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阿含正义(一)

99、众生我、神我、如来藏我(四) 正德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德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要继续来解说,什么是〈众生我、神我、如来藏我〉。

如来藏不是外道神我,已经列举经文如理辨正过了,而外道神我与众生我都是五蕴法衍生出来的产物,就好像运用工具藉灯光布幕变化出来的皮影戏,无论是男皮影、女皮影、大象皮影、天神皮影,这都不是真实的。如来藏犹如幻化师,未曾对藉缘出生现起运行的五蕴起念作意,是男是女、是人或畜生、是鬼身或是地狱身,这是如来藏的“人无我”。未曾对根尘相触的处所起念想,要流注现起的是眼识或者耳识或者意识;未曾起念对六尘见闻或者觉知,这就是如来藏的“法无我”。

皮影戏的观众,在布幕前看到了种种皮影,以为有真实男女之相,后来发现到原来仅是工具被灯光投射在布幕上的影子,不是真实有情男女;就犹如有智慧的人观察到,五蕴无常没有真实我,是人我空一样,这个部分纯粹仅是在因缘聚合的结果上探讨。而幻化师如来藏的人无我、法无我,却是在因缘聚合的根源上探讨,这样的探讨不仅函盖了结果,并且到达了仅在结果探讨所无法一窥究竟的实相。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幻化师如来藏,不可能有五蕴众生的出现。如来藏是每一位众生独一无二的真实我,是五蕴众生的本际,如同 佛陀在《阿含经》中说的:如来藏一向清净、寂静、清凉、常不变易;一向清净就是人无我、法无我。

瑜伽部的 无著、世亲、玄奘等论师,所申论的是菩萨实证如来藏以后,进修道种智所必须涉猎的如来藏蕴育摄持诸法的人无我、法无我、空性意涵。而 无著等诸位菩萨在造论阐述之前,早就已经通达并远离了五蕴众生我的人我见,早已具备了含摄五蕴众生人我空的大乘人无我智了;怎么可能在唯识论著中,阐释修断解脱道所未曾触及的烦恼习气随眠与无始无明上烦恼,如何修证如来藏所含藏的诸法种子功能智慧,会变成说是那位法师所说的在淡化众生有我的色彩呢?众生有我绝对是在五蕴法中觉受得来的,这个部分就称为我见,是颠倒、没有真实认知的生死烦恼;而五蕴众生人无我、人我空,是破除颠倒无明的解脱智慧。倘若不能在这个基础有壁垒分明的修证,就无法进入探究并实证五蕴众生的生命实相如来藏。那位法师的学者之见,很明显地透露出来没有断我见的本质,不知如来藏是众生界,但不是五蕴众生我,更不是外道神我,才会出现这种错把冯京当马凉,可媲美于儒林外史的事件,在书中流传了。

以下我们就来引用瑜伽部《究竟一乘宝性论》其中一段论文,证明真正的瑜伽师所论述的是人我空、法我空的苦之本际,涅槃本际如来藏法身,不是五蕴无常的人我空:

如实见众生,寂静真法身,以见性本净,烦恼本来无。此偈明何义?以如实见本际以来,我空法空应知。偈言正觉正知者,见一切众生清净无有我寂静真实际故。又彼如实知无始世来本际,寂静无我无法,非灭烦恼证时始有。(《究竟一乘宝性论》卷2)

《宝性论》说:如实的亲证,观见五蕴众生之所从来,观见五蕴众生之所从来,就是不生不死常住寂静的真实法身如来藏。以般若智慧来观见如来藏体性,本来就是清净无染,离六尘见闻觉知、如如不动,本来无我、无我所,不与任何烦恼相应。

这段偈颂在表明什么义理呢?因为如实的证知,而现前观见五蕴诸法的本际实相如来藏,生起了般若实相智之后,能够循着教理与教证,现观本际实相的人无我法相以及法无我法相,依此而渐渐通达人我空与法我空所显的真如空性,这是应当要知道的。而这就是偈颂所说的:正确觉悟如来藏,发起真实无偏差正知见的菩萨,观见了一切众生皆有独一无二的如来藏,清净无染、人无我、法无我、不生不死,是真实不虚的本际。同时呢,正觉正知的菩萨如实知道,这个无始无量世以来就存在的本际,不生不死、离见闻觉知,寂静而人无我、法无我是本来具足的,不是经由灭了烦恼证知了以后,才开始那样寂静、无我、无法的。在论中说的众生、真实法身本际,就是如来藏,真实本际不生不灭,人无我、法无我的清净性,是无始劫以来就本来具足的,把这样的法说为各各有情众生的真我,一点儿都不会与五蕴众生我有混淆不清之处。

因为五蕴众生我无常不真实、有生有灭,与我见、我执相应,杂染不清净。五蕴诸法不能自在,都必须在因缘和合中才能现起,是枝叶而不是树干,因此没有本质可以称为法身。况且就算能破除无明颠倒,断了五蕴众生的我见烦恼,证得了五蕴人我空的智慧,也非常清楚五蕴人我空虽属于世间不能改变的真实道理,但这并不是五蕴法的本际根源;五蕴人我空的智慧,它仅是不再系缚于人我见乃至人我执,却触及不到五蕴法的本际根源,因为如果五蕴毁坏了,五蕴的人我见与人我空都不能存在。从这个逻辑理论上我们可以知道,五蕴众生我乃至五蕴的人我空,都不是常住的。有生有灭就不算真实了,绝对不可以妄想着还有细分或者极细分,或者还有一分不可知不可证,可成为真实本际的,学习佛法中的无我空理,不能违背世间本来存在的逻辑理论。

如来藏的真我与人无我、法无我,五蕴的众生我、人无我,这个逻辑理论从现量的实证与比量的推度,佛陀的圣教量界定得非常清楚。具备佛法知见的这些学人实证了以后,都可以经由自己内证的现量法,与 佛陀说的圣言量逻辑理论来互相验证,没有一丝一毫的混淆与矛盾。可能遇到困难呢,绝对都会在说智慧力不足的层次,实证的内容与诸佛菩萨相差太远,而导致无法汇通与进一步的理解。若有上位菩萨、善知识将他经过无量世修菩萨道,自利利他,历经通达与实证所获得的法眼与慧眼,能汇通三乘菩提的核心教义,为我们佛子大众指出了阿含部的经典,佛陀已经在法义上宣说了苦之本际、涅槃本际,众生界清凉真实,法身常住不变异等等;是能经由实证佛法而了知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藏真我,而这个真我绝对不是五蕴众生我、不是外道神我,却是佛法三转法轮三乘菩提贯彻一致的教义与逻辑理论,这就是阿含部经典的真实义理。

而菩萨实证如来藏通达般若,通达如来藏直接与间接所生的五蕴十八界诸法以及所显的七真如,进入修道位之前,必定已经清楚了三界一切有情蕴处界诸法,皆由各自独有的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的种子功能所变现;而世间、出世间一切法,皆是由八识心王和合运行所出生,确定“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指的就是以第八识如来藏为中心的八识心王,成佛前菩萨道所应修的一切种智这个目标范围,就是第八识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有漏无漏、有为无为诸法功能,究竟实证遍知无有遗漏,因此在唯识学上第八识又称为所知依。

以下将引用 无著菩萨所造的《摄大乘论》在开宗明义就指出了“所知依”这个重要的法义基础,该部论也是大唐时期 玄奘菩萨非常重视的一部论著,因为这部论主要彰显大乘必定是 佛陀为菩萨修证佛菩提所说的法语,而不是被小乘部派佛教在没有实证解脱果、没有实证如来藏的前提下,不信大乘法而主张非佛说的大乘。因此 玄奘菩萨西行取经回到大唐以后,又特地重新准确地翻译了一次《摄大乘论》,同时在唯识学道种智上的修证《摄大乘论》与《成唯识论》,都是菩萨在开悟以后修道上不可或缺的指导论著之一。藉这个机会我们来论述菩萨修证唯识道种智的源头。

最早的根据呢,我们就可以追溯到阿含部经典中,佛陀早已经为弟子众们阐释清楚唯识的义理确实贯穿了三乘,只是 佛陀为了弟子众们他的根器差别,所以有隐说以及显说的差别而已。论中说:

复次,云何能显,由此所说十处,于声闻乘曾不见说,唯大乘中处处见说。谓阿赖耶识说名所知依体;三种自性:一、依他起自性,二、遍计所执自性,三、圆成实自性,说名所知相体;唯识性说名入所知相体。(《摄大乘论本》卷1)

先看这一段论文,无著菩萨说:什么缘故?已经开悟发起了佛菩提智,能善入大乘的菩萨,显现出 佛陀曾为菩萨们善说含摄三乘的大乘法体,并且经由教导而实证了。这些确实是 佛陀所亲说的殊胜法语,由以下所说十种法处可以证明,未曾看见 佛陀对小乘声闻求证解脱道时有任何开示;可是大乘法中对修学佛菩提道的菩萨们,却可处处看见 佛陀在十种法处的开示。首先将第八识阿赖耶识称为所知依的法体,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与圆成实自性,三种称为所知相法体,实证第八识的真如性呢,就称为入于所知相法体。

我们先略说这三个法处,菩萨所修的佛菩提道,必定要对世间、出世间以及世出世间,由浅入深、由狭入广渐次的趣向究竟了知,直到成佛,才能够成就 佛陀十号中的正遍知与世间解。而有情世间指的就是五蕴世间,若要对五蕴世间乃至三界六道有情生死轮回的趣向究竟了知,必定得要亲证五蕴世间所从来的第八识阿赖耶识。因为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蕴处界都是如来藏所摄藏本来具足的种子功能。倘若要对小乘解脱生死轮回出世间的法究竟了知,而不堕于常见与断见的邪见中,必定要亲证第八识阿赖耶识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因为如来藏是苦的本际,如来藏是小乘实证有余、无余涅槃的本际,有余、无余涅槃即是来自于如来藏的本来自性清净涅槃。佛菩提世出世间指的就是般若中道与道种智的解脱,般若就是五蕴的实相,就是五蕴出生的本源,就是第八识如来藏。

菩萨亲证自心如来藏第八识,现观五蕴确实从如来藏而来,如来藏与所出生的五蕴同处运行,含摄五蕴三界有与真实空性,不落于三界有一边,也不落于空无所有的一边;蕴处界诸法功能摄属于如来藏,因此蕴处界诸法同样的本来无生。虽然在三界中,五蕴有来来去去、生生死死的现象,但是菩萨现观这些生死一向都没有离开过自心如来藏,一向住于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法性中,菩萨获得如是殊胜的般若解脱,因此不畏惧生死而发愿:世世在世间自利利他行菩萨道。菩萨更进一步现观如来藏不觉知自我,不觉知我所,空有俱泯、性相两亡,这样真如无我的运行圆满诸法,因此转依亲证如来藏所发起的人无我以及少分的法无我,熏修道种智,通达佛道所应修应证的次第,依止佛菩提殊胜的解脱而勇猛精进,摧邪显正、弘护正法,延续法脉、广利人天。

阿赖耶识就是如来藏。因此说,阿赖耶识是菩萨乃至成佛对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所知究竟所依的法体,若没有实证阿赖耶识,对世间都无法究竟了知,更何况出世间及世出世间呢!而这些内容,佛陀未曾于声闻解脱道中宣说,但是于大乘佛菩提道中,却处处可见种种胜妙的开示。而依他起自性、遍计所执自性、圆成实自性三种自性,为什么说是所知相的法体呢?因为开悟亲证如来藏阿赖耶识,能知的是意识觉知心,转依后所知法体必定有法相呈现出来,可以现观。依他起自性指的就是阿赖耶识所含藏的五蕴十八界种子功能,必定是众缘具足和合,才能由阿赖耶识出生与现起,是属于无常生灭的有为法,因此就称为依他起自性。而能够在众缘具足和合的情况之下,圆满成就诸法的法性,就称为圆成实性。这是阿赖耶识本来具足的功德法性,不是因缘所生法,不随因缘生灭而生灭,真实如如、恒不变易,是阿赖耶识的真实自性。而意根末那识无始劫以来,由于无始无明而起颠倒想,遍计执著阿赖耶识及圆成实性为自内我,因此而产生我见、我执造作生死业,这就是遍计所执自性。

如果要如实了知乃至究竟了知这三种自性,只有实证阿赖耶识转依不退以后,才能现观圆成实性的真如法相,才能现观五蕴十八界从阿赖耶识现起,无有自性、无有自相、不自在的依他起相,才能现观意根末那识,处处遍计执著阿赖耶识与所出生的蕴处界为自内我,处处作主虚妄不实的遍计所执相。而必定要能够如实观察与了知这三种自性的法相,才得以在通达七真如以后,依止阿赖耶识如来藏的人无我、法无我,如理如量地通达三种自性的无自性性,进而降伏乃至断除大乘佛菩提道所应断的法我执。这是第二种在大乘经中 佛陀处处为菩萨宣说,但未曾看到对小乘声闻有所开示的法处。

无著菩萨说第三种法处是“唯识性,说名入所知相体”,也就是要能够现观入于三种自性所应知的法相。必定要以实证阿赖耶识的唯识性为前提,唯识性是指第八识如来藏所住的境界性,是不在六尘中见闻觉知性的境界,又能随缘任运而出生万法,如镜现像。换句话说,唯识性就是真如实性,大乘见道的目标是证真如,而真如是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的法性,由于祂有真如法性,所以能出生万法而自己如如不动。只有证得阿赖耶识如来藏而转依住于真如境界中,使得见道前在唯识加行位中,现观五蕴的空相与有相全部消灭以后,才算是真正的安住于唯识性中。而阿赖耶识的真如唯识性,才是真正所知相的法体。

倘若没有实证或者仅是解悟阿赖耶识,纵然历经大乘见道前的四加行断除我见,建立一个万法唯识的认知,就好像真的有一个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存在现前的境界中一样的认知,这仍然只是一个比量思维的建立,而不是实证能生万法的唯一真识,因为当时仍然是住在意识境界中,而有各种境界所得的缘故。所以 佛陀为菩萨宣说大乘菩提,必定会明确地说明以及指引菩萨,来实证阿赖耶识的唯识性,而不会以意识层次的有所得境界,或者作意不分别的境界,或者离念灵知的内守幽闲境界,当作是能生万法的唯识性,当作是三自性所应如实了知的法体,当作是一切世间、出世间乃至世出世间所知依的法体,这是非常明显而且不容置疑的。

而关于《摄大乘论》中 无著菩萨所说另有七种能显现 佛陀仅为修学大乘佛菩提菩萨宣说的法处,内容就是这样的:六波罗蜜多说名彼入因果体,菩萨十地说名彼因果修差别体,菩萨律仪说名此中增上戒体,首楞伽摩虚空藏等诸三摩地说名此中增上心体,无分别智说名此中增上慧体,无住涅槃说名彼果断体。三种佛身:一、自性身,二、受用身,三、变化身,说名彼果智体。由此所说十处显于大乘异声闻乘,又显最胜世尊但为菩萨宣说。是故应知但依大乘,诸佛世尊有十相殊胜殊胜语。(《摄大乘论本》卷1)

无著菩萨所说的十种法处,就是佛菩提道菩萨藏实证修证的法宝内涵,完全以阿赖耶识如来藏的真如唯识性与所含藏有漏无漏、有为无为等,一切法种的如实了知与修证以及修断为范围,与声闻乘纯粹修证解脱道所观修的出世间法差异很大。并不是 佛世以后,小乘声闻分裂出去的部派佛教学人他们所能够望其项背的,更无法在未亲证阿赖耶识如来藏的前提下,经由阅读经文、意识思维所能忖度一二的。因此声闻部派佛教,在缺乏实证解脱果的前提下,经由师徒传承流传下来,而演变出否定阿赖耶识与末那识,主张意识细分或者细意识不灭的六识论,就不足为怪了。

然而,实证解脱果的阿罗汉,必定信受阿含部解脱这些经典中,佛陀所说的有不生不灭,清凉真实的涅槃本际、苦之本际;但不是意识觉知心,也不是不可知不可证的意识细心。而苦之本际、涅槃本际就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不畏惧生死苦具备菩萨性的大心菩萨,修学佛菩提所实证而转依的修菩萨心、行菩萨行的目标。阿含、般若与唯识并没有矛盾或者互相冲突,这是 佛陀权衡众生根器与心量所施设的,而运用深浅与次第来救度众生进入佛法中安住的方便善巧,有智慧的佛弟子应当要这样来建立正确的知见才对。

我们这个单元为大家解说这个“众生我、神我、如来藏我”,最重要的是要让大家建立正知正见,信受大乘真的是 佛陀所说的。

那么我们今天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96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