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您收看“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探讨了〈熏习与本际〉,今天我们要继续探讨这主题。
为何能熏的心一定是识阴?特别是指意识心,因为识阴的六识特性,能别别了知各自相应的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境界,所以称为识。识就是了知、了别的意思,而识阴的了别性专门在六尘上运作,所以这个识阴的识,就是专门针对六尘而了别的。譬如在《增壹阿含经》卷28中说:
尔时世尊与数千万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说五盛阴苦,云何为五?所谓色、痛、想、行、识。云何为色阴?所谓此四大身,是四大所造色,是谓名为色阴也。……彼云何名为识阴?所谓眼耳鼻口身意,此名识阴。
这里所说的识阴共有六个识,因为色阴中只说了五色根,而六根中的心根(也就是意根),是识阴出生所依赖的助缘,并未含摄在识阴中,所以此处所说的识阴正是六识心。识阴六个识能熏习诸法,当然是能熏的心,但是因为意根有普遍计度而执著的心性,而意识不可能独立于意根之外作任何熏习,只能在意根的掌控下作,所以能熏的心,当然是识阴六识与第七识意根。
又譬如《杂阿含经》卷2 佛对识阴的开示说:【别知相是识受阴。何所识?识色,识声、香、味、触、法,是故名识受阴。】这时也是将各各领受及了别六尘的六识定义为识阴,称为识受阴。所以识阴一定是能熏习的心,这是因为识阴有面对六尘各别加以了知、识别的功能,才能经由各别的了知而生起憎厌或好乐的心行,经历了憎厌或好乐的心行后,在心行结束之前都没有反悔变异,于是就熏习到入胎识中;明天的识阴生起之后,对同一法的憎厌或好乐就会比熏习以前的种子更强,这就是熏习的道理。若是没有一个能被熏习的心来持受所熏习的种子,而是由能熏习的识阴六识自己来持种的话,那么识阴在晚上睡熟断灭之后,所熏习的种子就会全部丧失不在了,第二天早上醒来以后,就完全不知道昨天所熏习的善恶法或无记法;那么所有人每天睡醒后,都会将如同初生婴儿一般的无智,这是因为会断灭的心,不可能受持熏习得来的种子,因为断灭之后就无法持种了,必须另有一个从来不断灭、不间断的坚固心常住无间,才能执持熏习所得的一切种子。所以入胎识就是被熏习的持种者,当熏习完成之后种子存在了,能熏习的识阴六识心在种子流注现行时,就会越来越趣向某一个方向:熏习善法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善良;熏习恶法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恶劣;熏习解脱道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没有我执;熏习佛菩提道的人,识阴六识越来越有智慧,这就是熏习的道理。
为什么被熏习的心是第八识如来藏呢?因为第八识心体的自性是无记性的,祂离六尘中的见闻觉知,所以永远不与一切受相应,没有苦乐受,当然不会生起贪厌简择的心行,祂必定是不具有六尘中的了知性,不受苦乐受,所以对一切果报都没有利害关系,不会作决定,不会思量诸法利害而有所决定,从来不作主,没有善恶性可说,才有可能成为被熏习的心及执行业报的心。因为有如此的心性,才能不加简择地收容一切善、恶业及无记业的种子,才能不作利害思量,忠实地执行因果律,这才是能够被熏习的所熏心。所熏习的心必定是常住心,心体永远坚固不坏,才有可能将所熏习的一切种子永远收藏而不散坏,这个心当然就是四阿含所说的如、本际、实际,识、我、如来藏。
阿含中如何说有本际呢?在《杂阿含经》卷6中说: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于何所,是事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诸比丘!令彼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诸比丘白佛:“世尊是法根、法眼、法依,善哉世尊!唯愿哀愍,广说其义。诸比丘闻已,当受奉行。”佛告诸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是色事起,于色系着,于色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故,诸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麤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是观者是名正慧;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以上 世尊特别在指出本际时,同时宣说五阴非我、不异我、不相在。这一段经文的意思是说:那个时候 世尊告诉诸比丘,到底是在什么地方,这个事相存在的缘故?是从什么地方生起的?是被什么系缚着?从什么地方看见了蕴处界真实有我?诸比丘!因此而使得众生被无明所遮盖,宝爱系缚着头,而被牵着长途远道往来奔走,不断地轮回、生死流转不停,都不知道生死的本际。诸比丘向 佛禀白说:世尊是佛法的根本,佛法之眼、佛法所依。善哉!世尊!唯愿 世尊哀愍我们,广说其中的道理,我们听闻了以后,自然会信受奉行的。佛告诉诸比丘说:谛听!善思!将为你们说明。诸比丘!色阴已经有了的缘故,这个色阴的事相生起了,就在色阴上面被系缚、执著,在色阴上面错把色阴当作真实我,使得众生被无明所遮盖。由于对色阴的宝爱而系缚着他们的头,被牵着长途远道来往奔驰,一世又一世生死轮回,在无量的生死中流转不停。对于受想行识的宝爱也是这样的,被系缚而生死流转。由于这个缘故,诸比丘们!各类有情的所有色阴,譬如过去的色阴或是未来的色阴或是现在的色阴,或是内色或是外色,或是粗色或是细色,或是好色或是丑色,或是久远世的色或是近世的色,那些诸色一切都不是真实我,也都不异于真实我,也与真实我不相在,这样子现前观察的人就说他是有正慧。对于受、想、行、识四阴的观察,也是像这个样子的。
以上就证明了本际的存在,而生死的本际其实就是入胎识,这个常住的本际,才有可能是被熏习而持受种子的心,不可能是夜夜都会断灭的意识心,能执持受熏的种子,正因为有这个本识存在,所以才会有无量劫的生死继续不断。所以说,生死的本际就是本识──入胎识如来藏。又如阿含部的《央掘魔罗经》卷1说:【住!住!央掘魔!汝当住净戒;我是等正觉,输汝慧剑税;我住于实际,而汝不觉知。】这里所说的实际也是如来藏的境界。以上这一段经文是说:安住下来!安住下来!央掘魔罗啊!你应当安住在净戒之中,我是正等正觉的世尊,我已送给你智慧剑了,我已经安住在实际中,而你竟然还没有觉知到这个事实。这里 世尊文字外的含意是说,央掘魔罗你还在动转意识心而追逐我,想要杀害我,但我早已停住意识的动摇而不会移动,早已转易安住在从不动摇的涅槃实际第八识境界了。
又譬如《央掘魔罗经》卷3说:尔时央掘魔罗复白佛言:“世尊!云何如来身住实际,而复生耶?”佛告央掘魔罗:“汝与文殊师利俱,至北方过二恒河沙刹,有国名不实电光鬘,佛名毘楼遮那如来、应供、等正觉,在世教化。汝与文殊师利俱往问言:‘释迦牟尼佛云何住于实际,而住娑婆世界?’”尔时二人受教即行,犹如鴈王凌虚而去,往诣不实电光鬘刹,毘楼遮那佛所,稽首礼足,具以上事咨问彼佛。广说如上。文殊师利、央掘魔罗复白佛言:“世尊!唯愿为说,云何如来住于实际?”佛告文殊师利等言:“我于无量百千亿劫,具足修行十波罗蜜,摄取众生,建立令住未曾有乐,我从彼无量百千亿劫阿僧祇波罗蜜,生实际身。”
以上实际身所指的是转依于常住真心,以五法为身的智慧身。这一段经文是说:这时央掘魔罗又向 佛禀白说:世尊!为什么如来现身已经住于实际而又能再有色身出生呢?佛告诉央掘魔罗:你与文殊师利一起去北方,经过二个恒河沙数的佛刹,那里有一个佛国名为不实电光鬘,佛的名号是毘楼遮那如来、应供、等正觉,正在世间教化众生。你与文殊师利一起前往请问说:“释迦牟尼佛为什么住于实际而又同时住持于娑婆世界?”那时两人受教就立即起程,犹如鴈王一般凌虚而去,前往不实电光鬘佛刹毘楼遮那佛所在的地方,稽首礼足以后,以上面所说的所有事情咨问那位佛陀,广说如同前面所说一样。文殊师利、央掘魔罗回到娑婆世界后向 佛禀白说:“世尊!唯愿为说,什么是如来住于实际?”佛告文殊师利等人说:“我于无量百千亿劫中,具足修行十度波罗蜜,摄取了无量众生,建立他们,让他们住在未曾有过的快乐境界中,我正是从那些无量百千亿劫的无量数波罗蜜的修行中,出生了实际身。”
这意思是说,世尊住于法界实际、涅槃实际中,但是却又能同时有色阴、受想行识阴住持于人间,宣说三乘菩提深妙的佛法来利乐众生。这个道理是众生所不能理解的,不但如此,连二乘圣人也不能理解。因为这是诸佛世间出世间的大智慧,只有菩萨们追随 世尊修学以后才能确实理解。而 文殊师利菩萨游戏三界中,早就惯于演戏,所以就配合着 世尊的教命,带着央掘魔罗前往十方世界,向 释迦世尊化现的诸佛请问这个道理,其实 世尊早在初见央掘魔罗时,就已经向他示现了实际的境界,所以说“输汝慧剑税”。但是央掘魔罗当时被无明所迷惑,不知不见,还继续向 佛要求。这是证悟的利智菩萨们所知的真义,不是声闻圣人所能稍知的,而这种境界的具足了知、亲证,得要到达佛地才能圆满。所以 世尊说:“我于无量百千亿劫,具足修行十波罗蜜摄取众生,建立令住未曾有乐,我从彼无量百千亿劫阿僧祇波罗蜜,生实际身。”实际身就是以实际为究竟转依,而发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性身。但是一切深悟的菩萨们,都能现前观察自己所转依的第八识实际,都是无余涅槃的境界;而且现见无余涅槃的境界相,其实都是与无明众生同时同处。所以一切凡夫众生与声闻、缘觉、菩萨们都一样,都是住于实际而又同时示现五阴于人间或色界中。
只是凡夫们都不知道,总是妄想进入无余涅槃中,再来寻找法界实际、涅槃实际,所以永远无法证得涅槃的实际。正因为这个实际常住不断,坚固而不可被破坏,才能成为被意识所熏习的心,所以 佛说涅槃是真实而不是断灭空。当祂被意识、意根熏习,执持了意识、意根熏习所成就的种子以后,祂自己的心性却是仍然不改变的,只是在意识重新现起时,使意识与意根心性有所改变,这是因为能熏习的意识与意根经由熏习得来的种子,虽被所熏的真识如来藏所执持,但是相应的却是意识与意根,这些种子现行时都不会与被熏习的持种心本识相应,这样子就成就了熏习的道理。
众生因为不知道这个熏习的道理,所以不信有因果。无智的学佛人,因为不知不证这个实相心、法界实际,所以敢大胆否定真经、真论,谤为伪经、伪论,为了名闻与利养的缘故,就故意无根诽谤贤圣是邪魔外道。但是已经亲证的菩萨们都知道确实有这个持种心常住而不间断地存在着,也知道一切种子都是由祂受持,不散不失,也不会应验到别人身上,也不会无缘无故地失坏了这些种子。所以菩萨们都不敢因为世俗名利而故意无根诽谤贤圣,即使他所厌恶的人所说的法义比他的法义浅很多,只要法义是正确的,他也是不敢诽谤的;只有在法义有错误而加以告知请求改正而不可得时,才会加以指正,而仍然不敢作身口意行的有根、无根诽谤。
所以证或不证实际、本识,不但对般若智慧有影响,也会对当事人的身口意行有影响,这就是明与无明的影响。世尊有时说,众生不知生死的本际,不能到达生死的本际,都是因为无明所笼罩。不知五阴及我所的虚妄而执以为实,又恐灭除五阴后堕于断灭空之中,不知有实际、本际常住不灭,所以转而执著五阴自我,不肯灭除,名为不知无明之本际、苦之本际、生死之本际。不论是世间万法或是出世间一切三乘菩提法,其本际都是同一个,就是本识常住心,那就是如来藏。假使没有这个本际,就无五阴而无生死苦,故说生死苦的本际就是本识如来藏。若无此本际常住,所有世间、出世间法的熏习都将没有意义,佛门四众的修学佛法,也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戏论了。正因为有这个本际,祂常住坚固不能摧坏,才能执持一切熏习诸法得来的种子,才有人能经历无量生死,不断去恶修善、熏习一切种智,然后成佛。否则一切善法、出世间法的熏习,就都将成为毫无意义的愚行了,这就是本际与熏习之间的关系。
若有人否定本际的常住实存,昧于阿含中的本住法,单只承认有生必灭而只有存在一世的意识心,不许有本识的常住与受熏,而说他能有善法及出世间法的熏习成就,那都是自欺欺人之谭。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说明到这里为止,非常谢谢大家的收看。
敬祝各位菩萨:身心安泰、道业精进、福慧增长、早证菩提。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