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唱导之师 正倖老师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节目。今天我们要依圣 平实导师的《法华经讲义》内容来说。
我们接续经文:【尔时四众,亦以佛神力故,见诸菩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是菩萨众中有四导师:一名上行,二名无边行,三名净行,四名安立行。是四菩萨,于其众中最为上首唱导之师,在大众前,各共合掌,观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言:“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尔时四大菩萨而说偈言:“世尊安乐少病少恼,教化众生得无疲倦?又诸众生受化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妙法莲华经》卷5〈从地踊出品15〉)
法华会上在场的四众菩萨摩诃萨,因为 佛陀神力的缘故,看见了“从地踊出”的诸菩萨摩诃萨,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的虚空之中。而这一些从地踊出的菩萨摩诃萨众中,有四位导师:第一位导师名为上行,第二位导师名为无边行,第三位导师名为净行,第四位导师名为安立行。这四位菩萨摩诃萨,在这无边众生之中是“上首唱导之师”,他们代表从地踊出的无量菩萨摩诃萨们,在这些大众面前各自合掌,仰观 释迦牟尼佛而这样子问讯说:“世尊!少病少恼不?安乐行不?所应度的众生,容易受教吗?会不会令世尊产生疲劳呢?”这样问讯完了,这四大菩萨就以一首偈这么说:“世尊安乐少病少恼,教化众生是否没有疲倦呢?而且诸众生接受您教化的时候,是不是很容易呢?有没有令世尊因为教化众生而生起疲劳呢?”
其他本来就已在座的四众菩萨摩诃萨们,由于 佛陀神力加持的缘故,看见“从地踊出”的无量恒河沙数菩萨众,遍满了无量百千万亿国土的虚空之中。这得要 佛陀的神力加持才能看见,否则单是想要看见一个娑婆世界的所有菩萨摩诃萨们,就已经瞧不见了;因为这得要三地满心之后,才能遍见这一个娑婆世界的所有菩萨摩诃萨们(编案:未满三地心无法遍见,除非是戒定直往菩萨)。这些菩萨摩诃萨们不是人类这样的肉身。“从地踊出”的菩萨们数量就有六万恒河沙数,他们遍满虚空!“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虚空”,即使是戒定直往的二地满心菩萨,所能看见的只不过是一千个佛世界,还是看不尽的,因为这些菩萨们遍满无量百千万亿国土的虚空,得要靠佛加持,才能够尽数皆见。
这些菩萨众无量无边,主要是由四位导师:上行、无边行、净行、安立行,共同率领这些菩萨众,四位菩萨的行止就以这四种为主,所以摄受这无量无边的菩萨摩诃萨们的时候,他们是分工合作:一个人专门教导大家如何往上进修一切善法,一切佛法无不修学,要让大家往上行;所以他教导给大家的就是一切佛法,凡是菩萨所应学习的智慧,他就次第往上一直传授,所以被称为“上行菩萨”。他是让大家知道佛法有多么深、多么广,不是狭隘的,不是局限的,不是割裂的,而是全面性的无边深广佛法。他一一教导大家,让大家不会得少为足,可以继续往上修进。
第二位导师菩萨摩诃萨叫作“无边行”。无边行属于次法,教导大家要修种种菩萨行,一切次法无不修学;这不是专在佛法的修持上面前进,而是无量无边的菩萨行都应该修行。这位“无边行”导师教大家要精进,无量无边的种种次法都应该修学,要很努力精进才能叫作菩萨万行。菩萨不论什么善行,全都要去行;只要对自己的道业有利,对众生有利,对正法的弘传有利,就要努力去作,都得要精进。
第三位是“净行导师”。“净行”是要修梵行,修清净行,把自己的心地修行清净,就是在心地上面去作垃圾扫除,每天都在作扫除的工作。要扫除的不清净法有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把三界爱的现行扫除掉,第二个阶段是要扫除三界爱的习气种子。在第一个阶段是要把我见、我执、我所执扫除掉,让心地清净,这就是“清净行”。我见的扫除没有问题,但我执可就难了。佛世的阿罗汉们,有的人是闻法当下断尽我执,有的人是闻法之后得法眼净,然后到闲静处思维,过一会儿来向 佛陀报告断尽我执了。有人是思维到第二天、第三天,来向 佛陀报告断尽我执。他们来到 佛前,向 佛陀礼拜之后就说:“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办,自知不受后有。”自己向 佛陀禀报。佛陀有时候会勘验,有时候没有勘验就直接认定了——因为已经确定他没有问题,有时会勘验是因为他曾经有一些遮障,譬如慧力或定力不很好,就要再勘验一下:“你如何已得阿罗汉呢?”于是他就要说明他的观行过程,最后结果是如何,然后 佛陀给予印证:“是啊!你是阿罗汉!”但这只是除掉三界爱的现行。
关于现行,还有一部分,就是我所执。有许多人连我所执都还具足存在,例如贪爱法眷属、名声、钱财,甚至都还贪爱烟酒,竟敢自称是阿罗汉,都是因中说果的大妄语人。所以,我所的执著范围很广,内我所是属于我执里的一部分,而我所执最主要的是外我所,例如财、色、名、食、睡。这是针对一般世俗人来说,若是从修行人来讲:名声、道场、徒众,这三个就很难断除了。而净行菩萨却是专门教人家,赶快把这些现行给断除掉。
我们是行菩萨道的人,当然要赶快断这个执著!弥勒菩萨来人间成佛的时候我们就应该要证阿罗汉了,现在至少也要证得二果;至少应该要薄贪瞋痴,因为 弥勒菩萨来人间成佛的时候,你就是要证四果的人。三界爱的现行是必须要赶快断,弥勒菩萨下来人间成佛时,就是你应该断尽的时候了。如果能够在这一世断除五下分结,证明解脱道法义都是如实可证的,那也是一分大功德!这是清净行的第一个部分。
第二部分的清净行,是要断除三界爱的习气种子,这是第二阿僧祇劫要作的事。如果现在就有人说:“我已经在断习气种子了。”那代表他宣称入地了。习气种子的断除,是在现行断除以后才能断的,现行还没有断除而空言他在断习气种子,那叫作夸大其辞!也是因中说果。所以这个阶段虽然不必断习气种子,但应该要努力断除现行。对我执的现行、我所执的现行,都要努力去断,才能够修清净行,否则就不是梵行了。这第三位导师菩萨,所教的就是怎样断除种种的习气种子;这一些菩萨摩诃萨们全都是大菩萨,现行早就断尽了,他们要断的是习气种子。
第三个层次的清净行,叫作异熟愚。异熟愚纯属无始无明,跟习气种子无关,非烦恼障所摄,所以跟三界爱的现行无关。这个部分通常是要随于 佛陀修学,因为异熟愚是太深广的法,所以八地以后都随同诸佛修学。净行导师菩萨的传授,我们就把它定位在现行的断除以及习气种子的断除,这都属于三界爱。
第四名导师菩萨名为“安立行”。假使你是菩萨摩诃萨,当你出来弘法时,必须要依于如来藏,讲了总相之后还要讲祂的种种别相,别相讲完了还要讲祂的各类的种子,然后讲解祂的一切种子,也就是一切功能差别,这就必须要有很多种的“安立”的法行,才能够利乐众生。
例如 释迦如来在人间示现成佛时,祂先作了一些安立:该如何为众生转法轮?于是施设了五时、三教。接着先从华严时来讲,从人间讲到天上,所有的成佛之道概说,第一时就顿时全部讲完。接着第二时讲声闻教,就是三教中的第一教;为大众演说如何证二乘菩提,教导弟子们亲自证实“人类修行可以超出三界”——超过诸天天主的境界。这是第二时第一教的声闻缘觉教,就是四阿含诸经中所记载的二乘菩提。第三时就讲第二教,也就是般若教,宣说大乘佛法中的实相法界,把实相法界的总相、别相一一演说。这样安立了以后,接下来再讲第四时的唯识教,就是第三教而函盖方广,让大家可以在第三时第二教的般若教中证悟后,深入于如来藏的诸法功能差别之中,去一一现观、一一证验。
这样把佛法经由这四时三教说完了,最后进入第五时,作一个圆满的收摄,所以先讲《无量义经》,以一法说无量义,就因为一个如来藏具足函盖了一切诸法;这样讲完了,也只是在法上讲的啊!而十方诸佛的真实境界相,大家还是不明白的,所以最后讲了这部《妙法莲华经》,把诸佛如来的不可思议境界,以及诸佛如来所有境界全部摄归于第八识如来藏中,这样为大家说明出来,这就是第五时的法华时;又称为圆教,因为《法华》演说完了,就把所有佛法全部圆满了;这才终于圆满了五时三教,整个佛法就全部演说圆满。这就是一种安立!如果没有这样施设安立,一开始就讲《法华经》,大家都不懂,完全不明白,众生都无法得利,所以必须要有种种的安立。但不能因为有种种的安立,就说这些安立出来的诸法是虚妄不实。
就好像对于恐惧断灭的众生,安立如来藏之教,令其趣入大乘菩提。这当然是个安立,遇见了恐惧断灭的众生,你这样教导他,他就很容易接受。若是那些喜欢流转的众生,沉沦于欲界爱的众生,你就告诉他:“人身或者天人之身都很难得,而且很容易失去;想要长保人身或天人身,必须持五戒、修十善。”这也是安立之教!但不能因此就说这个安立教虚妄,因为这是修学佛道的基础,持五戒行十善,永远都是修学解脱道的基础。如果这些听得进去了,再告诉他色界天有什么境界,如何修证;无色界天是什么境界,又是如何修证,它们的优劣如何。全都告诉大家,这也是安立之教,因为那也是佛法中的一部分;虽然那只是人天善法,却得要这样安立施设,让众生次第走进来,否则一般众生都走不进三乘菩提中来。
如果成佛之道以总共五十三楼来说,等觉位是第五十一楼,妙觉位是第五十二楼,那么第五十三楼就是佛地。如果以一栋五十三楼的大楼来讲,你如果把十信位完成,就到了第十楼;如果把第十住眼见佛性完成,就是第二十楼。会外那些学佛的人们,他们有多少人完成十信位了?大多数人都还没有。因为对于大乘的佛法僧还没有具足信心,所以无法信受大乘胜义僧所说的法。没有具足信心的时候,还会再退转。
来到正觉学法,让大家怎样搭乘电梯一直往上去,就是我们的安立施设。为了这个目的,我们的安立施设,就是开辟出一方最肥沃的、最广大的福田让大家种,种了这个天下最胜福田以后,福德增长非常快速,这也是安立方便。接着再施设功夫,让大家从无相念佛入手,然后转进练成动中看话头的功夫,成就了动中的未到地定;再施设三乘菩提正知正见的次第,一一教导大家;然后再施设戒法,让大家受菩萨戒而有所遵循;再施设禅三精进共修,快速提升大家的道业,这都是安立啊!如果不是这样安立,大家的道业增长如何能够这么快速?所以安立的目的是为了利乐众生,为了被教导的菩萨众可以快速生起种种自利利他的方便善巧。“安立行菩萨”摩诃萨就是教导这些道理,教导大家如何安立各种权巧方便,使得广大众生可以在他们的教导下迅速提升。此外,法与次法应该如何安立呢?这位“安立行”导师菩萨就这样子教导大家如何次第安立。
在这四位菩萨导师的教导之下,大家的道业进步当然非常神速。因为有四位导师轮着教,第一位教你如何快速上行;第二位教你要具备无边行,可以广大的收集福德;第三位教你要修清净行,让你心地快速清净,道业也会跟着快速进步;第四位教你安立行,让你知道该怎么样修安立行。当你有很多方便善巧的时候,就能够利乐无量无边的众生,那么你的福德也跟着快速增长。这些菩萨们真的有福报啊!有四位导师菩萨为上首,共同来教导这一些菩萨众;大家都承受了他们教导的利益,所以说这四位菩萨在这一些大众之中“最为上首”。他们同时也是“唱导之师”,这四位菩萨分工合作,摄受六万恒河沙数的菩萨摩诃萨,以及由六万恒河沙数摩诃萨再转授给更多的徒众们,所以这四位是“最为上首”,也是“唱导之师”。
这四位菩萨在大众前,合掌瞻仰 释迦牟尼佛而问讯说:“世尊!少病少恼、安乐行不?所应度者,受教易不?不令世尊生疲劳耶?”
由于时间的关系,这一集我们就谈到这里。
祝您:色身康泰、道业增上!
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