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

3、菩萨妙陀罗尼 正纬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纬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我们继续跟大家讲佛典故事。有一些菩萨也许今天才刚开始看到这一集,所以我们跟大家说,我们会说这个部分的内容,最主要是因为我们从一个佛典故事而来的。

这个佛典故事说到的是:有一个人他想要学一个咒,这个咒语不仅能够伤害了他所恨的人,并且会伤到他自己;他对这样的咒语,不仅心里没有生起惧怕,反而急切地想要得到这个咒语;他只求要能够伤害对方,即使会伤到自己也在所不惜。这个故事里面有提到陀罗尼这三个字,所以我们就针对这个陀罗尼,一路给大家讲下来。

上一次我们看到,从《般若经》里面谈到了各式各样的陀罗尼,已经超越了原始陀罗尼关于记诵 这个方式而已,它也有包含说,如何理解、如何忍辱,乃至于如何能够在观行诸法不生的一面。我们上一次有讲到,这个陀罗尼精简、精简到最后的时候,会收敛到《大智度论》里面讲到的一种方式。

《大智度论》里面有说,从“阿”开始到最后的“荼”,当时的梵语的体系有四十二个字是根本的字,从这四十二个根本字可以组合成当时的梵语。这种的陀罗尼,就是用这四十二个根本字,来把佛法里面需要大家常常关注的义理,把它贯注在里面。

比方说,我们上次讲的四十二个字里面的,首先开始的就是“阿”这个字,当我们把一切法不生、或者是无生忍所需要知道的义理,跟它所需要的观行的目标,把这些事情全部都把它集合总结在这个“阿”里面。那么一旦你把它总结在这个“阿”里面的时候,那因为“阿”这个字在梵语里面它是一个根本的字;所以换句话说,当你这样子的方式去把它结在“阿”这个字里面的时候,当你听人家说话,就是听人家说梵语的时候,你如果听听听,如果这个人说话里面有说到“阿”这个字,然后你听到了之后,因为你之前已经很谨慎、很用功地把“阿”这个字,跟一切法不生的义理,把它连 结起来了,所以当你听到人家讲话出现“阿”这个字根的时候,你就能够随时地提醒自己要能够观行一切法不生的状况。所以以这样来说的话,你就相当于只要能够跟人家说话,甚至是自己自言自语的时候,都能够因为对“阿”的敏感性,所以你会常常去提醒自己要深入观察一切法不生的义理,乃至于说要深入要对一切法不生的种种的境界加以观行。这个就是一种修行的方式──透过“阿”这个字的修行方式。

那这四十二个字里面,除了“阿”这个字,当然 龙树菩萨也举了其他的字的例子,比方说“罗”这个字,它所代表的意思就是一切法清净离垢的意思。所以换句话说,如果你在跟人家交谈的时候,听到“罗”这个字的字根的时候,就能够提醒您要如何去观行一切法皆是清净离垢。

又譬如说“波”这个字─第三个字“波”─那就是一切法归于第一义,第一义当然就是如来藏的义理。所以当你在听到一切人的说话当中,出现了“波”这个字的字根的时候,那你就要来反观:到底目前的境界跟如来藏的关系是什么?如何能够回归到第一义?

所以按照这样的方式,从“阿”开始总共有四十二个字,每一个字都是赋与它一种佛法的义理,这个我们把它叫作字的陀罗尼。这个部分,显然从刚才我们谈到的五百陀罗尼,到现在这个所谓的字的陀罗尼,很显然的这已经是精简再精简的一种学习方式。不过我们要提醒大家的,就是这个纯粹是一种的总持;它就是一种方法,帮助你学习的方法。因为当时的梵语,这四十二个字是根本,所以用这四十二个字;现在你如果要从这四十二个字再能够衍生陀罗尼的话,那恐怕就不是那么恰当。

因为比方说,我们现在说的话,在台湾叫国语,在大陆叫普通话,这个话里面并不是以这四十二个字当作一切字的根本;又比方说,如果是说英文的人,他更是不见得会以这四十二个字为一切字的根本。所以当你如果把这四十二个字,把龙树菩萨讲的这句话,把它就当成一个真理一样,然后这个字,每一个字俨然就变成一个神圣的字眼,完全都不能变的话,显然那这样,你就误会了陀罗尼的意思。因为陀罗尼,它就是一种总持的方法,所以是适应当时梵语的情境,所以才有了这四十二个字。

如果按照今天来说的话,你可能就会按照我们今天国语或普通话的发音的方式,来发展一套的陀罗尼,这样子对大家的修行才更有用处不是吗?所以,对于龙树菩萨在这一段讲的四十二个字,我建议大家不要把这四十二个字,把它当成说这四十二个字各自有它的神圣,所以说一个字都不能改,不是这个意思。因为学佛法是要学它的义理,而不是学这些字。

那除了这个之外,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在《瑜伽师地论》里面也有谈到了陀罗尼,不过《瑜伽师地论》里面在这个部分的讲法,是弥勒菩萨专门为了菩萨而说陀罗尼,其实这个立场跟龙树菩萨是完全一致的。因为之前的讲次里面,我们曾经跟大家说龙树菩萨有说声闻人因为学的法,只是为了要自己度自己;所以相对来讲,他要解脱的、要学的法就相对单纯得很多,所以声闻人不需要讲求什么样的方法。

可是菩萨就不一样了,菩萨因为要在三大阿僧只 劫里面自度度人,要学的法太多太多了,所以菩萨一定要有阶段目标,一定要有良好的方法。所以在《瑜伽师地论》这个部分也有特别强调;这一部分谈到了,叫作菩萨妙陀罗尼。菩萨妙陀罗尼之所以强调菩萨,就是因为这是菩萨所需要,这是菩萨所独有的。这一个部分分成四个部分:一个叫法陀罗尼、一个叫义陀罗尼、忍陀罗尼、咒陀罗尼;每一个部分,弥勒菩萨都有特别讲说,这个就叫菩萨的法陀罗尼,菩萨义陀罗尼……,每一个陀罗尼前面都会冠上菩萨这两个字,来强调这个是菩萨所当学的陀罗尼。

那所谓的菩萨的法陀罗尼,就是针对一切的佛法能够忆持不忘,这个比较像是我们前面讲的五百陀罗尼里面的闻持陀罗尼。

菩萨义陀罗尼讲到的,是对一切的佛法的义理能够分辨而不会忘失,那这个部分也像是前面我们讲的分别陀罗尼;不过这部分的义陀罗尼,就像我们之前在跟大家解释分别陀罗尼跟闻持陀罗尼,显然义陀罗尼它所牵涉到的境界,可能就是要比法陀罗尼更为深入、更为胜妙。

第三个叫作菩萨的忍陀罗尼,请大家注意到这里面谈到了忍陀罗尼,弥勒菩萨强调的是安住于法的实相,这个部分跟前面我们讲的音声陀罗尼有很大的不一样。因为前面谈到的音声陀罗尼,主要是对他人的言词声音能够不喜不瞋;可是这边的忍,谈到的却是安住于法的实相。这也就是告诉大家:所谓的忍这个字,在佛教的修行里面,不是仅仅是不生气而已。其实所谓的生不生气这个部分,都叫作世间忍,或者是众生忍的范围里面。

那么安住于法的实相,这个部分有更多的部分较是在法忍的层次里面,这个部分是一般的学佛人比较难去关注的点。怎么说呢?我们说一般的学佛人,在刚学佛的时候,大部分的状况来说,大家都是希望,我来学佛了之后,我们都希望透过佛菩萨,我们希望能够指点迷津,或者希望佛菩萨能够指导看如何能够让生意做得更好,或者能够让小孩更听话,或者能够让自己运途更顺遂。甚至也有许多人,在学佛的过程中,虽然没有明确地谈到说,要求富贵、求什么的,可是他却非常重视佛有没有来给他摩顶,他有没有见到佛的身像等等,这个叫作感应的层次。

有一类型的人就是非常地希求感应;那么这一些人,可以说在学佛的时候,在刚开始学佛人里面,是有不少像这类型的人的;那么这一种的这个状况,我们从众生的根性来说的话,我们也不能够不接受说,众生本质上就是如此。但是如果您现在在电视机前面,听到了我这样说之后,也希望多少能够给您一点建议:就是说学佛,不是在希求这一些的事情,学佛其实追求的是无上的解脱跟无上的菩提;所以您如果用到处希求的心态去学佛的话,那么您在学法的过程中,就会处处、甚至是说常常会遭遇到遮障。这个也就是说,真正的佛法是不会跟众生谈希求的这些事情、谈欲求的这些事情,实际上要指导众生的,反而是希望众生透过 佛陀的开示之后,能够自己主动地来离开这些欲求,离开了这些不切实际的妄想,这个才是学佛真正要学的。

所以,学佛学到的佛法,显然跟世间人所期盼的指点迷津、富贵这些事情,实际上是背道而驰的,所以才说佛法背俗。这个部分如果您听到这一点,希望您能够多少能够把它记在心里面。换句话说,佛法的本身是非常地清净的,佛法也不会跟你谈神通的这些事情;佛更不会一天到晚就在你面前示现给你看,然后告诉你说:你学得多好、多棒!这些其实都是着了神鬼的境界去了。佛法的本身是很纯净、很单纯的,它刚开始入门的时候,就是要从我们身体,我们自己的行住坐卧里面,从我们的蕴处界里面去观行,然后破除我相的执著,接下来再进一步寻求开悟明心,这个才是真正的佛法。

所以,如果谈到菩萨的忍陀罗尼这件事情的话,因为 弥勒菩萨讲到的是安住于法的实相;所以对于一切还没有开悟的菩萨们来讲,您是不知道如何安住于法的实相。但是在您还没有开悟明心之前,我们多少也可以学着如何去行菩萨的忍陀罗尼,这个您就不妨把我刚才的劝诫把它记在心里。真实的佛法不讲神通,不讲一天到晚指点迷津,也不讲感应,其实是很平常的,就是要让我们解脱于烦恼,并且将来让我们开悟明心用的。如果您能够信受这一点,也可以说您就有趋向于菩萨的忍陀罗尼了。

那当然就是说,另外一个要给大家的建议,就是正因为佛法跟一般人所认知到的世间法有很大的差别,所以真正的佛法,绝对不会像一般的世间法,这样子广为大众所欢迎拥戴。因为一般的众生都是具足了贪瞋痴的,那么这一些的众生,大家都爱乐的法,就如同大家在演艺圈里面所看到的粉丝追逐明星一样;如果是这样子的话,你可以想象到,这样子讲的佛法,一定不是真正的佛法。

那么另外一方面来说,真正的菩萨看到众生这样追逐世间法,而不晓得要来佛法中正确地努力的时候,菩萨因为不忍于众生的关系,所以一定会出来呼吁大家,教导大家要学习真正的佛法。可是这个时候,就总难免会碰到原先世间法上既得利益者的抵制,所以菩萨常常不得不出来进行法义辨正。也就是菩萨经常会讲出来,或者写出来说哪些人讲的法不对,哪些人讲的法有问题,什么才是正确的佛法等等。那么这一类型的法义辨正,主要的范围都是在跟大家谈什么才是真正的佛法,不是在谈身口意。所以这个法义辨正,跟一般人的守不守口德、有没有口德这件事情,是完全不一样的。

可是许多的学佛人,往往看到菩萨不忍于众生而出来法义辨正的时候,世间人往往都会觉得这个菩萨没有口德,可能是修行不够。可是大家请听我的劝哦!因为在看这件事情的时候,你一定要看这个菩萨出来,他是在作法义辨正呢,还是在随便批评人家行为的过失。如果是后者的话,你可以说这个人没有口德;可是如果是前者的话,法义辨正是无关对象的行为过失的,他讲的纯粹是告诉众生什么东西是真正正确的佛法。所以他是基于大悲心,才会愿意承担,然后出来法义辨正的。对于这点来说,也请大家要能够安忍,如果您能作到这样的话,我们也说您在这方面,已经有趋向于菩萨忍陀罗尼了。

接下来,再来跟大家讲的是最后一个,弥勒菩萨讲的最后一个叫作菩萨的咒陀罗尼。这个咒陀罗尼讲到的部分,就是菩萨由等持自在而宣说,能除有情灾患之章句,令彼章句皆悉神验无所唐捐。这个部分,诸位菩萨看到了 弥勒菩萨的讲法之后,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啊!因为,菩萨的咒陀罗尼开始讲到了能除有情灾患,这里就表示说这一类型的陀罗尼,它的目的是在透过一些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帮助有情解除灾患;而这个所谓的方法,是透过名相跟章句把它串联起来。比方说,一句话或是好几句话把它串联起来以后,那这个章句,当你去念诵这个章句的时候,它就能够有所神验,能够除掉有情的灾患,然后说无所唐捐。

各位不妨先想想看,就是说这一句 弥勒菩萨的开示──咒陀罗尼的开示里面,请问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一项陀罗尼的本身,也是由名词跟章句串联起来的。然后这些章句是由谁所宣说的呢?显然这些章句是由想要去解除有情灾患的菩萨所宣说;而这些菩萨又怎么能够宣说这些章句呢?是因为有等持自在的关系。换句话说,菩萨、如果一个修证有成的菩萨,他具有深入的定力,然后他由这个定力,也发起了一些神通的话,那么他就会由透过这个神通去帮助哪一个有情,去解除他的灾患。

所以,这里面的意思有几个意涵,我们先说菩萨绝对不会为了自己而去修习这些神通,除非是为了地上菩萨修持的增上,如果不修、不具足哪一个神通,你就不能够过得了;比方说三地再往前的修证,那个时候你就不得不修神通。可是除这个之外,菩萨都不会为了自己而修持神通;只有一个状况,就是为了、特别是为了要解除有情的灾患,所以他会破例再去修习一些神通。

那另外就是说,这些章句其实就是跟我们印象中的咒语还挺像的,因为我们印象中的咒语,也都是持诵了这些咒语之后,它都有一些的效用;而这一些效用,显然就是帮我们解决困难用的,所以这个部分确实是跟我们印象中的咒语很像。而这些咒语它的本质,都是由于菩萨来宣说出来的,所以真正能够解除有情灾患的,是菩萨的神力,而不是章句本身拥有什么神奇的力量。我再说一次,咒语的本身,像这个菩萨咒陀罗尼能够神验,其实是由于菩萨的力量,而不是由于这个咒语有什么样特殊的音声的神奇力量。所以如果有人认为说,一个咒语它的文字、它的写法或是它宣说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神奇的大力量,那显然就是误会了咒语的本义了。

剩下的内容,我们在下一个讲次继续来跟大家宣说。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88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