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

31、五时三教(一) 正伟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伟老师开示
 

各位萤幕〔屏幕〕前的菩萨们:阿弥陀佛!

先问候大家:色身康泰否?少病少恼否?游步轻利否?众生易度否?各位现在所收看的节目,是由佛教正觉同修会为各位准备的节目“三乘菩提之法华经讲义”,也就是本会 平实导师的著作《法华经讲义》的导读课程。

在上一次的课程当中,正才老师为各位介绍到了 文殊菩萨回忆起过去 日月灯明如来的状况,所以今天我们就先来把《法华经》前面经文的内容顺序把它理一下,才能够具足地理解经文到现在情节的顺序。首先,释迦世尊在灵鹫山顶为无量的大众演说《无量义经》,《无量义经》讲完之后,世尊进入了无量义三昧之中,此时 世尊眉间放出大白毫光芒,普照了东方一万八千佛国世界。由于这个殊胜的景像,弥勒菩萨就请问七佛之师的 文殊菩萨个中的缘由,于是 文殊菩萨就回忆起自己在无量无数劫之前,他也曾经在 日月灯明如来的面前看到过同样的瑞相,那个时候 日月灯明如来也是先讲说了《无量义经》,然后进入无量义三昧,也同样地放出眉间白毫光相,也同样地普照,并且现出了一万八千佛国世界,让与会大众能够得以见到。

释迦世尊今日所现出的瑞相,完全相同于那个时候,所以也代表了 释迦世尊接下来也要像过去的 日月灯明如来一般,要讲说最后、最上的大法教了,也就是《法华经》。会说《法华经》是最后之法,因为 日月灯明如来乃至诸佛在说完《法华经》之后,就化缘圆满要入涅槃了,这是诸佛的常法,所以也代表了 释迦世尊说完《法华经》后,也会很快地入涅槃了;而最上则是说,代表《法华经》是诸佛最圆满的法教,它函盖并且总结了 释迦世尊所曾经说过的一切法教。

为什么说《法华经》必然是诸佛世尊最上、最后、最圆满的教法呢?我们来回想看看,本师 释迦世尊祂一生的说法分成五个时期:华严时、鹿苑时、方等般若时、唯识种智时、法华时,所以总共有五个时段,叫作五时之教。接下来,我们就要先依着《法华经》的内容来讲五时三教,也就是整体佛法的修行次第。学佛就好像现在我们要出外旅行,要出去学习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那并不是漫无目的地往前冲就可以达到目的地;在出门之前,要先在家中看清楚地图、整理好计划——我要先坐什么交通工具到达甲地,然后再换哪一种交通工具到乙地去——如此次第前行,才能够完成全部的参访。这是一位佛弟子,特别是菩萨道上的菩萨,生生世世非常重要的工具;如果没有目标或者是次第已经错乱了,那就会走许多的冤枉路,甚至是掉下悬崖半途而终。在过去正觉的学员当中,也有很多人不懂或者是轻忽了这个道理,所以轻则原地踏步无法前进,重则掉落深谷无法修学。因此,有关于佛道的次第、顺位,对我们修行人而言是不可不慎啊!

在《涅槃经》上 佛说过,释迦世尊在菩提树下成佛之后,世尊首先为大菩萨们,像是 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包括主要来自于他方世界的菩萨摩诃萨们,开始演说《华严经》。地点则是从人间一直说到天上,总共有七处八会,人间有三处、天上有四处,所以在这个时候听法的对象,他并不是人间一般的菩萨或者是声闻人。佛说《华严经》的时候,由凡夫地讲起,然后十信位、三贤位、十地、等觉、妙觉,把成佛之道的次第具足完整地演说了一遍;也就是未来 释迦世尊即将在这个娑婆世界所要示现的法教,全部都讲说了一次。它显示了佛法的大富与大贵,显示了 世尊无量劫久远以来早已成佛,显示了 世尊无法思议的大福德;而不是只有解脱道这么简单,也不是只有成就阿罗汉灭尽一切法入涅槃,在三界中消失不见踪影,那只能叫作穷苦之道。

所以,可以说《华严经》不是为了这个世间的大众讲说的,绝大部分此世间的众生都还不具有听闻的资格。所以《华严经》的与会者,主要都是从他方世界来的,主要是那一些大菩萨摩诃萨们,这些菩萨摩诃萨知道了阎浮提世界的 释迦世尊即将要成佛了,所以不约而同地从他方无量的世界前来祝贺,并且听闻 释迦世尊的法教,这种情形也是诸大菩萨摩诃萨的常法。

所以在《涅槃经》中说,世尊出世就像是太阳升起了。佛陀最初成道的时候,为十方诸大菩萨演说《华严经》,就好像是太阳初初地要升起,此时整个大地都还是漆黑一片,天边微微地露出一丝丝的曙光,这个时候的阳光只会照在最高的高山顶上。当大地还是黑暗一片,太阳即将升起的时候,眼睛还没有看见太阳光,但是却可以看到远方最高的山顶开始有了光亮,那是因为第一束的阳光会先照在最高的高山山尖。譬如,如果我们有机会去阿里山看日出,或者到印度喜马拉雅山去观看高山的日出,我们地上的人们会先看到山尖、山顶开始有光了,就知道太阳即将要升起了。

这就是 释迦世尊成佛后第一部所说的《华严经》,是对大菩萨摩诃萨所说,所以此时只度化十方的大菩萨们,用七处八会的方式把 世尊这一生要说的法,也就是全部的佛法道次第全部都演说一遍无所遗漏。这是 世尊在成佛后第一次的说法,也代表了 世尊真实的成就了佛道,没有什么是不圆满成就的。所以,不能像那一些外道说:“啊!释迦牟尼也是在度众的过程中,不断地、渐渐地修正以及增补祂的教法啦!释迦牟尼也是在后来度众的经验里面,向我们外道学习了各种的方法,所以代表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所证的佛道其实还没有圆满啦!”华严时的教法,就是显示了 世尊的大富、大贵,从最初悟道的时候,就已经完成了一切的佛道成就;只是因为此土众生的根器还没有恢复、还没有成熟,所以在后来的教法当中 世尊必须由浅至深、由简入繁地解说各种法教,而不是像世间的愚痴人所说,说 世尊也是随着年纪越大说法也才越纯熟的,说 世尊老年的法教跟年轻的法教是不同的啦!

在《法华经》中也充分地显示出这一点。最初的华严时,在《法华经》中叫作“旁追”(也就是从旁追赶),也就是在经中 佛所说的“穷子喻”。有钱的父亲终于遇到了失散多年的独子,所以就直接叫儿子回来继承家业,结果从未见过老爸的儿子,却因此吓到昏倒了;也就是隐喻最初所说的《华严经》那不是一般尚未发起大心、那些小根小器的人所能信受的,也代表了佛道的成就是有一重又一重的次第,它没有办法逾越、也不能够躐等,是一点儿也快不得的。佛法上的成就必定得要循序渐进,否则就会徒劳而无功;如果随意地将更上的法教传授给还没有具足的根器,则众生只会吓到昏死,也就是无法接受。所以讲说《华严经》的时候,并不是对于此土众生一般性的法教。

华严时之后,接下来 佛从天界回到了人间,世尊在鹿野苑找回了那些曾经跟随祂的五位比丘们,开始为五比丘说法,建立了最早的声闻僧团,从这个时候人间才开始有了佛、法、僧三宝。此后的十多年当中,佛陀讲说《阿含经》《法句经》等等,这一些最早的经典主要就是阐述着二乘菩提的解脱道,要让弟子能够快速地断除三缚结、成就初果须陀洹,再进而进修二、三、四果成就阿罗汉。最初大部分的众生跟随 世尊修行,对于什么是真正的修行、什么叫作真实的解脱、到底自己能不能够解脱,其实统统都不明白、不知道;得要跟随 世尊学习,经过 世尊有顺序的引导教学之后,终于能够断结而证得了初果。

一位实证须陀洹的行者,他必然是清楚地知道未来向上直到四果阿罗汉所应实证的内容是什么,于是自己知道自己在未来一定能够入涅槃,所以对于三宝——佛、法、僧团——必然生起了具足的信心;如果不是这样,那么这个人就不会是真实的初果须陀洹人。所以这一位初果人,他的心量就变大了,能够接受更上的法教了。在这一段十多年的时间当中,世尊所转的法轮,主要说的就是二乘的教法,说四圣谛、十二因缘,让弟子能够自证自知成就解脱道。有了能够离开轮回三界的基础之后,那么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所努力的目标,就是要能够离开三界、离开五蕴十八界而入涅槃,于是我们就把这一段时间叫作鹿苑时,又叫作阿含时。

好,我们整理一下。世尊说法的第一时叫作华严时;第二时叫作鹿苑时,或叫作阿含时。也就是讲解《阿含经》的时期,在这个阶段 佛陀有时讲解经(sutra),有时制定戒律(vinaya),有时针对前面曾经说过的经文有更详细的解释,那就会成为论(abhidarma),所以经、律、论三者合称为三藏(tripitaka),所以鹿苑时的法教又叫作藏教——三藏之教的意思。

由于第一华严时是针对十方菩萨摩诃萨天上说法,所以鹿苑时才是 佛陀对人间众生的初转法轮;前面的华严时是日照高山,太阳照在高山的山顶山尖之后,接下来的初转法轮叫作日照幽谷,也就是阳光最初升起的时候,会先照到最深的山谷,使得那一些小根小器、没有信心能够解脱的众生,也开始可以得到解脱的利益,因此得以更发起上求佛道的大心。在鹿苑时的阶段,佛所说的阿含诸经,也已经开始用隐覆地、密意地在阿含经文之中处处都有“此识极清净,为客尘所染”(《南传阿含经》),也就是本来清净心的法教。

由于鹿苑时所教授的二乘解脱,它并不是究竟成佛之法,所以在《法华经》上把阿含时所说的法叫作化城——一个不是真实存在,而是 世尊化现出来的安乐城影像——只是用来让小根小器的众生、让二乘种性的众生得以暂时得到歇息的地方。所以阿含时所说的藏教,又叫作“二诱”。也就是在《法华经》所说到的这一位穷子,因为在外流浪太久了,没有办法相信长者说自己就是这个家的儿子。

好,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先为各位介绍到这一边。谢谢大家!

阿弥陀佛!

【浏览量 267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