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相似佛法(二)

52、琅琊阁错解阿赖耶识“念念生灭”的真实义 正旭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旭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今天所要讲的主题是:琅琊阁错解阿赖耶识“念念生灭”的真实义。

琅琊阁他们在许多文章中,都坚持“阿赖耶识是有为法、是生灭法”,他们也引用了《成唯识论》的说法来证明他们的论点。所以今天我们首先就来看他们所引的《成唯识论》怎么说?《成唯识论》卷3:【“阿赖耶识,为断为常?”非断非常,以恒转故。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这一段论中,对阿赖耶识的叙述,有“恒”的部分,有“转”的部分,张志成、琅琊阁他们完全不管“恒”的说法,只针对“转”的部分来说,又误会了“转”字所讲的标的,所以就将“念念生灭”作为阿赖耶识是生灭法的证明。这就是标准的断章取义。

《成唯识论》这段文字所说的标的有两个:第一个标的是“心体”,说之为恒;第二个标的是“种子”,说之为转。心体“恒”,所以“非断”;种子必须念念生灭,才能有功能作用而持续不断运行着,名之为“转”,所以“非常”。《成唯识论》的论文当中,也说明阿赖耶识心体:“恒谓此识无始时来,一类相续常无间断,是界趣生施设本故,性坚持种令不失故。”第八识心体不但是三界六趣众生不断生死的施设根本,其心性坚住不坏而能持种,使所持的各类种子都不会失去的缘故,名之为“恒”。

然后说明第八识心体所执藏的各类种子,说:“转谓此识无始时来,念念生灭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可为转识熏成种故。”这一段论文是说,第八识心体并不是只像石头一般无觉无知的存在,而是有其所执藏的各类种子不断地前后生灭,来产生无漏有为法的功用;所以各类种子都必须前后生灭无常,才能产生世间法各类有为法的功用。所以说,此识的种子自从无始以来,就是念念生灭前后相续不绝,名之为“转”;而这些种子是“前后变异,因灭果生非常一故”,才能成就一切染净有情的异熟、离系等五果;最后再作定论说:“可为转识熏成‘种’故。”这里是说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不是心体,意思是说,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必须是前灭后生、念念生灭的运转,才能被七转识熏习成为未来种子的缘故;种子不断地运转而前后念念生灭产生作用,说之为“转”,所以是“非常”。

解释了《成唯识论》的这一段的论文,我们接下来再来看以下这一段论怎么说?《瑜伽师地论》卷51:【阿赖耶识于所缘境念念生灭,当知刹那相续流转非一非常。】这里所谓的“念念生灭”,是在说明阿赖耶识的种子缘于三界九地一切法的时候,有其功用的缘故,必然“刹那相续流转”;各类种子流转时的相貌,当然是前后变异,“非一非常”。所以“转”时“非常”,指的是“种子”,并不是针对心体。由此可见,琅琊阁他们对《成唯识论》中的所说,都只是“噉文字谷,不知舂炊”——他们只是吃了未去壳的生谷子而不能消化,就来毁谤如实说法的善知识,真是愚人。

为什么说阿赖耶识必有心体是常?首先,我们来看以下这一段经文,《杂阿含经》卷12:【识有故名色有,识缘故有名色有。我作是思维时,齐识而还,不能过彼:……。】这一段经文“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已经很明确的显示:阿赖耶识是万法的根源。如果没有一个常恒的心体,仅纯粹是念念生灭的识,阿罗汉入无余涅槃的时候,第八识没有名色为缘,岂不是变成断灭?如果阿赖耶识纯是念念生灭的识,那么八地菩萨断尽烦恼随眠时,阿赖耶识应该已断,如何可以说八地以上的菩萨他的第八识名为异熟识?成佛之时,第八识名为无垢识?如果说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的心体是同一个,那么如何可以说阿赖耶识的心体不是常?如果说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的心体不是同一个,那么每个人应该都有十个识,岂不是违背圣教量?

其实阿赖耶识跟异熟识,都属于《成唯识论》中所说的第一能变识,依其具有不同层次的法相来命名。阿赖耶识依其具有对分段生死种子的“能藏、所藏、执藏”的“自相”来命名;异熟识依其“能引生异熟果”的无记性法相,而以“果相”来命名,均属于第八识的异名。如果阿赖耶识与异熟识没有一个共有而常恒的心体,阿赖耶识灭的时候,如何还有异熟识可以说?同理,异熟识与无垢识也必定是同一个心体,否则异熟识灭,无垢识变成无中生有,岂不是大错!

琅琊阁他们又提到《百法明门论》中,将阿赖耶识归属于有为法,而批评 平实导师说“阿赖耶识是不生不灭法”是错的,他们所说的语意大概是如此。然而,他们却不知道如果将阿赖耶识的心体也一并归于生灭法,那么《百法明门论》就会如同我们前面所说的义理必成断灭论;这就表示将阿赖耶识归于有为法,只是从某个角度来说的。阿赖耶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的自相,这种自相是可灭的,灭了以后,永舍“阿赖耶识”的名,所以第八识此时名为“异熟识”。既然阿赖耶识本具的“能藏、所藏、执藏”的自相是可灭的,名称也是可灭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是有为法。如果以这个角度将阿赖耶识归属于有为法,就因此一起将阿赖耶识的心体也归于有为法,就会有断灭论的大过失。

此外,有为法分为有漏有为法与无漏有为法,有漏有为法应该灭除,是染污法,是遍计执的依他起性的缘故;无漏有为法应该修持及保护,是清净的依他起性的缘故,直到成佛永远不灭。阿赖耶识心体若没有无漏有为法,琅琊阁他们乃至连五阴身心都不可能存在,还能想要修行清净成佛吗?成佛以后还能不堕于断灭空中吗?

又有人说,《百法明门论》中有六种无为法,无为就是没有生、住、灭,所以虽然阿赖耶识是生灭法,但是还有“六无为”是常住法,所以不是断灭论。提出这种说法的人,可以说是完全不懂《百法明门论》的意旨。《百法明门论》开宗明义:【一切法者,略有五种:一者心法,二者心所有法,三者色法,四者心不相应行法,五者无为法。一切最胜故,与此相应故,二所现影故,三分位差别故,四所显示故。】(《大乘百法明门论》)这一段论文,“四所显示故”已经明显表示:五位百法中的第五位“无为法”,是前四位——也就是心法、心所有法、色法、心不相应行法等四位九十四法——互相运作所显示出来的法,纯粹是显示法,没有作用,不能成为诸法的所依身。如果没有第一位最胜的“心法”八个识,就不可能有第五位的六种“无为法”显现。所以说,如果百法中的阿赖耶识纯粹只是生灭法,那么阿赖耶识灭了以后,“无为法”就不再显示了,那岂不是将《百法明门论》解释成断灭论?

由上面的说明,我们可以知道阿赖耶识必然有一个不生不灭的心体,绝对不是像琅琊阁他们所说的那样——阿赖耶识是“念念生灭”的心。既然真如是属于《百法明门论》中的无为法,是显示法,真如又是第八识的识性,所以证得第八识者,才能“现观”第八识在蕴处界诸法运作当中所显示出来真实而又如如的法性。由于真如是第八识的识性所显,而说真如是第八识的“相分”,平实导师在他的书中都是这么说,《成唯识论》中也是这么说,绝对是正确的。琅琊阁他们一直反对这种论点,不断地批评 平实导师的论点,这样子正显示出他们连《百法明门论》都看不懂,更何况是《成唯识论》。

再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真如可以独存,不必依第八识而显示出来,那么真如必然不是第八识的真实识性,玄奘菩萨如何可以说“真如亦是识之实性”?如果真如不是显示法,可以独存,那么《成唯识论》就变成谬论,应该改为“成真如论”才对。那么,佛说“齐识而还,不能过彼”,岂不是有错?琅琊阁他们岂不是都成了谤佛者了?如果真如不能独存,那么定有所依,由于只有八个识,这八个识是“一切最胜故”,而第八识又是前七识的所依,前七识又是生灭法,真如当然必定依第八识而有。而菩萨在进入八地以前的第八识名为阿赖耶识,如果阿赖耶识是生灭法,如何可以说八地以下的菩萨所证以及所转依的真如是常住法?所以说,阿赖耶识是生灭法,是不包括心体来说的,否则《楞伽经》怎么会说“藏识灭者,不异外道断见论议”?(《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

还有人说:“真如”在经中有时候指的是第八识。这种说法也是成立的,但不是全部都是指第八识,要看经文所说的义理,才能决定经文中所说的“真如”指的是第八识,还是第八识的识性。因为真如是第八识的识性,所以可以用“真如”来作为第八识的名称。然而,即使经中所说的真如指的是第八识,仍然无法改变真如是属于第八识的真实识性;也就是第八识的心体必定是常,才能说真如是第八识真实而如如的法性。

最后,我们把前面所说的义理作成结论: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必然具有常恒不灭的心体,而且三者必定是同一个心体。而真如不能独存,是第八识在五阴身心运行过程中显示出来的真实识性,必然要依第八识而存在。《成唯识论》论文中所说“念念生灭”,指的是第八识所含藏的“种子”,而不是第八识心体。由此我们可以知道:琅琊阁他们确实错解《成唯识论》所说阿赖耶识“念念生灭”的真实义理,所以将《成唯识论》中处处显示“阿赖耶识心体是常”的真实义理也一起否定掉。

今天这一集就讲到这里。谢谢各位的收看!

阿弥陀佛!

【浏览量 168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