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三乘菩提  涅槃  悟道  公案  十信  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佛法基础>佛法初识>

什么时候该放下了!

[佛法初识]  发表时间: 2017-08-10 20:3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每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会碰到大大小小不等的许多的烦恼。即使你现在过得再怎么顺遂,恐怕内心里面,总是难免还有烦恼。况且随着人生岁月的演进,毕竟都是会有许多许多无常的事情会逐渐的演变发生。在这个状况之下,眼前的顺遂,并不表示永远的顺遂。所以烦恼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是必须要面对的课题。
有这样一个很多人都听过的故事:一个人烦恼太重了,找到一位智者,询问道:我如何才能放下呢?智者让他拿着一个杯子,往杯子里倒满了果汁。许久,那人问:我可以放下了吗,手很酸,于是将杯子放下。
当然,放下远不如这么简单。杯子是杯子,一个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的物品,很容易就放下。而那些已经长在我们心里,植入骨髓的种种种种,放下,谈何容易。真正要做到,我们看看佛法的智慧教我们如何真的放下,修行过程不容易,但只要如法去修行,一步一步终能做到。
这里我们不妨拿朝山这件事情做一个比喻。假设在山上有一位非常有智慧的善知识,我们要去朝拜他,那么在朝山之前我们首先就是要起信,真的相信山上的那位善知识,对我们真的有帮助,所以我们才愿意花时间、力气去朝拜。那么对于放下这件事,就是要先相信自己能够放下。我们举的例子:提起了重物,然后手酸了之后,就直接把它放下。还有世间人告诉你面对事情的时候要面对它、处理它、要放下它,都是起信的范围,要你相信自己能够做到。
接下来下的阶段,就是要做上山前的准备了。为了放下,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无常的观行,观行我们的身心以及周遭的事物都在不断的演变。透过那样的观行,你就会卸除了对于世间的事物,有所谓恒常不变的这样的迷失。实际上,你所放不下的烦恼也不是恒常的。
卸除这样的迷失的时候(朝山的准备做好),接下来,你就可以开始上山了,也就是进到佛门,来修习真正的佛教的义理。第一个要修习的佛教的义理,当然就是如何去解脱于你所放不下的烦恼。学解脱道的方式很多,但是有两大的核心,第一个就是要如何去观行五蕴空?我们说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空这个里面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所以五蕴空的观行,就是你要去观行、观看、观察这个五蕴里面都没有你所以为、你所执著的性质存在。接下来是因缘法,因缘法就是从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等等,这个里面的详细的观行。这个观行跟五蕴空是相辅相成的观行,刚好是一个是在横的层面,一个是在时间的纵的层面,提供了解脱道很好的观行。透过这两个观行之后,等于是解脱道的基础都已经打稳了。
接下来就要是最后一段了,走一段非常陡峭的路,上去就是山门,对于学佛来讲,就是要参禅了。参禅这一段很辛苦,可是非常的值得。值得注意的是,“参禅绝对不是放下”,参禅实际上是要透过善知识的开示,知道了入处之后,然后努力参究而找到自己那个恒常不变的本心。所以我们才说:最后的一段山路最陡峭,是需要大家坚持、有毅力地去把它爬过。一旦爬过之后到达山门,那个时候山门打开,才会看到佛法之中,佛所开示的种种的法,是多么多么的胜妙。
此时的你,已然找到值得永久依祉的本心,还会去依祉那些五欲世间你放不下的事了吗,答案不言而喻。
本文标签:放下(24) 本文关键字:放下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