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是修止观门呢?(4)
他们修炼的中脉明点气功,就是为了将来与异性上师合修双身法而作准备,目的是在与异性同道或上师合修,而取证乐空双运的外道境界相;所以他们的禅定是以气息为主而修的,这就是“依于气息”而修止观。所以陈健民上师所说的“佛教禅定”,全部以双身法的乐空双运为内容,一点儿四禅八定的意涵都没有,一点儿佛教般若止观的内涵都没有;有兴趣的人,可以去读他写的《佛教禅定》上下二册,就知道我没有一点点冤枉藏密(编案:也可以详阅《狂密与真密》一至四辑的举证与细说)。但这完全是外道法,与佛法一点儿都扯不上关系。修学大乘般若正法的人,连二乘法的随息、数息都不准修了,还可以修外道法的气功吗?而且是极淫秽的藏密气功?可是有很多人不了解这个道理,一直跟着在修,又有谁知道他们的错误呢?他们练习盘着腿跳跃,也只是为了交合时的持久目的,以及行淫后把气从下体分散到全身,所以都是为了双身法的交合而修气息(气功)。
“不依形色”:讲的就是不依色界的天身来修。马鸣菩萨会提示“不依形色”而修止观,是有缘故的;因为自古以来,一直都有很多人以为:“当我们修定能够一心不乱,能够远离五尘,住在内心的境界中,不和五尘相接触时,这就是无余涅槃的境界。”但这只是楞严中佛所斥的外道五种现见涅槃中的第三个,我们随后开讲《楞严经》的时候会说明外道的五种现见涅槃境界;但五现见涅槃都不是真实的涅槃,都是意识心的境界相,都无法出离分段生死。但是,有人认为二禅等至位中,有时候还是会起一个细念一闪而过,虽然那个念是什么意思?自己都不知道,但是仍然有细念动了一下;他想:“这样还是不行呀!还要再往上修,进修三禅。”三禅以后进入四禅中,连那个念都不会再现起了,然后他就以为是真正的涅槃境界了,这就是外道五现涅槃中的第五种,但这些都不是佛所讲的涅槃。
有的人比较有知见,他想:“根据佛法的意义来看,在这五种外道涅槃的境界里面还是有意识觉知心存在;只要还有意识觉知心存在的时候,那当然就不是无余涅槃呀!所以我应该要把意识灭牌呀!”他是怎么想的呢?他想:“我在第四禅中得把觉知心的我灭掉,那才是涅槃。可是意识灭了以后不就是断灭吗?”他不晓得还有意根存在,更不晓得还有第八识心真如存在,误以为灭掉意识以后就是断灭,因为他只知道总共有六个识:“这样子不行!我得要把这个四禅天的天身留着,不可把它毁坏了,不然我就成为断灭了。”出生了这种见解以后,他就不愿舍掉四禅天身,只把第四禅定境中的意识觉知心灭掉,他认为这样就是无余涅槃;自从产生了这种见解以后,他就每天打坐想要进入涅槃中试试看,所以就起涅槃想而把意识灭掉,这样作的结果却不是实证涅槃,而是进入四禅后的无想定中,成就外道的无想定境界,这就是“依形色”而修止观。
关于禅定中的四禅境界,所说的禅都是世间定,始从欲界定,上至色界的第四禅与无想定,都是依形色而修止观,都是有色的禅定境界法。上周讲到结束前,曾说过要大略的说明四禅八定境界,今天就在这个地方先大略的说明初禅。因为外面有很多人把初禅乱说一气,结果误导佛子们很严重;甚至有个居士把幻觉中感觉色身变大的境界,误认为亲证初禅的境界,成就了世间妄语。譬如说北台湾○○乡有个○○禅寺,他们的指导老师叫做○○○;他是从农禅寺出来的,他的口气蛮大的,所以教出来的学生个个心高气傲;他们如果有缘转到我们这里来,就不会再心高气傲了,就会知道自己过去所学的什么都不是,就不会再心高气傲了。那他们说什么样钓境界是初禅境界呢?他们的老师如此教导:“打禅七的时候,在前五天都不要睡,每天熬夜,很努力用功打坐;一直熬到后来,有一天正在打坐的时候,突然感觉身体变大了,这就是证得初禅天的天身,就是成就初禅定境了。”
但我告诉你:那是证得幻境。他们说那个就是初禅天的天身,阿弥陀佛!根本是乱讲一通!真是不懂禅定,他们根本就是用自己的想象去解说初禅。初禅天身是怎么得的?这就要从初禅的身乐开始说起了!在禅境里面,初禅得身乐;可是证得初禅的人,为什么能获得身乐?人身原来的构造,会有乐触的地方就只有男女根才会有;可是初禅的身乐不然,是在胸腔中随时随地都会有乐触的;发起初禅乐触的时候,则会有种种不同,有的人从手掌开始,有的人从会阴开始,有的人从头部开始。那你们会觉得很奇怪:“手掌怎么会有乐触?胸腔怎么会有乐触?奇怪!不可能、嘛!”所以有的人会问:“为什么初禅会有乐触呀?不是在男女根,怎么会有乐触呢?又是什么道理而产生乐触的呀?”
我跟你讲:那就是由于你的初禅定心境界成就了,发起初禅天身了,所以使得你初禅天的天身在你的欲界色身之中出现了,接着就由于初禅的色界天身和你的欲界肉身和合在一起,和合在一起就一定会有两身的摩擦,所以就有清净触而产生了无淫欲的乐触,因此而产生了初禅乐的触觉。如果没有证得初禅境界,就不会有初禅天身发起;没有初禅天身,就不会有这个乐触。可是,当你发起初禅的时候,你不一定看得见这个初禅天身呀!你也找不到你身中的初禅天身呀!这又是什么缘故?这是因为你的初禅善根发的境界相不够好,因为你不是剎那问遍身发起嘛!所以就不能了知初禅天身的状况。所以初禅善根的发起,它有两种,第一种初禅的发起是运运而动的,第二种是突然间遍身发。
运运而动的发起初禅善根,又有两种情形不同,第一种情形是从头部开始发起,觉得头部里面就好像麻糬一般,一点一点慢慢蠕动的感觉,从头顶开始;只要是运运而动的地方,就会伴随着乐触生起;如果是这样子往下发展而渐渐的遍身具足,正受这种无欲爱的乐触时,就叫作初禅的善根发已经具足。但是大部分人是从会阴开始运运而动,伴随着无淫欲之乐触而从会阴开始渐渐往上升,直到头部整个全身具足乐受,这样才叫做初禅的善根发具足圆满。运运而动的善根发有这两种,但是这两种善根发,究竟有什么不同呢?大有不同!从下而发、渐渐遍身的人,这种初禅定境不会退失;只要有每天礼佛做无相念佛的功夫,或者每天打坐常住于一念不生的境界中,就永远不会退失。若是从上而发的人,十人有九人会退失掉;另一个不会退失的人,还得要每天花很多的时间打坐、礼佛,这样努力的维持,好不容易才能勉强保持住,但是很不容易全身具足发起初禅,所以这两种人还是有所不同的。
可是,运运而动的发起初禅善根的初禅人,不管是从上而发、从下而发,这二类人都不可能晓得初禅天人的天身到底是怎么回事?只有剎那间遍身发起初禅善根的人,才会知道初禅天身是怎么回事;因为遍身发起初禅善根而受乐时,他一定会以心眼(也就是初禅天人之报得眼根)照见身内并无五脏六腑,也没有骨头与肌肉,里面只是如云如雾一般而已;但是全身皮肤犹如保鲜膜一般,可是更薄;每个毛细孔都是内外相通,从所有毛细孔的内外相通之中发起乐触、遍身领受,这就是初禅天身。知道了初禅天身以后,二禅天身、三禅天身、四禅天身都是一样的,只是比较高广而已。但是初禅天的高广身,并不是发起初禅而仍然在人间生活时,就可以同时出现高广的初禅天身给人瞧见,而是和欲界小身一样的大小,完全无异;因为你还没有舍寿,来世的初禅天人异熟果还没有现前,当然不可能获得初禅天的高广身,得要舍寿往生去初禅天以后,才会因为异熟果的缘故而获得高广的初禅天身;在舍寿之前,初禅天身常处于你的欲界小身中,是与欲界身一样大小的和合在一起的,所以与欲界身就会有所摩擦而产生了乐触。
以上是从初禅发起的现象上来说,可是如何才是发起初禅的原因呢?初禅的发起原理,一般人都不知道,总以为很努力打坐修定,就可以发起初禅境界。所以他们每天一大早就起来打坐,下班回来洗完澡时又把握时间赶快去打坐;家里同修生病快死了,他还是照样坐,不太关心家人、同修,因为他一心想要获得初禅天身、想要获得初禅的快乐。结果呢!每天很努力的打坐修定,然而经过十几年了,初禅境界并不是珊珊来迟,而是始终不现前。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是他的瞋心重,第二是他的贪心重。瞋!脾气大!动不动就生气!不管是什么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他也要生气;只要稍不小心的说一句话小小的得罪他,就会记恨你一辈子,这就是瞋心重,被瞋心所障而无法证得初禅;瞋心不除的话,不论他怎么样用功精进打坐,都没有用,永远得不到初禅境界。
第二种障碍初禅的恶法就是贪心,贪金银财宝与淫欲,但是最大的障碍还是贪男女欲;男女欲很重的人,绝对不可能证得初禅。曾经有个男众看见他的同修坐在我身旁的座位,他心里就吃醋了,醋意真是太浓了!我告诉你:这个人永远都不会证得初禅的。这真是情执深重,没有办法!真的有这样的同修呀!我们不要说是谁啦!这是人家的私事。我们只是藉例子来说明,不是在说人。凡是瞋心重、贪爱重的人,永远都得不到初禅。初禅的现前,并不是你定力很好就能得,并不是你凭着深厚的定力要得就能得,而是除了定的力量以外,还要有消除五盖的功夫,才能发起初禅善根的。
五盖总称为性障,常常有人间我:“什么叫做五盖?什么叫做性障?”我说给诸位听:贪欲盖、瞋恚盖、掉悔盖、疑盖、睡眠盖。这五个法会障碍你,使你不能发起初禅,把你的初禅善根盖住了,让你的初禅境界被遮障住而不能发起,所以叫做五种盖,这五盖会盖住你的初禅善根,所以是恶法。
掉悔则是一般人所常见的,也是一般学佛人所对治不了的。来到我们同修会学法以后,如果有真的在努力用功,半年之中,掉悔就不见了。掉悔就是掉散以及悔恨,使心定不下来,一天到晚想东想西;心里希望不想事情,祂就偏偏会想,控制不了,心定不下来,这叫作掉散。悔,人家说“侮箭入心”:你如果想要修学禅定,绝对不要干恶事;特别是诽谤三宝、破坏正法的事,千万不要做;万一做了诽谤三宝、破坏正法的事,不管你是诽谤凡夫僧宝二旱,或是诽谤大乘胜义僧宝四众,我跟你打包票,你的禅定功夫一定现不起来,修不成禅定的;那些事情一定会障碍你,这就是初禅善根发的五盖中的一个:掉悔盖。为什么会悔呢?因为一定会侮箭入心;这个侮,就像箭一样射到深心里面去。譬如箭射到心脏去,能拔得掉吗?不能拔呀!一拔就立刻死掉了!同理,侮箭入心是障碍禅定的最重要课题;这一关过不了,再怎么断除瞋恚、断除贪欲,也都没有用,永远都修不起初禅境界来。因为只要一上座,悔恨的念头就一定会生起来:“我以前诽谤如来藏是外道神我思想,怎么办呢?”又想起以前谤佛、谤法、谤胜义僧,将来该怎么办呢?它会围绕着你,始终没有办法断除。这时,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去佛前发露、去惭侮,起大誓愿,永不复做;该对首忏的恶业就赶快对首忏,该对众忏的恶业就赶快对众忏,然后还要每天佛前至诚忏悔,一直到见好相而灭除罪业。只有这样做,没别的办法!谤佛与谤法,更须要见好相,没有见好相,业绝对没有办法消除,绝对无法起禅定的,因为一定会被掉侮盖障住的。谤法的人,只要对众忏以后,努力的护持正法,尽形寿努力的作,罪业也可以消除,不必见好相,只看他作得够不够努力。
第二盖是瞋圭),第三盖是贪欲,方才说过了;刚入门修定时,主要就是掉侮盖,入门以后最大的障碍就是贪欲盖和瞋恚盖。第四盖就是“疑”盖,心中老是怀疑到底有没有初禅境界可证:“我打坐修定这么久了,都没有看到初禅是什么模样?也没有听人家讲过初禅的亲证是怎么回事!可能初禅境界是假的吧!”然后又怀疑:“这种末法的时候,有什么人能证初禅?应该不可能的。”这个疑盖也会把你障住了,为什么呢?因为你老是怀疑,疑心不除就没有办法专精去修初禅的禅定,你也没有办法专心的去把贪欲盖与瞋圭)盖消除,结果初禅就发不起来,这个就是疑盖。
最后一个最轻微的障碍就是睡眠盖,睡眠盖就是:不管他每天睡十个钟头或十二个钟头,睡得饱饱的,精神很好,但是只要一上座修定就会昏沈的打瞌睡,不上座时精神却又好得不得了,什么事也没有,活蹦乱跳的;但是只要一上座,不久就打瞌睡;即使是睡上十二个钟头刚才睡醒,一上座又打瞌睡了;下座时又生龙活虎般,这就是睡眠盖。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呢?这是因为他的定力还没有发起来,这是指导老师的问题,没有方便善巧对治他的睡眠盖。这种人修什么法门最容易对治呢:无相念佛!当你无相念佛很纯熟的时候,一上座就不会被瞌睡虫障住;睡眠盖严重的人不能修打坐的静中功夫,他只可以修动中的功夫;所以有睡眠盖的人修我们这个法门不会有障碍,去学打坐,他就没有办法修,上座时不是在打坐,而是坐着睡觉。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怎么样,修止观,门呢,论文,何修止,息灭,一切,戏论,境界,
相关阅读
- 上一篇:善知识关于放生的问答
- 下一篇:骄慢与惭愧
阅读排行
最新收录
讲座文稿
- 何时开始“转识成智”?
- 观一切妄念无相
- 为什么阿赖耶识能能生一切法?
- 增上心学谓定学诸种三昧
- 活在当下,并非心性无见
- 佛藏经卷第一
- 佛藏经卷第二
- 佛藏经卷第三
- 佛藏经卷第四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
- 佛说解节经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一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二
- 深密解脱经卷第三
- 深密解脱经卷第四
- 深密解脱经卷第五
- 种子起现行,现行熏种子
- 解深密经卷第一
- 解深密经卷第二
- 解深密经卷第三
- 看看我们学的是不是相似佛法?
- 礼佛的规矩
- 八万四千法门与不二法门
- 不断烦恼而证菩提
- 欲界中的有情四生---卵胎湿化
- 佛教八部护法:天龙八部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何谓佛教?
- 两个关于“因果”的故事
- 早晚二课仪规
- 菩萨戒之八种殊胜
- 什么是佛法?
- 关于受戒、持戒、犯戒的问答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梵网经菩萨戒本(难字注音)
- 血肉带回的《楞严经》
- 大乘法中的僧,含括了在家和出家四众
- 什么是破和合僧?
- 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则非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顿悟与渐修
- 佛菩提二主要道次第概要表
- 如何获得真正的初地
- 如何修百福
- 诸地菩萨所证之涅槃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佛陀如何度天魔
- 《佛说阿弥陀经》里的「出广长舌相」是什么
- 禅宗“开悟”究竟是怎么回事?
- 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一大阿僧祇劫到底是
- 修学佛道“信”很重要!--三资粮之“信”资
- 菩萨转依如来藏的功德--平实导师法语
- 亲见自住弥陀
- 「一句佛号概括事理」的真正意涵
- 声闻、缘觉圣人和 佛的十八种差别
- 什么是佛
- 如来行一切行、修三种增上学都是为了利益众
- 菩萨实现福报的方法:继承、婚姻或自己努力
- 正说无余涅槃
- 《心经》到底在说什么?
- 定慧知见
- 定的正受
- “有情无情同圆种智”一语乃方便说法,非真
- 学佛最大的盲点就是想要了生脱死
- 什么是真正的法师
- 佛法中的智慧有几种
- 定力、定境、定相的差別
- 一切众生以四食存
- 大乘法中的善根
- 何谓“五浊”?
- 八种无福听闻佛法的众生
- 八解脱(九证法)
- 见惑与思惑
- 戒有几种?
- 行者具足四禅八定正受之前,当须先求见道
- 证初果的观行
- “空”有两个含意
- 菩萨之四果
- 欝头蓝弗——以定为禅无法解脱生死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菩萨尊贵,不可思议!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禅定与静虑之异同
- 何谓自利利他?
- 度众的善巧方便
- 真正的菩萨行
- 菩萨初果——须陀洹
- 菩萨二果——斯陀含
- 菩萨三果——阿那含
- 菩萨四果——阿罗汉
- 怎样才是有菩萨性?
- 如何修证解脱道
- 菩萨种性何其尊贵
- 皈依后的正行
- 有证量的菩萨可以为人解说法与次法的内涵
- 持守菩萨戒的三个基本原则
- 如何修证四果
- 如何修证三果及初禅的发起
- 如何修证初果
- 每个人都有苦衷,需要慈悲心与同理心来善待
- 消除怨恨,和乐相处!
- 真正证悟了以后,才容易具足发起至诚心、深
- 修行一定要闭关吗?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欲离众苦,当观无常!
- 解空第一的“须菩提”为何成佛最迟?
- 供养智波罗蜜应知四事
- 禅定的实证
- 什么是忍辱波罗蜜?
- 如何修百福
- 神通是依附意识而有,不是常住法
- 修禅定(静虑)不放逸的方法
- 菩萨的热情与不攀缘五欲
- 精进学佛也要深观眷属跟环境的因缘
- 发七种心可得灭罪
- 修福可以抵罪吗?
- 亲手布施,未来享用美好果报
- 断了“我见”会怎样?
- 听闻佛法的功德比赚几百亿还重要
- 出家人为何要受供托钵?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自杀与杀生
- 释、儒、道所说的道理都是一样的吗?
- 能烧出舍利子就是有证量?发疯与梦境的差别
- 五根不具足原因
- 如何使诵经的利益达到最大
- 关于“戒”的问答(正觉电子报般若信箱)
- 信仰佛教必须出家吗?
- 是一花一世界?或者是一叶一世界呢?
- “知见立知”与“观行”的差异
- 妄想因何而生?使定力提升的关键是什么?
- 如来藏本来具足,世间第一位众生为什么有无
- 犯五逆罪可以成佛吗?是否罪性本空?
- 对初学佛者要从何着手呢?
- 密宗对四加行之误解
- 如何看待《西藏生死书》里面的内容?
- 声闻、缘觉为什么不能称为佛?
- 何谓天魔 阴魔 烦恼魔?
- 佛陀为何制酒戒?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0)--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1)--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2)--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3)--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4)--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5)--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6)--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7)--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8)--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19)--
- 次法——施论、戒论、生天之论(连载20)--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大慧与天童同一所证:如来藏
- 大慧禅师之心性
- 离念灵知之非
- 似即似,是则不是
- 天童正觉禅师所悟者其实不由默照而得
- 悟的六种表象
- 永嘉大师以亲证如来藏而言证道---永嘉大师
- 眼见佛性
- 上品上生
- 上品中生
- 上品下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上生
- 中品中生
- 中品下生
- 下品上生
- 下品中生
- 下品下生
- “娑婆世界”与“极乐世界”哪里修行比较快
- 以清净的念佛念与众生结下善缘
- 九品往生表
- 确保您的权益-捐赠器官应自我保护
- 无相念佛资料汇编(十方论坛忆佛拜佛问答集
- 无相念佛、拜佛问答集锦(般若信箱)
- 弥陀法会仪轨
- 2008年5月17日四川大地震罹难者超荐法会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正觉正法公奠文
- 让自己成为一个可亲可信之人
- 色不迷人,人自迷----“七情六欲”的真相
- 人在做不只天在看!
- 人生就是,你必须接受很多人的离开
- 我们生下来就已经欠债累累了
- 佛教中的夫妻相处之道
- “随缘”能不能帮我们减轻烦恼?
- 学佛后能万事如意吗?
- 往生与灵魂说
-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很重要
- 何谓“我”与“无我”
- 孝道最难做到的是什么?色难!
- 【相好庄严】女人,胖一点命好有福!
- 什么是真正的孝道
- 孝养父母的福德等同供佛
- 听闻佛法,功德难量!
- 安全感从哪里来?
- 不受生死系缚叫自在!
- 我们往世的眷属在哪里?
- 下一世我们会去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