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迈向正觉(一)
2015-04-18 02:09:10  类别:第057期
【我的学佛历程】
—王玛丽—
我在青少年阶段,活得忧郁,接触存在主义文学及心理学,开始思考人生问题,对于生存的意义有著很深的质疑。母亲三十多岁接触法光寺如学法师,开始茹素、受菩萨戒并持过午不食戒,是位非常虔诚的菩萨。如学法师曾就读日本驹泽大学,并受教于日本曹洞宗禅师泽木兴道,是位慈悲智慧而气度非凡的长者,我们全家人从我中学于如学法师座下受三皈依。我在高中阶段读北一女,当时法师邀请交大李恒钺教授先后讲《大乘起信论》及《楞严经》,无畏于高中升学压力的繁重,每周都去闻法;听闻深受科学洗礼的李教授谈佛法,对于般若智慧的深邃及佛菩萨深彻骨髓的慈悲非常向往,默默生起尽形寿以生命追求佛道的决心。当时如学法师提醒我:台湾缺的不是出家人,而是高素质的出家众,鼓励我完成大学学业。我在大学期间,参加佛学社,也参加过忏云法师举办的p.146斋戒学会及台中李炳南居士办的长达一个月的佛法研习营,尤其对莲因寺七天自发性过午不食的斋戒生活非常喜悦。大学期间和各校佛学社道友略有往来,曾亲近晓云法师、担任义工;也曾以拜山的方式上承天禅寺,拜见广钦老和尚。由于大学主修心理辅导,对于人性的需求还有一种体谅与执著;俗缘未了,毕业以后投入辅导工作;结婚生子,与佛法渐行渐远。
我先在国中担任十年的辅导人员,当时台湾的辅导界才起步,几乎抱持拓荒的心情,让校园及教界行政体系从对辅导的不了解、不认同,渐而建立共识,愿意正视此工作存在的价值。并且在此期间以在职身分进入师大心辅研究所进修而得到硕士学位,随即受聘中山女高继续担任长达十五年的高中辅导工作。校园辅导工作经常要面对学生的心理困扰,从建立信任关系、倾听、了解,到协助化解问题,这是一个非常人性化的工作;而且坦白的说,一个称职的辅导人员是相当具有菩萨性的,只是缺乏佛教的出世间智慧吧!我相当喜欢这样的工作,但在面对许多困难的个案中,也深刻感受到心理辅导与心理治疗的极限,并清楚的意识到人的困境,远超过人类世俗智慧的发展所能化解或处理的!
我的婚姻生活持续很短。前夫是个触角很广且学识丰富、有才气的人,我深信出国深造才能把他的长处发挥出来,因此帮他找到一个公费留学的机会,由于家里的经济状况不可能把孩子接出去,我决定留在p.147台湾把两个孩子养大,等他回来。当时对世间无常、关系危脆的体会浅薄,深信我们的关系是坚固而无以动摇的;但三年之后,我面对的是一个无可选择的离婚处境!这个关系在分居的状况下持续了多年,才不得已的结束。这段期间,我曾经思考自己何去何从,斟酌要不要继续深造?考虑到在职进修博士学位,必然会牺牲多年和孩子的互动,因此选择不再追逐世俗的成就,独力把孩子好好抚养长大。
公元1989年底,我接触了现代禅,首度看到有居士禅师宣称悟道。妹夫张志成师兄上完现代禅的禅七课程,觉得不错,我就跟进。现代禅的动中定与静中功夫以及融合理性民主平权的人文佛法,尤其是宣称人类悟道之可能性,令我极为向往。李老师不但对弟子的道业有所期许,对弟子子女的教育也全面性的关注,我们一家人在现代禅一待就待了十五年。这段期间因为佛法的熏习而让我心灵得到某种程度的稳定,化解了世俗生活不圆满的焦虑。但在佛法的修行上,我很卖力的熏习法义,实践道基,但感觉难有寸进!
在现代禅期间,李老师有段时期曾嘱咐我个人深入阿含、般若、中观、禅、密、净土;此外,除熏习李老师的禅门著作外,我自己钟爱的书包括《维摩诘经》、《六祖坛经》、《黄蘖禅师传心法要》……等。虽然我的悟性慧力均不足,但对于佛法确实有一种想一口吸尽千江水的冲动。比如我阅读《大智度论》卷14 p.148〈羼提波罗蜜〉,对于龙树菩萨从很多角度谈忍辱行的实践,或者读《杂阿含经》卷13富楼那欲于西方输卢那人间游行之内容,都非常感动;读《八十华严》〈净行、十住、十行品〉也是非常震撼。但问题是:这么丰富的佛法,如何去实践而真正成为这样的菩萨呢?
李老师建立象山修行人社区以后,对我们的要求是不增不减的依教奉行,并且希望我们有克期取证,三日内必证道果的决心。由于对佛法的实证束手无策,因此在不增不减依教奉行的部分,实践得相当彻底。这段期间李老师指出我个人的自卑习性,并予以不断的钳鎚;但我很难有彻头彻尾的改变,整个修行好像卡在这里,因此也不敢请教老师自己为什么无法悟道?
其后,李老师积劳成疾,病中要我们专修念佛法门,并推荐善导大师与法然和尚的著作;我们家人对念佛法门非常相应,开始每天相续念佛,并回向李老师色身早日康复。但李老师在发出公开忏悔文后,很快就往生了。
李老师往生后,我们遵循李老师的遗训,追随慧净法师念佛求生净土。原来的中观书院改为佛堂,每天开放三个时段让大家一心念佛。当时我每天早中晚念佛约五、六个小时,除了希望舍寿时往生净土外,也非常希望自己日复一日念佛相续不断,有朝一日能证得念佛三昧。三年下来,对往生净土虽没有疑惑,p.149但于念佛三昧之修证,则察觉不到有任何进境。
李老师临终前的公开忏悔文,让我死了证悟这条心;我私下认为连李老师如此具有慧力之大修行人,都坦承所悟不彻;像我这么愚钝之人,又如何能够指望?就打消修圣道门的念头,但是心中对于佛道上不断增上的念头却从未止息。
2006年春假,小妹美伶陪著她的大儿子善思去旁听正觉同修会平实导师宣讲《胜鬘经》,想为他选择一个值得亲近的道场;听完之后对这个修行团体的印象非常深刻,正巧正觉同修会要开新的禅净班,美伶和善思想报名参加;妹夫志成师兄立即生起同去之念头,并对过去在网站上评论导师的文章亲自向 平实导师忏悔。当时我自觉五十多岁的年纪,再度从头开始修圣道门,太辛苦了,因此打定主意继续修净土法门;但由于对本愿念佛法门之法义有不认同之处,遂决心自己充实传统净土法门之教义,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当时明白往后的修行路得自己走,无人相伴,心情相当严肃,有整整一周的时间在家几乎是静默不语。
由于志成师兄获得允诺,得以正式向平实导师忏悔;以李老师的嫡传弟子对教界忏悔是件大事;在志成师兄著手撰写忏悔函对李老师的风范略作禀明时,我把手边 平实导师的书迅速翻阅,对于平实导师评论诸方大师之事心存疑惑,p.150但仍决定和美伶夫妇一起去正觉讲堂闻法;去过之后,感受到 平实导师的慈悲、平实与胜妙的智慧,真的是九牛也拉不回了!于是2006年4月我们一起报了正觉的禅净班。
正觉同修会的禅净班,以佛菩提道六度为主轴,内容丰富得令人叹为观止!首先,禅净班的亲教师、助教老师及义工菩萨都是证悟的菩萨,而且心性都非常好;亲教师不断引经据典,谈的又是自己亲证的内容,让我们能承接 释迦牟尼佛的教示;并且体会到亲证佛法是正觉同修会许多人的现量经验,也是经由踏实的熏习之后可以实证的。这件事让我的心眼大开,愿意倾尽全力实证之!因此,我在禅净班不敢怠慢,每天拜佛四小时,其余时间多在阅读平实导师的著作,熏习法义。其后渐渐接触义工工作,接了就认真作,以至于我们家三姊妹在禅净班期间,经常参加助念与弥陀法会;后来加入编译组,也是积极参与各种校对机会,并渐融入正觉教团的运作之中。
年轻时接触般若、禅宗祖师语录、净土法门……等,都很法喜,但智慧不足,无法理解这些之间的关联性,在思想及实践方面,总显得支离破碎,无法掌握核心、体解佛法大要。而在正觉同修会,从 平实导师的著作及亲教师的言谈中,感受到只要在正觉证悟明心,不但对阿含、般若、禅,都能有初步的融通,且能不断深入三转法轮经论。而且从 平实导师的开示中感受到: 平实导师的法谈确实出自证量,p.151对初、二、三转法轮四通八达、了无障碍,和一般法师讲经说法时依文解义大不相同。在正觉同修会的熏习中,才能真正让人体会到 释迦佛陀佛法之可贵,感受到佛法的深广与胜妙。佛法在世间一直以各种不同的样貌呈现,每一种样貌都各有其度化的因缘与对象,而我也在所谓的佛法中沉浸了许多年;但如今经由 平实导师,我才能少分的体会佛法的殊胜、高妙与圆融……。如实而言,没有进入正觉,我无法体会阿含,也无法体会般若,无法真正体会禅师的铺天盖地从宗而出,更甭谈第三转法轮的深妙法了!在正觉的殿堂,曾经在佛法中浸泡二十年的我,真的只是一个无知的小儿,从头开始!
在正觉讲堂,令我感动的是修行人!三年来,我参加过许多次禅一,接触到不同的亲教师;每一位亲教师各有特色、各具风格,但都让人感受到慈悲祥和与清净智慧无诤的风范,我发自内心的赞叹: 平实导师能够摄受那么多真正的修行人,在充满诤讼的娑婆世间,显得格外的难能可贵!此外,我参与各种义工工作,也感受到正觉在办活动、法会时,气氛祥和无比。由于正觉许多人受菩萨戒,心性调柔,许多菩萨已证悟明心;证悟之先决条件是断我见,而证悟后体证如来藏之清净体性,转依如来藏,自然展现出无我无诤之特质。因此,活在正觉,和一群修行人相处,于佛菩提道互相提携熏习,真是法乐无穷!p.152
在正觉讲堂参学三年多,我对于受菩萨戒有深刻的感受。于现代禅期间,李老师认为佛教戒律中有些与现代精神不相契合之处,因此以自订之现代禅行者的道基取代之,我们皆信受不已。直至于正觉受菩萨戒,并习于反省己过、至诚对众忏悔之后,才体会到受菩萨戒的心行,是为自己佛菩提道的修学建立了稳固深厚的平台;而平实导师所教导佛菩提道六度的实践(包括菩萨戒的持守),为我们建立了清净稳固的生活基调,进而透过菩萨心行利乐众生的深化,确能让自己的身心得到真正的安乐。
目前,我对于亲证实相明心见性以及深入种智,有著浓厚的兴趣;虽然慧力不足,但仍愿追随平实导师,倾尽生命实践佛法,广修福德、深入种智与禅定,成为一个具足大愿、大悲、大行、大智的实义菩萨;生生世世荷担如来家业,弘传了义正法,让佛陀的了义正法永续流传,让有缘众生能熏闻、亲证佛菩提道而得到真正的大安乐!(编案:王师姊已于2009年秋季禅三中悟道而被印证了。这是他报名禅三之前写的文章。)p.153
下一篇:公开声明
上一篇:释昭慧之不当告诉特别报导 (连载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