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辨伪
俺蒙你把你哄—六字大明咒揭密
我们也可从六字大明咒的出处,也就是所据经典的义理来考察其内涵是否符合如来正法的真实义。
印度佛教晚期已经密教化,已偏离了如来正轨;传入西藏之后,与苯教结合,就更严重了;而早期流行于西藏的中国禅宗,七八二年“桑耶寺辩论”之后,被禁止传播;少了正统佛教的对照与修正,密教在封闭的西藏环境里发展,越来越怪异;尤其后弘期从印度传入的无上瑜伽及相关经典(密续),以性力派/双身法的理行为主,被印藏各派祖师们大力提倡、论述、造作,变成了贪执性交乐触、崇祀鬼神的喇嘛教,脱离了佛教正法而另行其道。表面上依附佛名而称“藏传佛教”以利弘传,事实上是附佛外道,欺骗信众。甚至标榜为金刚密教,自称高胜于大乘显教。千余年来,鱼目混珠的结果,竟也蒙蔽、误导了汉、藏两地乃至欧美的教徒与学者,如今欧美人士一听到佛教就认为是喇嘛教,不知道真正的佛教教义;显示藏传佛教一方面耽误了学人的慧命,另方面也破坏了正法的流布。
六字大明咒所依据的主要文献《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注19),应是印度“事密”晚期,被印度教性力派邪法渗入之初时所造的伪经,原因如下(注20):
(一)、此经只提及四圣谛、八正道等名相,而不曾详言其意涵;又经中云:
时诸菩萨入楼阁中,而念六字大明。是时见涅槃地,到彼涅槃之地,见于如来,观见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心生欢喜。
这段话中,已分明显示伪造此经者并不知“无余涅槃中无人、无我、无他、无寿命”,显然未知涅槃也。由此可见是未断我见之凡夫所伪造。
(二)、此“经”中云,乃若圣位菩萨(除盖障),仍须持诵六字大明,乃是荒唐之言,绝不可信。
(三)、此经中受持六字大明咒之法师,戒行缺乏且有妻有子,所住及衣著亦皆污秽:《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四:“彼法师者,难得值遇,能受持是六字大明陀罗尼,见彼法师同见如来无异,……彼之法师戒行缺犯,而有妻子,大小便利,触污迦裟,无有威仪。”这样的形象,与藏传佛教某一类行者无异;故此经应是左道密宗初期所造,为密教部所摄经典。(注21)
(四)、此经卷三云:佛告善男子:“此六字大明陀罗尼难得值遇,至于如来而亦不知所得之处,因位菩萨云何而能知得处耶?……此六字大明陀罗尼,无量相应如来而尚难知。菩萨云何而得知此观自在菩萨微妙本心处耶?我往他方国土,无有知是六字大明陀罗尼处者。”
元▪道殿《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曾代为解释云:
问曰:“佛具一切智,岂不知得陀罗尼也?”答:“有三义,一者,表此陀罗尼最胜最深,令人生于尊重,所以言佛不知而自求之;二者,谓权教中佛,不能知得圆宗密呪,如小乘极果,不能知得大乘深法;三者,密宗神呪即体便是圆圆果海,故佛不得,如释大乘论说,圆圆海佛亦不得。今六字大明、准提神呪,即体便是圆圆果海也。”
这其中有多处破绽,如:
(1)、只为了让众生尊重此咒,却不惜诽谤云:“如来而亦不知所得之处”,“无量相应如来而尚难知”,“世尊我(莲花上如来)为是六字大明陀罗尼故,行无数世界,承事供养无数百千万俱胝那庾多如来,未曾得是六字大明王陀罗尼”,“佛不知而自求之”,显示造此经者全然不懂诸佛无上智慧,证实是伪经。诸佛“具足一切种智”,岂有不知此不离音声虚妄法之六字大明咒?于事于理,皆不通也!何况,真佛无形相、无所住,能生一切有为法,又岂是六字乃至无量字所可函盖于亿万分之一也?所谓“密宗神呪,即体便是圆圆果海,故佛不得”(注22),且不说密咒多半是低级的鬼神咒,即使正统佛教的“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也只是音声方便,不等于圆圆果海(注23);何况,一切经咒,不得高(外)于佛说,岂有“佛所不得”之神咒?圆圆果海若非诸佛所证,而另有高于佛者,则诸佛不可称为“无上正等正觉”了?九地菩萨证得四无碍辩才,其中法无碍者,亦名陀罗尼无碍、总持无碍(注24);云何四智圆明究竟圆满之诸佛如来,却不知一切佛菩萨所宣说之陀罗尼神咒?若此宝王“经”是如来亲口宣说者,云何此中自相矛盾而不自知?为了强调六字之殊胜难得,而贬低无量如来为不知此陀罗尼咒,已显示其凡夫造神运动之心迹。
(2)、标榜自宗而毁谤显教,是邪密假佛教惯用的伎俩!且不说诸佛之证量无边,但以阿罗汉为例,其神通能知过去/未来八万大劫,岂不知现存之《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及六字真言的来历?阿罗汉且如此,具足一切种智而圆满三明六通的诸佛,于此凡夫能知能闻的六字大明咒,却反而不知不闻,必须受学于 观世音菩萨?可说是愚妄之语,不足信之。
(五)、此宝王经中所言自相矛盾:除盖障菩萨于 世尊转述时,已亲闻此六字:《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四:“是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与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说是六字大明陀罗尼曰:‘奄.么抳.钵讷铭.吽。’……(佛告除盖障菩萨云):“如是,善男子!我于往昔之时,于彼莲华上如来应正等觉所,得闻是陀罗尼。”何须又去某法师处求授?
若非编造此经者欠缺“首尾相照”之世俗智,则是贬低除盖障菩萨的身分,要他展转去向一个“戒行缺犯,无有威仪”的凡夫求教,则是故意抬高彼密教神咒及行者之地位也;若是前者,既缺世俗智,必无声闻智乃至般若智,则此经乃低劣之俗书也;若是后者,则是伪造者之迂回曲折、居心叵测;既如此,必非福慧两足、说法无碍之佛所说经。
(六)、此宝王经中说“阿弥陀佛”之证境,高于“莲华上如来”,乃不懂佛法者妄心所生的高下之见,佛佛证量平等,皆是“无上”正等正觉,岂有某佛证境高于他佛的道理?亦如密教徒之自称其传承乃“本初佛/普贤王如来”法身说法,高胜于显教之本师 释迦牟尼佛化身示现,妄分显密,扬密抑显,暗中以外道邪法取代佛门正统。
(七)、《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三云:“观自在菩萨无见、无闻,彼无自性,乃至如来亦所不见”(注25)可说是模仿大乘般若经义之言,然而,无见无闻的,不该是 观自在菩萨,而是其第八识心;又说此是“如来亦所不见”,亦可见伪造者于佛法之愚昧也!
(八)、又此经中所载,乘海而堕罗刹国等说(注26),都以世间之时而言;若对照于事实,亦有差距,故不是真正的佛经也!
若真是 佛所说之经,其言词、义理必然前、中、后相应融贯,乃至与其余经论亦相摄互涵,不致有一句一处之含糊或矛盾;而此经却出现如上多处破绽,除了说明造经者乃对于佛法无知的凡夫之外,甚至是扬密谤佛的外道,伪撰此经以推广“暗藏春色”的六字大淫咒,作为(左道)密宗学人建立信心的方便。大众若不信,那么,请以此试问:有什么经典可以贬如来而尊咒语?有什么咒语的威德力可超胜于究竟佛?有什么咒语能令出家法师娶妻生子、破邪淫戒而自以为无罪?若依正统佛法,则诸佛如来无上正等正觉,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不知,乃至无量陀罗尼亦皆晓了!岂可任由喇嘛教外道,伪造邪淫法之六字(假言)阴咒而贬低如来智慧?
检视一位弘法者是否为恶知识,可检察他弘法的内容是否支持“男女双身法”?是否主张学佛也可“吃肉”?是否堕于“断、常”二邪见?是否违犯了“未证言证”之大妄语?只要触犯其中一项,就成了归依邪见者,纵然身披袈裟、名声远播,实质已不是三宝弟子,而是外道邪师。
《大乘庄严宝王经》,被考察为“疑似伪经”,且成了出家人可行淫、娶妻生子,及搞双身法之根据,误导四众佛弟子违反(邪)淫戒,乃至于大妄语;切望学人莫再赞叹、持诵、弘传此六字大明咒,否则,等于是变相支持双身法,让此“经”之邪说谬法得有立足之地,而被藏传佛教(喇嘛教)在世界各地推广“六字大淫咒”,却美其名“六字大明咒”!因此,藏传佛教的六字大明咒,佛教界应该如是唱诵:
俺 蒙你 把你哄
注:
19.多识〈析“嗡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之真义〉云:【“六字真言”是观世音的名号,见于佛陀语录《佛说庄严宝箧经》和《华严经陀罗尼》、《六字真言经》等。】http://hi.baidu.com/granjing/blog/item/6e7eea09ebb69c39e9248888.html
20.以下八点说明,是根据佛教正觉同修会2007年3月印赠的《远惑趣道》页216、217页,平实导师的判定而略做补充。
21.经中的说词,附和藏密,提供了双身修法及出家人“行欲”的根据,严重的违犯戒律,乃佛法所禁;而近代藏传佛教喇嘛,亦据此为娶妻生子的藉口,不应认可其为佛教也。
22.元.道殿《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卷二:“问曰:‘《宝王经》只言六字大明,佛不知得。云何今说准提,佛亦不知得?’答云‘彼《宝王经》说六字大明已,便说准提,是知准提,同是果海。又佛知佛说者真言,于五部中佛部中收;今准提独出五部之外,若非圆圆果海,是何法耶?’”
23.普光整理:《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问答录(4)http://www.foyuan.net/plus/view.php?aid=105273 - 又《显密圆通成佛心要集》问答录—续http://bbs.heshang.net/viewthread.php?tid=96089 【(问曰):夫真言者但是能诠言教即以声名句文为体,何得判为圆圆果海?答云:若作此问,盖是未知密教宗旨,……谓小乘教中能诠言教,多以声名句文为体。大乘始教,或以声名句文为体,或以唯识为体。终教中说,以无性真如为体。顿教之中,以绝待真如为体。圆教中说,或以十玄为体,或海印三昧为体。彼显教中能诠之言尚尔,即是绝待真如十玄门等,况密宗神咒,当显圆中一真法界耶!……又自古诸师皆云:秘密神咒,是诸佛心印,唯佛得知非因位所解。又今庄严宝王经说:佛亦不知神咒,若非圆圆果海是何法耶?……谓圆圆果海,是本性成就之法表,非是诸佛修因断障所得故。又表迥出因果之外故,所以言诸佛不得而自求之。据实而论诸佛皆知得也。故贤首云:性德果海即十方境界是也。(问曰):六字大明、准提神咒,即是圆圆果海即是十佛境界,何以凡夫而得持诵?答云:今密教中说,以真言不思议力,令凡夫三业同如来三业而得持诵。又密宗神咒,若据所知所解,即唯是诸佛境界。今位因凡夫,虽非知解但当持诵,自然灭障成德超凡入圣也。】
24.《大方广佛华严经》卷二十六〈十地品〉(T09,n278_p.569,a29~ – b14):“菩萨摩诃萨如是善知无碍智,安住第九地,名为得佛法藏;为大法师,得众义陀罗尼,众法陀罗尼,起智陀罗尼,众明陀罗尼,善慧陀罗尼,众财陀罗尼,名声陀罗尼,威德陀罗尼,无碍陀罗尼,无边旋陀罗尼,杂义藏陀罗尼,得如是等百万阿僧祇陀罗尼,随方便说如是无量乐说差别门说法。是菩萨得如是无量陀罗尼门,能于无量佛所听法,闻已不忘,如所闻法,能以无量差别门为人演说。是菩萨于一佛所,以百万阿僧祇陀罗尼,听受正法,如从一佛,余无量佛,亦复如是。是菩萨于礼敬佛时,所闻法明,非多学声闻得陀罗尼力,于十万劫所能受持。是菩萨得如是陀罗尼力,无碍智乐说力,以说法故,在于法座,大千世界满中众生,随意说法。”
25.(CBETA-T20,n1050_p.58,b18)
26.《佛说大乘庄严宝王经》卷三(T20,n1050_p.56,b1~ p.57,c3):【我于往昔为菩萨时,与五百商人,欲往师子国中,将诸车乘馲驼牛等,求其财宝。……于彼国中,有五百罗刹女,忽然变发剧暴大风。鼓浪漂激,其舶破坏。时诸商人,颭堕水中,漂瀁其身,浮及海滨,至于岸上:彼五百罗刹女,见诸商人,各各摇动其身,出于恶声,现童女相,……来于商人前,作如是言:“我无夫主,可与于我,而为夫耶?于此我有饮食、衣服、库藏、园林、浴池。”时彼罗刹女,各各将一商人,归自所居。……是时我乃先乘马王,然后五百商人,俱升马上。时彼师子国中,诸罗刹女,忽闻诸商人去,口出苦切之声,即驶奔驰趁逐,悲啼号哭,叫呼随后;时诸商人,闻是声已,回首顾眄,不觉闪坠,其身入于水中,于是诸罗刹女,取彼身肉而噉食之。是时,唯我一人,往于南赡部洲。……除盖障!我于是时,身为商主,受如是危难苦恼之事。佛告除盖障菩萨:时,圣马王者,即观自在菩萨摩诃萨是,于是危难,死怖畏中,救济于我。】
-----正觉结缘书《俺矇你把你哄—六字大明咒揭密》
- 上一篇:致出家法师的一封信
- 下一篇:《一切如来心秘密全身舍利宝箧印陀罗尼经》是伪经
推荐文章
阅读排行
讲座文稿
佛教读书
- 语译《证道歌》
- 《心经》解读之一:“观自在菩萨”...
- 《心经》解读之二:“色不异空”...
- 《心经》解读之三:“不生不灭”...
- 《心经》解读之四:“是故空中无色”...
- 《心经》解读之五:“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 《心经》解读之六:“心无罣碍”...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八个奇妙的心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一(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二(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三(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四(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五(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卷六(讲记版)
- 《菩萨优婆塞戒经》 卷七(讲记版)
- 怎样持诵〈正觉总持咒〉?
- 世间法全部都是心的自性
- 实相经
- 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讲记版)
- 住位修行|五根何时转为五力?
- 信具足之一|三业端正入佛门!
- 信具足之二|归依三宝,福慧庄严!
- 信具足之三|如理思维,成就五根!
- 信具足之四|乐持五戒十善,勇发四宏誓愿!
- 信具足之五|满足十信位,正发菩提心!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信有五个层次,只有智信才能“自觉觉他,觉
- 了知如来十号功德
- 成佛之道简介
- 成佛之道
- 三乘菩提的修行需要智慧而非表相
- 声闻菩提的内涵
- 三法印的意涵
- 依四圣谛出离三界苦成就声闻解脱
- 三界六道皆是苦!
- 三界六道与解脱果的关系
- 三乘菩提的核心
- 三乘菩提的关系
- 佛是如何示现成道的?
- 你拜的是天神?还是鬼神?
- 农历七月十五 恭迎佛教盂兰盆节!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受持五戒的意义
- 十信位|真心归依三宝,福慧庄严,种下解脱
- 佛陀开示出家人的饮食观
- 慎勿嫉妒诽谤,招致后殃!
- 《八十八佛大忏悔文》
- 《无量寿经》在讲什么?
- 《华严经》主要是为菩萨而宣说!
- 恭迎观世音菩萨成道日!
- 十四种误会的学佛方向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何谓世间、出世间、世出世间?
- 世间智、出世间智、世出世间智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受持八关斋戒的人应当发起正愿
- 四月初八,恭迎释迦牟尼佛诞辰日!
- 为什么要受持三皈依?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47、一念无明与无始无明-下集 正元老师
- 48、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上集 正光老师
- 49、六识论与八识论的意涵-下集 正光老师
- 50、双身法非佛法-上集 正伟法师
- 51、双身法非佛法-下集 正伟法师
- 52、大乘入道-实证第八识如来藏 正伟法师
- 53、禅宗以证悟如来藏为标的 正伟法师
- 54、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正德老师
- 55、完整的佛法 正伟法师
- 怎么断三缚结?
- 为什么要断三缚结?
- 色界无色界中的我见
- 欲界中的我见
- 三缚结
- 缚与结是烦恼的特性
- 六种根本烦恼
- 断我见不是断灭
- 识阴为什么是不实的?
- 什么是识阴?
- 三乘佛法所证“无我”的差别
- 菩萨在证悟前,必须先将十信位的五根转变为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修行证果的四种法要
- 先教后施,名大施主
- 众生本来就有菩萨性吗?
- 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发菩提心?
- 具足十信位十心之定心、不退心、回向心、护
- 去除对世间五欲乐的贪爱,可以检验一位菩萨
- 如何能够很快成就菩萨种性?
- 菩萨修行的内容有哪些?
- 菩萨有哪些类别?
- 云何名智者?
- 菩萨戒诵戒仪轨(佛教正觉同修会)
- 学佛应当先对家庭社会尽责
- 什么样的人才能受大乘五戒及菩萨戒?
- 布施当无所求
- 布施是所有修行的第一课
- 成就菩萨道的基础——人天乘
- 身是道器 | 古圣贤这样“看”病
- 戒有哪些种?
- 在家如何设置佛堂?
- “立地成佛”是什么意思?
- 诵经回向有功德福德吗?
- 如何正确回向?
- 什么叫作回向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下)
- 佛教世界观之~众生观(上)
- 拜佛像的真实义理
- 佛教和民间偶像崇拜的的区别?
- 信仰与偶像崇拜
- 图腾与偶像
- 佛是万能的吗?
- 生命是如何流转的?
- 五阴世间和器世间是如何的形成?
- 造物主是万能的吗?
- 原来这才是真正的学佛
- 佛教的饮食观是什么?
- 饮食是什么?
- 地狱门前僧道多吗?
- 什么人会下地狱?
- 文殊为何手握利剑持逼释迦如来之身?
- 大乘、二乘所证人无我与法无我的差别
- “知是菩提、了众生心行故”
- “日用而不知。”
- 拈花微笑----禅
- 禅宗就是禅定吗?
- 悟的六种表象
- 六祖慧能说的“菩提本无树”是开悟诗吗?
- 顿悟与渐修
- 禅宗实证有三关:明心、见性、破牢关
- 佛陀拈花一笑的故事---禅宗的起源
- 菩萨不引用公案、不耍机锋的原因
- 佛性是第八识的本觉之性
- 频呼小玉元无事,只要檀郎认得声——克勤大
- 六祖度道明禅师的故事
- 大慧宗杲禅师是径山中兴之主
- 宗门无念心体非是定心
- 释迦佛于然灯佛所受记成佛的因缘
- 如来有所说法耶?
- 大慧宗杲禅师略传
- 《地藏菩萨本愿经》广说助念的方法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属超度、灭罪
- 修习无相念佛发起欲界定
- 至心念佛的殊胜果报
- 念佛的现世利益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没有中阴身?
- 死后七七四十九天的事
- 庄严净土是怎么来的?
- 为什么见面要称“阿弥陀佛”?
- 念佛修定的秘诀
- 净土圣道
- 【般若信箱】关于往生的系列问答
- 《地藏菩萨本愿经》如何讲助念的法
- 关于助念的知见
- “往生及相关内容”的问答
- 莲友往生助念开示文
- 佛教徒为什么要孝养父母?
- 念佛人见到瑞相该怎么办?
- 如何慰喻有疾或即将舍报的菩萨?
- 为什么念佛会得到加持?
- 正觉同修会回向文
- 圆满十信位:护惜佛法,乐持五戒十善,勇发
- 满足十信位,真正发起菩提心!
- 三业端正的人,才能具足福德资粮进入佛道中
- 修定时五种止息恶念的方法!
-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
- 欢欢喜喜做菩萨
- 菩萨道的饮食观
- 《优婆塞戒经讲记》读后心得
- 性障不除,初禅永远不会现前!
- 如何发起欲界定?
- 受持八关斋戒,如何发愿回向?
- 如何成为大施主?
- 礼拜八十八佛的功德利益!
- 正统佛教的清净修行法门
- 怎么改善自己未来世的福报?
- 布施、赞叹、供养所获功德有哪些?
- 为什么说“吃亏是福”?
- 很容易被忽视的十种绮语口业!
- 如何守护口业?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
- 习气种子如何断?
- 执着与苦
- 优婆斯的前世今生
- 心灵鸡汤能断除烦恼吗?
- 众生成就,菩萨成佛
- 烦恼即菩提,生死即涅槃
- 费闲歌
- 德音 正音,谁能疗愈心灵
- 当你老了
- 断我见以后的生活方式
- 最大的谎言
- 你会想佛吗?
- 无相拜佛的由来
- 《地藏菩萨本愿经》----佛教的孝经
- 地藏菩萨教我们如何帮助亡故亲人超度、灭罪
- 你有扶门的习惯吗?
- 好大的灾难!!!
- 甘愿做菩萨
- 我虽不是鱼,却知鱼之痛
- 放下屠刀的故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多闻第一阿难陀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论议第一迦旃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密行第一罗睺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智慧第一舍利弗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头陀第一大迦叶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持戒第一优波离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天眼第一阿那律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说法第一富楼那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神通第一目犍连
- 佛陀十大弟子传 - 解空第一须菩提
- 忍辱-奉佛至孝感动天地
- 不昧因果---百丈禅师与野狐的故事
- 佛食马麦--佛陀也不能改变因果法则
- 释迦牟尼佛出家的故事
- 八风吹不动
- 往生兜率天未必能亲见弥勒菩萨
- 世尊往昔是如何放生救生的?
- 不合理之事必有前因!
- 布施当无所求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扉页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缘起
- 意识虚妄经教汇编 目录
- 第一章 北传阿含部诸经 第一节 《长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二节 《长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三节 《中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四节 《中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五节 《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六节 《别译杂阿含经》
- 第一章 第七节 《杂阿含单译经》
- 第一章 第八节 《增壹阿含经》
- 第二章 南传尼柯耶诸经 第一节 《长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二节 《中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三节 《增支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四节 《相应部经典》
- 第二章 第五节 《小部经典》
- 第二章 第六节 《律藏》
- 第二章 第七节《弥兰王问经》
- 01、宗门与教门(第1集) 正德老师
- 02、宗门与教门(第2集) 正德老师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5期 法雨普降,泽
- 《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4期 5/6~5/7 两天
- 延寿禅寺《六祖坛经》系列讲座 第03期 开演
- 善财五十三参鬻香长者
- 大年初四《六祖坛经》系列讲座:杭州富阳区
- 禅宗的各宗与祖庭
- 戒香的熏修功德非常重要
- 重走虚云路,朝圣鸡足山!缅怀大德志,修持
- 九月九日重阳节
- 2016年12月泰国曼谷禅修之旅开始报名了
- 鼻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 一代画僧 | 担当山水全集
- 贪著香尘的过患
- 大势至菩萨道场——佛教十大小名山之江苏南
- 戒德香---其香微妙 熏无边界
- 精选丨朴院,城市中的一片净土,一处禅意生
- 鼻根、香尘、鼻识三个法界互相关联,并依如
- 栴檀香供佛,功德无量无边
- 香积如来所食之余饭,凡有食者都能灭除一切
- 闻香悟道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