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

103、释迦如来如何随宜说法摄受众生(一) 正德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德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今天所要说的是“释迦如来如何随宜说法摄受众生?”2500多年前 释迦佛示现住持我们娑婆世界佛法的时候,维摩诘菩萨也示现以在家长者的身分,并且祂以方便示现色身有了疾病,藉着众人前往问候身疾的因缘,为国王、大臣、长者、居士等大众说法。最精采的就是祂辅佐了 释迦佛教导许多声闻大阿罗汉认识佛法中最殊胜的“不二法门”,也就是空性中道的真实义。

维摩诘的住所在1400多年前,玄奘菩萨到天竺取经时,他游行到中印度吠舍厘国,也就是佛世当时的毘耶离城,这个地方在目前的印度,它归属于比哈尔的首府巴特那的北边。玄奘菩萨在吠舍厘国找到了当时 释迦佛演说《维摩诘经》的处所,也找到了 维摩诘菩萨在佛世时所住的故宅基地,因为距离佛世已经相隔1100多年了,所以仅存基地的形状留存下来。由于当时出现了阿育王这位非常护持佛法的国王,他在佛陀时代曾经出现的这个圣迹所在,建立了相应的窣堵波来作为纪念,所以能够藉着窣堵波的处所,找到许多圣迹。

因为 玄奘菩萨在《大唐西域记》中详实记录了他所游行经历的事迹,所以让后代的佛弟子我们呢,能因此而信受 维摩诘菩萨在2500多年前的历史上确实存在过,《维摩诘经》所记载的 佛陀座下的声闻及菩萨所发生的事情不是杜撰的。在当时许多大声闻阿罗汉以及菩萨们,在 维摩诘的家中进行了一场不二法门的无生法会后,到了日中午斋时间,因为舍利弗起了饭食的心念,维摩诘菩萨以祂的神通力显示了香积如来所住持的众香国境界,并且化现了菩萨到众香国乞求 香积如来所受用的满钵香饭,回到娑婆世界来施作佛事,以便化导声闻阿罗汉们能够发起大心,求证无上佛菩提。因为这个因缘,维摩诘菩萨为大家揭露了 释迦如来为娑婆世界的众生“如何因应众生的烦恼,而施设度化方便随宜说法”。藉由 香积如来在众香国的说法教化的差别,维摩诘菩萨将其中难解难知的地方呢,也为我们点拨出来了。

当时有声闻人看到化菩萨从众香国带回来的仅是一钵饭:“怎么足够给在场的那么多人食用?”心里头起了疑问。这位化菩萨知道声闻人心里在想什么,祂就说了:“勿以声闻小德小智,称量如来无量福慧。”(《维摩诘所说经》卷3)为什么化菩萨说声闻是小德小智呢?因为声闻在佛法中,所证的最高智慧境界就是解脱于三界的生死轮回,有无学解脱身、无学定身、无学慧身,他们所获得的功德,就是不受后有,自己已经解脱,解脱的相关知见都如实了知。这些在解脱道中获得的功德与智慧,虽然已经到达无学的境界,但是对于涅槃本际是什么?却不知、不解、不证。对于菩萨道要修证的内容是什么?完全不知道!对于成佛所应该断的烦恼,所应该破除的障碍,所应该证的一切种智,所应该成就的福德,所应该摄受的众生佛国,最后成佛应当具足的十号功德相关意涵,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种随形好、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等等,这些功德的因由与内容,声闻阿罗汉完全不清楚。在这个前提下,所以化菩萨说声闻的小德小智是没有办法称量如来的无量福与无量慧的,因为如来所成就的是无尽的增上戒、无尽的增上定、无尽的增上慧,不可思议的解脱以及无尽的解脱知见。

如来在当菩萨的时候,实证法界实相涅槃本际第八识如来藏,转依如来藏本来自性清净涅槃的真如佛性,修学菩萨六度波罗蜜多。由于如来藏本体从无始以来即是无生法,因此如来藏本体就是无尽法,因为无生必定无灭的缘故,所以菩萨转依如来藏清净的真如佛性,缘于一切众生所修的布施、忍辱等福德,必定也是无量无尽的;转依真如佛性精进所修的菩萨戒,也必定是无尽的;转依真如佛性精进所修的静虑禅定,必定也是无尽的;转依真如佛性精进所修的般若种智,也必定是无尽的;那转依真如佛性精进所修的有余涅槃、无余涅槃、无住处涅槃,那必定是不可思议的解脱。而如来藏清净的真如佛性,超越了意识觉知心、意根处处作主的思议范围,因此转依真如佛性所获得的戒定慧福德等等,就称为增上戒定慧,无量无边的福,以及不可思议的解脱。

所以化菩萨对这些声闻众说:【无尽戒、定、智慧、解脱、解脱知见功德具足者,所食之余终不可尽。】(《维摩诘所说经》卷3)因为那一钵由化菩萨带回的香饭,是 香积如来受用过剩下的,而 香积如来具足了五种无尽的功德,那一钵饭就是依于 香积如来无量无边的福德而有。所以纵然眼前看到的仅是一钵饭,但实质上呢,那一钵饭是受到 香积如来的护念与加持的,在 维摩诘菩萨宅舍中的每一位有情都可以获得饱食而仍然吃不完。在场的每一位菩萨、声闻、天人等,吃完香饭以后,所获得的身安与快乐,都像一切乐庄严国中的菩萨一样;所有人的毛孔都散发出妙香,就像众香国土中所有树木所拥有的香味一样。

一切乐庄严国中的菩萨受用过饭食以后,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来引用《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所说的极乐世界中菩萨与阿罗汉的饮食法,来作比拟上的了解看看:

无量清净佛及诸菩萨、阿罗汉皆坐已,前悉有自然七宝钵,中皆有自然百味饮食。饮食者,亦不类世间饮食之味也,亦复非天上饮食之味也;此百味饮食者,都为八方上下众自然之饮食中精,味甚香美无有比,都自然化生耳。(《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2)

经中说:“极乐世界中的菩萨与阿罗汉到了吃饭的时刻,坐下来以后,各自面前就自然有七宝钵,钵中有自然化生的百味饮食。这一类的饮食,不像世间饮食酸甜苦辣的味道,也不像天上所受用的饮食味道;所有的百味饮食,都是来自于十方所有自然饮食的精华,味道香美的情况是所有世间与天上所不能比拟的。”这个部分是对于饮食内容的描述,受用饮食的情况又是如何呢?

经中说:

诸菩萨、阿罗汉皆食,食亦不多、亦不少,悉自然平等。诸菩萨、阿罗汉食,亦不言美恶,亦不以美故喜。食已,诸饭具、钵、几、坐皆自然化去;欲食时,乃复化生耳。诸菩萨、阿罗汉皆心清洁不慕饭食,但用作气力耳,皆自然消散,糜尽化去。(《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卷2)

所有的菩萨与阿罗汉都有饮食,所食用的量不多也不少,都自然平等。菩萨与阿罗汉吃饭的时候,不会对饮食的内容,表示美味好吃或者不好吃,也不会因为美味好吃而感到特别欢喜。饭食以后,所有的吃饭用具都自然化去了,倘若想要吃饭的时候,那些用具就自然再出现。所有的菩萨与阿罗汉的心都很清净,不会爱慕这些百味饮食,饭食仅是为了让色身得到气力而已;食物吃了以后,在身中都会自然消散全部都化掉,不会有所遗留。那么藉着经文所说,了解了以后,对于当时在 维摩诘宅舍中受用了众香国 香积如来的香饭的所有人,他们所获得的身安快乐,也许可以从极乐世界中菩萨们受用饮食的情况,来比拟了解了。

声闻众们已经体验到了那一钵饭果然让现场的大众享用不尽,同时在宅舍中的大众受用过 香积如来的香饭以后,维摩诘菩萨就开始广作佛事了。祂先问了从众香国来的菩萨:“香积如来平常是运用什么方便来说法呢?”众香国的菩萨回答说:

我土如来无文字说,但以众香令诸天人得入律行;菩萨各各坐香树下,闻斯妙香,即获一切德藏三昧。得是三昧者,菩萨所有功德皆悉具足。(《维摩诘所说经》卷3)

众香国 香积如来不是运用文字来说法的,是用种种的香让天人们领受其中的意涵以后,进入佛法中的清净律行;菩萨们各自坐在香树下,闻到由 香积如来所摄受从香树散发出来的妙香法语,就能够除贪、除瞋、除无明,获得一切功德藏或者福德藏三昧,只要得到这种三昧,菩萨所应具备的福德功德等大威德都能够具足。众香国的 香积如来运用种种的妙香当作法语,让菩萨们的鼻根嗅闻着各种妙香,特别是明心见性的菩萨,在嗅闻当中能体验到实相的法,以及现象界法的差别;在转依真如佛性的清净解脱智慧中,很容易观察出,现象界诸法犹如幻化虚妄不实,因此能快速的除掉相应的贪瞋痴烦恼,菩萨即可获得一切德藏三昧。语言文字在我们这个国度、这个世界是不可少的沟通工具,但是在其他佛世界,存在着不需要使用言说也能够沟通,乃至以法教化的现象。

例如《楞伽经》中佛陀就说了:

大慧!非切剎土有言说。言说者,是作相耳!或有佛剎瞻视显法,或有作相:或有扬眉,或有动睛,或笑或欠,或謦咳,或念剎土,或动摇。大慧!如瞻视,及香积世界,普贤如来国土,但以瞻视令诸菩萨得无生法忍,及殊胜三昧。(《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2)

佛陀告诉大慧菩萨,并不是一切佛国剎土都有言说这个法,言说是作出来的一种意思,表示法相而已。有的佛国剎土,它是运用瞻视来显示法要,或者有的是运用扬眉或者动眼睛,或者笑的方式,或者是欠身或者以謦咳的声音,或者是念佛土名号,或者运用动摇来显示法要,就好像运用瞻视以及香积如来的世界运用妙香显法一样。普贤如来的国土,就是运用瞻视,而让国土中随学的菩萨获得无生法忍,以及种种殊胜的三昧。佛陀说:“普贤如来运用瞻视来显示法要,使得菩萨领受法要以后,获得无生法忍,并且获得了殊胜的三昧。”其中必定也包括了 香积如来以妙香显法,让菩萨们随即获得的一切德藏三昧。因为每一个佛世界的如来所说的法要,运用的所有方便绝对是以真如佛性为根本,而菩萨们领受到的各种方便,也必定是从自己所亲证的如来藏所具备的真如佛性中,祂应对出来。因此得以领纳后胜解其义,随闻入观,或者随嗅入观,或者随见入观证得法要,然后获得智慧功德。

因此无论祂是哪一佛国的世尊如来,运用有语言或者无语言的种种方便说法,绝对是以第一义谛如来藏的真如佛性为根本,因为佛佛道同的缘故。所以当众香国的菩萨接着问到:“释迦牟尼世尊是以什么来说法的?”维摩诘菩萨就说了:

此土众生刚强难化,故佛为说刚强之语以调伏之:言“是地狱、是畜生、是饿鬼、是诸难处,是愚人生处。……”(《维摩诘所说经》卷3)

说这个娑婆世界的众生心性刚强很难教化,所以 释迦佛为众生说种种刚强的言语,以便来调伏众生的心性,说了:“哪些是地狱的处所和果报,哪些是畜生的种类果报,哪些是饿鬼的相貌、种类果报,哪些是八难之处,哪些是愚痴人造作贪瞋痴业报所生之处。”刚强的心性,指的是不调柔的,就像一匹很难驾驭的野马一样,不能担负任务,发挥马在人间的用途。

三恶道以及八难之处,为什么是愚痴人的果报生处呢?在身口意业方面造作什么样的业,而会产生三恶道及八难之处的果报呢?维摩诘菩萨接着举出,释迦佛为了调伏娑婆世界的刚强众生说了哪些因缘果报的事项?那在身业方面有说到:

是身邪行,是身邪行报;是口邪行,是口邪行报;是意邪行,是意邪行报;是杀生,是杀生报;是不与取,是不与取报;是邪淫,是邪淫报;(《维摩诘所说经》卷3)

说到造作身邪行,就会有身邪行的果报;造作口邪行,就会有口邪行的果报;那造作意邪行,就会有意邪行的果报。

那么第一个身邪行指的,我们先来说杀生。起了断众生命根的根本念头,并且运用了方便,不论是自己亲手做,或者叫别人去做,最后确实成就了杀生。常常作杀生身邪行的业,严重的会下生地狱中去受果报的,倘若轮回回到人间,由于过去生经常断众生的命根,所以在人间就会得到短寿的果报。

那第二个身邪行是不与取,指的就是偷盗。没有经过财物拥有者的同意,不是他人愿意给的,起了想要获得他人财物的念头,运用手段方便,用偷、用盗或者用强取或者诈骗,自己亲手做,或者通过软件程序、或者叫别人做,最后将他人的财物从原处移动,离开了原财物的所在、原财物所有人拥有的处所,完成了偷盗的业。经常造作偷盗的业,严重的会下生地狱中受果报,倘若轮回到人间了,由于过去生经常偷盗他人的财物,所以在人间很难累积钱财。

第三个身邪行就是邪淫。在欲界有男女欲的烦恼存在,所以法律中允许的眷属关系,称为欲的正行;而在法律及伦理道德规范以外的男女关系,就称为欲的邪行,也就是邪淫。在佛法中出家的僧众,受了出家戒要受持离欲的清净行,一律不能有男女关系,一旦有了男女欲爱关系,就称为邪淫。如果经常犯邪淫,严重的话会下地狱受果报,再回来人间,由于过去生经常邪淫侵犯别人的眷属,所以在人间的果报呢,就是自己的眷属也会被别人侵犯。邪淫乱伦破坏社会秩序是一般人所不能忍受的,如果有自称是某一种行门的宗教,专门修邪淫乱伦的男女双身法,无论是他们自己或者别人推崇说有多高的证量,都不可能是真的,因为邪淫就是刚强难化的众生最容易犯的过失,也是欲界中染污最重的烦恼。因为两脚陷在烂泥巴里的人,他本身是有待别人伸手援救的,这个道理非常浅显易懂,大家千万不要被制造出来的假象所笼罩了。

接下来 释迦如来也为我们说了,关于口业的因缘果报:

是妄语,是妄语报;是两舌,是两舌报;是恶口,是恶口报;是无义语,是无义语报;(《维摩诘所说经》卷3)

妄语指的就是没有真正开悟,没有真正证得禅定,但是为了得到或者说不想失去名闻利养,运用方便自己说或者叫别人说,让别人知道自己开悟或者证得禅定。经常妄语的结果呢,严重的会下地狱受果报,倘若再回到人间,由于过去生经常妄语欺骗别人以获得恭敬或者供养,所以他在人间倘若说个什么,就会被讥笑或者被评论,无法获得别人的尊敬。第二种口业是两舌,指的是专门说离间语的话,把话传来传去,让特定的人失去别人的恭敬,或者让别人与眷属朋友分离。经常造作两舌的业,严重的会下地狱受果报,倘若果报受尽回到人间,因为过去生经常两舌离间别人,所以在人间他就会与亲友很难相处而分开。第三种口业就是恶口,指的是以粗暴语言、不好听的话来骂别人。倘若经常恶口骂人,严重的会下地狱受果报,如果再回到人间,由于过去生经常恶口骂人的缘故,在人间他就会经常听到丑陋不好听的声音。第四种口业它是叫无义语,也就是喜欢说类似调戏的话,或者谈论八卦;或者在佛法修证上,说的都是与断我见的解脱智慧无关,反而都是在增长我见,我执烦恼上着墨。或者说的都与开悟证般若无关,都是在意识觉知心的这种境界中着墨,所追求的都是意识自我的离念灵知或者一念不生,或者是意根末那识的清楚明白处处作主,这些内容也都属于无义语。如果经常造作无义语,严重的会下地狱受果报,倘若再回到人间,由于过去生经常说无义语的缘故,在人间所说的话,就无法得到别人的信任。

娑婆世界刚强难化的众生,随着贪瞋痴烦恼的作用力,在境界中无力对治的情况下,确实很容易犯身邪行与口邪行的过失,因此 释迦佛将造恶业的因缘得不善果的法界轨则揭露出来,对我们这个发起善根的佛弟子教授与教诫。相较于净土世界,诸佛如来对国土中贤善的菩萨们所说的调柔法语,就成为刚强之语了。运用刚强的语言教授、教诫,就像调马师想要调伏一只充满野性桀骜难驯的野马,就得先把马摔倒,然后戴上马鞍、缰绳,运用带有钩刺的马鞭进行调伏训练,那些加在野马身上的拘束与苦痛,能够让野马接受驯伏,遵守成为坐骑的规则。而 释迦佛揭露造恶业受三恶道果报的刚强言语教授、教诫,也是同样道理,使众生感受到三恶道不可爱果报的苦痛,愿意接受佛戒调伏心性,成为具善根的菩萨,将来能快速地走上佛菩提道。

那我们今天就先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浏览量 782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