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三乘菩提  涅槃  悟道  公案  十信  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故事>哲理故事>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第六十七、企图找寻世界边缘的赤马仙

[原始佛教圣典故事选编]  发表时间: 2015-05-09 10:0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有一次,佛陀到憍萨罗国的首都舍卫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树给孤独园。
在一个天还未亮的清晨,给孤独园来了一位名叫「赤马」的天子,想要拜访佛陀。赤马天子展现着绝妙的容色,身体还泛出柔和的亮光,照亮了整个给孤独园。天子先向佛陀礼拜问讯,然后向佛陀提了一个问题:
「世尊!到底我们能不能跨过这个世界的边界,到另一个不生、不老、不死的地方去?」
「不能跨越这个世界的边界,到达一个不生、不老、不死的境地。」佛陀明确地回答。
听到了佛陀这样的回答,赤马天子十分折服地赞叹说:
「太神奇了,世尊!世尊这样的回答。为什么我会觉得神奇呢?因为我回忆起过去生时,曾经是一位名叫赤马的外道仙人(修行人)。那时的赤马仙,练就一身了得的神足神通,能够快速地腾空飞行。有多快呢?就像一位熟练的弓箭手,在他射出的箭通过树影宽距离的短暂时间中,赤马仙就能从东海跨过西海。那时的赤马仙心想:以我这样了得的神通能力,应当可以飞到这个世界的边缘。不仅心想,赤马仙还真的付诸了行动,除了吃东西、少少的睡眠时间、大小便之外,每天不停地展现神通,快速地往这个世界的边缘腾空奔去。就这样不停地飞了百余年,还是到不了这个世界的边缘,就死在路途中了。真是稀有啊!世尊作了这样的回答。」
佛陀接着告诉赤马天子说:
「现在,我就以我们七尺的身躯,来告诉你什么是世界,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怎么止息的,以及止息的方法。
赤马天子!什么是世间呢?世间就是染着的五类聚集(五受阴)。哪五类呢?是带有爱染的物质类、情感类、思考想象类、意志类,以及辨识了别类。
什么是世间形成的根本因素呢?是爱染;包括表现于现在与未来,对自我、以及自以为我所拥有的各种形式的爱。
什么是世间的止息呢?对各种形式爱染的断除、舍离、灭尽、无欲、息没,就是世间的止息。
世间止息的方法呢?是八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
赤马!应当了知世间苦迫的真相,断除世间所有的忧苦;应当了知形成世间的真正根源并断除它;应当了知世间的寂灭并体证它;应当了知世间寂灭之道,修学这世间寂灭之道。赤马!如果能够这样,才是真正的跨越了世间的边缘,渡过了世间的爱染。」
按语:
一、本则故事取材自《杂阿含第一三○七经》、《增支部第四集第四五经》、《相应部第二相应第二六经》,另参考《增壹阿含第四三品第一经》、《别译杂阿含第三○六经》。
二、赤马天子所说的不生、不老、不死之处,其实就是指涅槃的境界。赤马天子一开始之所以会向佛陀提那样的问题,表示了他以为另有一个实在的涅槃之处,有别于这个生老病死的世间。这是个错误的观念,哪有在这个生老病死的世间之外,还存在着一个涅槃的世界呢!所以佛陀会明确地予以否定。这就让我们联想到龙树菩萨在《中论》〈观涅槃品〉中说的:「涅槃之实际,及与世间际,如是二际者,无毫厘差别。」涅槃与世间的舞台(范围;际),是一样的,都是我们这个五蕴身心。我们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该句偈颂的前一颂:「涅槃与世间,无有少分别,世间与涅槃,亦无少分别。」就是「烦恼即菩提」这样的说法,也应当从这个角度来理解。
三、「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世间,是找不到起头与结尾的,当然也就无所谓边界可得,即使神通了得的赤马仙,也只是白费了百年的岁月,得到了累死在途中的结局,哪里到得了世间的边缘呢!不仅实体的宇宙世间找不到边缘,就是生死流转,也找不到起头。所以经中都以「无始」来形容,而说:「众生无始生死,无明所盖,爱系其颈,长夜生死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杂阿含第九三七经》等)《中论》〈观本际品〉中也说:「大圣之所说,本际不可得。生死无有始,亦复无有终。」
四、宇宙世间有多大呢?这是一个不能成立的问题;没有答案的戏论!佛法关注的重心,是人生的苦迫,以及苦迫的彻底解决,佛陀一向是扣紧这个重心来教化的。就苦迫的人生来说,世间的范围,就是我们的五蕴身心。对我们有意义的世间并没有太大,以感官与意识所建构出来的经验世界,就是我们实际的世间,《杂阿含第二三一经》间接地表示了这样的意涵。
五、本则故事也隐含了一个深意:不具正见的神通,再了得也没有益处,就像赤马仙的枉费力气做白工,终究与佛法的修学无关。
本文标签:世界(8)企图(1)找寻(1)边缘(1) 本文关键字:企图,找寻,世界,边缘,赤马,
相关阅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