提中想要修证因缘观的学人们,绝对不可忽略的地方。

真正想要修学南传佛法解脱的学人们,必须先了解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如果不知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真正内容与关联,所学因缘观都将唐捐其功,修学一世自以为实证了,其实深心中仍无法真正信受一切法缘起性空;只能自我陶醉般的自以为已经实证及信受了,等到境界相现前时,却发觉自己的修证竟然都无法发挥功德力,完全没有解脱的功德受用,到那时才发觉,为时已晚,已经无能挽救了!所以修学因缘观或声闻四圣谛八正道的学人们,都必须在修学的过程中,对于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互相关联性,也就是对于这二观极为紧密而不可分割的道理,反复思维而确实的了知,都没有误会了,然后再加以现观,才可能获得修学因缘观所产生的功德受用。

一般流传的因缘观,都只是依于十二因缘观而说流转门与还灭门,但这种说法,其实都已经失去了十二因缘观必有的大前提的错误说法,只能对初学者解说,不应对想要真修实证者如此解说。也就是说,十二因缘观必须以十因缘观为基础,在十因缘观的大前提下才能说有十二因缘观的还灭门,否则十二因缘观即无还灭之义可说,因为十二因缘观只是假号法,离开十因缘观就没有真实义了。所以必须依于十因缘观的穷究流转法,彻底观行流转门的根源,推知名色是从本识如来藏中出生的;也就是说,一切法都是依于本识而生住异灭,不能超过本识,才能够确立十二因缘观的还灭门;否则十二因缘观将会不止十二因缘支,必会成为无穷无尽的因缘支,使因缘观的探究者永远无法穷尽因缘法而不能探得生死的根源,也就是不能得解脱生死。

所以十二因缘观不得外于十因缘观而独存,凡是想要深入探究十二因缘观的人,都必须先依十因缘观而作探究;探究到十因缘观的源底,证实一切法的源头都是本识,再往前探究则无一法可得,只能到此而返还,然后再顺观本识出生名色等顺序而回到生老病死众苦的现象界中,一一都检查无误之后,才可以作十二因缘观的反复逆观与顺观,才有可能成为慧解脱的辟支佛,而且慧解脱的辟支佛在完成现观以后不久,一定有初禅的发起与正受。修行者如果已经有四禅八定及五神通的证量,即可因为这样的如理作意的现观而成为三明六通的俱解脱辟支佛。

以上是两种因缘观互相关系的一个略说,我们将在后面几个单元,再进一步为大家解说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性。今天“三乘菩提阿含正义”〈十因缘观与十二因缘观的关联〉的第一个单元“经文举证”,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

也敬祝大家色身康泰、学法无碍!

阿弥陀佛!

【浏览量 83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