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三乘菩提之宗通与说通

40、离二边通之一 正源老师

视频播放:
视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音频播放:
音频下载链接(点击右键"另存为")
 
由 正源老师开示
 

各位菩萨:

阿弥陀佛!

我们继续来解说《宗通与说通》。在上一集当中我们为大家说明了菩萨宗通所得六通当中的“不可思议通”,如果按照书本的顺序的话,接下来应该要说明“意通”;不过我们把意通放到后面再来说明,这一集我们要为大家开始来说明“离二边通”。

离二边简单讲就是般若中道,因为 平实导师在《宗通与说通》当中这样说:【离二边者,谓离有无、去来、断常、增减、生灭、一异、俱不俱、菩提烦恼、生死涅槃、有为无为、善恶净染……等等二边。离二边者,乃是般若中道之意。以起般若慧故能入中道,远离二边,是名离二边通。】

我们见闻觉知的六识心,打坐修定虽然能够修除妄想,但是祂是有出有入的,就是有时入定妄想没了,心中不起一念,说祂寂然清净;可是有时入,那必定会有出,纵然能够打坐入定十天半个月,最后还是得出定;出定之后即使不致于妄想纷飞,但是面对六尘境界种种分别,念头又何曾有断过?所以见闻觉知的六识心,其实是落在两边的,入定是一边,出定是一边,根本谈不上离二边。可是菩萨所证的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从来没有入定与出定,从来不曾住在定中与定外,所以祂不落两边,因此说祂才是真正离二边的中道实相心。

但是现在佛门中的修行人普遍都不知道这个道理,都是想要将见闻觉知的六识妄心,尤其是意识心,修除妄念而变成离二边的中道实相心,可以说是知见严重的错误。因为见闻觉知妄心的本质,是依着根尘触而生起的,只要一生起就要面对各自所缘的六尘境,比如说眼识要缘色尘,耳识要缘声尘,乃至于意识要缘法尘;因此纵使说让祂入定,心中没有语言妄想,甚至于二禅以上的等至位当中前五识都灭了,所以不缘外五尘境,只留着意识缘着定境法尘,而说是寂然清净;但是只要一出定,六转识还生,又再了别外五尘境以及相应的法尘境,当然种种分别又会再现起,又会回到丛闹的境界。因为纵使修到一念不生的离念灵知心,也必定是与六尘相应的,必定是与六尘相接触的。因为离念灵知心,仍然有六尘中的见闻觉知;既然有六尘中的见闻觉知,必定会对六尘起贪爱、瞋厌等等的心行;心行既然有违顺——有违有顺,必定会生起了取舍的心,会取清净的境界,会舍污垢的境界等等;像这样子一来,一定会堕于取舍的两边,那就必定不是本来就已经在中道实相境界中的第八识如来藏心。

如来藏则是从本以来就是离六尘的见闻觉知境界,所以不对六尘起顺心违心的境界受;因此不会对六尘万法作取舍,是离取舍、离净垢、离断常、离来去、离生灭、离增减、离善恶等等种种二边相。像这样本来离取舍的心,才是真正的中道实相心。如果能够亲证如来藏,而这样的现前去作观察,转依如来藏的中道实相境界,才可以称之为是真正的“中观”。反之,如果是落到离念灵知心的意识境界,那是永远不可能舍离取舍、净垢、断常等这些的二边相;觉知心中虽然作种种离二边的想还有作意,然而其实都不是真正的中道观,都是自以为已经证得中道观,其实仍然不离取舍、净垢、断常等等这些的二边相。

应该是离念灵知心意识证知自己虚妄,证知另外还有一个第八识心本来存在;然后现观这个第八识如来藏,从来就是离二边,从来不堕两边;离念灵知心意识因为这样转依如来藏的中道体性而住的时候,这样的离念灵知心才是已经入住于中道实相境界;具有这样现前观察的智慧,才可以称为亲证般若慧的菩萨。一切人示现在人间,都是八识心王同时具足,都是意识心与第八识并行不悖。见闻觉知的六识妄心,尤其是意识心,不论有念无念,永远都是意识心,永远不是落在寂静的一边,就是落在丛闹的一边,永远不能够将第六识的意识心变成离二边的中道实相心第八识如来藏;因为这两者的体性是本然不同,是截然不同,怎么可以互易呢?

我们再从另一个面向来了解第八识如来藏的中道性。因为第八识如来藏具有异熟性,所以虽然祂本体永不坏灭,但是祂的内容却有变易、有作用,成佛的时候能够变为无垢识真如,因此说祂是非常非断的中道。这意思是说,如来藏在佛菩提道的资粮、见道、通达、修道还有圆满究竟的唯识五位当中,或者是说在眠熟、昏迷、无想定、灭尽定以及正死位的这五无心位当中,乃至于说在到了无余涅槃当中,这个如来藏祂都是自在的,所以祂不是无常的法。如來藏,虽然祂不是无常的法,可是祂不生灭的主体识当中,却有种种异熟以及等流种子不断地流注变异,所以说祂不是常;因为不是常,所以才说有作用。整体的如来藏,就是这样子非有变异,非有变异是说祂的主体自在,不生灭、不增减;可是祂也非无变异,非无变异则是说,祂里面所含藏的异熟果种,还有修道清净法种,继续在流注变易之中。而且祂也是非有作用,所谓非有作用是说祂离六尘见闻觉知,而在五位中寂照不灭,能够任运随缘而不动,清醒的时候也是一样是这样子的;祂又是非无作用,这非无作用则是说,祂如果无作用,一切有情就一下子全都会变成死尸,但事实上并不如此,所以说祂也是非无作用,并不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只有如来藏非常、非无常,非有变异、非无变异,非有作用、非无作用,这样才能称为中道实相。其他的五蕴十八界诸法,都不能称为中道实相。

如果错认一念不生无思维时或者是说寂而常照时的灵知心,是如来藏或者是真如的话;甚至于以意识的细心、极细心作为有情三世流转的主体识,那就与外道及民间信仰的常见论者,甚至于断见论者没有差异,那就不是真正的佛法。会有这样子错谬的观念,都是由于对佛法不如实知,尤其是以学术研究来修学佛法的人,受到近代日本研究学者以考证方式研究结论的影响,错误地以为《阿含经》里面不曾说过第七、第八识;所以他们只承认有情具有前六识,否定有情有第七识意根以及第八识阿赖耶识如来藏,就以这种错误的知见作为研究的原则,坚定地主张六识论;所以就推论出荒谬的结论,认为般若是说“一切法空”的,是空性而只有名言的相,所以说叫作“性空唯名”,它是性空而只有名言之相。但是这样之后,就会执著一切法空,认为这个一切法空、缘起性空的道理才是真实法,就会这样认为;认为说一切法都是因为没有真实自性,祂的本性就是本来就是空的,才会依着因缘条件而生为有,不必如同阿含所说的,由于本住法依着因缘条件而现起为有;就是认为无中才能够生有,有了还是无,而这个有是缘起有、是假有的。这种说法没有本住法为根本因,成为无因唯缘而能生一切法,其实只能说是缘生性空,并不是阿含所说的缘起性空。

而有这种说法就是因为,如果只从现象界的有情身心以及种种善恶的依正果报这一切的法去观察时,当下所见这一切法,确实是存在的;这时候只有运用意识思维,比量地想象推论,才能够生起这一切法,都是依于因缘条件而存在为有,都是假施设而有,所以不是自有的;这个有,也会因为因缘条件的散坏,而消逝变为空无,所以不是永远都有的;从这个现象来观察,当然会产生一切法都不是实有的存在的观念,然后才会得出这一切法都是假有、都是空的结论。也就是,用意识思维去建立一个假有、一个空的观念,以这个观念为真实有,这就是即有即空的深见——说这就是即有即空的深见;甚至于说这样的空与有,能够无碍地相融相即,用这样来解释——解释什么呢?解释说,诸法之所以是毕竟空,就是因为它是缘起有,因为诸法是缘起有,所以诸法是毕竟空;就说,若真的了达缘起有,必能通达毕竟空,通达毕竟空,也必能知缘起有;就说这样子能够开显了圆满的中道正见。

但是这一切纯粹只是意识思维想象的,而且是不符合世间逻辑的,因为当一切的“有”无常断灭之后,归于空无的那个“无”怎么能够相融而相即?必须是有两个法,仍然存在而融合为一了,才可能相融而相即。如果所说的空只是无常断灭后的空无,基于这断灭空无的空而产生的见解,却能够与已经空无而不存在的有相融相即,当然我们要说这样的说法太不符合世间逻辑了。以这样来说“八不中道”,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中道观,只是意识思维想象的中道观,与佛法实证上的中观完全不同,本质上是断灭见的无因论法,堕于断见与常见两边;是自以为已知、已解、已证中观,自以为已知、已解、已证般若,自以为是不堕两边的中道观。而且佛法中所说的中道,并不是只有八不而已;而是亲证中道以后,现观一切法都是中道,乃有无有量的中道、无有数的中道,不可量化、不可数化。不能了知这个真实义,不能如实地了知中道的真实义,将般若中道界定限在八不之内,那就大失佛法的真实意旨了。

当然如实义的中观——中道的观行,固然能够现观一切法“毕竟空”,在毕竟空中能够成立“缘起有”。般若与中观的毕竟空,都是在形容可由菩萨现前观察触证的实相法、本住法——第八识如来藏的体性。说祂恒是以无性为其自性,所以从现象上观察祂,全无三界中蕴处界的有性,而说祂毕竟空寂;然而毕竟空寂中,却又现见祂具有藉缘生起一切法的真实自性,并且恒常如是这样“毕竟空寂不碍缘起有”,这才是般若与中观的真义。我们就以明镜来作譬喻。

明镜比喻实相法界。这个明镜就犹如虚空般的空寂,所以说祂是毕竟空;可是祂却具有能够藉缘变现种种色相,就是禅宗祖师所说的“胡来胡现,汉来汉现”的自性。这明镜的自性不但不碍众色的藉缘生起,甚至可说明镜的这一个能生众色的自性,正是众色生起的根本因;因为如果没有明镜这一个自性,众色之相(就是现象界的万法)根本没有办法在明镜上显现出来,就是没有办法在明镜上显现出现象界万法的那个法相。就是这样子,明镜的空寂性不碍众色的缘起有,有智慧的人现前观察,看到了明镜上显现的影像,也看到了明镜,能够知道明镜与影像不一不异,成就了中道观;而没有智慧的人就只能够看到明镜上的影像,并且把这个影像执著为真实。实证中道观的菩萨,就是这样现观,现观明镜中的影像,就是现象界万法的缘起有,这个影像都是依明镜、依实相法界的毕竟空作为根本因,藉着种种缘而虚妄现起不实之法;同时也现观了明镜与影像是不一不异的,这时候看待影像是明镜本有的功能体性的一部分,又何尝不是明镜的一部分?经过这样深切地体认,因此不急于断除一切现象界法的缘起有,依着实相法界的毕竟空而安住,永远不取无余涅槃。定性声闻人则只能够现观影像这个现象界的“有”它的虚妄不实,不能够现观明镜的所在,无法实证明镜与影像不一不异,就会唯恐来生再堕入虚妄的现象界有中,所以舍报时必定取无余涅槃,不再来三界中受生。

实相法界“毕竟空”,是不堕入“现象界有”中,是空无现象界的有性;这才是实相法界的毕竟空,正是声闻所不能观的空,才是大乘菩萨与二乘声闻证空的异同所在。其实 佛陀在宣讲《般若经》也正是在开示这个意旨,佛陀在《大品般若经》里面开示有一个菩萨心,这个菩萨心叫作不念心,又叫作无心相心;在《小品般若经》中又说有个菩萨心,这个菩萨所证的这个心叫作非心心。佛说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无常空,蕴处界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无有真实不坏的我,所以说一切法空;但是蕴处界的存在与生灭,都是由于有这个不空的空性心、非心心、无心相心。所以一切法空的般若,不堕空、也不堕有,祂不堕断边、也不堕常边,不生不灭、不来不去,祂和五蕴不一不异。这样来说中道,才是 佛所说的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都是这样来讲这个菩萨心,就是众生的实相心——第八阿赖耶识如来藏。佛是依这个实相心如来藏的体性来说般若,般若诸经所说的种种法,都是这个实相心的法。祂是实相法,永远不生灭的法,具有八不中道的体性,不是性空唯名而是空性。所以,般若讲的是实相法,不是单讲蕴处界空相的虚相法,怎么可以用虚相法来判定般若思想为性空唯名?

因为不承认蕴处界外有实相法存在,认为蕴处界一切法缘起性空就是法界实相;这样的缘起性空,其实只是缘生性空。可是一切法空,一切法缘生性空以后,就是全部都空掉了,就什么法都没有了,那就没有究竟不坏的法存在;既然没有究竟不坏的法存在,那就是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了以后就变成无法,就变成没有法;可是把这个无法,把这样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灭了以后的无法,建立为真实有的法,然后再从意识思维中去离两边,不思维有、也不思维空,说这样就是中道,这其实叫作“兔无角”的法。因为它实际上的意思是说,兔子头上一定没有角,建立兔子头上没有角,这才是真正的法,才是真实的正确的法;但是兔子头上没有角这个法虽然是世间现象的真实,可是却不是一个本身存在、有意义的法。因为兔子头上没有角,这个法一定是要在相对于牛或者是说羊头上有角这个法来说、来立论,这样才有它的意义;否则光说兔子头上没有角,纯粹就是只是一种戏论而已,一种没有意义的言谈。

今天我们为大家解说到此。

阿弥陀佛!

【浏览量 677次】
栏目分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