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中阴身?
中阴身这个名称,我们从这个名字的意义就知道说,他就是众生死了以后,还没有受新的果报身之前,所受的一个中间的五阴身,叫中阴身。中阴身他的这个法义,他的内容,我们要来引用《瑜伽师地论》中 弥勒菩萨为我们的开示,来解说这一段。论中这么讲,弥勒菩萨这么开示:
【而此中有必具诸根,造恶业者所得中有,如黑羺光或阴闇夜,作善业者所得中有,如白衣光或晴明夜。又此中有……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瑜伽师地论》卷一)
我们先来看这一段论文,论文中 弥勒菩萨这么讲,说“中有”就是指这个中阴,因为这个中阴身是这一生死后,下一生这个果报身之前的这个五阴身。而“有”的意思就是三界有,所以称为中有。这个中阴身他是具足诸根的,也就是说他是具足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具足的。这个造作恶业者,他所得的中阴身,他是好像这个黑色的羊一样这么阴暗;那么作善业者所得中阴身呢,就好像穿了白衣的这样的亮,这样一个亮的亮度的情况。那么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也就是这个中阴身呢,他是随着这个有情,到底他是属于下一个果报是属于哪一类的,下一个果报是属于哪一类的情况之下,他的中阴身所出生的,就是与他下一个果报那个类是同一类的。譬如说:他下一个果报是属于畜生类的牛或是羊,那他这个时候的这个中阴,就属于牛或羊的那一类;如果说他下一个果报是属于欲界天的天人,那么他现在出现的中阴身,就属于欲界天的那一类的中阴身;如果说他下一个果报是属于人,那么他的这个中阴身呢,也就是跟人相似的中阴身。这一段说“随所当生,即彼形类中有而生”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也让我们知道,中阴身他到底他是什么样形状,原来他不是固定的,他要来看待到底他下一个果报身是属于哪一类,那么他的中阴身就是跟那一类。所以说,如果有能够看到中阴身的人,看到是什么类,就会知道这个中阴他即将往生的是属于哪个果报,从这一个地方就可以知道。
接下来这个论文又这么说,弥勒菩萨这么开示:
【又此中有,若未得生缘极七日住,有得生缘即不决定。若极七日未得生缘,死而复生,极七日住,如是展转,未得生缘,乃至七七日住,自此已后决得生缘。又此中有七日死已,或即于此类生,若由余业可转。】(《瑜伽师地论》卷一)
这一段论文,我们也先来看看它是什么意思。也就是说中阴身,他如果还没有得到出生的因缘,他下一个果报身的因缘还没到,这个因缘还没到,他这个中阴身有七天的寿量。假如说在中间他生缘到了,那就不一定说一定要七天,也就是可能两天三天,他的生缘到了;所以说,如果有生缘,那就不一定说一定要七天才会去受生,就是这个意思。那如果说七天到了,这个受生的因缘还没有到,那么这个中阴身他会坏掉会死掉。也就是说这个中阴身,他有七天的寿量,还没有下一个生缘,还没满足的时候,因缘还没具足的时候,他就会坏掉,会再出生新的中阴身,所以叫死而复生。那么新的中阴身出生以后,也是七天的寿量;这样子辗转,等于说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假使说他受生的因缘一直还没有到,这样的七天总共有七个;也就是说,这个中阴身会经历七个七天,经历七个七天以后,那么一定有生缘。也就是告诉我们说,这中阴身第一个七天坏了以后,第二个出生以后又是七天,那第二个七天的这个中阴身,坏了以后再出生第三个中阴身,又有第三个七天,他这样的一个辗转,到了第七个七天,中阴身第七天到了以后,他一定有生缘的。
这个中阴身七天死了以后,有可能是直接在同一类的身中生,譬如说人或者说畜生类。假如说我们刚刚讲是牛或羊,比如说牛的这个中阴,在七天死了以后,坏了以后,一直还没有父母缘还没有到,那么它下一个七天的这个中阴的类别,还是一样是牛的中阴。可是如果有别的业可以转变的,譬如说,这位有情的眷属,家人为他追福资助他,譬如说为他供养三宝,为他广行布施,然后为他去造作这些护持正法的业回向给他;那因为在中阴中的这个有情领受到了眷属为他的追福,他领受到了后,心念能够一念了知说,原来过去所造的业要忏悔;因为在人的时候造作的恶业,导致现在沦为这个牛的中阴,因为家人眷属为他追福,他一念忏悔他的罪业,领受家属为他所造的福以后,他就可以转变,转变可能转变为人的中阴。
所以,这段论文告诉我们说,在七天的期限死了以后,中阴身下一个中阴有可能会转变——如果有余的业,如果有其他的这个善业的话。那也有可能是什么呢?也有可能说他是属于这个人的中阴,可是在人的中阴的时候,因为当时可能眷属在争吵,在他灵前争吵,导致这个往生者起了瞋念,起了瞋心以后,造成第二个中阴变成畜生道的中阴,也有可能。所以我们说,往生者在中阴阶段的时候,家属千万一定要为他追福,为他斋戒,不要再杀生,同时能够去广行布施,或者是供养三宝,护持正法,把这个福业回向给这个往生者,让他可以藉这个福能够往生善处,因为在中阴的阶段还是可以转变的。这段论文在告诉我们这个道理。
接下来呢,弥勒菩萨又这么讲:
【此中有有种种名,或名中有,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或名健达缚,寻香行故,香所资故;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瑜伽师地论》卷一)
这一段论文告诉我们说,这个中有、这个中阴有很多名字。称为“中有”是因为他是“在死生二有中间生故”,就是我们前面告诉大家说,在这个果报身死了以后,在下一个果报身还没出生之前,中间的五阴身,所以称为中有。或者称为“健达缚”,健达缚其实它是梵文的直译,我们汉文的意思称为“寻香”,那寻香而行,也就是说这中阴,他是依止于这个香,来滋养他的五阴身的,所以中阴身他是要依香而食的,他需要以香来当作他的滋养他色身的食物,所以是香来滋养他的色身。“或名意行,以意为依往生处故”,也就是说,只要有情他还没有依于圣道修道,来断除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意根相应的俱生我执烦恼,就是指我见、我爱、我痴、我慢,只要意根还没有断除俱生我执烦恼情况之下,那意根祂会把这个五蕴,以及依五蕴而有的见闻觉知,当作是自己,当作是真实;所以,意根祂为了要取得这个五蕴身,祂就会去受生,所以这个中有才会有这个意行,这个名称出来。
那接下来呢,这个论文又这么讲:
【又彼生时,为是化生,六处具足……将受生时,于当生处见己同类可意有情,由此于彼起其欣欲,即往生处,便被拘碍,死生道理如前应知。】(《瑜伽师地论》卷一)
那么这一段论文,为我们开示了什么意思呢?就说这个中阴身,他出生了,是以化生为出生的方式,就是以这个已经毁坏的五蕴身,依止于已经毁坏的五蕴身而化生,那么化生的结果还是六处具足。六处指的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处,有这六处当然就有见闻觉知。那当受生的时候,也就是要前往去受下一个果报身去受生的时候,他会在他要受生的处所,看到跟自己同样的“同类”;自己同类,譬如说是人,就是人的同类,自己如果是当时是天人的身,天人就是他的同类,如果当时自己的五阴身,是属于畜生类,是牛或羊,就会看到自己同类的牛或羊。所以,在看到自己同类的“可意有情”,以人来讲的话,人的中阴他会看到与自己同类的可意有情,就是看到自己的父母。他在作什么呢?他看到自己的父母在和合。和合的过程里面,因为他的根本烦恼的关系,在这里面,他就对异性产生了这种欲爱,产生了欣乐跟欲爱,产生了颠倒想;这个时候呢,会被这个欲爱的境界所拘束所障碍了,而不知道说那是父母,不以父母想,而是以什么想呢?以自己要与自己的异性去和合而想的这个念头往生处去,所以就投胎去了。投胎去了以后,当然中阴身就毁坏了,说这样子就是中阴身就坏了,然后投胎就受生了,就是死生的道理。
所以,前面这一段论文让我们知道说,中阴身他是化身,中阴身有七天的寿量,中阴身他有各种类别中阴身;同时,中阴身他在中间的阶段,如果说家人眷属为他追福,他也可以转业,转变的,或者说如果家人眷属不小心说了什么恶言,让这个中阴有情生气,也可能转业。同时让我们知道说,在中阴的阶段会去受生的道理,是因为意根,还有这个相应的四根本烦恼。同时会以颠倒想来入胎,如果说具足根本烦恼,当以颠倒想来入胎,不以父母想而入胎,以自己要与这个异性和合而入胎。那这个就是让我们知道中阴身的行相。
现在我们知道说,有中阴的情况之下去受生,那六道有情大部分是有中阴的,除了两种情形没有中阴。哪两种情况呢?第一种情况是生到无色界。因为出生到无色界,他本身在人间的时候,一定要证得四空定的,证得四空定本身他是属于精神状态,他自己已经可以脱离这个色的系缚,所以他可以证得四空定;那四空定本身的果报呢,纯粹是一种精神状态,所以受生于无色界,是不经过中阴的。第二种没有经过中阴的,是造极大的恶业,造极大的恶业,让他生身入地狱,而没有经过中阴身。那这个生身入地狱的情况呢,我们举一段经文来为大家说明。在《楞严经》里面 佛这么说:
【如宝莲香比丘尼持菩萨戒,私行婬欲,妄言行婬非杀非偷,无有业报;发是语已,先于女根生大猛火,后于节节猛火烧然,堕无间狱;瑠璃大王、善星比丘——瑠璃为诛瞿昙族姓,善星妄说一切法空,生身陷入阿鼻地狱。】(《楞严经》卷八)
好!这一段经文 佛告诉我们说,有一位比丘尼叫作宝莲香,宝莲香比丘尼出家以后,依止于 佛而出家修学,她持了菩萨戒,菩萨戒本身它是告诉我们,不能杀盗淫妄等等,有十个十重戒;可是她却私底下行淫,因为出家已经是要断淫,她是“私行淫欲”;同时她毁犯了菩萨戒,毁犯了佛语以后,还妄言说行淫“非杀非偷,无有业报”,这样子来妄言这些因果;讲这个话完了以后,就女根生大猛火,节节“猛火烧然”,生身入无间狱,因这个罪太重。另外讲到瑠璃大王,瑠璃大王他因为起瞋,要诛杀瞿昙这个释迦族,不顾 世尊来跟他劝阻,他把这个释迦族整个诛灭了,这个罪业非常重,所以生身陷入阿鼻地狱。另外一位是善星比丘,善星比丘他跟随着 佛修学,在佛座下出家,佛经常跟他谆谆教诲;可是这个善星比丘却不信佛语,他却一直在赞叹外道,赞叹外道什么呢?赞叹外道说他是无佛、无法、无涅槃、无因无果啊。等于说他在 佛的座下,接受佛的教导,佛不断的在跟他开导什么是真实佛法,外道法完全不能实证解脱;可是他却不信佛语,所以这样一而再、再而三的,这样毁佛语,所以这个生身陷入阿鼻地狱,因为罪业太重。这个是没有经过中阴的部分。
那另外一种情况也是我们要知道,就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到底有没有经过中阴呢?我们说除了往生到无色界不经过中阴,以及说造下罪业太重的业,恶业的话,也没有经过中阴而生身入无间地狱,那么往生极乐世界呢,他是有经过中阴的。因为在这个《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到上品往生的情况,上品上生说到说“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往生彼国。”(《佛说观无量寿佛经》)那上品中生怎么讲呢?说“行者自见坐紫金台,合掌叉手赞叹诸佛,如一念顷,即生彼国七宝池中。”(《佛说观无量寿佛经》)这个部分我们看经文这么讲,就是说就要知道,这个往生者,他在这个往生还没有生到极乐世界之前,那他是“自见其身乘金刚台”,如果说他这个五蕴身已经坏了,那又还没有生到极乐世界,又自见其身乘金刚台,那到底是什么身能够乘金刚台呢?所以中间这个身就是中阴身,因为在死生二有中间的生,就是中阴身。所以我们知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仍然有中阴身的,所以才能够说“自见其身乘金刚台”,或者说“行者自见坐紫金台”;所以必定是有中阴身的这个部分,才能够藉着金刚台或紫金台,由 阿弥陀佛摄受,然后生到极乐国去。
那这一个地方呢,有一个不同的地方就是说,在刚刚我们解说的过程里面,中阴身他受生他是会受到拘碍的。也就是说,他因为还没有断这些意根相应的根本烦恼,那么他本身呢,又是如果是在欲界,又没有修禅定,又不是要生到色界天——那生到色界天他是有中阴身,但是他是化生,因为色界天本身已经没有男女相,既然没有男女相,就没有所谓入胎的事情。因为入胎是在欲界,欲界因为欲爱本身是欲界的系缚,既然生在欲界,表示这个系缚还在;所以入胎就会经过所谓的父母和合的方式入胎,有所谓的淫欲的情况出现。那如果生到色界天,因为这个行者本身,在修禅定的过程里面,已经断了欲界爱了,所以他生到这个色界天是化生,不经过所谓的淫欲;因为本身的果报,因本身已经断了,所以果本身就不会经过淫欲,以化生来生到色界天。
那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呢,有一点是比较不一样的,就是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行者,他可能大部分多数都还没有断除淫欲,还没有断除欲界爱;但是藉由 阿弥陀佛的这样的方便,就 阿弥陀佛的方便施设接引往生的这个九品往生,然后又有所谓的金刚台、紫金台或是金莲花的方式,来接引有情。那生到极乐世界是什么呢?是莲华化生。所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有中阴,虽然还没有断欲,可是却不用经过淫欲,不用经过这种淫欲的境界,不用受到这种淫欲境界的遮障拘束,这个就是 阿弥陀佛的方便善巧。
所以,我们在经中会听闻到一句这样的唱诵说:“或生十方净土中,七宝莲华为父母,华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同学。”(《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三)这里就告诉我们说,生于十方净土中,以 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来譬喻,七宝莲华就是化生这个生到极乐世界有情的父母,那这个父母指的,当然不是指在我们说在欲界受生的这种父母,而是说是由这个莲华来化生,那以莲华化生当然就是表示是阿 弥陀佛施设的方便善巧。
所以,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者也要知道,也要知道说自己在中阴中,当佛来接引的时候,来方便善巧来接引的时候,你自己以自己的愿力,以自己所修道的这个内容,有九品来摄受你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之后呢,除了上品上生直接生于极乐世界以外,除了上品上生以外,其他都是经过莲华来化生,来生于极乐。
那么对于中阴身的内容我们了解以后,就会知道说,如果是菩萨生生发愿世世在人间行菩萨道,那就要求早日能够正知入胎,让自己能够远离被淫欲的拘碍,那也对于众生为什么会受到淫欲拘碍而入胎也要了解。对于中阴身的问题,我们就探讨到这里了。
阿弥陀佛!
相关阅读
- 上一篇: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下一篇: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
- 《金刚经》在说什么?
- 证大乘涅槃前的四加行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心中建立真如心真实有的正见修四加行,方有
- 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五根”和“五力”
- 什么是“六念法”?
- 学佛修行,能不能消除宿业?
- 究竟什么是“因果”
- 为什么供佛会有无量的功德?
- 持戒修福保人身
- 关于开光,你了解多少?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佛教是宿命论吗?
- 往生极乐世界不受众苦,是不是诸佛菩萨代我
- 存好心、做好事,就是真正的善法吗?
- “礼佛”的深意
- 三论宗之祖----鸠摩罗什菩萨略传
- “信佛”与“学佛”有何不同?
- 法事结束后,供品该如何处理?
- 放下屠刀能立地成佛吗?
- 什么是四大皆空?
- 什么是法会?如何做佛事?
- 看看我们学的是不是相似佛法?
- 礼佛的规矩
- 三业端正的人,方能进入佛道中修学十信,发
- 佛教的三种智慧
- 佛为什么又称为“世尊”?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
- 八十种随形好
- 佛地无垢识,与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
- 顿悟与渐修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 诸佛十号具足
- 如何获得真正的初地
- 欲证真如应具备的福德、定力、正见及四加行
- 如何修百福
- 诸地菩萨所证之涅槃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陀如何度天魔
- 《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亲近善友为第一
- 什么叫作度众生?
- 出家的实义菩萨调伏他的出家弟子当教习八智
- 四摄法的真实内涵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菩萨尊贵,不可思议!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怎样才是有菩萨性?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福祸相依,苦空无常
- 吃亏是福,利他就是利己!
- 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 为什么有人很有钱却非常吝啬?
- 什么是大乘的四加行?
- 修除性障,才能够修四加行的观行
- 修四加行之前提
- 贪着利养的过患
- 如何避免火烧功德林?
- 忍辱的四个层次
- 菩提心与佛道因缘
- 谦恭对人,精勤求道!
- 如果所有人都出家了,这社会要如何运作?
- 大部分瞋习重的人,都是“我见”很重
- 饮食与道业的关系
- 欲证真如应具备的福德、定力、正见及四加行
- 在家菩萨如何修不放逸行?
- 如法财施,得财富自在受用
- 如何真实履践四摄法?
- 没有改不掉的恶习!
- 什么叫作度众生?
- 学佛一定要吃素吗?
- 堕胎流产与消业
- 《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
- 《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辨伪
- 放下屠刀能立地成佛吗?
- 什么是四大皆空?
-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托钵?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自杀与杀生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能烧出舍利子就是有证量?发疯与梦境的差别
- 五根不具足原因
- 如何使诵经的利益达到最大
- 关于“戒”的问答(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金刚经》在说什么?
- 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0)--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0)--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如何发愿?
- 为什么“念佛一声,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
- 殊胜的念佛法门
- 修学无相念佛或修定过程中妄想散乱心的种类
- 保健脊椎的平背拜佛功
- 往生极乐世界不受众苦,是不是诸佛菩萨代我
- 佛教徒都愿往生极乐世界吗?
- 各种宗教都是劝人为善,如果行善,将来是否
-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 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
- 如何修行对往生西方最有利?
- 什么是中阴身?
- 持一尊佛名号,现世得十种的利益
- 为什么要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极乐世界可以自在享用胜妙五欲!
- 学佛的人见到瑞相的时候该怎么办?
- 上品上生
- 上品中生
- 上品下生
- 中品上生
- 怎么理解直心是道场
- 菩萨当报父母恩!
- 佛法教您,如何远离贫穷
- 爱一个人的真正原因
- 细菌是有情众生吗?
- 黄庭坚轮回真事--书到今生读已迟
- 持戒修福保人身
- 告诉你成为夫妻的真实原因!
- 佛教是宿命论吗?
- 生命无常怎么办?
- 不用努力工作,就可以自在享用胜妙五欲!这
- 如何才能求财富得财富,自在受用呢?
- 学佛的人见到瑞相的时候该怎么办?
- 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亲可信之人
- 色不迷人,人自迷----“七情六欲”的真相
- 人在做不只天在看!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 佛教中的夫妻相处之道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