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乘菩提修学--“趣法与次法”
人间佛教的正修行,必须注意之事项:“趣法次法”
第一节 趣“法”
【讲义文稿】趣'法、次法‛:当方向与方法确定以后,开始正式修学时,应兼顾法与次法。
法:
一、方向的建立:
1.方向的建立,即是理论架构,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方向是指知见,依不同的知见修行将产生不同的结果。解脱道修学的方向:断我见、我所执、我执。佛菩提道修学的方向:证如来藏而观察如来藏心的种种功能与清净自性,方能发起般若实相智慧;进证如来藏含藏的一切种子,成就一切种智,方能成佛。勿作佛学研究而堕于文字、依文解义。
2.依八识论为前提而修行者,若能如实了知蕴处界的内容,则声闻解脱道的修习,此世至少可证初果。依八识论为前提,大乘佛菩提道的修习,此世多能开悟明心;二道皆可实证。
3.依六识论为前提而修行者,声闻解脱道的修习,尽劫亦不能断我见、不能实证初果,永被三缚结所系;依六识论修习佛菩提道(参究禅宗以求证悟般若),必堕意识境界中,永劫不能实证如来藏,无法证得第八识的真如法性,不能生起实相般若智慧。所有六识论者精进修习佛法,皆必偏差而枉修一世。
二、必须重视方法论:
1.不论声闻人所修解脱道,或菩萨所修成佛之道,都必须有完整的理论架构、及确实可行的观行方法,才有可能实证。解脱道的方法论:如何了知我见的内容?如何断我见?如何断我所执、我执?应有具体观行的方法。佛菩提道的方法论:如何见道……等。
2.其理论必须完全符合经教圣言量,其实修方法必须有次第并且可以实证,实证的结果可以依比量及现量加以检验,必须通过圣教量的检验。
3.若欠缺方法论,所言不论如何胜妙,终将只是画饼充饥;若欠缺完整理论架构,纵有实证,亦只是入门而无法悟后胜进。
讲记:最后,平实再为大家特别叮咛的是:人间佛教的正修行过程中,必须注意的事项,即是诸位常常在经中读到的四个字:趣法次法──平等地趣向法与次法。大家进入佛门以后,都希望修行能有成绩,而成绩就是您所亲证的法;可是在准备证法之前,得要先具足次法;次法若是不具足,您就无法得到法。不论是声闻道的法,或者是菩萨道的法,实证时都一样要“趣‘法、次法’”。
第一目 先建立正确方向
好!现在先来谈“法”。想要得到法,第一个部分先要建立方向,方向建立好了,才能谈得上趣法然后证法。
建立方向的第一点,是说对于法的理论架构,您得要先弄清楚;如果想要修的是罗汉道、解脱法,那么对于《阿含经》解脱道的理论架构就必须要先弄明白,才能够建立实证时的正确方向。
您如果是想要修佛菩提道,那么您对佛菩提道的理论架构也要先弄清楚;弄清楚了,就拥有修学的基础了。所以,不论是学罗汉法或佛法,都必须先建立方向,也就是建立正知正见。如果依不同的知见来修行,一定会产生不同的结果;譬如依六识论来修学解脱道,平实保证你断不了我见,当然更断不了我执。如果您是依八识论作为知见,建立了这样的正确方向来修解脱道,想要断我见则是可能的,甚至想要断我执时也是可能的。同样的道理,依八识论来学佛,您才有可能证得如来藏;如果是依六识论来修学佛菩提时,佛菩提见道的第一步就是开悟般若,而开悟般若的实质内涵就是先要明心,也就是亲证第八识如来藏;假使是依六识论来求明心呢,最后证得的当然会是意识觉知心,只是在意识的种种变相(譬如在五欲中的粗意识或想像而不可证的细意识)上面广作文章,终究是悟不了第八识如来藏的;那么学禅之后自认为开悟时所认定的最后识,当然就变成是证得离念时或某种境界中的意识心,就与禅宗或法相唯识宗所悟的第八识如来藏迥异了!那当然无法被认定为真正的开悟,而且将来以圣教量自行印证时,也将无法通过圣教量及禅宗公案的检验,终究没有丝毫的功德受用,而实相般若智慧也无法生起来。
倘若是站在六识论的知见基础来修学佛菩提,当您自认开悟时所认定的最究竟识当然是意识,结果当然只能证得意识境界,落入粗意识或细意识境界中,同于常见外道,仍然是落在三界中而无法证得三界外的实相心。可是意识却是生灭法,不论是如何微细境界中的意识心,永远都是由意根与法尘为因缘而从如来藏中出生的。所以依六识论来修佛菩提,是不可能见道的,自然也不可能进入佛法的内门来广修六度万行。一定要依八识论大前提来修学,您才有办法证得第八识如来藏,也才有办法进入佛法的内门之中来勤修六度万行。这就是依六识论与八识论不同前提来建立方向时,必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出来:六识论者无法断我见而不可能实证声闻果,也无法证得第八识如来藏而不能实证佛菩提果;八识论者则是可以使您断我见而证声闻初果,也能使您悟得第八识如来藏而成为实义菩萨僧。
所以,声闻法解脱道的修行方向,一定是要依《阿含经》中说的八识论来修行,否则一定会落到第六意识中,绝对无法断除我见,更无法进一步去断除思惑以及我执;因此六识论是害人的邪论啊!即使是在南传佛法中修学罗汉道时都是如此的,若是修学佛法成佛之道时,当然更是如此了。那么,当您建立了八识论以后,修学过四阿含声闻罗汉法时,一定会断我见,不可能断不了我见的。那时再来学禅,已经知道前六识是所生法,而意根(第七识末那识)当阿罗汉舍报的时候,还是可以灭掉,也是应该要灭掉的;那么,十八界全部灭尽以后,唯一剩下的当然就只是最究竟的第八识如来藏罗!这时候您就会知道及确定自己是想要进入佛法的内门中修行,而不是想要进入声闻法的内门中修行。那时您会这样子想:“我想要开悟实相般若时所证的标的,当然就是如来藏了,也就是第八识。”这样子,您参禅的方向才能够正确。方向正确了才有可能证悟,否则永远都会绕著意识去打转,总是落入意识的种种变相之中,想要证悟如来藏就遥遥无期了!
所以,佛菩提道修学的入门方向是要亲证如来藏,当然要先承认祂的存在,而不是继续坚持六识论而否定第八识如来藏的存在。由此可知,佛菩提的实证是以亲证如来藏的所在作为入门而成为见道者,然后经由观察如来藏心的种种功能以及祂的清净性,才能够发起实相般若的智慧;接着再观察祂的本来性与涅槃性,就能了知阿罗汉所无法了知的无余涅槃中的本际,然后进而去实证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当您圆满具足证知如来藏所含藏的一切种子时,一切种智便成就了,您就是究竟成佛了。而这个过程是必须要经由亲证如来藏心以后,才能一步又一步去达成的。这不是思想,不是哲学、玄学,而是可以实证的法界实相;所以千万不要去作佛学上的研究,别落入文字、名相之中去作经典文字的训诂及考证,否则终究只能成为佛学专家而不是实证者,那就变成佛学思想家而不可能有所实证,依旧只是三乘菩提中的凡夫;当人间出现了实证的菩萨僧时,这位佛学专家就只能处处被菩萨僧辨正而无法正当的提出法义辨正来回应。
当一个学佛人进入佛学研究的领域而不求实修的理论与方法时,难免会被外国一神教专门研究佛学的“博士”们所误导而落入六识论中,于是就永远进不了内门来修罗汉法或佛法,他将永远是依文解义者。如果人间一直不断有依文解义者出来为你们说法,你们怨不怨呢?你们会不会怨恨他?(有人答:会。)因为你们是未成之佛啊!已成之佛说:“明明我讲的不是这样,竟然有人说我讲的是那样的说法,那是在诬赖我。”所以过去佛会怨他。而现前诸位未来佛也在怨他,未来世的学罗汉及学佛众生也会怨叹被他所误导,所以说是三世佛怨嘛!也正因为这个缘故,佛门中才会有“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的说法。因为现在已成之佛若是听到他们说错了佛法、罗汉法,还狡辩说那就是诸佛所说的法义,那么诸佛都同样会是啼笑皆非的啊!
如今还在人间住持正法的十方佛都会说:“这种愚弟子,竟然把诸佛所说的法讲成那个样子,还说是我们诸佛讲的,真是谤佛啊!”所以现在佛也是要“怨”他的啊!未来诸佛当然就是诸位啊!诸位未来佛也要怨他:“都是你误导我落入六识论邪见中,害我永远没有办法证得罗汉法,也害我无法进入内门广修菩萨六度万行,永远都在门外广修菩萨六度而进不了门。”所以诸位一定也会怨他,那当然真的是三世佛怨。所以千万不要作依文解义者,我相信诸位也都不希望被依文解义的人误导,都希望能被有实证的人来教导,这样我们这一世就有机会实证罗汉法或佛法,这才是真正的“趣法”。
在大乘法中,您如果找到了如来藏,那时也是会断我见的,否则就一定会退失;若是不退失的人,当然同时是断我见的人,当然也是证得声闻初果的圣人了。而且,在大乘法中,同时也是把三大阿僧只劫中的第一大阿僧只劫,超越三十分之六了!短短的一生之中就能超越第一大阿僧只劫的三十分之六,何乐而不为?而如来藏确实是可以实证的,自古以来那么多禅宗祖师都实证过。现在当代,也有许多人在正觉同修会中实证了。实证了以后会怎么解说佛法呢?欢迎诸位每周二到我们台南讲堂来,看平实是怎么讲《金刚经》的。绝对不是像你们以前所听过、所读过的那样,这才是实证的人讲经。
所以,大家都不想要依文解义,也不想被人误导;我们既然要学佛,就要快快乐乐地实证。但并不是学得快乐就没事了,如果学得快乐就算是真正学佛了,那么学习如何游山玩水、学习布施众生,也都是很快乐的事啊!然而那是没有用的,因为无法断我见而证声闻果,也无法证如来藏而证菩萨果;所以,除了一定要快快乐乐地学习以外,还要有所实证;并且这个实证是可以透过经教检验的,完全是符合圣教量的。不但如此,还得要能通过比量的检验,更可以通过现量的检查,这样才是快乐的学罗汉及学佛而又有所实证。假使您能够这样,才是真的“趣法”,那么您这一世就没有白来一趟了。
第一目的第二点:建立八识论的方向就能实证佛法。如果依八识论的前提来修行,在您已能如实了知蕴处界内容的前提下,以声闻解脱道的实证目标来修学,这一世是一定可以证得初果的;若是依六识论的前提来修学解脱道,这一世绝对没有机会证得声闻初果,永远断不了我见。如果依八识论的前提,你这一世大乘佛菩提道的修行,也会有开悟明心的机会;不论你有没有来正觉修学,都是有这个机会的,只是机会比较少而已;因为,你已经不会再落入意识里面去了,一定会往寻觅如来藏的方向去前进,那你就是真正“趣法”的人,可能就有机会亲证实相般若啦!如果一直都不来正觉修学也没关系,这一世没机会,下一世也许会有机会啊!因为八识论的正法种子已经种进你的心田去了!若是下一世还没有机会亲证如来藏,无法悟入般若禅,那么也许十世、百世以后你就有机会。不过,你如果进到正觉同修会来,可能这一世就会有机会证悟了,因为平实确实已经帮助很多人实证如来藏而发起般若智慧了。
相关阅读
- 上一篇:什么是佛法?——略说三乘菩提之异同
- 下一篇:大乘佛法的集结(一)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佛说有内法、有外法!
- 无漏有为法
- 八识 (百度词条)
- 如来藏 (百度词条)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何谓证悟?
- 略说法尘
- 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
- 六识出生的条件是什么?
- 世间三昧,出世间三昧,世出世间三昧
- 五位百法简介
- 百法明门之“一切最胜故”
- 百法明门五位百法之五十一心所法
- 五十一心所法之五遍行与五别境
- 五十一心所法之善十一法
- 完整的佛法
- 八正道的修行方法
- 住心看境和眼见佛性不一样
- 四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的意涵
- 住位修行|五根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七种最上供养仪轨
- 佛教梵呗唱诵的由来及法会的真实义!
- 三皈依真实义
- 元宵节观灯起源----点燃无尽灯!
-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 农历二月初八,恭迎本师释迦牟尼佛出家日!
- 一经通就能百经通吗?
- 女人学佛可以获得成就吗?
- 佛陀是创造这个世界的主人吗?
- 一门深入之“念佛法门”
- 有关祭祀的一些正见
- 完整的佛法
- 窃盗现前僧物果报非常严重!
- 大年初一--恭迎弥勒菩萨圣诞!
- 菩萨行十善业的一些要点
- 十善业与五阴世间
- 十善业与业报因缘
- 十善业与器世间
- 邪淫的过患!
- 佛经为什么被称为“三藏十二部”?
- 恶来不报,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 菩萨行十善业的一些要点
- 何谓苦集?
- 何谓苦灭?
- 悯念众生的难处
- 菩萨在证悟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先教后施,名大施主
- 47、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 正元老师
- 48、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集 正光老师
- 49、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集 正光老师
- 50、双身法非佛法-上集 正伟法师
- 51、双身法非佛法-下集 正伟法师
-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正伟法师
- 53、禅宗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 正伟法师
- 5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正德老师
- 55、完整的佛法 正伟法师
- 怎么断三缚结?
- 为什么要断三缚结?
- 如何修除烦恼?
-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吗?如何祭祀才能得福
- 如何为亡故的父母、亲属追福?
- 藏密为什么不是佛法?
- 恒顺众生----就是要随顺一切吗?
- 真正的出家人
- 如何放生才如法?
- 佛经为什么被称为“三藏十二部”?
- 如何正确阅读佛经?
- 说法之师名为法师
- 佛经很难懂吗?
- 五时三教及其代表性经典
- 什么是观行?什么是观想?
- 学佛一定要吃素吗?
- 什么是四悉檀?
- 什么是世界悉檀?
- 佛教是不是宗教?
- 宗教是单纯的信仰吗?
- 宗通与说通的关系
- 佛教怎么定义宗教?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殊胜的念佛法门
- “生从何来、死往何处?”
- 也谈“中阴得度”!
- “念佛法门”之一门深入!
- 念佛求生净土,免脱生死之苦!----恭迎阿弥
- 恶业如坠石,念佛如渡舟!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关于助念的知见
- 什么叫作回向?如何正确回向?
- 回向的力量
- 什么是一切施及不思议施?
- 是不是应该努力把这一世应得的财物都赚到手
- 定力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好处!
- 恶来不报,先以定动,后以智拔
- 舍一得万报
- 菩萨应如何看待及管理财务?
- 末法的悲忍!
- 什么是真正的三昧?----世间三昧,出世间三
- 如何为开悟种下好的因缘?
- 持戒之人,心念会非常清净!
- 如何忏悔才能见到好相?
- 精进学佛也要有张有弛,善观因缘!
- 如法无倒的回向,就能够促使佛道顺利无碍!
- 正觉同修会回向文
- 圆满十信位:护惜佛法,乐持五戒十善,勇发
- 满足十信位,真正发起菩提心!
- 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
- 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一切风水吉地的根源!
- 众生为什么每一世都失忆?
- 共相怨害喻----陀罗尼 [英文] A Parable of
- 我们为什么应该素食 [英文] Why Should We
- 布施得福 Virtues Cultivated from Dāna
- 【佛典故事】咒陀罗尼[英文] Incantation
- 【佛典故事】菩萨妙陀罗尼 [英文] Bodhisa
- 【佛典故事】五百陀罗尼 [英文] Five hund
- 【三乘菩提】实证佛教 [英文] The Positivi
- 恭敬孝顺父母,能享受无穷尽的福报!
- 【学佛释疑】何谓佛教? [英文] What is Bu
- 依世间真实相而说戒罪
- 身口四大,念念生灭,罪是如何成就的呢?
- 当心误犯两舌而不自知
- 故意含糊其辞让人猜测,也是妄语
- 不妄语的原则就是如实而说
- 邪淫罪之轻重差别
- 广钦老和尚 开示法语录 第一段【英文】
- 八个兄弟共一胎(德文)Die acht Brüder
- 起心动念真的要很小心!
- 弥勒菩萨偈
- 玄奘法师所译经论
- 翻经留作将来眼----一代高僧玄奘法师
- 当观无常以离众苦
- 精进要有节度,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佛食马麦--佛陀也不能改变因果法则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 第027集 迦叶问疾 正超老师
- 第028集 须菩提问疾(上) 正超老师
- 第029集 须菩提问疾(下) 正超老师
- 第030集 富楼那问疾 正超老师
- 第031集 我与无我不二(上) 正子老师
- 第032集 我与无我不二(下) 正子老师
- 第033集 真假出家 正子老师
- 第034集 涅槃与生死无二 正子老师
- 第035集 阿难尊者 正伟老师
- 第036集 弥勒菩萨(一) 正伟老师
- 第037集 弥勒菩萨(二) 正伟老师
- 第038集 弥勒菩萨(三) 正伟老师
- 第039集 于理于事谈道场(一) 正伟老师
- 第040集 于理于事谈道场(二) 正伟老师
- 第041集 于理于事谈道场(三) 正伟老师
- 第042集 于理于事谈道场(四) 正伟老师
- 第043集 绝待实相、无垢不二之道场(一) 正
- 第044集 绝待实相、无垢不二之道场(二) 正
- 第045集 绝待实相、无垢不二之道场(三) 正
- 第046集 绝待实相、无垢不二之道场(四) 正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