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略说
(一) 什么是净土
什么叫净土?净土有常寂光净土、实报庄严净土、方便有余净土、凡圣同居净土。诸佛自证圣智境界,那是常寂光净土;地上菩萨所住,以及地上菩萨往生诸佛净土、莲花化生所住净土是实报庄严土;声闻种性所证涅槃,以及声闻种性菩萨往生诸佛净土,所住的是方便有余土;我们所住的是凡圣同居土。
我们这个世间有凡夫菩萨,有圣人;但是我们遇到证果的圣人时,我们不知道,因为他脸上没有写着“证果”;或是“三果、四果”。在极乐世界,每位菩萨所证的果位境界,大家都心知肚明,谁也瞒不了谁,但是我们这里不同,那就是说四种的净土各不相同。
而在一般佛子,或者一般善知识所谓净土的修行法门,其实他们不是讲净土,而是讲持名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但是实际上净土法门并不只是这样,我们也常说:佛法上的一切修行法门,都要汇归于禅与定,而一切佛法法门修行的结果,都要汇归于净土。所以净土这个法门并不是只有持名念佛而已,但以持念阿弥陀佛圣号求生极乐世界为主要的代表。
(二) 念佛法门是净土行者的主修内容
既然念佛是净土法门的主要内容,那就又须先明白什么叫做念佛?佛是究竟觉悟者,祂具足了四念处、四圣谛,四正勤、五根、五力、七觉支、八正道分等三十七道品。以及四无所畏、四无碍辩、十八不共法等。佛断两种障:一个是烦恼障,一个是所知障,证得两种无我。佛成就一切智智,也就是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是佛。如果这些功德不具足,就不能称为成佛。
我们念佛是念什么?其实念佛应当是念法身佛,可是法身无形无相如何念?那我们就透过佛的名号,佛的形相,然后进一步到无相念佛、实相念佛。所以念佛有很多的层次差别不同。
对一般佛弟子而言,所谓念佛,系指称念佛菩萨圣号。因虔诚地不断唱念或默念,至心信赖归向,而获得佛菩萨之冥感或显相之感应。其普遍而主要的目的在求将来舍此报身时,得蒙佛菩萨接引往生极乐净土。而十方诸佛净土,包括本师释迦世尊的净土,其实无量无数,不可称许,非仅阿弥陀佛的极乐国土而已。此外,净土亦有唯心净土与诸佛化土之别。
若广义而言,大乘佛教之一切教法莫非念佛法门,莫非净土法门。包括众所周知的:持佛名号、持咒、礼佛、供养、止观、持戒、课诵、抄经、阅读、解说、忆念、思惟、参究……等等,其目的皆在学佛之行、入佛知见、证佛解脱、得佛功德、乃至成佛,成就四种净土。是为广义的念佛。
所以,念佛不是只有一句圣号在那边环绕而已。念佛法门有很多种,念佛的名号是一种,念佛的名号所生的功德,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本愿念佛是另一种。还有念佛的功德,这叫忆念思惟;念佛的相好,譬如观经讲的十三观;念佛的胜愿,譬如阿弥陀佛的四十八大愿;还有念佛的净土庄严,譬如观想极乐佛土世界的依正庄严;念佛法身,这叫实相念佛;还有体究“佛是什么?”这叫体究念佛,也是念佛。
这些法门的修行,可以大略举出来:从持名念佛开始,然后心念心听,心念心忆,无相念佛,体究念佛,系念思惟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以及无所缘念的念佛,那叫实相念佛(无所缘念的念佛不是无记喔!)。
此外,譬如出去当老师或者身为法师,为大家说诸佛的殊胜别愿和共通的大愿;宣说诸佛净土的庄严,乃至说佛如何加持凡夫菩萨、初地菩萨,七地菩萨、十地菩萨等等;说佛境界的功德——譬如为人讲《佛地经》,说佛所说的一切经、乃至一般的课诵,拜愿、持咒、打坐修定等等,一切法莫非念佛法门,因为这一切法的修行,目的都在成佛,而成佛不能离开本师佛,不能离开阿弥陀佛,不能离开十方一切佛。如果真正会念佛的话,乃至淫怒痴也是念佛法,这就包括念自性佛、念十方佛了。
以上所述这些念佛法门都非常殊胜,三根普被,皆通往净土圣道,因此我们分别著书详细阐述,此处不再重复。
(三) 一切佛子皆应念佛
我们也常说“一切菩萨都应该念佛”,因为菩萨念佛能够得佛加持,能够迅速成佛。我们常常听许多同修说,在悟道之前得到佛或大菩萨的加持帮助,所以一切佛子都应念佛、念观世音菩萨。
请大家不要误会,以为悟了就是佛。悟了只是见道——资粮位、加行位之后的见道位。资粮位之后有个加行位,加行位之后是见道位,见道位包括通达位,通达位之后就要进入修道位,还是须要佛加持。那么,即使修入初地,还是要佛加持;初地菩萨进入大乘照明三昧,“十方诸佛为现一切身而言说”,也是佛加持。
修到七地断尽一念无明,他准备要取涅槃,但是十方诸佛不怀好意的来了,说“你不要取涅槃呀,我给你一个三昧,为你加持,传授这个三昧,胜过你七地之前所得的一切三昧,叫做引发如来无量妙智三昧。”七地菩萨一听,说“好啊!”就学了,学了就中计了,不能入涅槃了,因为不想入涅槃了,因为太好了,然后就进入八地,在第八地得如幻三昧,得意生身。
修到十地还是要佛加持,十地菩萨住于色究竟天的大宝莲华庄严宫殿,还要十方一切十地菩萨一起来为他灌顶加持。那些十地菩萨为什么知道要来帮忙呢?因为是佛的神力建立啊!
乃至到等觉位,还得念佛呀!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开宗明义讲:“大势至菩萨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从座而起,顶礼佛足……。”为什么与五十二菩萨一起从座而起顶礼世尊?为什么不是三十位、八十位,而是五十二位呢?也就是说从十信位到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统统念佛,因此菩萨要念佛。念佛修行的人,成佛才会快,所以悟后千万不要起慢心。
(四) 念佛求生净土须知
净土法门之修持方法很多,但以求生极乐世界为代表,所以我们以净土五经的意旨做为主要轴心来说明念佛求生净土应注意的事项。
1、不得诽谤贤圣与正法
求生极乐世界或诸佛净土的人要很谨慎,千万不要诽谤正法,不要诽谤证悟的人或证悟的天神及鬼神。所以我们要很小心,若无证据,千万不要轻易的去评断或者诽谤一切的善知识,宁可将未悟者当作已悟,莫将已悟者当作未悟,以免不慎而犯下诽谤贤圣大恶业,犯此重戒,难生净土。
《无量寿经》卷下,佛云:“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弥陀世尊无比慈悲,只要十念乃至一念,就可以往生了,可是却把造作五逆重罪的人以及诽谤正法的人排除掉。《大宝积经无量寿如来会》说:“若我证得无上觉时,余佛剎中诸有情类,闻我名号,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菩提。唯除造无间恶业、诽谤正法及诸圣人。”在这里又加上一个诽谤圣人。十念可以往生极乐,但是造五逆重罪、诽谤正法及诽谤圣人的念佛人不能往生极乐。
证悟的人从来不以圣人自居,但是他从宗出教,他所说的法乃是正法,所以不应当诽谤。诽谤证悟者以及他所说的法,就不能往生极乐世界,更何况是诸佛净土?弥陀世尊最慈悲,九品摄尽一切众生;但是谤正法及诸圣人者,极乐世界尚且不能去,还能求生哪一个佛世界呢?
又譬如:《大阿弥陀经》卷上四十八大愿之第二十九愿云:“我做佛时,十方无量数世界诸天人民,至心信乐欲生我剎,十声念我名号,必遂来生,唯除五逆,诽谤正法。”《无量寿经》卷上第十八愿亦如是说。诸佛净土都不摄受诽谤正法的人,所以不要期望在诽谤正法以后还可以求下品往生。而且临命终的时候,想要遇到真善知识是很困难的,在舍报前就不信真善知识、诽谤真善知识及他所说的法,舍报时当然也不信真善知识和他说的法,如何能下品往生?又因为他生前不信及诽谤的缘故,善知识又怎么可能在他临命终时来为他开示正法?
极乐净土不摄受诽谤大乘佛法的人,诽谤大乘佛法最主要是指净土五经以及菩萨藏。菩萨藏就是如来藏,就是讲真如佛性的佛法。如果有人解说真如佛性,真实、正确、无讹,而我们加以诽谤,就是诽谤菩萨藏、诽谤正法、诽谤大乘,就无法往生极乐世界,而且还要下地狱。
2、应发起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
上品上生所应具备的条件是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这三心要具足,才能上品上生。但是这三个心须真正悟了以后才容易发起,悟错的人不能真正的发起这三个心。为什么呢?譬如“深心”,如果不是真正的悟,他就不懂得悟后起修的道,那他就不知道佛法的博大渊深,也不知道自己所悟到底是不是真实?嘴里面虽然说是悟,其实心里面不断的在怀疑:“我所悟的究竟是真还是假?”那就无法对于阿弥陀佛和极乐净土产生深心的信受。
又如“至诚心”,所悟不真的人很难对于弥陀世尊发起至诚心,因为他不知道佛地的功德广大无量无边,也不知道自身与佛地的功德差别,误以为一悟即至佛地,便很容易生起慢心,那就无法发起对于弥陀世尊的至诚心。
再如“回向发愿心”,因为所悟不真的缘故,他不知道佛的境界,便误会认为一悟即至佛地,误认为“见性成佛”的方便说是究竟说,他就会自认为是佛。然后就无法以他证悟的功德来做上回向——不会回向发愿成佛,因为认为自己已经是佛了。悟不真的缘故,他不能体解世尊的大慈大悲,不能体解释迦世尊以人天导师之尊而屈降于五浊恶世,隐蔽他所有的无量威德势力,示现和凡夫一样的五阴而度众生。因为不能体解诸佛世尊大慈大悲的缘故,所以无法做下回向——他不会以悟的功德回向发愿上品上生、往生极乐速得八地无生法忍,而回入娑婆世界住持释迦世尊的正法。
因此说“深心、至诚心、回向发愿心”,证悟的人容易发起,未悟以及悟错的人不容易发起,除非是再来的回心声闻缘觉种性的菩萨才能发起。
3、应了解三辈九品摄受的根性与证果差别
我们要讲极乐世界净土的三辈九品,所摄受的根性以及证果的差别。大家应当要深入了解,才会努力求上品上生。
上品上生是摄受已经证悟的菩萨,或者是淳善的大心菩萨。上品上生不坐一般的莲花,而是坐金刚莲花台而往生。往生以后立刻获得无生法忍,位在初地至八地。须臾之间历事十方诸佛,次第受记而回到极乐世界,非常迅速。
上品中生是摄受不害怕第一义而尚未证悟的菩萨根性之人。因为他深信因果、不诽谤大乘、理解第一义而回向发愿往生,在极乐世界的七宝池的紫金莲花台住宿一个晚上,第二天花开见佛闻法,第七天得不退转,修一小劫以后才进入初地乃至第八地,比上品上生人迟很久。
上品下生人,他也相信因果,虽然不能理解第一义,但是不诽谤大乘。他发成佛之心而不造作各种恶业。此种人往生彼国七宝池的金莲花之中,一日一夜花开,花开了以后七天才能见佛,三七二十一天以后才能了了而见!才能看得清楚。过三小劫才得到初地,比上品中生人又差很远了。
上辈三品生是摄受那些已经证悟的人、修善的人、发大心的人,不做恶事的菩萨根性的人。如果诽谤大乘菩萨藏——诽谤如来藏八识心王等唯识学经典论典为不究竟,就不能往生。
中品上生之人,是受持五戒、受持八关斋戒,而不犯五逆恶业、不造恶业、持戒清净回向往生,他坐莲花台往生极乐世界,花开闻法时是听到声闻法,立刻得到阿罗汉的境界,具足三明六通八解脱。
中品中生,是一日一夜持八关斋戒,或持沙弥戒具足戒尚不犯戒,威仪无缺,以此功德回向生西,坐莲花往生。在宝池的莲花里面住七天,花开以后闻到声闻法,证得初果,半个大劫以后成为阿罗汉,比中品上生就差很多了。
中品下生,他虽然不持戒闻法,但是因为在世的时候,孝养父母,行世仁义,临命终的时候遇见善知识为他说明极乐庄严国土和弥陀世尊的四十八种大愿,因此命终往生,无莲花可坐。七日后见观世音、大势至两位大士,听闻声闻法,获得声闻初果,过一小劫以后才成为阿罗汉。
以上中品三生是摄受持戒修善,而不诽镑大乘法的声闻种性的菩萨。
下品上生,是摄受造作各种恶业而不犯五逆罪的人。五逆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这种恶人虽不犯五逆重罪,却对其他的人造作无量无数的重罪。但是他有个好处——不诽谤大乘经典,他相信大乘经典。临命终的时候,由于过去生修来的福报,遇到过善知识跟他说大乘十二部经的名字和意义,听完以后他就叉手合掌,念“南无阿弥陀佛”,因此可以除掉五十亿劫生死的重罪,乘宝莲花往生。他在极乐世界的宝莲花里面住七七四十九天才能花开,见到的是观世音及大势至菩萨两位大士,跟他讲甚深的十二部经,再经过十个小劫才能证得初地。
- 上一篇:阿弥陀佛的一封家书
- 下一篇:往生极乐世界学佛是缓行道也是速行道
推荐文章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五位百法(图解)
- 六尘境中作主者必是意根
- 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 二乘菩提依如来藏而建立
- 七识住
- 四识住
- 唯识五位百法
- 三种能变识,就是大乘唯识经典中所说的“心
- 离念灵知之非
- 五十一心所法之色法十一
- 五十一心所法之善十一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六根本烦恼
- 五十一心所法之随烦恼
- 五十一心所法之不定心所法
- 心不相应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六种无为法
- 一心前后不相应
- 破和合识
- 何为“意生身”
- 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 众生所造业行为何会感生各种异熟果报?
- 众生如何感招地狱果报的呢?
- 深信因果之佛教五果
- 深信因果
- 穿搭海青
- 穿搭幔衣
- 大悲忏(一)
- 大悲忏(二)
- 大悲忏(三)
- 大悲忏(四)
- 寺庙巡礼
- 在家居士如何设佛坛?
- 佛教基本礼仪
- 佛像安座仪轨
- 居家修行早晚二课仪规
- 居士学佛常用礼仪(一)
- 居士学佛常用礼仪(二)
- 寺院的基本殿堂
- 寺院的各种法会
- 供佛简要仪轨
- 十信位修学的基础是什么?
- 菩萨--当满足信位,入初住位修学,快速增益
-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
- 修集福德资粮(十住位)
- 十信位
- 具足十信位,初发菩提心
- 十回向位的如梦观
- 十行位的修行
- 十住位的修行
- 三贤位的修行,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
- 如何从明心之第七住进入初地
- 明心与初地释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
- 十地的观行与修证
- 《人间佛教》 目录 引言
- 《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离念灵知是妄心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五逆(七逆)罪的轻重
- 神通是境界法,不是常住法
- 学佛的目的在离苦得乐,如何才能真正地离苦
- 何为“意生身”
- 世间及众生的成因--三界唯心
- 佛菩提道首重开悟
- 正说无余涅槃
- 声闻简介
- 三界中的我见
- 出家弟子当学八种智慧
- 您修的到底是那个心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菩萨种性的义涵?如何发起、乃至圆满菩萨种
-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
- 修苦圣谛断我见
- 观行断三缚结
- “唯识五位”的修行
- 简述八正道
- 菩薩情
- 梵网经菩萨戒本--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
- 菩萨性是何时才算具足呢?
- 诸佛菩萨赞佛偈
- 早晚课必备---忏悔发愿回向文(更新)
- 四禅八定到底有没有念?
- 有想定与无想定
- 略谈无我的修持与护法
- 依靠自己的业种与业力而生活
- 何谓实相忏悔
- 忏悔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个善法
- 如何灭除三障烦恼
-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
- 何谓三障?
- 具足十事发菩提心能坏恶业
- 劝请发大乘菩提心
- 大乘见道所需的福德资粮
- 如何种福田
- 种福田应“如法回向”
- 菩萨应观“福田”与“贫穷田”而布施
- 福田的种类及注意事项
- “布施”相略探
- 度众的智慧
-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意涵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十回向位的修行
-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
- 《楞严经》中「情」、「想」什么是意思?
- 三贤位的修行,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
- 五戒释疑
- 如何获得神通
- “三界唯心”与“唯心主义”之不同
- 何谓神通
- 许愿、还愿和发愿
- 佛教与神通
-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 业障大致有哪些?如何转业或消除业障?
- 提婆达多在地狱做什么?
- 《金刚经》四句偈说什么?
- 加持的功用是真的吗?
- 佛法中的善恶标准及善因是否会得恶果
- 在家信佛十问
- 众生共同只有一个如来藏吗?
-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
-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
- 第004集 咒陀罗尼--众生欲求 历史演进
- 第005集 陀罗尼:咒语
- 第006集 恒伽达--心欣慕圣贤
- 第007集 卖身供养三宝果报
- 第008集 大光明王发菩提心
- 第009集 为母说法
- 第010集 微妙比丘尼
- 第011集 孝养父母--长者子共天神感王行孝缘
- 第012集 供佛功德--身贫供养品
- 第013集 孝养父母-弃老国缘
- 第014集 忍辱-忘恩负义
- 第015集 布施-智慧护眷德被众生
- 第016集 供佛功德_须曼花衣随身产缘
- 第017集 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 第018集 波斯匿王女善光缘 游正光老师主讲
- 第019集 旃阇摩暴志谤佛
- 第020集 佛为诸比丘说利养灾患缘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
- 禅宗历代传法偈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
-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 永嘉大师《证道歌》真义
-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丰干与寒山、拾得的故事
- 禅宗法脉记要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
-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信愿行
-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孝养父母、奉事师
- 三资粮之信、愿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受持三归”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
- 关于种福田
- 种福田时特别要注意到的三件事
- 无相拜佛图解
- 人死后是如何投生?
- 佛教的丧葬方式
- 如何拜佛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中的故事
- 【无相恋爱】念佛就像谈恋爱:无相念佛、无
- 中峰系念法事三时全集
- 将来万一有复制人类,请问此复制人有无灵性
- 受持三归五戒可以获得无量无边的福德
- 【创伤疗愈(三)】
- 【创伤疗愈(五)】
- 【创伤疗愈(六)】
- 【创伤疗愈(四)】
- 【创伤疗愈(七)】
- 【创伤疗愈(八)】
- 【创伤疗愈(九)】
- 【创伤疗愈(一)】
- 【创伤疗愈(二)】
- 菩萨夫妻、成熟的爱:【结婚好修行】读后感
- 菩萨如何面对男女欲与男女分际
- 亲子教育:家长应知道的心理学规律(一)
- 贪欲越少、果报越殊胜
- 何为男身七宝,女身五漏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中的故事
- 买卖股票观察内心:钱财的虚妄
-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 皈依,你赚大了
- 禅茶与八正道
- 灵修培训黑幕重重 开办涉淫谭崔课程疯狂圈
- 钟山佛教文化产业园 一个宗教文化的精神家
- 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 南岳衡山宗教文化旅游产业SWOT分析
- 四川多处古石刻现天龙八部题材 系佛教中8种
- 塑肉身佛步骤大揭秘 3步骤实现肉身千年不腐
- 来朝阳凤凰山 瞻礼两佛真身舍利
- 我与北京佛博会
- 九层四面金碧辉煌 牛首山佛顶塔比大雁塔更
- 每日一景|佛宝古镇
- 拾忆四川佛宝古镇---川南市井民居里的飘逝
- 探秘:千年古镇,佛宝八美!
- 泰国佛教之旅的25个官方小贴士
- 泰国佛教旅游攻略+3月/4月特价
- 【旅游】宋皇家寺院大相国寺 镇寺之宝“千
- 【旅游贴士】游览寺院注意事项及佛教常识
- 旅游指南 之佛教寺院常识及游览禁忌
- 【特色旅游线路推荐】韩国寺院深度禅修体验
- 奇险壮观:建在悬崖峭壁上的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