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20、如来藏中藏如来(3)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4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佛说:“如来的法,不论是哪一聚、哪一团,都是常住法,都不是断灭法。不可以说涅槃是断灭,不可以说无我是断灭,因此说常住非断。一切智者可以知道一切的法,但是却不住于有为之中。”佛说:“我经过无量世的辛勤劳苦,累积聚集了一切智慧的光明,所以如今才能够说这部经。这个正法日,为诸众生大明照,这一种功德,以及无上正法的声名,普遍的流入一切智的大海里面;但是这个法,却只是为那一些能够调柔心性的,而且能够流注圣性的那一些佛弟子们说。因此这一部经——也就是《大宝积经》所在之处——去读诵、去解说的时候,诸天鬼神、阿修罗、摩睺罗伽全部都会来拥护,水火王贼……等的恐怖都不能够危害。”

  但是这一部经里面的密意却不可以广说,所以佛又交代说:“诸比丘啊!从今天以后,不信受大乘深妙法的人,不应该跟他说这一部经;如果是一天到晚在找寻经典的过失的人,你也不应该把这一部经拿给他们读。或如在外道那一些人之中,也不应该为他们说。乃至对于佛子们,如果不是很恭敬,而且很渴求大乘菩提的法,也不应该为他们解说。”这意思就是说,“如来藏心体在哪里?”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密意,甚至于有的阿罗汉,他是定性声闻的种性,是不回心的阿罗汉,佛都不让他们开悟实相的;所以他们只能证悟二乘菩提所说的缘起性空,却是没办法悟知无余涅槃的实际理地——没办法证悟大乘菩提;所以,如来藏在哪里呢?他们悟不到。连一切天主都应供养的二乘不回心圣人,佛都不让他们知道这个密意,怎可为那些因缘不具足的凡夫与外道明说呢?因此,佛说这个是甚深密意。佛交代说:“如果有人违背我前面所说的交代,为那些证悟因缘还没有具足的人明说,这个人就是亏损法事、亏损如来。”如果是亏损法事、亏损如来,罪就太大了,所以不应该为别人明说如来藏的所在,以免亏损了法事、亏损了如来,成就大罪。

  说了这么多以后,佛接著说:“如果你把这个识——持身识——或者叫做‘去入胎的识’,把专门讲这个‘识’的经典拿来读诵、礼拜、供养、为有缘证悟的人解说,如果有人这样做的话,大家都应该来供养这个人,应该来恭敬这个人。”如果你将这一部讲第八识——阿赖耶识的经典,详细的读诵、受持、解说……等,那你就是‘持如来藏’的菩萨。

  这里讲的‘识’,就是如来藏,可是这个‘识’在讲什么?讲持身识啊!意思就是说:持身识就是如来藏。所有的经典都说:持身识就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名阿陀那、阿陀那的意思就是‘持身持种’;所以,从执持身根的缘故,我们说:如来藏既然能持身,当然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因为每个人的持身识,都不可能有两个——不可能有如来藏持身而又同时有阿赖耶识持身,所以持身识就是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不可妄说阿赖耶识不是如来藏。

  如来藏为什么是持身识?接下来《楞伽经》还有说明。《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佛告大慧:“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离我我所;不觉彼故,三缘和合方便而生;外道不觉,计著作者。为无始虚伪恶习所薰,名为识藏,生无明住地,与七识俱,如海浪身常生不断;离无常过,离于我论,自性无垢,毕竟清净。”

  解释如下:佛告诉大慧菩萨说,如来之藏——就是如来藏——祂是一切善法的根本因,也是一切恶法的根本因,所以说是“善、不善因”。如来藏能够普遍的出生或者增长一切五趣六道的众生。“兴”就是增长,“造”就是创造出来,就是出生。如来藏就像一个魔术师一样,一下子变出这个色身,一下子变出那个色身;有时候,变一个人身给我们;有时候,变一个天身给我们;有时候变个饿鬼身给我们,每一世都不一定,因此而说“变现诸趣”。

  可是,如来藏的自体虽然能够变现我们这些色身,也变现了七转识的我们,有见闻觉知,能够作主;可是祂在这些境界里面,祂却是没有“我”性——无五蕴我的体性——而且祂也不落到“我所”里面。“我所”就是指相对于我们的见闻觉知心的色身与六尘,那叫作我所。见闻觉知心所贪著的是什么呢?六尘里面的种种法,好看的、好听的、好吃的,乃至难看的、难听的、难吃的,这个就是我所。难看、难听、难吃的,众生也是会执著的啊!难道你们不执著难看、难听、难吃的吗?都有执著啊!怎么会不执著?什么才叫不执著?看到难看的色相,心里不知道难看,那才是真正的不执著;听到难听的声相,心里不知道难听,那才是真正的不执著。那请问你们知不知道?知啊!知就是执著。难道你愿意“每天遇到难看的色相时都不知道难看吗?你不愿意!这就是我们对讨厌境界的执著;然而这种执著,其实就是对于觉知心所面对的“我所触知外境”的执著,这也是我所的执著。

  可是如来藏祂不觉得有“自我”存在,祂完全是“无我性”的。祂也不返观自己存在或不存在——不起证自证分。那祂对这些自己所变现出来的六尘中的种种法,祂也完全不贪著,所以叫作“离我所”。祂能够变现觉知心的我与我所,但不执著我与我所,为什么呢?因为祂的体性就是离见闻觉知、离思量执著。如来藏有这种体性,你证得如来藏(就是阿赖耶识)以后,可以这样现观,那就是“始觉”,刚刚觉悟、初始觉悟啦!

  “始觉位”菩萨所觉悟的内涵是什么?就是“本觉”,众生不能够觉悟到如来藏有这个“本觉”的自性,所以成为“不觉”。众生不能觉察到如来藏在哪里,不能去观察如来藏的体性如何,因此不能转依;结果就是三缘和合,方便而生我与我所。如来藏如果有业力、无明及父母的因缘,以及三界器世间的因缘,祂就可以出生了我们这个五阴出来。外道他们没有办法去觉悟到这个“自心如来”在哪里,无法把“自心如来”这个阿赖耶识找出来,所以他就产生错悟的推断和执著,就说:一定有一个造物主。“造物主”的思想,就是因为不了解实相而凭著自己的猜想所创造出来的想法,所以叫作“计著作者”。

  这一类不能够证得实相心的众生,他们受到无始以来虚伪的、错误的、不好的熏习,因此成为凡夫性、异生性,所以众生的第八识,也叫作识藏。这个识藏,就是如来之藏,在等觉地称之为识藏,证悟以后,离开识藏境界而成佛之后,就不叫识藏。那么这个识藏,在凡夫地,祂是与七识心合在一起并行运作的;所以,人间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八个识和合运作,看起来好像只是一个心一样,而且出生了无量世以来所熏习的那一些无明,因此就住在“无明住地”里面,跟七识心和合并行运作,就这样生生世世流转不断,就像海浪一样常住不断。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