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一)

108、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 (八) 正德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德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三乘菩提之菩萨正行,“菩萨应如何教化弟子?”当国主的菩萨,佛陀说:要以四摄法来摄取国中的人民,同时要能善于分别种种法相。也就是当国主的菩萨要能够善于分别善法、恶法、世间法、出世间法,乃至于说真正的正法、相似正法。这样的情况之下,对于不受法者软言调之,如果说在教化国中人民的时候,有不能够接受这些法要的人,要以柔软语来调教。

当国主的菩萨同时还要知道“王”的意思是什么,我们来举经中所说的什么叫“王”,在《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里面有这样一段经文:

“王者民之父母,以能依法摄护众生令安乐故,名之为王。大王当知!王之养民当如赤子,推干去湿不待其言。何以故?大王当知!王者得立,以民为国;民心不安,国将危矣。是故王者,常当忧民如念赤子,不离于心。”(《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3)

在这一段经文里面谈到:王就是人民的父母,因为怎么样来为这些子民,来让他们得到利益,所以王是人民的父母。为什么王是民之父母呢?因为能够依法来摄护众生,能够依于自己的王法的能力,来摄受守护国中的一切的人民,使得人民能够得安乐,所以称为王。这里谈到王来养护人民,要好像自己的一个儿子,婴儿一样,好像母亲照顾婴儿,推干去湿一样,类似这样的一个至诚心。为什么有这样可以立这个王呢?是因为有人民可以成为一个国,因为有人民成为一个国家,所以才能够立这个王这个位置。如果说民心不能安定、不能安隐,那么这个国本身就会有危险,就会危脆不保。因此王要经常来忧民,等于说经常来担忧人民是否得安乐,就好像在系念着自己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要不离于民心。

接着这段经文中又谈到说:

“当知国内人民苦乐,以时按行,知水、知旱、知风、知雨,知熟、不熟,知丰、知俭,知有、知无,知忧、知喜,知老、知少,知病、不病,知诸狱讼、知有罪、知无罪,知轻、知重,于诸王子大臣诸官知有功者、知无功者,如是知者名不离心。”(《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3)

这一段接续的经文又说到:当国主的菩萨,要知道国内人民的苦乐,哪一些事情?要按照季节时序来看待:现在是有没有水可以用、现在是否是属于旱灾、现在的风雨调不调、现在的这些蔬果等等是成熟不成熟呢、有没有可以丰收、或者是现在不能丰收,现在的人民到底是有钱用、还是没有钱用,现在的人民到底是比较忧愁呢、还是比较欢喜,现在国中国内的人民到底是有多少老者、多少需要养育的年少者,现在国内的人民有些什么疾病、健康的情况如何呢,一切所谓入狱的诤讼这些事情,哪一些是有罪的、哪一些是无罪的、罪的轻重如何呢,这些国主都要知道;对于自己的这些王子、大臣、所有百官,要知道哪些人是有功的,哪一些人是无功的。能够这样的了解的话,就是当国主的就不离于民心。

另外这一段经文又谈到说:

“大王当知!王于国内如是知已,以力将护,所应与者,及时给与;所应取者,念当筹量;役使知时,不夺民利;禁肃贪暴,民得安乐——是名摄护,名之为王。”(《大萨遮尼乾子所说经》卷3)

经文中谈到这样一位王在国内,知道人民的种种苦乐事情,以及国内所有情况的时候,就能够以他的当王的能力来守护着人民,所应该要给与人民布施的,所应该要来让大家能够及时得到的这些资源,要及时给与;所应该要收取的赋税,什么情况之下要来筹量减少;役使人民的时候,什么时候应该来用,什么情况不是时候,不抢夺人民的利益;能够禁止国内的这些贪欲以及暴行,来治理国内的贪欲暴行,使得人民能够得到安乐,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摄受守护人民,这样才称为王。所以当王的、当国主的菩萨,要知道当王的意思,要这样来摄护国土、来摄受国民。

前面提到的说,在家菩萨畜养弟子,或者说出家菩萨畜养弟子,前面所说的是 佛陀的教导,如何来畜养弟子。出家菩萨畜养两种弟子,在家菩萨畜养一种弟子,包括了当了国主的菩萨,这样的一个菩萨,要如何来治理国家、教化人民。接下来经文中又谈到:

“善男子!菩萨有二种: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萨畜二弟子,是不为难;在家菩萨,畜一弟子,是乃为难。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优婆塞戒经》卷3)

这里 佛陀就谈到,菩萨总共就有这么两种,就是在家菩萨以及出家菩萨。出家菩萨因为承佛威德——佛的威德力,所以蓄养了出家弟子、在家弟子,那是没有什么困难的。可是在家菩萨,他没有出家如来衣的威德可以依靠,众生又着相,在众生刚强信根微少的时候,在家菩萨要来畜养在家弟子是很不容易的,这个是 佛陀特地在这里谈到。所以在家菩萨不只要能够弘传正法,还要来畜养弟子、教导弟子,可是他很困难,是因为很多恶因缘。

那么在家菩萨要来受学佛戒的情况之下,又要如何才能得戒呢?《优婆塞戒经》里面有这么说:

“善生言:‘世尊!在家菩萨云何得受优婆塞戒。’‘善男子!在家菩萨若欲受持优婆塞戒,先当次第供养六方: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言东方者即是父母,若人有能供养父母: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恭敬礼拜、赞叹尊重,是人则能供养东方。”(《优婆塞戒经》卷3)

这里谈到,在家菩萨要怎么样能得受优婆塞戒呢?优婆塞戒的这个部分,是属于菩萨戒的部分。佛陀说:如果想要受菩萨的优婆塞戒,最重要是要先能够供养六方。这里讲的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当然是不同于外道着于世间的真正的这个世间的方向,是以方向来譬喻,当然东方指的是父母,其它的南方、西方、北方呢,等一下经文会继续说。东方指的就是父母,若有人供养父母,在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以及房舍、财宝这个方面,当然这个部分就是指供养。所以在这里我们知道,延续前面 佛陀的教导,在家菩萨所要修学的基本法门,就是不放逸法,这些供养也就是不放逸法,要次第对父母、师长等六方做供养 ,也就是不放逸法。所以我们就依序来讲,这样的情况之下要如何来做。

从前面说对父母的供养部分,佛陀再一次教导,在家菩萨想要受戒与持戒,所需要具备的基本心性,还是要对父母师长有恭敬心,而且要付诸于实际,给与尊重与供养;只有恭敬心,但是不能付诸于实际的这个恭敬与供养,那就不是供养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付诸于实际的尊重与供养,呈现出来的就是世间善,世间善没有办法成就,要怎么样能够学出世间法的诸佛的智慧呢?所以这里面谈到了供养六方,指的就是父母、师长等等,我们就先来说供养东方的部分。

东方指的就是父母,应该在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房舍、财宝供养父母所需,而让父母没有缺乏;而且对父母要恭敬、礼拜、赞叹、尊重。这里的尊重指的就是父母在的时候,凡是做了什么大的事情,譬如说要来受戒,或是事业上有一些什么变动,都要先告诉父母,这叫尊重。那父母有所做,譬如说为子女去祈求善的婚嫁,父母为了子女去求善的婚嫁,这个部分就要对父母的所做,要恭顺不逆。还有就是父母如果说为了阻止子女可能造作的恶事,立下了一些命令说:不得做这个、不得做那个。当子女的就要尊重父母的教导,不能违背,就要尊重。

而父母方面,对于这样的子女要怎么回报呢?在经文中说:

“父母还以五事报之:一者至心爱念、二者终不欺诳、三者舍财与之、四者为娉上族、五者教以世事。”(《优婆塞戒经》卷3)

父母方面对于这样能够恭敬供养的子女,第一点要至心爱念。第二点不对子女欺诳——欺诈诳骗。第三点能够施舍钱财,佐助子女在事业上的所需。第四点能为懂得孝养父母的子女婚娉上族,也就是说为子女寻求良善的婚嫁。第五点要能够教导子女世间人情往来合宜的应对,以及世间善、世间恶的分别;要制止子女,使得子女不会去造作恶事。所以受到子女孝养的父母,应当要这样来回报子女。前面所说的部分,指的就是供养东方父母,以及父母回报子女的事。

接下来指的是南方,南方指的是师长,要如何供养呢?经文这么说:

“言南方者即是师长,若有人能供养师长:衣服饮食卧具汤药,尊重赞叹恭敬礼拜,早起晚卧;受行善教,是人则能供养南方。”(《优婆塞戒经》卷3)

这里讲的说,对于师长的供养,当然以南方来譬喻,若有人能够至心供养师长,在衣服饮食卧具汤药,以及尊重赞叹、恭敬礼拜;倘若与师长同住——修学的时候是同住,要早起晚睡;对于师长有所教导,要尊敬顺从不能违逆;从师长那边所听闻的法,要善于受持不会忘记。如果能这样作的情况之下,就是供养南方了。

那么这个师长又要如何回报呢?经文中这么说:

“是师复以五事报之:一者速教不令失时、二者尽教不令不尽、三者胜己不生妒嫉、四者将付严师善友、五者临终舍财与之。”(《优婆塞戒经》卷3)

当师长的应当要掌握时机,要赶快教导,不要是拖拖拉拉地不教。第二个就是有所教导,应当要全部教导出去,而不能有所隐藏,让这个弟子能够完全知道所要教导的法要内容。第三者,如果说弟子有胜于自己的话,不能生起嫉妒心。第四者如果说,对于自己无法教导的领域,要怎么样来让这个弟子能够学到?应该要指示出严师善友让他去修学。第五点,如果说弟子这样来供养师长,师长也没有子女,那么舍报的时候,应该把自己的钱财,给这样的一个弟子。所以师长顺着法来调御教导,来教导弟子们一切所应该学的,同时最重要就是说,让弟子能够随着师长的所说,而能够了解这个义理。这个部分,指的就是师长回报的部分。

接下来供养妻、子的部分,指的是西方,又要如何供养呢?经文中这么说:

“言西方者即是妻、子,若有人能供给妻、子: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璎珞服饰严身之具,是人则是供养西方。”(《优婆塞戒经》卷3)

那么这个部分,供养西方就是供养妻、子,应该要供给妻子在衣服饮食卧具汤药所需要的,而不能有所缺乏,随时都要供给;同时要为妻子购买璎珞服饰,让她能够庄严,使她穿着的时候能够有所庄严;同时要相待以礼,对于妻子要相待以礼,要有威严但是不轻慢;不轻慢自己的妻、子,然后将家事能够委托给妻、子处理。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供养西方、供养妻、子。

妻、子要怎样回报呢?经文中这么说:

“一者所作尽心营之、二者常作终不懈慢、三者所作必令终竟、四者疾作不令失时、五者常为瞻视宾客、六者净其房舍卧具、七者爱敬言则柔软、八者僮使软言教诏、九者善能守护财物、十者晨起夜寐、十一者能设净食、十二者能忍教诲、十三者能覆恶事、十四者能瞻病苦。”(《优婆塞戒经》卷3)

对于菩萨供养妻子以后,妻、子应该以这十四种事项来回报。

第一种就是一切家事在做的时候,要尽心尽力的去经营把它做好。第二个要常常做不懈怠,而不是偶尔才做。第三点所做的事情要有头有尾,让它能够完成。第四点要掌握时机,让它能够在需要做的时候就做好。第五点要常常为着丈夫来探视来往的宾客、来招待来往的宾客。第六点要打扫清净房舍以及卧具。第七点对丈夫要能够爱敬,然后讲话要能够柔软。第八点对于家里的僮仆,如果说要去叫他做事情,要以柔软语来教导。第九要善于守护家里的财物,不要随便去浪费花费掉。第十点要早起晚睡。第十一点要能够准备清净的饮食,如果说这个丈夫是受菩萨戒了以后要吃素,就应该要准备清净的饮食,让他能够受用。第十二点能忍耐丈夫的教诲。第十三者能够隐覆丈夫因为过去不小心所犯下的恶事。第十四点丈夫如果生病了,要能够探望、能够照料。前面所说的就是来供养妻、子以后,供养西方,然后妻、子的回报的内容。

接下来是属于供养北方,北方指的就是善知识,要如何供养呢?《优婆塞戒经》中这么说:

“言北方者即善知识,若有人能供施善友,任力与之,恭敬软言,礼拜赞叹,是人则能供养北方。”(《优婆塞戒经》卷3)

北方的部分,指的是善友、善知识。如果说能够尽自己的能力,来对善友供养布施,能力作得到的范围,来供养他的衣服、饮食、药物;对于善友、善知识要恭敬,说话的语气要柔软,并给予礼拜赞叹;因为这善友、善知识,就是对于自己在各方面都有帮助的,所以应该要感恩,感恩而来对他供养。

这样的一个善友、善知识,受到供养以后要怎样来回报呢?

“是善知识复以四事而还报之:一者教修善法、二者令离恶法、三者有恐怖时能为救解、四者放逸之时能令除舍。”(《优婆塞戒经》卷3)

善友、善知识要这样子来回报:要教导他修学种种善法,倘若有染习恶法,应当要劝导他,使他能够远离恶法;如果说有面临恐怖畏惧的时候,要能够为他解除恐怖,而给予救济;倘若说是放逸在五欲享乐之事,而耽误了学习善法,能够劝导他除舍这些恶法,除舍这些放逸之行。这个是善友、善知识,应该要回报的。以上是供养善友、善知识,以及善知识回报的部分,这是供养北方。

接下来对于这个下方,指的就是奴婢,又要如何来供养呢?经文中这么说:

“言下方者即是奴婢,若有人能供给奴婢:衣服饮食病瘦医药,不骂不打,是人则能供给下方;奴婢复以十事报之:一者不作罪过、二者不待教作,三者作必令竟、四者疾作不令失时、五者主虽贫穷终不舍离、六者早起、七者守物、八者少恩多报、九者至心敬念、十者善覆恶事。”(《优婆塞戒经》卷3)

对于奴婢这个下方,要如何来供养呢?也就是如果有奴婢的话,要能够供给奴婢衣服饮食,以及病痛或瘦弱等等需要的医药;奴婢有做错事的时候,不用打骂的方式,然后用柔软语来教导,这样的情况之下,就是能够供给下方,也就是供养了下方。

奴婢应该要以以下的十点事项这样来回报:第一点就是不去做违犯法律罪过的事情。第二点就是不等待主人来叫了才去做,知道该做的事情就马上去做。第三点事情在做的时候,一定有头有尾让它完整。第四点要赶快做,掌握时机,而不会说拖拖拉拉地。第五点如果说主人后来堕入贫穷情况,也不因为这样而舍离。第六点应该要早起。第七点要能够守物,不要随便把主人的财物拿去浪费掉。第八点要少恩多报,对于主人给自己一点点的恩,要用很多方式、很大的感恩的心来回报。第九点要至心的敬念,敬念自己的主人。第十点要善于隐覆主人不小心所犯下的恶事。这个部分指的就是如何来供养下方,然后下方的奴婢如何来回报。

当然这个部分就是还有供养上方的部分。供养上方的部分,我们下一堂课再来继续,今天就说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59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