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喇嘛教四大派之大手印
“大手印”乃是密教宣称能让行者证得空性乃至成佛的法门,在宁玛派称之为大圆满法,在噶举派称之为大手印法,在萨迦派称之为道果法,在格鲁派称之为显密贯通法。但是不论喇嘛教四大派以及若干小派之哪一派的“大手印”,都是不离观想修定的法门,也就是要让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中,因而成就《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离分别而无分别的无相、无想悉地而“成佛”。然而这样了了常知的状态,仍然有想、有知,否则如何知道自己处于离分别而无分别之无相、无想状态呢?所以仍然不离能知与所知的境界、仍然不离能观与所观的境界,是为意识心所行之愦闹不寂静的境界,也是有生有灭的法,不是从本以来离诸分别、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真心。由于《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谓的真心其实是落入离念灵知的意识心当中,继承《大日经》教法的喇嘛教四大派及若干小派所谓的大手印等法门,当然也脱离不了以意识心为中心的种种说法,如一位密教行者所说如下:
若无上密部之任何本尊仪轨,其次第均先于行者对面空中观成本尊,名曰对生,后于自身观空后,观成本尊,名曰自生,均生起次第也,又于行者自身心内观成本尊咒轮与种子字,复于生法宫中观明点,再观种字放光,召请智尊降临融入,再由种字放光,上供诸佛下度众生,均圆满次第也,复次,一切器世间,摄入情世间,而情世间,复摄入自身。自身摄入咒轮,咒轮摄入种字,种字摄入那打〔藏语,细线的意思,表由多摄一,由广摄微〕,那打无缘〔离分别而无分别〕,即住此定,此即所谓大手印定也,大手印者成佛之基,其在密宗之位置,亦可想见。[参36,页15。〔参考书籍36:刘锐之,〈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上)〉,《法相学会集刊》第一辑,香港佛教法相学会(香港),1968/10初版1刷。〕]
这位密教行者已经很清楚指出大手印的内涵如下:一者,喇嘛教四大派及若干小派说法之次第及步骤虽然各有所差别,但其中心主旨及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借著观想修定法门入定而无所缘,以此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也就是在明空双运、明空不二境界中,或者在乐空双运、乐空不二境界中,当作是密教行者证得大手印而即身成佛的依据。然而密教所谓的大手印法门与观想修定有关,而修定法门与意识心相应,与修般若慧、证真如法门无关,由此可以证明:密教行者都是落入以定为禅的意识境界中,自始至终都没有证得一切有情真心之所在,而妄说已证得真心乃至成佛了,那都是夸大不实的大妄语。二者,又这位密教行者文中观想修定的步骤,不就是笔者在前面章节一一所说的综合体吗?譬如心月轮、本尊瑜伽(有对生本尊、自生本尊、广观及收敛观等)、种子字观法(不论是阿字观、五字严身观、布字观等)、那洛六法之拙火瑜伽等观法之生起次第,乃至于与男女双身邪淫法有关的圆满次第,并于三灌慧灌成就时,要明显地、坚决地生起佛慢而且佛慢坚固等等。密教宣称能够这样,不仅是证得密教所谓的明空不二的大手印,而且也证得密教所谓的乐空双运、乐空不二之“报身佛”境界。然而这样观想有为的境界,不仅不离识阴境界,而且在男女性高潮快乐觉受遍全身时,不离依于色阴而有之受阴等境界。如是具足识阴与受阴等境界,不离五阴所行境界,仍然为五阴所含摄的范围,连三缚结当中的我见也未断,连一切有情的真心也未亲证,还有可能成就三身圆满的究竟佛吗?然而密教行者认为证得这样的境界,就是已经成佛了,那都是他们的虚妄想,仍然是我见未断的凡夫一个。由此可知:密教行者将观想明空不二及男女邪淫之乐空等法纳入他们修行的体系,妄说是佛教的法、妄说密教的法高于显教的法、妄说密法是上上根器的人才能修的法,乃至于妄说今生今世已证得佛地的果德,那都是未得谓得、未证言证的大妄语业,果报真的难以思议啊!
接下来谈喇嘛教四大派各派的大手印的内涵为何。在谈之前,应先予界定,以免长篇累牍,增加读者阅读的时间。为什么?因为叙述喇嘛教四大派大手印内容,免不了谈到前面章节所说的生起次第内涵。为了节省时间,不再说明喇嘛教四大派大手印的生起次第,直接说明最后阶段圆满次第的内涵,直接说明大手印的精髓到底是什么;知道了以后,读者就可以依此来判断:它们到底是不是 释迦牟尼佛所开示的明心证真如的法,乃至成佛的法?就会知道喇嘛教的说法到底正不正确,也会知道喇嘛教到底是不是佛教的一支、大乘的一支。
首先谈宁玛派的大手印。宁玛派最主要、最核心的法门就是大圆满法。所谓大圆满法,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的空明觉了的心,不仅具足生死涅槃一切法,而且也是解脱生死的法门。宁玛派主张如果能够按照大圆满法门去修行,未来不仅可以证悟空明觉了的心,而且也可以即身成佛,如一位学者所说如下:
所谓“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本觉),宁玛派认为在这“内证智”中,本来具足生死涅槃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又认为了知这“内证智”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解脱生死能超过这“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因此名为“大”。这就是说,众生身中无始本有的清净心性为大圆满。
大圆满法的主要内容就是证悟这个众生皆有的佛性——“现前离垢、明空豁朗的内证智”。所谓的“垢”是指心体所受之外来事物的影响,也就是无明妄念;所谓“智”就是众生本身具有的智慧,即自然智慧,也就是心的本体、佛性。[ 参91,页64。〔参考书籍91: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安市),2007/12初版1刷。〕]
亦如另一位学者所说如下:
至于“大圆满”法如此命名的由来,法尊法师根据《土观宗派源流》和《青史》作了简明扼要的论述:“大圆满”是指众生身中现前离垢的“空明觉了”(即是内心的清净分。这派说众生的心本有染净二分;染分叫做“心”,净分叫做“了”),他们说这“空明觉了”中,本来具足生死涅槃一切法,所以名为“圆满”。又说了知这“空明觉了”,就是解脱生死的最上方便,再没有别的方便解脱生死能超过这“空明觉了”,因此名为“大”。这就是说,众生身中元始本有的清净心性为圆满。众生因迷此而流转生死,若能悟此就证得涅槃。[参61,页32。〔参考书籍61:尕藏加,《人类奥秘大开放—藏传佛教密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市),1994/10初版1刷。〕]
宁玛派主张于修定时,要让意识心处于无修、无整、无散乱之空明觉了的状态中,而且宣称如果密教行者能证得此状态,就是证得一切有情的真心,得以解脱生死。由此缘故,宁玛派提出见、修、道、果的说法,即不立一切见、不立一切修、不立一切行、不立一切果 [ 参91,页65。〔参考书籍91: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又密教行者想要获得大圆满法,须要进行下面二个步骤:顿断无明、明心见性而获得初步解脱的“彻却”(有人翻译为且却)与究竟圆满的“妥噶”(有人翻译为脱噶)。所谓的“彻却”,就是上师让弟子的妄心顿时休歇而明心见性的方法,如一位密教行者所说如下:
彻却的修行方法很简单,重在顿悟。修行者在一切法显现上,于当体明空不二的第一刹那,无修无整无散乱的定住,明明了了觉照认识当下即是自己的本心,然后保持这种状态,勿令间断。就在这定住的当下,明体随即显现。还有一种顿悟的方法,类似禅宗的当头棒喝。上师先让弟子如如而住,然后猛呼一声“呸”,在弟子受惊的当下,无明妄念之流被斩断,就在这前念已灭、后念未生的时候,明朗赤裸的明体当下显现。如果弟子能抓住机会认识明体,则能当下开悟。这个开悟的境界,就好像无云晴空,是一种没有方向、没有内外、没有增减、没有时间的空明觉朗的境界。[ 参91,页80。〔参考书籍91: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
宁玛派大圆满法的“彻却”,就是密教行者透过观想修定的法门,让自己处于无修、无整、无散乱之一心状态中,因而证得密教所谓明性与空性不二的状态,此即宁玛派所谓能顿断无明而明心见性的法门。像这样的说法,有下列三点过失如下:第一点,观想修定所得的境界不是明心见性的标的,而定力则只是参禅的手段。密教行者经常以定为禅,误认为让自己的意识心处于一念不生的状态时,就是已经明心见性了。殊不知定力乃是明心见性所须具备的条件之一,尚须具备其他条件才能成就,譬如要有“真心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等正知见,以及明心见性所需的广大福德等,未来才有可能明心见性;由此可知:修定乃是明心见性所应具备三个条件当中的一个而已,也是行者圆满次法当中的一个条件而已,并不是最终标的之法—明心见性。第二点,明心见性不是看见所谓明空不二的状态,而是亲证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因为明空不二的状态是意识所行境界,它是本无今有的法,是生灭法,不是证得一切有情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的真心第八识。这个能安住于明空不二状态的意识心,在眠熟等五位必定断灭故、在重度麻醉之下必定消失故,非是恒常不变的真心本体故。第三点,明心见性所证的心,不是前后际断的断际灵知的意识心,而是真心第八识;要能亲见真心第八识之所在以及所显的真如性才是真正的明心。所谓的断际灵知,就是前念已过,后念尚未生起,在此前后二念当中,保持这样短暂的灵知的状态而加以延长,宁玛派行者认为这样就是已经证真如、就是证得宁玛派所谓的彻却。然而长时保持前后际断的灵知的状态,仍然脱离不了意识所行的境界,并不是亲证第八识心体离六尘见闻觉知的真如性—真实存在与如如不动的体性。然而宁玛派却说这与禅宗证悟祖师所悟的心一样而没有差别,真是毫厘有差、天地悬隔啊!所以说,宁玛派所谓的彻却,是证得断际灵知的意识心,而不是亲证一切有情真心第八识,也难怪宁玛派的开山祖莲花生教导其徒子徒孙应该以此断际灵知的状态而安住,如下:
现在为你开示本觉。要点有三:清除过去之念,不留纤毫痕迹;向未来之念开放,不受他境所染;安住当下心境,不修整造作。如此的觉照,实在平凡无奇,无思无念地观照自我,若仅仅纯粹的观察,唯见明空之境,并无任何观者存在,当下只是纯粹的觉照而已。[ 莲花生著,刘巧玲译,《无染觉性直观自行解脱之道》,参见网址:http://www.thinkerstar.com/WSLF/2Buddha/lienhua.htm,撷取日期:2014/5/25。]
又宁玛派大圆满的妥噶,就是行者误会已“明心见性”后起用而证得所谓的虹光身,妄想因而即身成就报身佛境界的方法,如一位密教行者所说如下:
妥噶“Thod-Rgal”也是音译,其意思是顿超或超越,就是说本法殊胜,超过其他。妥噶通过光明的修习可以使肉身化为虹光,不舍肉身成佛,实现修炼的终极目的。
彻却偏重体悟心性的本净空分,使心性获得解脱。而妥噶则偏重修行心性的原成有分,也就是要求见心用,即心性光明显现的法性境界。所以妥噶法实际上就是观光,它通过定力,以眼睛与心相连的脉道为引带,使心性光明显现,由光力来化解五大所成的粗质色身,成就光明虹体,这就是真正的身心双解脱。[ 参91,页82。〔参考书籍91: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
所谓妥噶,就是证得前面所谓的彻却而误以为明心见性后,再来观想五色光明,使得光明得以增上,并妄想能将体内物质化为光明而成就虹光身,乃至成就密教妄想中的“报身佛”境界,其修行次第及内容,如一位密教行者所说如下:
妥噶比彻却更进一步,仅修彻却,只能通达智光,看见内心光明,也不能转化内外五大(即外界一切情器、体内自身五大)为五种智慧光明。而妥噶则能显发自心本具的智慧光明,将内外五大化光,从而证得智慧虹体。
智慧光明从何而来?其实它就是内心本觉智慧的显现分,隐藏在肉团心的最深处。原来肉团心中央有一条蓝色命脉,从命脉的前后左右共分出属于地火水风四大元素的八脉,在命脉的中央又有五种清净明点层层而入。外层地大清净明点形如白色丝线,里层水大清净明点形如红色银珠,再里层火大清净明点呈现金黄色,再里层风大清净明点呈现绿色,再里层空大清净明点就好像真空管,无色相。在这一真空管中,还有一个五种清净明点的集体明点,棱角圆形,明空不二,离开一切妄念,具有不能破坏的体性,是五方佛、五智的总体性,称为不坏明点。其中具足五种光明,从四方放出,妥噶观光时的界清净光,就是由这种智慧明点所反射。
这内心本具的智慧明点即本觉智光,从一开始就存在于肉团心中,未曾离开,但众生因为虚妄遮障,不能证得,但依靠妥噶修行则可以将此本觉智光通过肉团心光、白柔脉光等六种光明的通道,在虚空中显现,使眼睛能够看到,这就是观光。随著观光的逐渐深入,修行者的功力不断加深,观光的脉道逐渐扩大,体内光明就获得增长,最后体内物质尽数化为光明,成就不死虹身。在这一观光的修行过程中,修行者要心如平镜,不动不晃,保持定境,只有这样,才能见到光明显现。所以修妥噶,必须先将彻却修好,以彻却定境为基础再进一步修行。[ 参91,页222。〔参考书籍91:洛桑杰嘉措,《图解大圆满》〕]
然而能够成就佛身与否,与是否证虹光身无关(姑且不论是否有虹光身可证)。为什么?因为要成佛者,须先于因地明心见性之后,多生多劫渐次断除烦恼障现行的分段生死、断除烦恼障的习气种子随眠与所知障所摄的变易生死,以及不断以身、财、正知正见等无私无悔地布施来利益众生,如是经历三大无量数劫修集福德和智慧圆满以后才能成就,绝非经由宁玛派大圆满之彻却与妥噶等外道法所能成就,因为彼等所说的大圆满法与真实佛法无关,更何况这些密教行者连自身的第八识在哪里尚且不知、不证,还有可能明心见性乃至成佛吗?又宁玛派之密教行者会有这样错误的知见,完全肇始于《大日经》卷五〈秘密漫荼罗品 第十一〉的“毘卢遮那佛”错误教导故,如下:
悉地升空界,如幻无畏者,呪术网所惑,同于帝释网。如乾闼婆城,所有诸人民,身秘密如是,非身亦非识。又如于睡梦,而游诸天宫,不舍于此身,亦不至于彼;如是瑜伽梦,住真言行者,所生功德业,身相犹虹霓。[《大正藏》册十八,页33,中20-27。]
由于宁玛派行者错误地接受《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虹光身之外道法,导致宁玛派所说的犹如虹霓的虹光身完全与真实佛法无关,却被错误教导修此虚妄法能够成就不死虹光身而成佛,罪过大矣!
从上面分析可知:宁玛派所谓的大圆满法,是借由修定的彻却,让觉知心处于无修、无整、无散乱状态中,妄说已经明心见性,再借由观光明的妥噶,想像自身处于五色光明之中,妄称能因而成就密教所谓的不死虹光身,甚至说这样已经成佛了。然而这样的“佛”,完全落在意识心行上,连自身的第八识在哪里都不知道,妄想让觉知心一心不乱地处于他们所认知的涅槃中,却不知道真实的涅槃中无有一法存在,还会有意识心一心不乱地入涅槃、住涅槃吗?还会有内外光明的虹光处于涅槃中吗?当然没有!在在证明了宁玛派所谓的大圆满法,已经落入意识心所行境界中,连最基本的明心见性也没有,还有可能成佛吗?这都是密教行者的虚妄想,妄想自己已经成佛,其实与真实佛法一点关系也没有。
接下来谈噶举派的大手印,其教义源自于印度的帝洛巴、那洛巴,传至西藏的马尔巴、密勒日巴,以及后来传承噶举派的喇嘛们。噶举派的大手印的修法可分为二种,那就是妄称解脱道的大手印,以及所谓方便道的那洛六法;也就是噶举派的密教行者要透过修行方便道的那洛六法,有次第性的将粗心与粗身,转化成细心与细身,最后成就最细心与最细身,使得心一境性无所缘、无分别而到达明空双运、明空不二的境界,说这样就是证得噶举派所谓的明心见性,乃至于证得佛地境界,如一位密教行者所说如下:
大手印正行:为专一、离戏、一味、无修等四瑜伽,贡噶上师指示云:凡诸密乘咒道次第,以及修求诸到彼岸之法;乃至繁多契经调伏,性宗相宗,诸多派别支分,论教谈理,落于分别者,皆非光明大手印也,因其耽于多所分别,即未免执著,不独显教为然,即在密宗生起圆满诸般次第,及修气脉明点诸法,若落分别执著,非仅不见光明大手印;且一有实执,即为光明大手印之障碍,不得显现光明,又以分别执著障光明大手印故,以为守三昧耶,而实为破三昧耶。故惟永离分别,总不作意,如水生波,自流自息,及一切法本不可住,本无可缘之胜谛,心一起分别,即于知此分别为无实质自性以为修,同样,一起于善,即于知此善无自性,一起于恶,即于知此恶无自性,乃至一切贪瞋等毒,即于知其皆无自性以为修,如是毒药转成醍醐,烦恼即是菩提,不起修整,然又绝无散乱,以守护自心;能如是无住无缘,任运而不违越自心,明净本体者,即是同于手执明灯,照破黑闇,即是善能守护三昧耶。又分别执著,岂惟违犯三昧耶,简直亦未为随顺于一切法教蕴故,惟永离分别执著,以无所住而生其心者,方能是彻三藏一切教义真谛而无余也,如颂有云:离诸作意与实执,亦勿修气缚自心,自心无整如乳婴,随自明体心作主。
妄念起观其自性,应知水波二无异,离诸实执勿住边,则见诸法蕴胜义。[ 参37,页1。〔参考书籍37:刘锐之,〈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下)〉,《法相学会集刊》第二辑,香港佛教法相学会(香港),1973/6初版1刷。〕]
这位密教行者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一者,所谓大手印有四种瑜伽,那就是专一、离戏、一味、无修。所谓的专一瑜伽,就是于修定中达到专注一境的状态;所谓的离戏瑜伽,是于前专一瑜伽中,体验内心种种境界是戏论而得以离开种种的执著;所谓的一味瑜伽,是于前之离戏瑜伽体验后,得以处于心一境性之一味中;所谓的无修瑜伽,是说于前一味瑜伽中,仍然是有相、有想,故须离种种分别而往离相、离想修之,最后成就《大日经》的“毘卢遮那佛”所说的无相、无想悉地。然而密教行者在修定过程中,自认为处于无相、无想状态时,就是证得无相、无想的大手印,其实想要让意识心无住无缘的作意以及所观的定境法尘这些心行还是有相、有想,否则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否到达无相、无想、无住无缘呢?又怎么会知道自己已证得无修、无整、无散乱的状态而“成佛”呢?由此可知:噶举派所谓的大手印与宁玛派大圆满法一样,都落在能观的意识心中,根本不是证得一切有情真心第八识的本来涅槃。二者,密教行者要让自己的心处于无修、无整、无散乱而离诸分别的境界中,谓之无分别;然而像这样的无分别,仍然有分别、仍然是意识所行的境界,也是有生之法,未来一定会坏灭,不是从本以来就离诸念、离诸想、离分别的真心,也不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的心。也因为密教行者用观想修定的方法,要让意识心于前中后三际都处于离诸分别中,妄谓已证得涅槃,如一位密教行者所说如下:
贡噶上师开示云:觉受者,谓辨知乐明无念也,然此三境所现,皆不可执,所谓离执即体,为最殊胜之口诀。
觉受中可分为止境、观境、实证三者,唯实证为非歧途,观境且不可著,止境更无论矣。
乐境界中,有周身过乐者。或虽遇寒热,亦唯感受乐,或不觉身心之存否,唯喜欢乐笑等,或内心踊跃、舒适、安怡、或乐至不知昼夜。……
明境界中,有觉内心澄净者,或明见一切境相,或暗夜见一切远近物,或见光明等相,或知他心事。……
无念境界中,有能见色空诸相者。或觉一切皆空,或明见万境无自性,或见身境皆空者,或生空相之定解者。
其无念者,初、则心任所之即持,继、则粗妄念没失,住于置处,终、则作念行一切寂灭想,味尝是等。若起贪著我慢,所谓受后证失,故须断是贪著,诚如大德口诀所云:“夏季地上无不生,瑜伽觉受万相现”也。觉受现相无定,著彼不应理故。[ 参37,页15-16。〔参考书籍37:刘锐之,〈诸家大手印比较研究(下)〉,《法相学会集刊》第二辑〕]
这位密教行者已经很清楚表示:密教上师所证悟的心,是为在乐、明、无念的状态中能止、能观而不执著的心;也就是密教行者在修定的过程中,有光明意,使得快乐的觉受出现,然后观察此能观的心无形无相,或者觉知诸法相是空相等而都无所缘时,然后以此状态安住,谓之无念的明空不二,此即是噶举派所说的明心见性乃至成佛境界。然而真心的实际理地无有一法存在,那是极寂静而没有任何境界的境界,还会有密教行者所说乐、明、无念的现象出现吗?显然没有嘛!因为密教行者所谓的乐、明、无念境界,是于修定之后才现起的法,是有生之法,并于离开定境以后,此乐、明、无念境界就消失了,是有灭之法。由此可以证明:噶举派所谓能让人明心见性乃至成佛的大手印法门,原来是证得意识的变相境界,那是一般凡夫都可知、可证的境界,不是三乘贤圣所证的境界。意识的任何境界,于睡著无梦必然断灭故,须待明天醒来,意识现起才能再度出现;意识祂不是常住法,而是生灭不已的法,不是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的真心第八识。今再举噶举派最有名的密勒日巴(有人翻译为米拉日巴)所证的内涵来证明,如下:
瑜伽行者我米拉,勤观自心生觉证,通达外显诸障碍,皆是无生之游戏;内观明朗自心时,澈见心性本无根!此乃上师加持力,传承师恩之所赐……进修生圆二次第,生圆瑜伽坚固力,洞内见脉之缘起,了达身内气脉相,即是大千之境界,通达此理我米拉,岂惧外显之魔障……外显迷乱诸妄念,自然消溶法性中!何有能障与所障?三藏圣教之精华,尽在此矣勿少疑![ 参16,页29-30。〔参考书籍16:米拉日巴著,张澄基译,《米拉日巴大师集》上卷,民族出版社(北京市),2001/1初刷1版。〕]
在同一本书中,密勒日巴又说如下:
汝应一心勤观察,超离分别之正见,安住无整无散境,行住坐卧一切时,荡荡无执无滞碍,如是行持必得果,远离言诠与希惧。[ 参16,页64。〔参考书籍16:米拉日巴著,张澄基译,《米拉日巴大师集》上卷〕]
噶举派密勒日巴如同宁玛派莲花生一样,都是主张要将自己的意识心无修、无整、无散乱而专注于一境中,然后在此定境所显现的光明不断增上,使得自己融入及消融于这一片光明中,再观察此能观的意识心无形无相,如此便是证得密教所谓的“本觉”,乃至于证得佛地境界。然而 释迦世尊所开示之“本觉”的实际理地是离见闻觉知、不会六尘的涅槃境界,是没有任何一法存在的极寂静境界,当然不是能了知明与空的意识心。然而密勒日巴的“觉证”却是将自己的意识心安住在明空双运、明空不二境界中,显然他们所证的外道涅槃是不离六尘见闻觉知的识阴境界,这样的戏论涅槃是生灭法,不是 释迦世尊所开示的从本以来不生不灭、离见闻觉知的真实涅槃。既然密勒日巴都误解了涅槃的正义,我见尚且未断,明心见性也无,更不可能成佛了。由此可以证明:密勒日巴落在意识心的变相中,我见未断,是为 马鸣菩萨所开示的“不觉”的人,更不用说,那些噶举派徒子徒孙之喇嘛、仁波切等人,当然也是落在意识心上。
接下来谈萨迦派大手印的道果法。这个法门源于印度的毕瓦巴,其内涵主要是以喜金刚的密续为主,是由译师卓米(有人翻译为卓弥)于公元十世纪中期带到西藏,公元十二世纪由萨迦派初祖萨千贡噶宁波把它编成法典而一直沿传到现在。所谓道者,就是指修行之法道,所谓果者,就是达到证悟,乃至于证得佛地的果位,所以道果法,意思就是抉择正知见而有果证的修行法道。萨迦派认为:自心本性从无始以来到成佛之间,皆为恒常不断而本来具足一切法,没有所谓的善或不善等分别妄念之明空双运,自心体性不离明分,所以明是心之性相;又明分本身无形无相可得,是名为空,故空为心之自性;如此正明之时即是空,正空之时又是明,故明空双运、明空不二无别,因而远离种种言说之戏论,故主张心是明空双运、明空不二,也是轮回与涅槃的根本。萨迦派又认为:由于众生不能认识及把握此明空双运、明空不二的心性,生起了能取、所取二执的烦恼现前及随眠,此即轮回的根本无明,这时心是轮回的状态;一旦众生认识及把握自心的实相,由无明所生的种种轮回现象就会解脱,并且消融于法界,未来必定证得涅槃,乃至于证得佛地,所以明空双运、明空不二的心性成为一切轮回和解脱涅槃之基,本来就没有任何差别,故主张轮涅无别、轮涅不二。又萨迦派的上师于教授弟子道果法时,就是让弟子通过以心观心的方式,认识心之明分,亦即在观心而安住之时,体验到内心一种唯明、唯知不灭的明觉性,即是心之明分;然后又继续观察明分的心无形无相,从本以来就存在,不在内、不在外,也不在中间,本不生灭,故称之为不生不灭、空朗朗的、赤裸裸的,这就是心的自性;此时明与空是光明的,而且是清楚分明,故名明空双运、明空不二,能够证此境界,就是证得本觉而明心见性乃至成佛,如一位学者所说如下:
这里,萨迦派讲到了心的两个本质特点。其一,心性有一个极为清晰、明亮、不灭而可感受的特性,这就是心的明相;其二,这个明相初时无生,中时无住,后时无灭,也没有颜色及形状,从身体的任何处皆无所得,所以说心的体性又是空的。总之,明和空是心性的本质。
在萨迦派看来,心性的明和空这两个本质特征,不能靠语言文字来表述,而只能靠自己觉悟的心境去亲身体验。因为对于胜义实相,即对绝对的真实无法用语言来论说,对它只能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开始时需要用语言来论说,但这只是对初学佛法的人来说的。从归根到底的意义上来说,真如实相、心性之明空双运是超越语言,不是造作的。这说明萨迦派所谓的“明空无二双运的心性本质”,就它本身而言是一个不可思、不能言的绝对的精神性实体,这个绝对本体也就是真如佛性。[ 参92,页177。〔参考书籍92:丹曲,《萨迦王朝的兴衰》,民族出版社(北京市),2004/10初版1刷。〕]
这位学者已经很清楚说明二点,第一点,萨迦派行者认为心性有二个本质特征,那就是明与空。第二点,萨迦派行者认为,觉悟心性只能意会,也是唯证乃知之事,不可以用语言文字来表示,仅能靠师徒口传而延续下去,也仅有少数人可以传承、证悟,所以萨迦派本身不注重文字记载。又另一位学者更直接挑明,大手印的证得,要配合男女双运之交媾才能证悟,如下:
大手印是一种显密兼修的教法,要求修者把自己的思想(心)专注在一个地方(“境”),让自己的思想不乱,不起分别,就是不去分别“善恶”,持之以久,就可修到所谓的“禅定”,然后再从自己的头到脚去观察自己那颗安住于一“境”的“心”,是在身外还是在身内,当你发现那里也找不到时,你就“明白”了这颗心并非“实有”而是“空”。这样,就达到了所谓“空智解脱合一”的境界,就成为“佛”了。在修法上,该派大都先从修所谓的“拙火定”(苦修法)开始,即利用气功的那一套功夫,借以防御饥寒,并非如佛教徒所渲染的修法者可以“吞刀吐火,肉体飞升,游行虚空,如履平地”。这种苦修法,在当时条件下,对劳动人民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噶举派的最高修法是无上瑜伽密的所谓“双身修法”,即通过男女修法者交媾的形式去证悟“空性”。[ 参65,页64。〔参考书籍65:丁明夷,《佛教小百科?密宗》,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上海市),2011/1初版1刷。〕]
从上面说明可知:萨迦派所说,如同宁玛派、噶举派所说的一样没有差别,都是要让心处于明与空之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境界中,都是落在意识心上,那是有为、有漏的境界,亦是凡夫所知、所证的境界,不是真心离见闻觉知的境界,更不是亲证世出世间法的贤圣所住境界。又萨迦派有名的八思巴在他的《大乘要道密集》一书所说的大手印之离念灵知心的境界,就是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境界,如下:
后禅定正体者,谓心直如枪,若枪邪曲,用不的中,须要端直。修习行人亦复如是,一切善恶、邪曲、妄念都莫思量,离诸妄想,寂绝而住,称顺本心。师曰:“心不整则自明,水不动则自澄,道不谬则自近果,不缘则自证也。”后所生觉受者,然此觉受,修习行人虽非有意而自发生。觉受有四,谓:乐、空、明、知也。乐者,果乘偏说,因有漏乐发生无漏,其相犹如少女之乐,离于言说,不可属当。又虽是乐,当体全空,空乐不异也。明者,非如世间明色,但心体上而过失、垢染、浑浊,譬如秋时澄湛晴空,即于彼等能知、能觉自体本有,师曰:“诸修道人多分遣知,唯宗真空,吾不遣知,唯所宗尚,修道成佛,皆非无知。”又师云:“于此大手印禅定出已复入,勤进不忘,犹如丧亡一子之母,不念余事而应作定。”又依此宗不著诸相,不舍诸相,了若虹霓而无其体,于诸境界不分净秽,犹如日光也。[ 参21,页396。〔参考书籍21:八思巴著,文山遯叟萧天石总主编,《大乘要道密集》,自由出版社(台北市),2003/9初版1刷。〕]
八思巴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要保持这个觉知心安住于一切无所缘而灵明觉了的境界中,以此来证得他们所谓的涅槃乃至成佛。因此,八思巴说涅槃有乐、空、明、知四种状态出现,与 释迦世尊所开示涅槃是无有一法存在之极寂静的境界完全不同。由此可知:八思巴所落的境界正是意识有为境界,是有见闻觉知的、是愦闹不寂静的,当然不是第八识极寂静境界,也难怪八思巴在书中一直强调,不念过去、不追未来,还要在这二念当中,保持极短暂清明的境界,并将之延长下去而发明心性,说这样就是证得密教所谓的法身,如下:
又圣教云:“无念界中安住者,此是最上之思念。”虽起妄念,过去不追,未来不引。过去不追者,前念不寻,未来不引者,后念不思,若能住于现在新识,即是法身。又云:“因不修整、道不修整、果不修整。”又因则无生,道则无灭,果即超意。又自性无生,力用无灭,行相不变,意本解脱也。见鲜明了,自然出生,禅定明了,自然显现,行行明了,自然解脱也。[ 参21,页400-401。〔参考书籍21:八思巴著,文山遯叟萧天石总主编,《大乘要道密集》〕]
八思巴已经很清楚告诉大众:要将此心安住而不追过去念、不引未来念,如同莲花生、密勒日巴的主张一样,要无修、无整、无散乱而安住现前这一念中,也就是现前这一心识而明明了了,也就是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说这样就是对境不分别而了了常知,说这样就是已经证得法身乃至成佛了。然而有智慧的佛弟子们都知道,能够了知自己处在了了常知的状态中,表示自己已经分别完成,正是 释迦世尊在《增壹阿含经》卷二十八〈听法品 第三十六〉的开示:“想亦是知。”[“云何名为想?所谓想者,想亦是知,知青黄白黑,知苦乐,故名为知。”《大正藏》册二,页707,中16-18。] 既然已经了知而分别完成了,也知道自己处于明明了了的状态中,不仅是有生有灭的法,而且也是愦闹不寂静的意识境界,不是从本以来寂静的第八识境界;然而八思巴等密教上师却妄说自己这样是不分别、妄说自己是不缘诸相,认为这就是已证得法身乃至成佛了,像这样连自身的过患在哪里尚且不知,连世间最基本应有的世俗智也没有,还有可能明心见性而发起般若智慧,乃至于是成就一切种智的究竟佛吗?当然不可能!由上面分析可知:连萨迦派最有名且被元朝君主封为帝师、大宝法王的八思巴,尚且落在意识境界中,更不用说那些名不见经传的萨迦派徒子徒孙了,当然也是落在意识境界中,成为 释迦世尊所开示心外求法的常见外道了。(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