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集 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下载
游正光老师主讲
各位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
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同修会所推出的电视弘法节目,这个节目名为《三乘菩提之佛典故事》,里面所谈的,都是 佛在经中开示的真实故事,以此来作为我们修行的借镜,来修正我们不好的行为。今天所要谈的是“童子持戒守信获宝”。
这个佛典故事来自于 佛在《六度集经》卷4开示,有关持戒守信的部分,内容大致如下:从前有一位平凡的百姓,已经归依佛法僧三宝,是一位严守戒律而没有任何违犯的菩萨。他和他的舅舅一起沿街贩卖东西,以此来维持自己的生活。有一次,这二人一起前往到别的国家去作买卖,舅舅先渡河到对岸,来到一位寡母家里,这位寡母有个年幼的小女孩,看见家里来了一位商人,便对母亲说:“我们家里有一个澡盆,可以卖给这位商人,以此来换取白色的宝珠。”寡母顺从小女孩的意思,把澡盆拿来给这位商人,打算以此来交易换取白色的宝珠。这位商人用刀子刮了澡盆,又仔细端详一番,心里知道是一件宝物,可是却居心不良,装模作样地把澡盆丢在地上,“这是什么东西,弄脏了我的手”。说完以后,转头就走。母女二人受到如此对待,都认为是个耻辱。
不久这位菩萨也渡河,来到寡母的家里,小女孩再次请求母亲,用澡盆来换取白色的宝珠,寡母对小女孩说:“先前我们受到的耻辱,可以作为今天的借镜。”小女孩却说:“我观察这位男人的相貌,应该是个有信义、有仁德的人,和先前那位贪婪的人不一样,他应该不会欺骗我们。”寡母只好把澡盆拿出来,给这位菩萨瞧瞧。这位菩萨看过以后,便对母女二人说:“这澡盆是紫磨金作的,我可不可以用我现在所有的财物,来换取这只澡盆?”寡母很高兴回答:“好啊!”交易完成以后,这位菩萨说:“我已经将所有财物换取这只澡盆,身边已经没有任何钱了,请你施舍金钱两枚,好让我雇船渡河,来日必当奉还。”母女二人给了这位菩萨金钱二枚,让他雇船渡河回去。
这位菩萨的舅舅,不久返回寡母家,对寡母说:“我现在赠送你数颗白色的宝珠,你把那只澡盆给我。”寡母说:“刚才有一位心地善良的男人,用他所有财物来换取我的澡盆。你不安好心,竟然用很低的价格,想骗取我的紫磨金澡盆,你别急著走,先吃我一棍再说。”这位菩萨的舅舅,不但没有买到澡盆,反而被寡母轰了出来,心里很不甘心地追到河边,大声呼叫他的外甥说:“把澡盆还给我。”由于气急败坏的缘故,再加上捶胸顿足,竟然吐血而亡。这位菩萨正准备把澡盆还给舅舅时,发现舅舅已经死了,内心非常悲痛,泣不成声而说:“这都是贪婪的缘故,导致丧失自己的生命啊!”
这时 佛开示,当时那位持戒恪守信义而获得宝物的菩萨,就是我 释迦牟尼前身;当时心里非常贪婪,而且用狡诈的方式来欺骗那对母子,导致后来吐血而亡的舅舅,就是现在的提婆达多。菩萨无量劫行菩萨道,就应该像这样守信来持戒,未来才能迅速成就佛道。
从这个佛典故事,告诉大众三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不应该贪外我所的财物。第二个重点,对人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的方式,来欺骗众生。第三个重点,应该遵守佛戒而不违犯。
首先谈第一个重点,不应该贪外我所的财物。大家都知道,财物乃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生前何必费尽心机,乃至用不正当手段,而广聚钱财呢!为什么?因为今世广有钱财,乃是过去多生多劫布施的结果,于今世因缘成熟成为有钱人;乃至有人布施给真正的出家人,以此福德,作为来世求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的福德资粮。在《贤愚经》卷3里,有一真实故事,叙述著有人供养 世尊油灯及发菩提愿,后来为 世尊授记成佛的真实内涵。
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时,有一位女子名叫难陀,贫穷孤独,终日以乞讨为生。有一天,看见国王、大臣、人民供养 世尊及众僧,心里想著:“由于我过去世罪业的缘故,导致今世贫穷下贱,终日以乞讨为生;虽然今日值遇大福田,却没有任何东西,供养世尊及众僧。”心里不由自主地心酸及感伤,也深深地自我忏悔;后来出去行乞,想以行乞所得的钱财来供养 世尊及众僧,然而一日行乞所得的结果,仅得一钱,所以想买油来供养 世尊。难陀来到油店,卖油的老板便问:“一钱所能买到的油不是很多,不知道你买来要作什么?”难陀便将来龙去脉,告诉卖油的老板;老板怜悯难陀所买的油不多,遂多给一倍的油,来圆满难陀想要供养 世尊及众僧的心愿。难陀得到以后心里非常高兴,其所得的油量,刚好可以成为一灯来供养;难陀便将此灯置于佛前众灯之中,并且发愿:“愿我来世可以得到智慧光明,来灭除一切众生的愚痴与黑暗。”发是愿已,礼佛而去。到了晚上,所有灯都熄灭了,唯有难陀的灯还继续点燃著。次日白天,刚好目连尊者当值,看见此灯不仅亮著,而且灯芯还完好如初,犹如新的一样,心里想著:“白天点灯无益,不如把它灭了,等到晚上再把它点燃。”于是举手想把灯扇熄,可是灯仍然继续亮著;目连遂用衣服来扇灯,可是灯仍然不灭。佛陀看到目连想要熄灭此灯,便告诉目连说:“这灯并不是身为声闻的你所能熄灭的,就算你用四大海的水,或者用山岚的大风熄灭它也是不可能的。为什么?因为这个灯的主人发广大愿要救度一切众生,不是你所能熄灭的。”
佛陀说完以后,难陀便出现了,在 佛前头面接足礼,世尊便为难陀授记:你将于二阿僧只百劫之中,当得作佛,名曰灯光,十号具足。难陀听到 世尊为她授记,心里非常欢喜,便长跪向佛请求让她可以出家,佛陀允许难陀的请求,让她出家成为比丘尼。
从上面这个佛典故事得知,布施给佛法僧三宝,果报不可思议啊!这也印证了另一部经的开示:【若作业时,于佛、法、僧、清净持戒梵行人边及大众所,起于增上、殷重布施,以是善根,决定发愿求生中国,还得值佛及闻正法,受于上妙清净果报。】(《佛为首迦长者说业报差别经》)由于难陀以少物,自手殷重布施及发愿,所得果报不可思议,所以 佛陀便为难陀授记,于二阿僧只百劫之中,成就人天至尊的佛陀。
电视机前面的菩萨们,当你遇到清净的佛法僧大福田,而殷重布施时,已种下好的种子,可以作为未来实证三乘菩提的福德资粮,未来才有机会实证二乘菩提的解脱果,乃至实证菩萨的佛菩提果。但是,如果在假名的佛法僧当中布施,譬如在佛门当中的常见外道、断见外道、虚空外道里布施,乃至在佛门男女邪淫外道当中布施,那不是在种福田,而是在毒田里播种,未来所得的果实都是毒果,非但没有福德可得,反而有损自己的福德,乃至戕害自己的法身慧命,那可就不好了。所以菩萨应该要用智慧来布施,犹如难陀一样,她很有智慧,知道 世尊及清净僧众是大福田,所以愿意以行乞所得,购买油灯来供养 世尊,以及发了救度众生的大愿,所以 世尊才为难陀授记,未来可以成就佛菩提道。
接下来谈第二个重点,对人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的方式欺骗众生。因为狡诈的人心术已不正,心已经迂曲,世间人尚且不会接纳此人,更何况是出世间法的二乘人,以及世出世间法的菩萨们,更不会接纳。然而学佛人如果能够守信用,不用狡诈欺骗的方式来对待人,对众生不生害心,也没有生起抢劫偷盗的想法,并且看见了父母、和尚、师长、有德之人,起而奉迎,并安施床座、恭敬礼拜,来破除自己的憍慢等等,未来可以成就佛的三十二大人相当中的手指纤长相。所以说,对人应该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的方式来欺骗众生。
接下来谈第三个重点,应该遵守佛戒而不违犯。因为修学佛法而不遵守佛戒,学法无益。为什么?因为戒乃是入道的基础,要成就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最基本的就是要持戒;如果没有持戒而不犯,未来终不可能获得人身,乃至于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有所实证。以此缘故,佛在《杂宝藏经》卷9曾开示,一个不持戒而堕入鬼道的真实故事。在佛世,有一鬼子母非常凶残,经常杀害世人的儿子来吃,当时的人民深以为患,便向 世尊禀白,希望 世尊能够解决他们的困扰。世尊就将鬼子母最小的儿子装在钵底,使得鬼子母寻找七日都找不到,心里非常著急;后来听闻他人说,世尊有一切种智,能够解决众生的烦恼,于是来到世尊的处所问 佛:“我的最小儿子到底在哪里?”佛告诉鬼子母:“你有一万个儿子,仅失去了一个儿子,何必忧愁苦恼而到处寻找呢!世间的人民或有一个儿子,或有三个、五个,而你却杀害了他们。”鬼子母向 佛禀白:“如果今天,我能够找到最小的儿子,永远不再杀害世人的儿子。”于是 佛让鬼子母看见最小的儿子在钵底,然而鬼子母尽其神力,也无法让最小的儿子出来,于是向 佛请求,让她最小的儿子能够出来。佛告诉鬼子母:“如果你能够受三归五戒,尽形寿不杀生,我就让你的最小的儿子出来。”鬼子母秉持 佛的教诲,实时受三归五戒;受戒已,佛就让鬼子母最小的儿子出来。这时 佛告诉鬼子母:“你应该要好好持戒,你往昔在迦叶佛时,是羯腻王的第七个女儿,当时作了很大的功德,由于不持戒的缘故,因此投胎为鬼形。”
从上面佛典故事告诉大众,鬼子母在 迦叶佛时,作了很大的功德,可是不持戒的关系,因而堕入饿鬼道成为鬼子母,以吃世人的儿子来维生,后来为 世尊所度化不再吃人,并且由 世尊敕使僧团,每日用斋时先施食给饿鬼,后来鬼子母成为佛教的护法神之一。由此可知,持戒有很大的功德,它可以让人来世保有生而为人的资格,得以修学二乘菩提,乃至修学佛菩提。因此身为佛弟子,如果想要保住人身,乃至成就三乘菩提,如果不持戒,无有是处。
然而戒律的种类应该大致说明,佛教的戒律可分为:出家人的戒律,以及在家人的戒律。出家人的戒律包括了比丘戒、比丘尼戒等戒;由于比丘戒、比丘尼戒是声闻戒,是一生受,而受持声闻戒,最多仅能解脱于三界生死,所以声闻人于断结证得四果,以及舍寿后入无余涅槃,永不再三界现身意。在家人的戒律包括了优婆塞戒、优婆夷戒等戒在内,这些戒都是一生受,于舍寿后戒体就消失了。此外出家人、在家人都可以受持菩萨戒,而菩萨戒包括了十重四十八轻戒,是尽未来际受持,与前面所说的一生受,有很大的差别。因为菩萨戒乃是诸佛之本源、菩萨之根本,也是大众诸佛子之根本,不受持菩萨戒,而能成就佛菩提道,无有是处。此外,戒还包括了法毘奈耶在内,法毘奈耶就是法戒。违犯了法戒,比违犯菩萨戒还要严重,果报在地狱。譬如在佛门,有人主张大乘非佛说,他的意思是说,大乘法不是 佛亲口说的。可是佛弟子都知道,大乘法是 佛亲口说的,也是佛在二转、三转法轮所说的内涵;这些人妄说佛法的结果,已经违犯了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大乘经典是佛般涅槃后,佛弟子对 佛的永恒怀念。他的意思是说,大乘法是佛弟子为了缅怀 世尊,而由佛弟子长期结集出来的。像这样的说法,认为大乘经典不是 佛亲口说的,那也是违犯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世尊所说的真心如来藏,就是外道的梵我、神我论;既然将 世尊所说一切有情的真心加以否定,当然违犯了法毘奈耶。又譬如有人主张,佛所说的真心阿赖耶识,是妄心、是生灭法,祂不是不生不灭的真心;因为否定了 世尊所说一切有情真心阿赖耶识存在,也是违犯了法毘奈耶。诸如种种,凡是否定 世尊所说的法,否定 世尊所说的真心等等,已经违犯了法毘奈耶,也就是谤菩萨藏的人,名为舍一切善根的一阐提人。他从无始劫以来,所培植的种种善根,在他一说出谤菩萨藏的内涵,而让大众了知时,他以往所种的种种善根已经断了,已经没有任何善根存在。当他舍寿时,当然随著谤菩萨藏的大恶业,而下堕地狱受苦;而地狱之苦,那可是长劫尤重纯苦不可爱的异熟果报,已非一般人所能忍受。到那时候,他为他所说的、所作的愚痴行付出很大的代价,那可是得不偿失啊!
最后,综合上面所说,佛弟子不应该贪外我所的财物,对人要守信用并直心待人,不应该用狡诈欺骗的方式来诳惑众生,因为欺骗诳惑众生,代表这个人心性已经迂曲,与三乘菩提越走越远,于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个菩提,当然不可能有所实证。此外佛弟子应该遵守佛戒,而不是破坏佛戒,更不应该而说、而作,违背法毘奈耶的行为。因为违背佛戒,乃至违犯法毘奈耶,那都是非常不可爱的异熟果报;若为逞一时之快,而于未来无量世要受种种不可爱的异熟果报,那终究不是有智慧的人应有的心行。
说到这里时间刚好到了,今天就讲到这里,敬请各位菩萨下次继续收看!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持戒(31)
本文关键字:持戒
相关阅读
- 上一篇:第18集 波斯匿王女善光缘
- 下一篇:第16集 供佛功德--须曼花衣随身产缘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 解深密经卷第一
- 解深密经卷第二
- 解深密经卷第三
- 解深密经卷第四
- 解深密经卷第五
- 无明罗刹集
- 供佛是累积福德资粮最快速的方法
- 在家菩萨对待欲望的正确态度
- 供佛的细节
- 《心经》解读
- 《心经》所说的心是什么?
- 五戒的五施与五善
- 《心经》概说
- 三福净业之“深信因果”
- 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什么?
-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
- 关于搭衣
- 戒法常有开缘及遮止
- 八关斋戒资料整理
- 三界六道与业及解脱果的关系
- 戒能遮除烦恼
- 戒有几种?
- 僧伽有几种?云何为坏僧?
- 持咒有用吗?
- 从凡夫到成佛的52个步骤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修学佛道“信”很重要!--三资粮之“信”资
-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平实导师法语
- 亲见自住弥陀
-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声闻、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
- 什么是佛
- 如来行一切行、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
- 正说无余涅槃
- 十信位修学的基础是什么?
- 《成佛之道》简介
- 仰望佛陀
- 菩萨---当满足信位,入初住位修学,快速增
- 修福报与学佛修道,到底有何关联?
- 佛陀49年为大家说法的内容
- 心解脱与慧解脱
- 引导学人快速开悟是破坏佛的正法——开悟须
-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具足发起菩萨性的有情会显现出怎样的性相以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菩萨种性的义涵?如何发起、乃至圆满菩萨种
- 如何修证声闻菩提
- 修苦圣谛断我见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在佛法上面的进步要依靠四个条件
- 你能管住自己吗?
- 烦恼的真正原因
- 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
- 财产交税或分给子孙,算不算布施种福田
- 钱财交税或给子孙,算不算布施?
- 四宏誓愿就是自利利他!
- 三资粮之“愿”
- 定的正受
- 略说『功德』与『福德』之义涵
- 菩萨为什么要去修证广大的福德?
- 亲情、友情、爱情,乃至菩萨的悲心,都只是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五种有智慧的布施
- 释迦牟尼佛因大悲心而发菩提心---“疾得成
- “自觉觉他”时“得无违拒”,才是真正的无
- 如何修学真正的禅定?
- 菩萨修学忍辱的三项主要内容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
-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声闻、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
-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
- 六字大明咒的真实意涵
- 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
- 莲花在佛教表示什么?
-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十回向位的修行
- 三贤位之十回向位
- 灵魂是不灭的吗?
- 佛教的五净肉或三净肉是什么?
- 《楞严经》中「情」、「想」什么是意思?
- 三贤位的修行,应当如何圆成进入初地的功德
- 目录 引言:缘起与五个题目
- 第一章 永嘉大师《证道歌》第一节 永嘉大师
- 第一章 第二节《证道歌》与般若中观之关系
- 第一章 第三节 离念灵知是妄心
- 第二章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第一节 现代“禅
- 第二章 第二节 天童宏智正觉禅师之默照禅
- 第二章 第三节 关于大慧宗杲与天童宏智间的
- 第三章 佛法必须具足三德 第一节 解脱道不
- 第三章 第二节 佛法只有二主要道.
- 第三章 第三节 具足三德方能成佛.
- 第四章 释印顺人间佛教与佛菩提道之差异 第
- 第四章 第二节 当今台湾佛教之人间佛教弘法
- 第四章 第三节 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与佛菩提
- 第四章 第四节 真正的人间佛教
- 第五章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必须注意之事项
- 现场即时问答
- 跋: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 第001集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 第002集 五百陀罗尼
- 第003集 菩萨妙陀罗尼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
- 禅宗历代传法偈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禅宗公案是灭六见之法
- 藉无门慧开禅师语,与当代佛门四众共勉
- 永嘉大师《证道歌》真义
- 默照禅古今之差异
- 破邪显正乃中国佛教宗门传统家风
- 念佛现世所得十大利益
- 何谓一心不乱?怎样如说修学入一行三昧?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无相拜佛心得
- 无相拜佛、念佛,真好!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通过无相念佛,具足静中思虑的能力!
- 浅谈无相忆佛拜佛之中的掉悔盖
- 行六事法,可以往生兜率陀天值遇弥勒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修学念佛法门三资粮--信愿行
- 念佛就能往生,何需受五戒、修十善?
- 毁谤大乘不生极乐
- 勿入极乐边地胎生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孝养父母、奉事师
- 三资粮之信、愿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受持三归”
- 三资粮之行:三福净业之“具足众戒,不犯威
- 关于种福田
- 你帮家人所选的最好保险就是学佛
- 时间的故事
- 周利盘特依教奉行,成就阿罗汉果
- 鬼神干扰母子,诵念《正觉总持咒》安宅得救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佛法中是不是求财富就一定可以得到财富?
-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年轻人,二十四孝,你知道几孝?
- 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容易陷入痛苦中出不来?
- 为什么我们跟越亲的人越没耐心?
- 我看到的对面那个人,其实是我自己
- 如何感召智慧福德之男或端正有相之女?
- 节约不贪,则可延寿;奢侈过求,受尽则终
- 不生不灭法是宇宙的起源
- 佛法实相与物理学一致吗?
- 制约与习气
- 娑婆世界人类起源
- 将来万一有复制人类,请问此复制人有无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