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

113、阿含经在佛法中之定位(三) 正文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文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今天这一集要继续跟各位来分享“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定位”。

我们上一集已经说过,四阿含当中其实早已经密意说有这个真实的常住心了。佛在四阿含当中说,处处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这个识,祂是阿赖耶识。而佛说三世之内外、粗细、好丑、远近的色阴,它是“非我、非异我、不相在”,乃至于受想行识等阴,也是“非我,非异我,不相在”。而佛也说“取阴俱识”的道理,佛说取阴俱识,“于色中识住,攀缘色,喜贪润泽,生长增广;于受想行中识住,攀缘受想行,贪喜润泽,生长增广。”(《杂阿含经》卷二)

那什么叫作取阴俱识呢?取阴俱识就是说能取五阴、执持五阴而跟五阴在一起的阿赖耶识,也就是说“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这个识,这个识是五阴所缘的识。五阴就是十八界法,十八界法当中,意根界是心,六识界是心,全部摄于十八界当中。学人如果想要在五阴当中去断离,学人如果于五阴当中全部厌离、全部舍离,就能够得证解脱果。这个在《杂阿含》二八九经里面,佛如此说:【如是,多闻圣弟子于色生厌,于受想行识生厌,厌故不乐,不乐故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杂阿含经》卷十二)这样子厌舍五阴、七识心以后,舍寿不再现起未来世的五阴还有七识,所以说这个就叫作无余涅槃。也就是说,阿罗汉其实是灭尽了五阴,舍离了五阴,乃至于断了对于五阴的执著性以后,灭了意根,所以入了无余涅槃,这个涅槃它并不是断灭法,这个涅槃是本际第八识。也就是说,当声闻人入了无余涅槃,断了五阴,必是有一个本际;如果没有一个本际的话,那就入了断见了,那就是落入了断见外道。

所以舍寿前的五阴、七识,其实是由取阴俱识所取的缘故,也就是“名色缘识”的第八识。这个在《杂阿含》二八八经里面如是说:【如是生、有、取、爱、受、触、六入处、名色,为自作、为他作、为自他作、为非自他无因作?】答说:【尊者舍利弗!名色非自作、非他作、非自他作、非非自他作无因作,然彼名色缘识生。】(《杂阿含经》卷十二)这个是舍利弗所提出来的这个请益,在问十二因缘这一部分那个法;这是探究十二有支的名色——受、想、行、识七心还有色身,它是自作还是他作,还是自他作,或是非自他作之无因作。经里所答的是说由第八识而生,因为名色缘识而生。也就是说,这些受、想、行、识并不是自作,不是他作,它是由第八识而生的。这是说明名色等七识心不是自己能造作自己,也不是由他人能够造作自己,也不是由七识心自己配合他人来创造自己,也不是外于自作、他作的无因作;是因往世的七识心、色身所造的业行,而由“识”生此世名色的七识心,所以说“名色缘识生”。

名是受想行识,色是五根色身,识阴是眼、耳、鼻、舌、身、意等六识,再加上意根末那识,名色就具足了这样子的七识心。名色既然是属七识心所有,那能够缘名色的、能够让名色所缘的、能够生出名色的,那一定是有另外一个常住心;这个常住心就是“名色缘识生”,名色缘识生的这一个第八识心的这个识。这个识就是“识缘名色”的这个识,这个识就是“齐识而还”的识,这个识就是佛所说的“入胎识”的识。因为依于这个识,众生才会入胎;依于这个识,才会识缘名色;依于这个识,才会生出众生的这个五根;依于这个识,才会生出众生的六识心;依于这个识,才会生出众生的受想行识。所以这个识不是他生的,不是他作的,这个识祂是本来具足的。

所以在四阿含中,其实从上面的经文我们能够知道,四阿含中早已经密意说有八识了,有眼、耳、鼻、舌、身、意六个识,再加上意根,还有本际“识缘名色”的这个识,总共八识;而不是没有说七识、没有说八识。在四阿含中其实早已经说明了我们众生都是有八识,如果说阿含没有说八识,而以六识论将八识论否定,这是严重误解阿含佛意的人,这个是不知不解阿含佛意的人。所以,在初转法轮的四大部阿含诸经当中,其实已经处处隐覆密意而说般若、而说一切种智了。因为愚痴的凡夫才会谤佛“初转法轮、二转法轮、三转法轮,说法前后矛盾,互相抵触”,而将最究竟了义的唯识种智的法说成是虚妄说,将最究竟了义的唯识种智的法说成是方便说,而将唯识诸经说成是佛灭后的诸弟子所造,而否定唯识方广诸经是佛说的,而说“大乘非佛说”。这个其实是严重的谤佛、严重的谤法。

譬如堕于学术研究的某法师,在其所著作的《唯识学探源》里面,这一本书里面怎么说呢?他说:“像后代发扬大乘的唯识学,原始佛教里头当然是没有的,原始佛教的缘起论,确有重‘心’的倾向,后代的佛弟子顺着这种倾向,讨论有关心识的问题,这才有意无意的走上唯识论。”可是我们前面所举出的阿含的经典,其实已经处处已经说明唯识正理,阿含与二转、三转法轮没有丝毫抵触,般若中观以及唯识种智的正理,佛早已经隐覆密意在四阿含中已经宣说了。否定三转法轮唯识诸经所说七识、八识的人,他的问题是在什么地方呢?他的问题是在未能如实证解四阿含的佛意。

如果说四阿含中所说抵触般若中观的话,那这么说宣说阿含经的时候的释迦牟尼佛应该还没有成佛,仍不解般若中观的缘故,但这个是谤佛啊!这些佛学学术的研究者,他们说阿含所说抵触般若中观,般若中观与阿含是互相抵触的,这样子说的意思就说明了,宣说阿含经的时候的世尊,祂其实还没有究竟圆满;因为祂还没有真正了解般若,还没有真正了解中观。但这个是严重的谤佛啊!如果说般若中观所说它是抵触唯识种智的话,那也同样,是不是宣说般若中观的这个时候的释迦牟尼佛是还没有成佛?因为还没有证得唯识种智的缘故。如果是这么说,如果说般若中观所说抵触唯识种智的话,那这样子也是严重的谤佛啊!

那这样子的谬论,将会让三转法轮的诸经正理让它蒙上灰尘;让这些三转法轮的正理,这三乘正法的根本的如来藏义,将会被淹没掉,将会没有人愿意去修证、愿意去修学。佛法就会因为这样子,慢慢地离开阿含所说的正理,也会堕于意识思维所知的这个五阴缘起性空里面,也会堕于意识思维所知的这个无常无我当中,而成为断灭论的人。那这样子会让佛法逐渐地趋于浅化,会让人人如果闻熏这样子的一个法的时候,会让佛法逐渐地没落掉,会因为这样子的熏习根基转浅,那就慢慢地成就了末法;末法其实就是因为这样子所造成的。

所以,法其实没有所谓末法、正法的问题,是因为“人末”的问题;是因为人无明遮障,没有如实地去证解佛所说的佛法,所以让佛法逐渐地趋于没落,让佛法逐渐地趋于浅化,才会变成末法,这个就是“狮子身中虫”。因为以这些相似佛法,以这些相似佛法来取代佛法,来诽谤真正的佛法,是让佛法趋于由正法变成末法的最主要的一个原因。

像这样子说的人,他其实就是谤正法轮,那谤正法轮的人呢,佛说就是造无间的地狱业啊!这样的愚痴的学人,如果随其修学,如果有愚痴的学人随着这样子说法的人修学,随着这样说法的人来诽谤,这样子是跟他一起共同成就无间的地狱业。我们为了要救这些人离开谤法的地狱业,宁可在这个地方忠言逆耳,看这些人因为谤法未来世将会入于不可救拔的这样子一个境地,我们怎么可以默然呢?怎么可以眼睁睁地看着他们后世受苦呢?如果是这样子的话,就不是菩萨所应该有的心行的。

所以,其实把这些法义的真正的道理把它揭示出来,无非是为了要救护因为误解了佛法的人堕入了这样子的邪见。因为堕入了邪见,乃至于进一步来诽谤了大乘如来藏,来诽谤了佛所说的最微妙最殊胜的了义的正法,那这样子的话未来世的地狱果报是堪虑的啊!所以身为菩萨的修学行者看到这样的情形,怎么可以不起悲心来救这些人离开谤法的地狱业呢?所以,虽然这些话讲出来以后,可能会让堕于学术研究的人产生许多的烦恼,但是我们宁可忠言逆耳,也不能看着因为邪见的缘故,乃至于跟着谤法而造成了未来世无量的地狱果报。

所以,四阿含诸经所说的,其实早就已经隐显都已经符合般若中观还有唯识种智的妙智了,若有真善知识依止正义而疏解之,则诸佛子就能够真实明了四阿含诸经中佛所说的真实义理,也能够印证二转、三转法轮的般若还有种智都是佛陀真实的意旨,也能够令一切人天不能否定大乘唯识种智的妙法。四阿含诸经所说的,早都已经隐说、显说,而且完全符合般若中观,也完全符合了唯识种智的妙理;所以我们才会说,其实佛所说法“初中后善,纯一满净”。佛所说法初时说、中时说、后时说,都是依着这唯识本际的这样子的一个道理,来宣说佛法真正的道理,所以佛所说的法,“初中后善,纯一满净”。这个纯一满净的这一个法,就是我们所说的真如心,就是我们所说的这个禅宗所证悟的这个如来藏第八识心。这个第八识心也就是在般若系经典里面所说的非心心、无心相心,也就是阿含期所说的本际、阿赖耶、如来藏乃至于有分识。

所以佛其实早已经在四阿含中都已经显说、隐说说了唯识的妙理了,都已经说了这样子的道理;其实它完全是符合般若中观,也符合唯识种智的妙智。所以,如果有真善知识能够依着这样子的正义来解释阿含的正义,诸佛子才能够真正的明了四阿含诸经当中佛所说的真实义理;也能够印证佛初转法轮所说的阿含正义,能够印证阿含正义其实是与二转法轮、三转法轮的般若智慧还有唯识种智是互相印证的,这个都是佛陀真实的意旨。因为树立了这样子的一个不坏的法,树立了这样子的一个常住不坏的这个真心,这个是本住的法;那这个本住的法能够令一切人天不能否定大乘唯识种智的妙法,也能够让众生在修学佛法过程里面不会落入了断见还有常见,所以《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

这四大部《阿含经》所集诸经是一切佛门的学人所共同认为佛说的,这是无异议的。从四阿含中我们可证知中观,从四阿含当中可证知般若,从四阿含当中可证知种智唯识诸经确实是佛所说的,佛在四阿含中早已经显说、隐说中观般若还有种智唯识的。二、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般若中道智还有唯识种智的正理,不但符合阿含所说,也更进一步能建立四阿含诸经所未曾细说的大乘别敎微妙正理;而且能够让佛子能够依这样子的正理修学,乃至逐渐地地增上直至成佛。所以,二、三转法轮诸经所说的般若中道智还有唯识种智的正理,不但符合阿含所说;它不但符合阿含所说,而且更微细的去说明阿含所没有细说的这一部分。佛是因为这样子的、依着这样子的因缘,次第开显这样子的佛法,所以让我们能够逐渐地因为佛法次第的了知,而能够修学一切的佛法。

所以,阿含、般若、唯识如鼎三足,阿含、般若、唯识就像鼎的三条腿一样,它是互待互成的,缺一不可,缺了任何一个都是不可以的;因为必须要能够这样子知道《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地位,它是非常重要的。《阿含经》其实早已经宣说了般若,也宣说了一切种智;所以《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阿含经》不能偏废。修学佛法的人不能偏废于阿含,认为说《阿含经》那个是小乘法,认为四阿含其实只是在说解脱道,认为四阿含根本没有说唯识种智妙法,认为说四阿含并没有说般若中道智;其实佛在这个地方早已经说,在阿含里面早已经说般若还有唯识种智了。所以这一部分的法,佛在这个地方已经隐说、显说,已经宣说了。

所以佛法其实是不应该分派分宗的,佛法其实都是以这一个“识缘名色”的这个如来藏、这个阿赖耶识为心、为宗;所以不管是阿含或是说般若,或是说唯识乃至于华严,都是依止着这个唯识心、依止着这个第八识心所证入,所以能够开显后续所修证的佛法。

我们今天已经把《阿含经》在佛法中的定位说完了,今天时间已经到了。

阿弥陀佛!

【浏览量 593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