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实修>发菩提心>

菩提之心,凡有三种(2)

[发菩提心]  发表时间: 2015-09-08 14:08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二种的增上,是把自我丢开,专为众生去修学一切善法。没有智慧的人会说:“我那么笨?我为众生去修一切善法?我为什么不为自己而修一切善法?”其实,为众生就是为自己嘛!你虽然是为众生而修,但是你修集一切善法功德成功时,你自己就修上去了嘛!又何必计较是为自己、还是为众生呢?一个人如果一直都为自己计较而修善法,那他的善法就修不好,因为我见没办法断,我所的执着也没办法断嘛!更何况是佛菩提的善法呢?所以,为众生修一切的善法而不退转,精进去修,才能增上菩提心,这就是这一段经文所说的道理。接下来要说菩萨性了,大乘菩提是上品发心啊!想要有上品的发心,那就得要有菩萨性啊!可是这个菩萨性是从哪里来的?是很值得探究的。
佛开示说:
〖“善男子!三种菩提无有定性。若有定性,已发声闻缘觉心者,则不能发菩提之心。善男子!譬如众僧无有定性,是三种性亦复如是。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何以故?诸外道等无因果故,如自在天非因非果。善男子!或有人说‘菩萨之性,譬如石中定有金性,以巧方便因缘发故,得为金用,菩萨之性亦如是’者,是梵志说;何以故?梵志等常言:尼拘陀子有尼拘陀树,眼有火、石。是故梵志无因无果——因即是果,果即是因。”〗
讲记:佛对善生开示说:“善生男子啊!声闻、缘觉、佛菩提,这三种菩提并没有定性,也就是说,会因为所遇到的外缘不同而转变的。”佛开示说:“如果这三乘菩提之性是有定性的话,那么已经发起声闻菩提或缘觉菩提的二乘人,他们就不可能回心而在后来发起佛菩提之心啊!”佛又开示说:“譬如众僧”,佛世有许多的出家弟子们,“他们也是没有定性的。”为何没有定性呢?因为有人喜欢某一个法,有人讨厌同一个法,所以定性是不存在的,各人的心性各不相同。人如此,“三乘菩提之性也是如此。”所以,如果有人说:“一切众生都一定有三乘菩提发心的心性。”或是说:“众生都一定是声闻菩提种性。”或说:“众生一定都是佛菩提种性。”假使有人这样说,这人就是外道,因为那些外道们是无因无果的缘故啦!他们所说的就好像自在天无因无果而成就一切法一样。大自在天说他创造世间、创造万物,说他创造人类,而不是由业力与我见、我执为因,来成就世间及果报,这种人就叫作无因无果的自在天外道。善恶业必受其报的因果律,他们不承认,都说是因为自在天对某人有善心而让他受善报,对某人有恶心而让某人受恶报,是无因无果论者。
假使另外有人说:“菩萨有菩萨性,这种菩萨性就好像是黄金矿石中一定有黄金的金性一样,只是因为用善巧方便的因缘把它发掘出来的缘故,所以能产生黄金的金性,可以作为黄金来使用,菩萨们的菩萨性也是一样本来就有的。”如果有人这么说,这个说法其实是外道梵志所说的。为何这么说呢?因为那些梵志们他们常常这么说:“尼拘陀树的种子中本来就有尼拘陀树存在,人的眼睛里本来就有火、有石头存在。”外道梵志主张说:“尼拘陀树的种子中已经有尼拘陀树存在了,所以把它种下去以后就可以变成尼拘陀树;人的眼睛里一定是本来就有火、也有石头存在,所以人的眼睛才可以看到火、看到石头;如果眼睛里没有火,你怎么能看得到火?如果眼睛里没有石头,你怎么能看得到石头?”但是这个说法不对啊!所以说那些外道的梵志们,他们也是无因无果的;因为他们落在“因就是果,果就是因”的邪见中了。他们的邪见是:因为“果就是因”,所以你才能看得到火,就是因为眼睛里本来就有火,所以你才能看到火;因为因即是果,所以尼拘陀种子中就已经有尼拘陀树存在着。但是佛对他们的错误认知做了破斥:
〖“尼拘陀子具足而有尼拘陀树,当知即是梵志因果;是义不然!何以故?因细果粗故。若言眼中定有火者,眼则被烧;眼若被烧,云何能见?眼中有石,石则遮眼;眼若有遮,复云何见?善男子!如梵志说:‘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无则不生,有不应灭。若言石中有金性者,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善男子!因缘故则有和合,缘和合故,本无后有。如梵志言‘无即永无”,是义云何?金合水银,金则灭坏。若言‘有不应灭’,是义云何?若说众生有菩萨性,是名外道,不名佛道。”〗
讲记:尼拘陀树的种子中具足有尼拘陀树,这种因果是梵志所说的因果,本质是无因无果的,不是法界中真正的因果。为什么说他们的因果道理不对呢?因为尼拘陀树的种子是因,十年或二十年后长成的尼拘陀树才是果,果与因不能同时存在。种子因很细,种子只有那么小一颗,但是后来具足长成尼拘陀树时的果,却那么粗广,在因即是果的道理下,却看见“因细果粗”而显然不相当,又怎么可以说因中已经有具足的果呢?尼拘陀的种子会变成尼拘陀树,固然是由它的种子为因,但是还得要有外缘,没有助缘还是不可能成就未来的尼拘陀树果;而且现在尼拘陀树的种子很小,不能相等于未来具足长成的尼拘陀树,所以因细果粗而不相当,当然“因中有果”不能成立,不能说:“尼拘陀树的种子就是尼拘陀树。”所以他们的因中有果论,其实仍然是无因无果论的邪见。
如果说,因为眼睛看到有火,就表示人的眼睛里本来就有火存在,这样的因中有果论也是不对的!外道梵志因为看见有人在看火时,那个看火人瞳孔里有火的影像,他就说人的眼睛里有火,所以才看得到火,就这样推断说:“人的眼睛里也一定本来就有石头存在,所以才会看得到石头。”照他们这么说,眼睛里一定本来就有火的话,那么眼睛应该早就会被火给烧掉了啊!眼睛如果早就被火烧坏了,现在又如何能看得见火呢?如果说眼睛里一定是本来就有石头存在,那个石头早就遮住眼睛了啊!眼睛既然被遮住了,又如何能看得见石头呢?所以外道梵志所说的“因即是果,果即是因”,是错误的说法。
还有梵志这么说:“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他们认为:有不会与没有有关,有与没有二法不会是同一个,所以不可能有非有亦非无,这是他们的说法。那么世间人听到学佛的人说:“有一个法是非有亦非无的。”当他完全没有任何佛佉知见时,就会对你反驳:“世间哪有这种东西?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怎么非有又会是非无?”梵志们不懂佛所说的法,就会有这种想法。佛说:“如来藏非有亦非无,非断亦非常!”他们听不懂,就有了另外的想法。
非有是说祂不是三界有,非无是说祂有真实存在的功能自性:有真实能生万法的自性,有本来涅槃的自性。他们外道只看到意识心,可是意识心断了以后就是无,不可能叫作非无;当意识心出现时就一定是有,不可能叫作非有。同理,他们引申出来说一切的法也都是一样:有即是有,无即是无。所以佛破斥说:“如果你讲有即是有,无即是无。那么我就用你梵志所说的法来破你!”这就是佛厉害的地方嘛!凡是外道来挑战,佛都对他说:“我就用你的法向你说法。”外道说:“你怎么这样夸大呢?我的法你不一定知道,怎么能用我的法来破我法呢?”所以当佛用外道法破了外道法时,外道的弟子们就统统成为佛弟子了。因为佛的智慧不可思议嘛!因为他们跟着外道学,学了那么久还弄不通他师父讲的东西,结果佛才刚来到,就用他师父的东西把他师父的法破了。
现在佛说:“你既然说‘有就是有,无就是无’,那么依照你的说法,既然是无,就永远都不会再有任何的法出生了,因为无法是不可能出生任何一法的;如果是有的话,也应该永远都是有,不应该有某一个法后来会灭坏而成为无啊!但是现在你看:尼拘陀树本无今有,尼拘陀子本有今无,你怎能说‘有就是有,无就是无’呢?所以有与无不是定法!”佛又说:“你如果说黄金的矿石本身就有黄金体性,那你为什么要说那个矿石有金性?你应该说矿石本身就是黄金啊!怎么可以说矿石有金性呢?有金性就表示其中的黄金还没有出现嘛!得要经过提炼,然后黄金才会出现啊!所以金矿不应该说有金性啊!如果说的是金性存在着,那就不能说黄金的矿石就是黄金嘛!因为金性是还在石头中啊!你要把它打碎了再加热,然后黄金才能融化出来啊!黄录流出来时,就不该是你说的矿石有黄金的自性啊!而应该说矿石变成黄金了嘛!那么你说矿石中有黄金,所以矿石就是黄金,那就不对啊!因为你还没有提炼出来,所以你说矿石就是黄金,说‘石有金性’,说矿石已经有黄金的自性,就不对了!可是这个金性既然你称之为性,那就表示说它仍然是矿石,还不是黄金嘛!所以说‘性不说金’,你不能说金性就是黄金,得要等到提炼出来以后才能叫做黄金啊!还没有提炼出来,你只能说矿石中有黄金,但不可以说矿石的体性是黄金的体性。而且,你为什么不说别的石头也有金性呢?却只说这个金矿挖出来的石头中有金性呢?所以‘金性与金’它是两个啊!你不能说金性与黄金是同一个啊!也不可以说矿石就是黄金,不可以说矿石有黄金的自性。所以如果是同一个,金性却又不能叫做黄金啊!如果金性与黄金是同一个,那你把黄金矿石拿去当作黄金卖就可以啦!所以‘金不说性,性不说金’啊!”
所以佛开示说:“因为有金性为因,加上外缘来提炼,因和缘具足和合的缘故,才从金矿变成黄金,所以黄金本无后有;但是因为矿石中掺杂着黄金,所以能产生黄金,可是还得要有外缘啊!不能没有外缘就想要有黄金啊!所以石有金性,还要有外缘具足了才能产生黄金,所以矿石中的金性不等于金,所以‘金不说性’,你总不能把黄金拿来说这个金块有金性,因为金块就已经是金块了,而金性是依黄金而存在的。所以‘性不说金,金不说性’,所以梵志的法其实仍然是本无后有的,是因为有因也有缘,因缘和合的缘故,才能本无后有啊!如果像外道梵志所说的‘没有就是永远没有’的话,这是什么道理呢?譬如说,金矿里有黄金,用水银把它加热融化了以后,黄金就不见了,变成与水银合金了,黄金就不存在了嘛!那你不能说这个叫做黄金了,所以‘金则坏灭’。那你如果说‘有就一定永远是有’的话,那么石中金性这个有,就不应该会灭失啊!所以,显然你外道梵志所说的道理不对嘛!所以你们这么说,是不正确的。”
接着就要问他说:“是义云何?”就责问他了!所以如果有人说:“所有的众生都有菩萨性。”佛说:“那个人就叫作外道、不是在修学佛道的人。”这一段经文中,有几句话,不晓得诸位有没有觉得有些眼熟?在《平实书笺》里面不是有人问吗?“若有说言,定有性者,是名外道。”记不记得?这段话是在讲菩萨性,不是在讲众生的佛性啊!可是他拿来向我们责备说:“谁说众生一定都有佛性?这段经文中说‘定有性者是名外道’,所以你萧平实主张‘众生本有佛性’的说法不对!”所以,菩萨性与佛性是不同的,不能断章或断句而取其义。
 
-----平实导师《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一辑)》<集会品>第一
本文标签:声闻菩提(17)发菩提心(20)缘觉菩提(5)佛菩提心(1) 本文关键字:发菩提心,声闻菩提,缘觉菩提,佛菩提心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