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

15、菩萨净土(一) 正昌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昌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在此先问候大家:少病少恼否?色身康泰否?道业精进否?目前正在演述的单元是“三乘菩提之入不二法门——空性中道的真实义”。

接下来将继续为大家解说:“如何是菩萨净土”?所谓的“菩萨净土”,说的就是:菩萨应该修习什么样的清净法来摄受众生,而能够成就将来成佛时的佛国净土,那么这些佛国净土里面的众生,也会因为菩萨修学了这些清净法的缘故,所以他们才能够也因为修学这些清净法的缘故,而生到这个菩萨所成就的佛国净土中。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看经文中怎么为我们说明,《维摩诘所说经》卷1〈佛国品〉:【三十七道品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念处、正勤、神足、根、力、觉、道众生来生其国。】这里面所指的三十七道品,指的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那么菩萨就是因为生生世世修学了这个三十七道品,就不断地如实自修,或者因为把这个三十七道品传授给他人之后,所以将来成佛的时候,修过这个三十七道品的众生就会出生到祂的佛国净土中。其中我们还要注意到,既然我们这边所说的是菩萨净土,那么菩萨净土就显示其中这个三十七道品有大、小二乘的差异。比如我们以五根来作说明,在二乘的五根就是指信、进、念、定、慧这五根,那这五根在大乘法中同样都有,可是为什么一个是属于二乘人所修的五根,一个是属于大乘菩萨们所修的五根?我们从经文中来看看这其中的不同之处在哪里。

《长阿含经》卷10:【云何五法趣向涅槃?谓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这个是属于二乘的五根。那我们从这个《长阿含经》中,佛为我们开示的二乘人所修的五根,他的根本作意是“为了趣向于将来能够实证无余涅槃”,我们就可以知道说,二乘人所修的五根跟大乘人是不同的。

比如说大乘,他如何来修学这个五根呢?在《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8的〈摩诃萨品〉中,佛为我们开示说: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以应一切智智心,大悲为上首,具修一切种四念住、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以无所得而为方便,与一切有情同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舍利子!是为菩萨摩诃萨为欲利乐诸有情故发趣大乘。

那么从这个《大般若经》中,佛为我们开示,菩萨是怎么样修行他的五根乃至于三十七道品呢?他的前提是说:要为了证得未来的一切种智,并且是以大悲心的缘故来修学这三十七道品,那在修学这三十七道品的过程中,都是以无所得而为种种的方便,来令众生同共证得回向成就未来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成佛。

由此可知,二乘人所证的五根,他的前提是为了回向将来能够成就有余涅槃、无余涅槃;那么大乘菩萨所修的五根乃至于三十七道品,虽然名称看起来跟二乘人似乎是相同的,但是内涵跟目的其实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大乘菩萨来说,他所证的五根、所修学的五根,乃至于三十七道品的清净法,目的都是为了成就一切种智,并且是因为有大悲心在背后作为推动的动力,所以他能够在成就一切种智的过程中,不断地是以利乐众生来成就这个三十七道品的清净法;因此当菩萨成佛时,才能够令这些共同修学三十七道品的众生来共同成就佛地的清净佛国。所以经中 佛才为我们开示说,菩萨是为了利乐诸有情故,所以才说发趣大乘。

这个是大、小二乘在三十七道品上有所不同的缘故,也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来,菩萨能够成就佛国净土,乃至于菩萨在修学的过程中,都是属于清净法;不同于二乘人是为了自利,将来能够得解脱。这两者是前提上,乃至于目标上有所不同,因此菩萨才有所谓的“菩萨净土”可说。那二乘人并没有这样的一个意乐,以及将来能够成就佛国的可能性,这个显示出来二乘人是为了自利;然后菩萨是为了利他、自利,来共同成就将来的佛国净土。

接下来我们继续看,经中为我们说:“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维摩诘所说经》卷1)关于所谓的菩萨的正回向心,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中为我们开示说:“回向心是说菩萨凡有所做,都回向具足无上正等正觉,菩萨凡有所证都回向利乐众生,菩萨凡有所施都回向圆满佛国净土,所以说回向心是菩萨净土。”(《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28。)那从这一段中,从 平实导师为我们开示的“回向心”的这样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菩萨其实任何的所作所为,不外乎两个目的:一个就是为了回向将来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第二个就是要能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去利乐众生。那因为不断地利乐众生,而且发愿把这些功德都回向将来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缘故,所以最后这个回向心才能够帮助菩萨圆满佛国将来应该成就的佛国净土。所以对于菩萨来说,发起种种的回向,特别是回向成佛这样的一个回向心,是菩萨应该要有的一个根本作意。因此经中才为我们开示说“回向心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得一切具足功德国土”。

接下来我们再探讨一下,怎么样是菩萨应该作的正确的回向呢?平实导师为我们进一步开示说:

菩萨的所说、所做、所施,都……回向一切有情得证菩提,都回向正法久住、法轮常转、众生安乐,并不是回向自己;以这样的回向心,他就能够成就未来佛国的净土,所以他成佛的时候,可以具足一切功德的国土。(《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28。)

从这里我们观察到一个现象,我们成佛时,或是一般人所谓修学菩萨道的时候,应该要有的根本作意,就是说我们菩萨的所说、所做、所施,并不是单单为了自己,而是应该把这些所做、所施,乃至于所成就的种种功德,用来回向成就众生也能够具足这样的功德。那这样子的目的是能够帮助菩萨在还没成佛之前这个三大阿僧祇劫中,所修、所证、所说、所施的种种因而产生的功德,能够帮助菩萨在将来成就佛国净土的时候,可以摄受这些被菩萨们所利乐的有情来成就圆满佛地的佛国净土。所以菩萨在因地的时候,我们所修学的任何的清净法,因而产生了远离悭贪等种种的功德,这些功德应该都要回向来帮助一切众生也同样生起这样的清净功德,那这样才是属于正确的回向心,有了这样的正回向心,也才能够让菩萨成就将来佛地具足一切功德的净土。

我们接下来从菩萨布施应该要有的正确回向心,来看看到底菩萨在回向的时候,应该要有什么样的正确的作意呢?《地藏菩萨本愿经》:

复次,地藏!若未来世有诸国王至婆罗门等,遇先佛塔庙或至经像毁坏破落,乃能发心修补;是国王等,或自营办,或劝他人,乃至百千人等布施结缘;是国王等,百千生中常为转轮王身。如是他人同布施者,百千生中常为小国王身。更能于塔庙前发回向心,如是国王乃及诸人尽成佛道,以此果报无量无边。(《地藏菩萨本愿经》卷2)

在这个《地藏经》的经文中,佛为我们开示说:如果说你的布施只是单单的布施,而并不把这个布施的功德及福德回向成佛的话,那么你将来能够因为布施经像,乃至于因为去重建种种破落或是损坏的佛塔故,会有种种的国王乃至小王身的福德生起;可是这些福德,就算你因为往昔布施的缘故而成就了这些福德,但是这些福德终是有用尽的一天。如果说你能懂得将这些福德用来发起回向心,回向究竟能够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话,那么这个福德乃至于功德,将来就是会无量无边的生起。

也就是说,我们今世所受用的种种五欲上的功德或者是种种的福德,这些功德、福德不是单单只是让我们来受用而已,而是应该藉由在这个五欲具足的情况下,应该发起一种进求无上正等正觉,将来能够成佛这样的一个正确的作意,让我们将来能够把今世乃至于尽未来际,都能够有如是的种种五欲上,乃至于种种道粮上的种种的具足的一种可爱异熟果报得以不断地延续。那这个可爱的异熟果报之所以能够不断延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你有发起了回向的心,这个回向心能够促使你趣向追求成佛之道的种种清净法,那么这个清净法会让菩萨将来能够世世乃至于如 佛所说:近百千生乃至于尽未来际,能够成就佛地的清净佛国的功德。

而这个过程中,对于世间人所想要追求,乃至于一直希望拥有自在的五欲能够尽未来际,这样的愿也能够因为藉由布施等种种菩萨的清净法的修学过程中,而不断地从自己的如来藏中藉缘生起。那生起之后,菩萨是因为有智慧知道这些所生起的可爱异熟果报,往往都是只是一时的无常法,那么这个一时的无常法是不可依靠的,所以因此菩萨就会藉由这个今世所得的具足的五蕴,乃至于人身等种种的往昔因为布施而生的种种功德,用来同样继续行于菩萨道而利乐众生直至成佛;乃至于成佛之后,还是会依着因地所发的四宏誓愿,乃至于十无尽愿,这样的不断地持续利乐众生永无穷尽。所以这样的发起成佛的回向之心,才是菩萨在修学菩萨法道中应该要有的正确作意。

那么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下一段经文,经文中是这么说的:“说除八难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国土无有三恶八难。”(《维摩诘所说经》卷1)这里经中所说的“三恶”是指说:第一个恶是指不纳善言,第二种恶是指常怀嫉妒,第三种恶是说不问胜己者。那如果要离开这个三恶,当然要反过来作,就是要常纳善言,然后心常随喜,于善知识能够懂得请法、问法,这样子佛菩提道便很容易迅速快速的增长。那“八难”讲的就是八无暇。譬如现在各位如果不是具足八暇,您就无法在电视机前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您能够在电视机前收看正觉教团的电视弘法节目,就表示说您目前是没有八难的。那这八难分别是:地狱难、饿鬼难、畜生难、长寿天难、生边地难、五根不具难、世智辩聪难、生佛世难。这个八难因为没有的关系,所以您今天就能够在电视机前收看我们正觉教团为您播送的电视弘法节目。

这里面特别要跟大家指出的是“世智辩聪难”,这个往往是现代人所常常犯的,或者是落入的一个窠臼。因为现代人往往自恃世智辩聪的缘故,对于佛法往往是得少为足,以为说佛法我只要知道了,就是实证了;事实上佛法的实证跟所谓佛法的闻熏,这个过程中两者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就比如说当你知道如何去美国,跟你实际到达了美国,这两者中间的差异,我们从比喻上就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佛法其实不是一种玄学或者是一种思想而已,佛法追求的、讲求的是一种实证,这种实证会引起种种的功德从你的如来藏中出生。因此对于世智辩聪者,我们应当奉劝他应该舍离慢心,好好地去追求佛法上的实证,让自己的如来藏中本有的这些清净功德能够生起。那您今天能够在电视机前收看正觉教团为您播送的电视弘法节目,就显示出说,您的世智辩聪难其实已经去除了一分,因此今天您才能够在电视机前能够安下心来,去听闻正觉教团为您播送的佛法中的正确道理。

那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在理上来说,也就是从如来藏来看—佛法中所说的理,其实讲的就是如来藏—从如来藏来说,并没有三恶与八难这样的一个现象,平实导师在《维摩诘经讲记》中为我们开示说:

这个是讲菩萨,他在因地把自己八难的因全部除掉了,所以他成佛时候国土没有三恶八难。那也许您想:“现在释迦牟尼佛的正法、像法、末法时代明明有三恶八难,为什么你这么说呢?”这有两个道理:第一、在理上絶对没有三恶八难,就在三恶八难存在的当下,就没有三恶八难了。可是从事相上来说,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这部分后面的经文就会说到,这里且先不说它。(《维摩诘经讲记》第一辑,正智出版社。页227。)

从这里 导师为我们的开示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一件事情,对于三恶八难,我们要在佛法中来看,一个是从理上来观,这个三恶八难本来就并不存在。比如说我们刚刚所说的世智辩聪难,世智辩聪难这个难主要生起的原因来自于慢心,那这个慢心是因为五阴对于我跟我所这个一念无明没有去除的关系,因而在我所上产生了种种贪爱,那种种贪爱而有“人、我”的比较,这个“人、我”的比较就导致这个世智辩聪难的生起,就会想说:“您所说的我都知道了,那我为什么要听你的?你知道的我也都知道了!”

可是我们刚刚谈到,所谓的佛法并不是玄学,它是一个义学,既然是义学,讲求的就是实证。如果说今天虽然知道了这个道理,一个人知道除慢的重要性,但是他的慢心就是无法去除,总是听到善知识所说的时候,他就会心中生起一个想法:“诶!你所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啦!那你的法我就不需要再听了。”可是实际上他不知道这个就是慢心的现行,因而落入了世智辩聪难中却不自知啊!

那对于有智慧的菩萨来讲,他一定会观察到说:“诶!为什么善知识所说的,跟我以前所知的虽然一样,但是我心中还是会生起种种的慢心呢?”因此这个时候,他才会进一步的去探讨说,原来一切的慢心生起,都有一个背后储藏的所在,这个所在就是我们的如来藏;那这个如来藏,听闻善知识所说“如来藏本身就没有所谓的慢心可说”,那既然祂没有慢心的话,那对于善知识的所说,听起来好像是自己所作或者是说所知;但是实际上,如果说没有真的去转依这个如来藏—找到祂而转依成功的话—那么对于往昔所熏习的这些因为慢心而生起对于善知识所说自认为懂得,这样的无明乃至于世智辩聪的困难,也就无法远离啦!

那如果说今天能够因为实证如来藏的关系,转依了如来藏,如来藏本来就无慢,所以当听闻到善知识所说,“诶!这些法好像我都听过的时候”,他就会生起一个想法,应该怎么样让这个慢心快速去除而离开这个世智辩聪难,这就显示菩萨们能够离开世智辩聪难的原因,是因为你的如来藏本来就没有这个慢心的缘故啊!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为您说明到这里。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86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