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一) 正彝老师
19、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一) 正彝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彝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以及菩萨们:阿弥陀佛!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空性中道真实义”。针对这个主题,我们是依据 平实导师宣讲《维摩诘经》整理而来,总共六册的《维摩诘经讲记》来为大家说明。

前面几集的老师已经为大家说明了三十七道品、除八难、十善是菩萨净土。【若菩萨欲得净土,当净其心;随其心净,则佛土净。】(《维摩诘所说经》卷1)也就是说,如果菩萨想要获得佛国净土的话,应当要先清净自己的心地,如果能把自己的心清净了,他所摄取的国土自然而然就清净了。

现在这一集要从 维摩诘大士:“虽处居家不着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维摩诘所说经》卷1)开始来谈起。

维摩诘大士他住在自己的家中,不住在寺庙里面,示现居家,也就是居三界家;他不但示现居家,还示现有妻子、儿女,并且常修梵行。大家或许有个疑问——为什么等觉菩萨来到人间,要示现娶妻生子呢?这有两个用意:第一、佛菩提不离世间法。第二、避免外道诽谤。等觉菩萨来到人间如果不娶妻生子而示现出家修行,外道往往会诽谤说:“他为什么出家修行呢?其实是因为不能人道。”因此 维摩诘菩萨藉由示现居家来显示他具有胜妙的智慧与广大的资财。可是菩萨虽处居家,常在梵行之中,但是无妨示现有妻子、儿女,藉此显示菩萨的不可思议不仅止于在法上,在事相上也是不可思议。

我们平常一向都在法上说:“菩萨不入涅槃而证涅槃,不断烦恼而证菩提。”而声闻人是要断见惑、思惑烦恼,才能证菩提的;菩萨却可以不断思惑就证涅槃。既然证得涅槃,当然对无余涅槃里面的境界相,可以清楚了然分明;而阿罗汉们却不知道涅槃里面是什么,他们是断烦恼来证有余、无余涅槃。等到菩萨问他涅槃里面是什么境界,他们都不知道。佛说里面是本际,但是本际是什么呢?他们也不知道。所以,菩萨叫作“不可思议”。

同样的,现在 维摩诘大士在世间相上面示现他的不可思议了:“现有眷属常乐远离,虽服宝饰而以相好严身,”(《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段经文是说,他示现有眷属,可是他对于眷属并没有贪着,所以常常乐于远离,不会每天在没有看到子女时,心中就牵挂;虽然他身上穿着宝贵的衣服,也佩戴宝物来装饰,但其实他根本不用这些来庄严自己,反而是以他所修的种种利乐众生的福业而产生的三十二相来庄严自身。

虽复饮食而以禅悦为味,若至博弈戏处辄以度人;(《维摩诘所说经》卷1)

维摩诘大士虽然示现在人间,跟人类众生一样有饮食,却又同时以禅悦作为他所品尝的味道。以前金山曾有居士,也有别的地方的法师开示说:“证得初禅的人就不必吃饭了,因为初禅是以禅悦为食的。”那真是误会大了!诸位一样要了解这个法义,禅悦为食是保持他的初禅天身,保持他的初禅境界不坏;但是他在人间的色身,仍然还是要以团食为食,所以他照样要吃饭、照样要喝水的。所以佛在人间示现时,照样得要吃饭,照样要喝水,一样要吃喝拉撒,只不过吃过饭、经行后就入于定中,出定的时候,他身上有禅悦法味,作为他的意生身和禅定所生色界天身的食物,这才是以禅悦为味。

这里所说的“博弈”,是说以下棋来输赢,这叫作博弈。“戏处”呢?戏处是说譬如酒楼、茶馆、戏院、歌舞台榭,这叫作戏处。他是等觉菩萨,虽然奉持沙门律行,但因为他以居士身就可以方便去这些场所;如果受了出家戒,不论是酒楼、红灯户,乃至戏院、唱歌、跳舞的地方都不能进去。但他是居士身,可以进去里面作一些老板不喜欢的事,什么事呢?他到里面为大家开示:“这个是唱歌跳舞,叫作世间娱乐,是无常、生灭,以后不要再来了,应该要修学佛法。”而去到了下棋的地方,他就说:“用下棋来赌博这个不好,令人迷恋生死,以后也不要再来了。”或许那里的人会问:“叫我不来,不然你叫我去哪里呢?”他就回答说:“你可以来跟我学法啊!”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度人,他以很多的方便来示现。

以前,禅宗二祖 慧可禅师,悟后还故意去妓女户中睡觉,训练自己不受干扰、不会动心。那时外在的环境不允许大乘佛法密意的广传,他只好这样子修自己的道业,后来一代一代传到六祖时,才改走平民路线,开始广传。这倒有一点像维摩诘大士。不过,二祖慧可在那个环境下,没有办法把法传出去。

维摩诘大士则不一样,他反而到处广传去度人。并且:“受诸异道不毁正信,虽明世典常乐佛法,”(《维摩诘所说经》卷1)

外道或者种种异学所说的法,他也能接受,别人一说他马上就懂、马上就会;他不会说:“那一些没有用啦!你们学琴棋书画都没有用,千万不要学了。那种东西应该在世间消失掉。”他不会这么讲,无妨照样有琴棋书画,但是却要教导他们把外道的种种错误观念纠正过来,让他们懂得尊重正法。维摩诘大士虽然本身明了于世间法的种种法要,不管是哪一类的法要,他都能够明了。可是却教导众生要常乐佛法,因为世间法可以拿来作为佛法增上之用,可以拿来作为摄受众生的方便法,所以明了世间法的种种书论典籍,并不妨碍佛法的修证。

不论是在何处,一切人见了他都很恭敬。这个恭敬是一切供养之中的无上供养,他更不贪着任何人的财物供养,众生如果要供养他的话,只要恭敬他就行了,心里面尊重他就行了。为什么他不拒绝众生尊重他呢?因为这样一来,凡是他说的话,众生都能听进去;这就像是我们所恭敬的人,他说的话我们当然都会听进去。所以他什么都不要,只要众生能够信受他的话就行。他认为众生能够听他说法,信受他所说的法,如实去修,那就是最好的供养,而这个叫作“法供养”。世尊也一样不贪图任何供养,祂常常开示说:“最好的供养就是法供养。”一切等觉菩萨也都是如此,一切现在家相的地上菩萨也都是如此,都不会对世间众生有所贪图而说:“你明天送一千万来供养我吧!”绝对不会!就算你只是给他一千块钱的小供养,他也一样廉洁的不受供养。

执持正法,摄诸长幼;(《维摩诘所说经》卷1)

他示现在人间的目的就是要执持正法,让正法在人间久住流传、人间获安,这个就是他的目的。人间如果有正法一直不停地流传,不但人类可以有安定的身心依止,并且诸天欢喜。特别是欲界诸天,欲界诸天之中又以忉利天最为欢喜。为什么他们会感到欢喜呢?因为他们发觉人间只要正法常住,魔众、魔孙就会越来越少,忉利天的敌人就会越来越少,他们的敌人就是天魔波旬与他的徒众们,所以只要人间有正法广大弘传,不但人类可以有正法的依止而得到安心,诸天也都欢喜,因为他们的眷属将会越来越多。不但了义正法的广大弘传是如此,即使是层次低的人天善法弘传,就已经是如此了,因为弘扬人天善法而愿意归心三宝,将来都生到欲界天去,不会去当魔子魔孙,除非修很大的善事,但是却同时在破坏佛法,才会成为魔子魔孙,因为天魔波旬往世,一样是修很多的善事,但他就是想要破坏正法,想要阻扰所有离开欲界五尘境界的人,所以才成为天魔。

天魔为什么有那么大的势力,正是因为他往世做了很多的善事,帮助很多众生,所以福德很大,可是他却想要破坏正法,才会生在欲界天成为天魔。因为他过往行善的福业极大,所以先生在欲界天受报,报尽后随即下堕无间地狱,而将来会成为魔,或者成为佛弟子,最大的分际点就是在这里,在这个分际我们一定要弄清楚,若是广修善事,但却也在否定正法,或者弘扬六识论邪法,将来舍报之后都会成为魔子魔孙,所以我们对这个分际,一定要弄清楚,并且也要把这个分际,告诉所有的学佛人。

有些人已经进入佛门成为三宝弟子了,却专门在造作成为魔子魔民的因,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其中的原由,广做善事而以外道法来取代正法,硬要与佛陀唱反调,说意识是常住的、不生灭的。如此广做善事的领头者福业极大,死后将生为天魔,报尽即堕无间地狱,跟随的徒众们,现世则已是魔子、魔孙,死后也只有下堕三涂一条路了。正在做这些魔事的人,十个有九个都是不知道自己正在做魔事,所以我们都有义务要告诉他们。

维摩诘菩萨执持正法,以正法来摄受一切长辈,及年纪比较轻的人们,如果身为佛弟子,而不能以正法来摄持一切长幼,那就表示他的修行还没有入门,维摩诘菩萨是等觉菩萨,当然能以正法来摄诸长幼,令正法在人间永远弘传不断。

一切治生谐偶,虽获俗利不以喜悦,(《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是说他在人间当然也有自己的事业,所以才叫作“治生”,大菩萨们不受人家供养,因为他自己已经资财无量,为何资财无量,当然是已经有了自己的治生产业,可是他的治生产业,在经营过程当中,却能不损害众生的利益,所以是很和谐的。并且与别人共存,不会打压别人而成为自己独家垄断,而是共存共荣的,所以叫作“谐偶”。虽然获得世俗法上的利益,但是不会因为获得世间法上的利益,就有喜悦之情。因为他主要还是在众生学法的利益上面来着眼。

游诸四衢饶益众生;入治政法救护一切,(《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就是说维摩诘大士,常常于四方马路上来饶益众生。换句话说,只要看见路上众生有苦难需要救济,他就会加以救济。但,因为他是居士身,所以也可以入治政法参与政治活动,如果是出家菩萨就不可以了。出家菩萨去参加政治活动,那是违反律法的,所以如果出了家去竞选公职,那就违背正法;去出任政府单位的职务,去当县长、乡长、省长,也都是违背佛法的,律法所不许可。

但在家居士无妨,你去干宰相也没罪,这就是开缘,居士身有这个方便,可以进入政府单位任公职,无妨照样是菩萨。但这对出家菩萨就不行了,出家菩萨在一切时中,都要让人觉得是慈眉善目的,随时要维护好僧宝的形象,藉此来摄受广大的众生。维摩诘菩萨虽然入治政法,可是却方便地救护众生,不让众生有一丝一毫的冤枉,并且能够轻判就尽量轻判,也为他们开示佛法,让他们懂得忏悔,懂得忏悔以后再减轻其刑。现代的法律也有这样的规定,因为法律不外乎人情,但是法律有时候也会加重其刑,为什么呢?例如因为这个人他明知故犯——他是懂得法律的人,并且是执法者,却明知故犯,所以就加重其刑。

维摩诘菩萨可以教导他们忏悔,忏悔以后减轻其刑,这也是救护众生的一种方法,在政府单位如果懂得修行,人家说:“公门之中好修行。”确实也是如此,以他所掌握的公权力,可以方便利乐众生。但是公门之中也好堕落,因为不法的红包很多,但若懂得修行,他知道要清廉自守,又尽量在为众生做事上面去努力,这也是“入治政法、救护一切。”

接下来讲:“入讲论处导以大乘,”(《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是说 维摩诘大士,他又常常进入讲论之处。印度的民情,有许多地方会定期聚会,从白天谈到晚上,接着继续谈,谈到天亮了还在谈。他们为了讨论一个道理,往往可以讨论到天亮,天亮讨论不完,再讨论到晚上,再讨论到明天,这样的场合叫作讲论处。维摩诘大士有时候到了讲论处,不管他们是说什么法,若是说外道法的地方,他也为他们讲大乘法;若是说二乘法的地方,他也跟他们讲大乘法。一切都要导归于大乘。

并且 维摩诘大士也进入种种的学堂诱开童蒙;换句话说,在这些学堂之中,他们没有听过佛法。他就方便加以引导,诱导他们可以稍微懂一点佛法,所以叫作“启蒙”。 “童”与“蒙”就是说从来没有学过的叫作“童蒙”,所以智者大师的《小止观》,又叫作《童蒙止观》。主要是针对从来没有学过禅定的人讲的,所以叫作《童蒙止观》。所以“童蒙”就是比喻小孩子,都没有学过一样,还是迷蒙一片,这叫童蒙。如果还没有学过佛法的人,就是对佛法有如童蒙一般的不懂,学堂是教一般世间法的地方,他去到那里,有机会就跟他们讲说佛法,让他们可以能在佛法上得到入门。

他有时候还跑到红灯户、酒馆里面,这就是为了:“入诸淫舍示欲之过,入诸酒肆能立其志;”(《维摩诘所说经》卷1)

这就是说,如果有时你看见一位菩萨跑到红灯户去,先不要谤他,也许他是进去跟里面的人说:“你这样子贪淫,就会永远沦落在欲界里面,不能解脱欲界的系缚。”也许他是去开示佛法。也跟他们说:“你不要再从事这个行业了,你要好好学佛。”这也可能啊!所以眼见仍不足为凭,我们要有智慧去判断。维摩诘大士进入淫舍示欲之过,当然不可以被淫舍老板知道。维摩诘大士有种种方便来利乐众生,有时进入酒肆,酒肆就是酒廊、酒店,诸位想想看,进入酒店喝到烂醉如泥,那种人是不是胸怀大志呢?当然不是,他们就是要借酒浇愁嘛,那表示酒肆里面酗酒的人,通常都是意志消沉的人。他去到那边则要建立他们的志愿,把他们的志气给鼓舞出来;志气鼓舞起来以后,就开示大乘佛法,引导他们成为积极奋发的学佛人。

从以上的说明,我们可以明了维摩诘大士以等觉菩萨之尊,为了度化众生趣向大乘法,所行之事真的是难忍能忍、难行能行,而这往往是菩萨们道业能够快速增上的重要因缘。这对一般的菩萨来说是很难的,所以诸地菩萨其实真的不好当,就是专门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当别人做不了的,我们若是能做,别人不愿意做的,我们若愿意做,这样才有机会进入诸地。不然的话就没有机会啦!若是专门挑好做的事来做,别人不愿意做的,却都不愿意去做,那就无法成就诸地应有的大福德,当然就更不必说要成就佛果了。真的要难忍能忍、难行能行啊!

今天我们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也祝福大家烦恼远离,安乐自在。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10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