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三乘菩提  涅槃  悟道  公案  十信  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修伏性障>

烦恼即菩提

[修伏性障]  发表时间: 2015-08-09 20:4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在初禅之前我们就应该要先求见性,因为初禅以后,二禅开始全部都偏于伏断烦恼的功夫;我们知道,断除了烦恼就没有办法起念参禅,就会落入一念不生,就会落于无念之中。参禅必须要在一切的烦恼因缘之中来参究,而不是离开一切的烦恼因缘。
禅就是经里讲的“ 菩萨不断烦恼证菩提”,如果一个人会修行,会参禅的话,他对于烦恼不但不不是不拒不迎,他反而积极的投入一切的烦恼因缘里面去,在一切烦恼的境界上去探究;因为真如不离一切的烦恼,所以经中讲“烦恼即菩提”。
厌离烦恼境缘就不能明心见性,所以《  大集经》卷15里又说:厌离烦恼是为魔业。
此外,你自己的烦恼也是道庄严 伴。为什么菩萨到七地入地心还不舍思惑?初地满心已经可以把最后一分思惑断尽,为什么他故意不断?一直留着?
因为:若没有烦恼而入涅槃,初地满心到六地满心的六种无生法忍的现观都无法证得,这些现观的因缘都是在自己与众生的烦恼中出现的,犹如镜像,犹如光影都是从烦恼中整理出来的现观境界啊 !
因为一个烦恼使你产生一个问号?由这个问号去探究,你有了道种智就有能力去探究它为什么会这样,探究完成时才会知道原来是某一种现观;刚出现疑问时跟现观智慧看起来是两回事,好像无关,所以每一个疑惑都不轻易放过,这些疑惑都是在烦恼之中出现的(只有十住位见性所得的身心世界如幻观,是因为眼见佛性而出现的,其他的都在烦恼中出现),所以烦恼是菩萨的庄严道伴。如果你把思惑断了,你根本不想理会众生,也不会与众生往来,就不可能有那些烦恼作因缘,无法证得六种现观,所以烦恼是菩萨的道庄严伴。
你绝对想不到那么稀松平常的小烦恼却会成为引发现观智慧的因缘;所以有烦恼时,不要被烦恼业所转,要能利用烦恼。
众生正是因为没有菩提智慧,所以没有正念之心,因此就以烦恼为怨敌;有烦恼出现时就气愤不平,或者恒生恶念,以烦恼为怨敌。
可是菩萨不同,智慧与正念具足,因此能与烦恼作为道伴。恶友也一样是道伴,过去世所造的恶业现行了,也一样把它当作助道之伴;没有智慧的人就想捨离烦恼,捨离烦恼就是二乘人;阿罗汉都是捨离烦恼的,所以就永远不可能发願再度接受众生之身,捨离思惑或烦恼的人连善有之身都不想接受,何况接受恶有之身?
菩萨是靠著大願与大悲心,才会再来接受人间的恶有。
如果有了道种智而生到天界去,因为在天上都是看光的,若是你的光特别强、特别漂亮,特别荘严,没有纯蓝光,纯红光,而是金、白色的光芒中夹杂种种妙色光的荘严相,大家心知肚明:此人福德与智慧都高。诸天主见了你都得跟你顶礼 ,那你还有什么慈忍、悲忍可修呢?全部都是顺境时,诸地满心现观的引发因缘就不会出现了,那要怎么修成诸地满心的现观智慧?
《维摩诘经》不也这么说吗:烦恼淤泥中出生莲华。菩萨的道业就是在众生的烦恼淤泥中完成的,如果不是卑湿淤泥,还长不出莲华呢!
所以烦恼存在并没有关係,但是我们应该于烦恼得自在,不要让烦恼于我们得自在——我们要能够掌控烦恼——这样就成功了。
(摘录平实导师这些精妙入微的文字时,末学赞叹不已,十分感恩:南无平实菩萨摩诃萨!)
佛法修学真的很难:非定不禅——心粗散乱,无有定力者很难觅得行相微细的真心;以定为禅,伏断烦恼,却又易于偏入外道法或是退堕二乘法中,同样与明心绝缘。所以菩萨学佛的第一要务就是抉择善知识:唯有随顺善知识教导,成佛一事斯可希冀。
愿所有的菩萨皆能善待烦恼,掌握在烦恼境中走钢丝的智慧:既不厌离烦恼,断如来种;也不随顺烦恼,增长凡夫异生性——以烦恼为助道阶梯,于佛菩提道上证量次第增进,迅速成佛!
------ 平实导师《  禅—悟前与悟后》以及《优婆塞戒经讲记》
本文标签:烦恼(49)菩提(40)禅(31) 本文关键字:烦恼,菩提,禅,萧平实,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