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一)

1、起信论导读(一) 正伟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伟老师开示
 

各位电视机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

各位现在所收看的,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三乘菩提之入门起信》的节目,也就是本会 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的著作《起信论讲记》的导读课程。

我们将一般初机的学佛大众,在进入大乘法门,研读《大乘起信论》这一本论典,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透过口头的演讲把它们分门别类,用简单易懂的说法,将其一项一项地演述出来,让观众朋友们可以迅速地了解什么是佛法中的大乘法门,直接开示佛菩提道中的第一义谛。藉由解说 马鸣菩萨所著的《大乘起信论》,将佛菩提道中的资粮位、通达位、见道位、修道位以及圆满位之间的分际差别,由浅入深、化繁为简的为各位详细地介绍出来。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这一本《大乘起信论》自从公元六世纪译成汉文后,虽然只是小小的一本,全书只有一卷,一万多个字;但是它不仅仅在中国佛教的内部生起了极大的影响,几乎成为汉传佛教绝大部分的宗派的根本论典之一;不论是禅宗、法相唯识宗、华严宗、地论宗、净土宗等等,都对它有着极高的尊崇。它还有更大的影响层面,那就是在对于整体的中华文化建立了一种质变,在不知不觉中,建立了我们中华民族成为唯心、唯正、唯理的民族,使得所有的大汉子民,从根本上都流着心性本净的血液,这是与世界的其他民族所截然不同的地方,更是中华文化中最珍贵的传统文化;不论我们每个人知道与否,这一种如来藏本净、本有的想法,都存在您我的内心深处。所以研读本《大乘起信论》,也正是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精神的根本工作。

今天是本系列节目《起信论讲记》的第一集,在进入正式的章节之前,我们先来谈谈《大乘起信论》这本书。公元六世纪多,《起信论》第一次在中国被译成华文;很快的,它的内容博大精深,文字却简洁洗炼,它成为了中国佛教界中最有名、最多人深读的经论之一。在隋唐时代,佛教中国化的过程中,受它的影响很大;即使是到了宋元明清,《起信论》仍然被教界广泛地演说与注释。因为《起信论》讲的是大乘佛法的根基,是进入大乘佛法的地图蓝本,历朝历代中国的佛弟子们都用尽心力来研读这一本论典。在大藏经中,各家对于它的解说、注释,竟高达一百多种,显示了《大乘起信论》是各个宗派所必须读的根本论典。在它传到韩国、日本之后,也同样地引起非常大的风潮。

这一本论典叫作《大乘起信论》,就字面上来看,是对大乘佛法生起信解的意思,那么是什么要对它生起信受跟明解呢?那当然就是大乘佛法的核心,就是《起信论》中所说到的真如、如来藏。

整个《起信论》的内容架构,以一心有二门为中心来论述。一心就是真如妙心,从这个真如妙心,会出生两个门、两个部分,来构成佛道的次第,也就是心真如门与心生灭门;而且这两个门是同时存在、并时运作,所以叫作二门。就好像一个房子有前后两个门,这两个门都是这个房子不可分割的部分,这就是大乘佛菩提道与二乘解脱道根本差异之处。

我们先来说一心,早从《阿含经》中二乘佛法时,佛就已经多处的在说一心。传到中国后,所有的佛法宗派主要都是修习佛菩提道的大乘佛法,也都是以此一心为基础而发展出来的。比方说《华严经》上说:“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大方广佛华严经》卷19)华严宗说“三界一心”以及“一心三观”等等,都是在这个一心上面来说的。中国佛教弘传最广的念佛法门也是建立在一心的基础上,念佛修行最究竟的层次,就是修唯心净土、证自性弥陀,如此才能于西方净土上品上生。可以这么说:离开了这个一心——真如心、如来藏,二乘佛法的涅槃就成为外道所说的断灭论。因为五蕴,也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都是虚妄不实的,阿罗汉与独觉成就无余涅槃时,坏尽五蕴无余,如果没有离五蕴的这一个真如妙心,那么阿罗汉入涅槃就成为断灭了。所以南传佛教中,巴利文《阿含经》〈增支部〉的经文也这么说:“比丘们啊!此心是净洁的,而彼心被外来诸随烦恼所染污。”所以即使是号称原始佛法南传佛教,他们也必须要在有生有灭的意识心以外,立有分心结生相续识,以免自己落入断见之中。

至于实证这个真如心最直接的法门,就是独盛于中国的禅宗了,禅宗的所证,最重要的就是这个涅槃妙心。在禅宗根本的经典《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中说到:

世尊快入灭之前,有一次大梵天王走向 世尊的面前,奉献上金色妙波罗花,然后不发一言退坐到一旁。此时 世尊就拈起了其中的一朵花,瞬目扬眉向大众显示,这个时候大众都沉默无语,只有金色头陀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就说:“有我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即付嘱于汝,汝能护持,相续不断。”(《大梵天王问佛决疑经》卷1)也就是 世尊说:“我有正法之眼、正法之藏,也就是真如涅槃妙心,现在就交付给你了,你要护持这个真如妙法,让正法相续不断地传承下去。”

在这个记录中,我们很清楚地看到了 世尊真的有一个真如心,不是用想象的虚妄心。这个涅槃妙心可以交付给弟子去代代相承,这个心是真如妙心,这个心可以被交付,所以已经显示了这个一心是实有的,并且这个一心是真如性。但因为祂可以被交付,所以祂双具足了真如性与生灭性。因此《起信论》中所说的种种法,也就是禅宗所证、所修的内容。

在《起信论》中立一心二门,一个是心真如门,另一个是心生灭门。心真如门是真如、如来藏的基本含义,从祂本体的体性上来说,祂超越染净、生灭,如同《心经》所说的五蕴皆空,无生无灭,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另一方面,心生灭门是真如、如来藏的第二重含义,是从法相妙用上来说的。如来藏表现为随熏习而转变,形变出一切的染法与净法,也就是“三界唯心造”。在《大乘阿毘达磨经》中的偈也提到了:此界是无始时来,一切诸法的依止,当有此界之时,则有一切诸趣以及涅槃的证得。但是这个真如心、如来藏,此界或者说实相,虽然成就了染、净二法,可是真如心的本身的自性,却是恒常不动的。如同一面镜子一样,镜子叫作“胡来胡现,汉来汉现”,胡人来到镜子的前面,镜子就映现出胡人的影像;汉人来到镜子的前面,镜子就映现出汉人的影像。但是镜子本身却不会去抉择或者说去喜欢,它喜欢胡人还是汉人,它只是随缘而映现出它该映现的,无妨胡人之像会变动,汉人之像会变动,但是镜子本身它却从来没有变过。

虽说如此,这其中的深意,观众朋友也可别误会了。这一面镜子,它虽然是人人本具的自心真如实相,但是众生就是弄不清楚,或者是错将冯京作马凉。比如说大家都耳熟能详的故事:公元486年十二月,河南嵩山大雪纷纷,神光和尚为了求法,冒着大风雪,终于来到了嵩山,到了 达摩祖师的面前。达摩见神光静立雪中良久,开口问:“你一直站在雪中,究竟有什么心愿呢?”神光回答:“愿师父开甘露法门拯救我吧!”达摩祖师说:“三世诸佛为求真如的无上妙道,不惜花费千万劫的时间才能得到证悟,凭你这样子就想得到大法,恐怕是很难如愿的。”于是神光就拿起刀来斩掉了自己的左臂,以证明自己求道的决心;达摩祖师也知道因缘到了。于是神光就问:“弟子心中不安,请师父为弟子安心。”达摩回答:“你把心拿来,把心拿来我就与你安心。”神光回答:“弟子已经找了好久了,但是就是找不到这个真如妙心。”达摩祖师微微一笑说:“我已经给你安好心了!”

各位观众朋友们!请问您的心安好了吗?这里面有一心,有心真如门,也有心生灭门,可不要含含糊糊、自以为是的就说:“我安好了”哦!也就是说,镜子本身是清净的,本来就具足了一切的功德。那么佛法修证的目的,就是要把被熏习染污的如来藏里面的种子,转变成为清净的如来藏里面的种子。这些过程不就是法相唯识宗所说、所修、所证的内容吗?所以《大乘起信论》所说的内容,它不但提到了菩萨由凡夫地的这个资粮位,进入真见道的见道位,也就是菩萨的五十二个阶位中,由凡夫地至七住位的修证,还包括了由真见道证悟本心,到相见道见道位的满足,也就是由七住、十住位到初地前的所证;还有修道位至成佛的道种智,也就是诸地菩萨修到成佛的过程。所以说《起信论》是大乘佛教中的一本奇书,这样讲并不为过。

《大乘起信论》是如此的重要,所以当 玄奘法师去印度求学的时候,他发现在印度《起信论》的原文已经佚失了,所以 玄奘法师特别将《起信论》再由中文翻回去梵文,把这一本论典重新地广传于古天竺。甚至还有一个记录:唐朝的时候,于阗国的沙门实叉难陀来到了中国,重新翻译《大乘起信论》的时候,据说也参考了 玄奘法师的文稿;而 平实导师(萧平实导师)所说的《起信论讲记》,就是根据实叉难陀的翻译本。也因为成佛之道的历程甚多、甚为复杂,所以 佛陀一生说法四十九年,祂采用渐进式的说法,由浅入深顺序地引导弟子,渐渐地修证、增上,所以施设了三转法轮的五时三教弘法方式。也就是 世尊成佛之后,祂先在天界一一地说圆满的成佛之道,一天一天的讲下来,主要是以《华严经》为主,在这一段时期就叫作华严时。当佛回到人间之后,在鹿野苑找回了曾经跟随祂的五比丘,开始为他们说法,也建立了最早的僧团,然后僧团就越来越壮大。在十二年间,这一段时间 佛陀为僧团说《阿含经》、《法句经》,主要说的就是二乘的教法,说四圣谛、说十二因缘,这叫作藏教,也就是初转法轮。

今天因为时间的关系,其他的内容,我们就下一次再为各位讲解。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32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