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报
人间佛教(连载七)
2015-04-18 02:09:39  类别:第057期
(连载七)
平实导师
第二节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
【讲义文稿】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乃是真实证悟者,但其所倡导之默照禅法,与其所悟实难相应;谓其所悟仍是如来藏,所开示者仍是如来藏,而其教导弟子用功求悟之法,却是与如来藏极难相应之默照法。且举例天童禅师之开示,证实于一切真悟者之前! 1.天童禅师举:
疎山到沩山便问:“承师有言:‘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忽然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沩山呵呵大笑,疎云:“某甲四千里,卖布单来。和尚何得相弄?”沩唤侍者:“取钱还这上座。”遂嘱云:“向后有独眼龙,为子点破去在。”(疎山)后到明昭举前话,昭云:“沩山可谓头正尾正,只是不遇知音。”p.1疎复问:“树倒藤枯,句归何处?”昭云:“更使沩山笑转新。”疎于言下有省,乃云:“沩山元来笑里有刀。”(随即)颂曰:藤枯树倒问沩山,大笑呵呵岂等闲?笑里有刀窥得破,言思无路绝机关。1
由此可证天童所悟亦是如来藏。
讲记:另外,我们接著来讲,天童宏智正觉禅师的默照禅是什么?他是真实证悟底人,可是他所倡导的默照禅法,和他所证悟的内涵其实是非常难以相应的。也就是说,其实他所证悟的和所有真悟祖师们同样都是如来藏,而他为人所开示证悟的内涵也是如来藏,可是他教导弟子们用功求悟的方法,却是和如来藏很难相应的默照之法。也许有人不相信我的话,我们就举出他的开示来证明,同时也是在本会中已经证悟者面前来证明,这样最正确。因为你们既然有一些人找到如来藏了,从天童禅师的开示中,就知道他所开示的是不是真的在讲如来藏。
第一则,天童禅师举出一个公案,疎(疏)山禅师来到沩山灵佑禅师那边,开口就问:“我听说你曾经讲过‘有句、无句如藤倚树’的公案,那我请问你:忽然树倒藤枯时,‘有句、无句’要归到何处去?”不论是有句或无句,所归当然都是指万法的本源如来藏。没想到沩山禅师听了就呵呵大笑,那时还没开悟的疎山禅师,听了很不满意,以为沩山禅师是在笑他(这是他悟前事),就说:“某甲我,走了四千里才来到这里,路上的盘缠是靠卖了我的布单才有的欸!你怎么能这样作弄我呢?”p.2就是说,疎山禅师是把衣被及多出来的僧衣都拿去卖,才能够有路上的旅费来到沩山禅师这里;像那么真诚而辛苦地来参访,沩山和尚怎么可以这样作弄他。“我来请问你,来向你请法,你却不给我开示,这样哈哈大笑就算了吗?”沩山禅师就唤侍者说:“侍者!拿旅费来,还给这位上座。”沩山禅师倒是愿意帮他付盘缠,然后向疎山讲:“以后自然会有个独眼龙为你点破的。”
────────────────────
1《宏智禅师广录》卷2
独眼龙,就是独具只眼的意思;是指已经开悟的人,而以比较诙谐的口吻来称呼开悟者。这三字当然也有一点点轻视的味道──原来只具一只眼;意思是那个证悟者尚未透彻所悟,有待进一步深入悟境而发起更深妙的智慧。这表示,沩山禅师当时确实已有为他之处,并不是没有为他指示哦;但是当时疎山禅师悟不了,因为他看不清楚沩山的弦外之音,误以沩山大笑是在取笑他的不懂;而疎山当时也确实不懂,只不过,沩山大笑其实不是在笑他,而是指示他一个入处。后来疎山禅师去到明昭禅师那边,把这一段过程拿出来讲,明昭禅师就好心为他解说:“沩山禅师可真的是头正尾正,可惜是没有遇到一个知音啊!”疎山禅师奇怪:“怎么一代禅师也这么讲?”他弄不清楚,只好就问:“那么,树倒藤枯,句归何处?”
树倒藤枯是一个公案,讲的是大慧禅师跟克勤先师证悟的公案。克勤先师问五祖法演禅师,五祖法演禅师说:“有句、无句,如藤倚树。”那时先师悟不出来,又问五祖禅师说:“当树倒藤枯时,又是如何?”五祖就敞开了说:“相随来也!”克勤先师就这样悟入了。后来大慧宗杲禅师在这一句上p.3也没有办法悟入,一样是参不出来,就问先师克勤说:“那你当初在五祖那边,是怎么悟的?”克勤大师当时不肯明讲,大慧禅师就说:“你当初问五祖先师的时候,也是当众问的啊!那现在当众跟我讲,又有什么关系?”克勤先师不得已,就讲:“有句、无句,如藤倚树。”大慧又问:“那么树倒藤枯的时候又如何呢?”克勤先师随口答道:“相随来也!”树倒藤枯,那藤不就跟著树倒下来了吗?所以说相随来也,大慧禅师当时也就悟了。可惜你们都落在文字语言上(大众笑……),还在猜测“相随来也”是什么意思。那他疎山当时一样是弄不清楚,接著就问:“那么,句归何处呢?”树倒藤枯的时候,这个“有句、无句,如藤倚树”,这个问句要归于何处?当然是要归于万法本源的如来藏心啊!于是明昭禅师就微笑说:“更使沩山笑转新!”意思是说:你疎山假使不懂,还要重新再问这一句,将会使沩山灵佑禅师在这里重新再为你笑一遍。欸!这一句下,疎山终于懂了,就说:“哈!原来沩山禅师笑里藏刀!”(大众中已悟者都笑……),那么我也告诉你们:“泥中有沙,沙中有刺。”
天童正觉禅师举完这个公案,就又为这公案作了一首颂:“藤枯树倒问沩山,大笑呵呵岂等闲?笑里有刀窥得破,言思无路绝机关。”意思是:疎山禅师以树倒藤枯的句子来问沩山禅师,那沩山禅师呵呵大笑,岂是可以等闲视之?沩山禅师笑里有刀,假使有人能窥破沩山大笑之中的杀人刀,从此就能住于言思之路已尽,而看破禅师一切机关的境界了──那时已经不再有禅师所设的机关存在了。这个境界,是只有证得p.4如来藏的人才能安住的;正当安住于这个境界中时,却又无妨觉知心继续住在言思有路而处处为学人施设机关的心境中。
藤枯树倒这一首颂,是天童禅师举出公案宣讲完了以后所说的颂;所说也完全符合实证如来藏以后产生的智慧,这已经证实天童禅师懂得这个公案中的意涵,由此可见他不是落在离念灵知上。他的颂中说:“疎山禅师悟前,以藤枯树倒的句子来请问沩山禅师,那沩山禅师却是呵呵大笑;这呵呵大笑岂是等闲之事?”沩山禅师虽不答覆他,只是呵呵大笑,其实是用呵呵大笑来答覆疎山的请问。“沩山禅师这个呵呵大笑,难道是等闲而笑的吗?其实是笑里有刀。如果你勘破了这大笑之中的杀人刀,你从此就‘言思无路绝机关’,你就找到如来藏了。”如来藏实相境界中还有语言文字吗?还用得著思索吗?对已经证悟的你而言,那些公案──那个笑里藏刀的公案中,还有什么机关可说吗?你都已经知道了。由他这个开示,就可以知道他所悟的还是如来藏,并不是离念灵知的觉知心意识境界。
天童宏智禅师说完了,就问:“诸禅者!你们倒是说说看,我天童禅师今天是下楔了?还是没有下楔呢?”那个鎚子、榔头的洞,木柄穿进去以后还是会有一些松动,还得用木楔插进缝隙里,再把它敲紧,让鎚子与木棍紧紧结合才能使用,那个举动就叫作“下楔”。“你们倒是说说看,我天童禅师今天是下楔了呢,还是没有下楔?明眼的人辨辨看吧!”
那么从这里就知道,他还是以如来藏当作为明心的标的物啊!落入离念灵知中的错悟者,根本不懂云门为什么答那僧“胡饼”;表面上看来,云门的意思是说,胡饼是超越禅宗诸祖及诸佛的。但是云门意在言外,可不是这意思;会得他的弦外之音以后,才知道原来胡饼的密意确实可以使人超佛越祖的。当你通了其中的密意时,天童那晚讲解了这个云门胡饼公案时,究竟是下了楔没有?你一定知道了,又何须多言呢!若是落入离念灵知意识境界中的错悟者,绝对是通不了天童禅师所讲这个公案的。(待续)p.10
下一篇:释昭慧之不当告诉特别报导 (连载四)
上一篇:正觉电子报第57期 (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