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涅槃、如来藏、不思议(三) 正洁老师
69、涅槃、如来藏、不思议(三) 正洁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
 
由 正洁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副标题“空性中道真实义”。前面的单元我们已经依据了小乘《增壹阿含》、《杂阿含》乃至《大智度论》等经论,解释了这一个“不思议”跟“本际”,这两个不同的名相,实际上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接着我们就来继续引用大乘经典里面的《胜鬘经》,依据《胜鬘经》它的经文的〈自性清净章〉第十三,我们更进一步地来阐说这一种殊胜的大乘空性中道真实义。《胜鬘经》〈自性清净章〉第13:

世尊!生、死者依如来藏,以如来藏故,说本际不可知。世尊!有如来藏,故说生、死,是名善说。

这里胜鬘夫人乘佛威神力而起来面向大众,为 佛来向大众演说这一个如来藏空性中道心的真实义。那这里说到了,本际之所以不可知。换句话说,在小乘阿含时期之所以会有“十四无记”或是所谓“十四难”的问题,例如我们之前引用了《增壹阿含经》而说有四种不可思议,佛要这一些修学佛法的弟子们,不可以去思维这四种,譬如说“众生不可思议、世界不可思议、龙国不可思议、佛国不可思议”。因为思维这一些问题,对于二乘声闻人要来灭尽蕴处界、灭尽一切生灭法而证入无余涅槃,那是无所帮助的。然而对于二乘定性声闻人而言,这属于十四无记、十四难范畴的这一些本际法,譬如说:众生生从何来,死从何去?世界有边、无边?这一些问题对于二乘定性声闻人,是不需要也不应该去探索;可是对大乘人来讲,却是务必要来深入去研究的。

那在大乘这个《胜鬘经》里面,胜鬘夫人就直接说明了:“所谓的本际,所谓的不可思议,其实都是依于这一个如来藏而说;乃至世界有边、无边?乃至众生从何而生、死往何处?这其实都是依于这个如来藏。”我们知道如来藏就是第八识,在《八识规矩颂》里面清清楚楚的有一句“受熏持种根身器”。众生依于自身七转识而有的身口意行相应于善恶业,而随业、随重、随念在一期生命结束的时候—命根断了—而往生该要去的一个地方,那世界的有边、无边,一样是依于如来藏能够成就这一个除了众生的正报身之外,还有这个依报的“器世间”而来说这个世界有边、无边。如果要把众生以及这个世界这样子有边、无边的问题,局限在小乘蕴处界的范围而要来了解它,这当然是绝对找不到一个答案的。而二乘定性声闻人在还没有回小向大之前,他既然不需要证得这一个阿赖耶识——一切种子智、一切种子识,不需要依于这个一切种子识而来了知这一些十四难、十四无记,因为二乘声闻人他灭尽蕴处界证入无余涅槃之后,七转识既然不存在,也就没有必要去探索这一些佛地要四智圆明所须要证知的一切种智之所依的这一个一切种子识、一切阿赖耶识,毕竟是何物?

好!我们继续看下去:

如来藏者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世尊!不离、不断、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断、脱、异外有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来藏。世尊!若无如来藏者,不得厌苦、乐求涅槃。(《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好!这里很简单的,胜鬘夫人为我们把如来藏这一个无为自在法与蕴处界这一些有脱、有断、有离、有异,其实也就是 龙树菩萨“八不中道”里面的有生有灭、有常有断、有一有异、有来有去,以这样子的有生灭、有常断、有来去、有一异,这样子的一个体性范畴,而来笼括了所有的蕴处界一切法。所以他才说:“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论》)因为在蕴处界,举例来讲,以十八界范畴——六根、六尘、六识,您是找不到这一些法自己出生自己,或是由十八界当中其他的另外的十七法来出生它,或是说自他和合共同来出生自己,或是说无因而生。那在蕴处界这个生灭法所有范畴当中,您找不到出生这一个蕴处界任何一法的原因,可是又说它不是无因生,那您当然就知道了 龙树菩萨在《中论》当中,他真正所指的这一个中道或是说这一个空性心,它的真实义指的当然是这一个涅槃本际如来藏能够出生蕴处界,这一个不断、不离、不脱、不异所谓的不思议之佛法。

在这里我们可以简单作一个总结:为什么我们之前说涅槃的本际不可知?又说有四种法不可思议?这一些不可思议及所谓的涅槃本际依于《胜鬘经》胜鬘夫人乘佛威神力而为大众演说,我们清楚地知道了,于二乘人不可知、不应去探讨、不可去思维,因为于他们解脱分段生死无益,因为他们所求的只是要灭掉蕴处界。然而大乘人于此涅槃本际乃至十四难、十四无记,却是必须要来深入去思维探讨;然而这一种深入思维探讨,不可以依于戏论而要来能够求得一个真正的答案,他必定要依于大乘明心之后,现前能够亲证现观如来藏祂的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生不灭、不常不断。其实也就是等同于《六祖坛经》里面所记载的,六祖开悟之后所说的那一个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还能够出生蕴处界一切万法。这两个地方所演述的法义,都是直指这一个“空性心”如来藏,同时也是一个“有性心”,因为祂具足毕竟空与胜义有,这才是真正的中道。

好!那这《胜鬘经》〈自性清净章〉第13,后面还有一行经文很清楚地告诉了我们:为什么 佛在三转法轮时期,才为众生明显地昭示这个如来藏的真实义,而在那之前都是隐覆而说,并没有完全显扬而来告诉我们如来藏第八识这个正理。就是这一行:【如来藏者,堕身见众生、颠倒众生、空乱意众生,非其境界。】(《胜鬘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简单来讲,当一个凡夫乃至一个三乘的修学者,当他还堕于身见、我见,当他于蕴处界生灭法、生灭相还有一个贪爱执著,没有办法依于四念处而远离常乐我净四种颠倒,他还着于这一个蕴处界现行当中这一个生灭法上面的四相,也就是人、我、众生、寿者相的时候,他必定会错取蕴处界当中的一法或是说诸法,而来建立为这一个不生不灭法,所谓的涅槃本际或是一个真实心。像这样子的颠倒见众生,甚至还有一些以缘起性空、一切法空,因为他现前只见得有蕴处界法,他现前尚未亲证如来藏心,以此而误以为空性心其实就是蕴处界灭掉之后的一个空相,以这一个“断灭相、空相”而说它是空性心,而说是中道的真实义,这当然是真正的颠倒。那这样子的恶知见,一个真实的菩萨是不应该建立的。

好!我们后面再继续引用其他的大乘经典,我们来看看《楞严经》:

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愿加被未来,于此门无惑,方便易成就;堪以教阿难,及末劫沈沦:但以此根修;圆通超余者,真实心如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6)

这里大家都知道,这是七佛之师 文殊师利菩萨在二十五圆通,这一些菩萨、这一些缘觉阿罗汉各自在大众之前,为大众演说自己如何证得无生的法门之后,文殊师利菩萨起来乘佛威神力而来为大众来评断一下,这个二十五圆通当中,哪一些法比较适合我们这一些娑婆世界的众生?那么这一共几句经句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前面两句,还有最后一句,最可以符合来对应我们这一个单元的标题。前面两句“顶礼如来藏,无漏不思议”,七佛之师 文殊师利菩萨为我们作见证了这一个如来藏法,祂是无漏法,祂是不思议法!既然是无漏,祂必定不是有为生灭之法,祂必定是真正的不生不灭心。好!那这一个如来藏祂的不思议就是在于祂非蕴处界当中凡夫的意识所可企及,不是戏论所可及。所谓的戏论就是生灭法,所谓的戏论就是凡夫的意识可以去思维、可以去议论,而依于意识所建立的这一些任何不管是语言文字,乃至离开语言文字的这一些妄想或是妄念,统统都可以说是戏论。

那最后一句“真实心如是”,一句话就为我们楷定了这个如来藏就是大乘成佛之所依的真实心。因为连七佛之师的 文殊师利菩萨,尚且需要顶礼这个无漏不思议的如来藏,当然也为什么《六祖坛经》当中,慧能祖师在蒙五祖的指示悟入之后,他要如此地赞叹这一个含藏识能生万法、本自清净、本不生灭、本无动摇。那这一个含藏识跟这一个如来藏,不摄属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当中的任何一法。阿赖耶识能够“受熏持种根身器”,能够出生七转识,具足七种第一义、七种性自性,能够出生众生的正报,以祂这个正报所依的这样子的依报器世间,这一个阿赖耶识祂当然也不摄属于蕴处界生灭法当中。既然生灭法都只有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而阿赖耶识如来藏又都不在生灭法这一些蕴处界当中,那这一法当然是相等同的;换句话说,如来藏本来就是阿赖耶识,因为不生不灭法不可能有两个,因为所谓的数目之法、次第之法、有来有去之法,所谓的语言文字相应之法,全部都只能摄属于蕴处界,也就是戏论的范畴当中。

这就如同《妙法莲华经》或是说我们有时候也会讲到《金刚经》,《法华经》、《金刚经》所谓的“此经”,指的都是这个能够出生蕴处界,不离蕴处界却不在蕴处界当中,这一个如来藏阿赖耶识。以前的话,我们都经常有听过一个错误的讲法:它把 佛所说留下来的佛法,特别是暗喻甚至是直指只有阿含时期留下的 佛所说的佛法就是“法身”,而破斥说:“这个后来的后期的大乘以‘如来藏’为法身,在蕴处界之外建立了一个‘大梵神我’这样子一个第八识,那不是佛法的真实义。”

那依于我们之前就已经演说过的,我们不讲其他的比较殊胜的法义,我们简单举一个生活当中有趣的,稍微有趣的一个例子,请观众菩萨们自己思维一下。我现在举出一只手,我现在的手指头数目是多少请您记得。好!我们隔一下,一秒、二秒、三秒,三秒甚至十五秒过去了,那请问菩萨们:“我刚刚举了几只手指头?”这个所谓的“轮回、记忆、如来藏”互相之间的关系,我们在两三年前就已经在某个单元说过了,这里要提醒菩萨的是:“请问您记得我刚刚举起的手指头有五只,您认为是谁记得?是蕴处界中哪一法记得?”世俗人他当然能够找出的答案,不外就是“欸!我大脑记得,我意识记得”,除了这两点之外,大概也没有其他的答案让他来选择。

现在问题来了,我们都知道佛法里面,我们相信有宿命神通,乃至一些例子,包括有些所谓的宿世记忆,都不是、还不是修学佛法的人能够显现的这样子一个事件。如果您信受轮回,请问您下辈子您换了一个大脑,您换了一个色身,您换了一个意识,可是您修得神通了,所谓的有宿命神通,那明明您大脑跟意识已经不同一个了,那如果您现在执著说:“我现在记得五,是这一个我的大脑、我的意识记得,而不是靠那一个‘受熏持种根身器’,能够出生蕴处界而不在蕴处界当中的非戏论法——空性心、中道、真实义,所指的这一个涅槃本际如来藏祂能够受熏、祂能够持种,所谓的‘种子生现行、现行熏种子’。”那么请问您:“您信受轮回,可是这一世的蕴处界,到下一世根本几乎是完全都变化掉了。”换句话说,除了意根勉强可以讲是同一个,然而意识跟色身大脑根本已经完全变化了。请问您下一世,或者说我们更把它扩大来讲,当您五百大劫之后,您修得宿命神通了,那您回忆起来在五百大劫之前,您看过一个电视节目,那您记得里面有一个人他讲过:“这个手指头是几只?”那您记得了。请问您隔了五百大劫,隔了这么多的蕴处界的变化,这样的分段生死或在畜生道或在天道,种种的生死流转意识不知道变过几个了,那个大脑、色身都不知道已经汰换过几次了!那请问您:“您如何还能说,您这一世记得是因为意识记得,是因为大脑记得;乃至您五百大劫后,您说您记得是五根手指头,是意识记得,是大脑记得。”这显然是说不通的。而这个道理要解说起来其实很简单,这其实就是呼应刚刚我们所引用的,龙树菩萨所说的“八不中道”的道理。

这里首先要先提醒菩萨们,这个八不中道在很多大乘经典,包括《大乘本生心地观经》乃至《大乘理趣六波罗密多经》,诸多的大乘经早就已经说到了这个八不中道,而来形容这一个法身——这个如来藏这个第八识,不待这一个才区区初地的 龙树菩萨,于这一个《楞伽经》当中被授记为初地的 龙树菩萨,才来演说八不中道。这个讲法千万别误会了,这不是在贬低 龙树菩萨,而是要来对治某一些,特别是一些佛法当中的外道,硬要强取、强推 龙树菩萨而说他说的是“大乘空宗”,而与即将要成佛的等觉菩萨 弥勒菩萨所演说的唯识,把它偏颇的定义为所谓的“大乘有宗”,而要拿 龙树菩萨来对抗这个 弥勒菩萨。殊不知 弥勒菩萨所说的唯识,正是授记 龙树菩萨为初地的《大乘入楞伽经》里面所说的如来藏第八识这一个真实义,而这样子的错误的贬低 弥勒菩萨,虽然是隐晦的。而错误地抬举 龙树菩萨,都正是因为这样子的所谓的般若、中道、空性,太被不符合实际的推崇了,所以我们这里要简单地点出来解说一下。

回来这里要说的是 龙树菩萨的八不中道,我们刚刚说过了,“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这很简单地就告诉了我们,这个蕴处界法、真实法这两个它都可以各自来演说八不中道。而当您只用蕴处界的范畴来演说八不中道的时候,请记得,您是要从一个负面表列的方式,来显示有一个二乘声闻人乃至大乘当中空乱意的这些修行人他们所不了知的这一个“空性心”,其实也是“有性心”这一个如来藏,那真实要来解说八不中道,则必须要从如来藏直接剖入而来说这个“八不”。那我们举过太多次这个《六祖坛经》的他开悟的自心偈,我们这里就不说了;乃至这个《心经》,大家都知道《心经》其实就是《金刚经》这个般若真实义的浓缩,这所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是真实的“中道义”。

这一个真实的中道义,所指向的这一个第八识如来藏,简单来说,祂不在蕴处界,所以祂必定不是生灭法,而既然不是生灭法,那我们又知道,生灭法毕竟落在时间当中、空间当中。如果从空间来讲,要去讲它的变化,那主要就是“有来有去”;从时间上来讲,要去讲它的变化,主要来讲就是“有常有断”。譬如说这一个人出生之后,他一直都常住于世,住世了大概八十岁,那性命断了,这是指在“生灭”之后的当中的这一个“出生存在”之后,从时间去讲“常、断”——住世多久。从这一个空间上去讲“来去”,他出生在台南,他长大以后到台北,他出生在台湾,他长大以后到美国,这样子一个讲“来”、讲“去”。这样子的在这一个时间、空间当中去检视蕴处界,它不是只有一法,它有一有二,它落于数目当中,落于次第当中,落于部分当中。而反过来讲,这一个不在蕴处界当中的“不生不灭”法,祂既然不在时间当中,祂当然就“不常不断”;祂不在空间当中,祂当然就也“无来无去”;而祂能够出生蕴处界一切法,却与蕴处界一切法不脱、不离、不断,祂当然才是真实的“不一不异”的中道心。

时间的关系,我们先演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4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