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17、净土奇特行门(往生极乐世界)(2)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4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另有一种,一开始念佛人就被教导要轻忽自己,将自己认定是罪恶极重之人,认为于此娑婆世间念佛以求往生极乐,是最殊胜的;只要相信念佛往生极乐是 阿弥陀佛之本愿,就可以随顺自己的烦恼而自在的现行做作,不必再持六度,不必读阅净土三经以外之经典,游戏人间而等待舍报时日,相信自己必定往生有望,甚至还因此产生误解:认为这是佛所说之究竟教理,其余皆是方便说。倘若有人不是这样的修学,便说他人要靠自力修学而求往生净土,或想要兼修圣道门者,贬抑他人是属于修杂行者,将往生极乐之边地;他们的理由是:因为不信佛之本愿故,违背佛之本愿故。

  一般修学净土法门者,必定相信有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往生,必定相信有 阿弥陀佛现在仍于极乐说法,心里认为只要能生西就满足了。这是很安分守己的想法;也可能仅是缩小心量、自我局限于念佛一门,不想深入经论了知佛法之全貌,缺少善知识之助缘劝进与开导摄受罢了。(摘录自正德居士著《净土圣道》第一章,正智出版社。)

  偶见持名念佛十几年的老菩萨,被问及:“有没有把握往生极乐净土?”时,往往面色凝重,不敢答话,似乎人人有希望,个个没把握。心中笃定而有自信者,究有几人?经中明载:“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又说:“若一日、若二日……乃至七日,执持阿弥陀佛圣号,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净土。”私下打量自己念佛之时,能不能十念之中达到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发愿往生,或修得一心不乱的工夫?平时若犹不能,何况临命终时,诸苦逼迫呢?于是心中旁徨忧虑,不可终日。P.11

  念佛人如此,持咒、修观的净土行者亦复如是。其根本原因乃是缺乏定力所致。三藏十二部:佛所说者为经,主要是教人修定。(律是佛所说戒,论是菩萨说慧)所谓受持读诵书写解说,在在莫非教人修定,可知定力的重要。若具备定力者,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并非难事,何惧不能往生呢?而这种动中及静中的工夫要如何修?依末学之经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最好的方法。(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一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是一种修定的法门,藉著修定的方法修净土,是既直接又有效的净土法门。《楞严经》中二十五位菩萨所说的各自修行圆通法门,无一不是修定的法门。其中第二十四种法门,也就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叙述的念佛圆通法门,此一念佛圆通章的全文,无一处说到持名念佛。自始至终,皆说“忆”说“念”,而不说持佛名号,念佛洪名。乃至于文末说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地而“入三摩地”。

  欲入三摩地(定)者,不但要都摄六根,还得要净念相继才成。所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离相的、是无相的。

  依字面解释,所谓无相,就是没有色身,没有因色身而有的一切思惟法则的施设,没有语言、文字、名句,没有意思表示可以让人得知得见。由经文略释即知:若离色身、身施设、语言、文句及意思表示,便是无相。而此念佛圆通法门,所谓“忆佛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境界,没有色身、语言、文句、符号、色身施设等,亦无法示现与他人知悉。除非这位无相念佛的人,藉著色身及语言文句等色身施设之思惟和法则,向他人示现这种念佛的方法和境界,否则他人无从得知。而此种无相念佛之境界,才是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真趣。

  念佛人与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之因缘颇深,若行者已有持名念佛工夫,正好修此法门,较诸未曾念佛者更能得力。一旦修成,持续护念,则临命终时,欲生极乐世界,便有把握。

  凡修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法门者,都应以想念之念来念佛,而不是嘴说口念。我们从〈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经文中可知,大势至菩萨从过去恒河沙数劫以来,便因 超日月光佛教他念佛三昧之故,而一直以此法门修持至今,已是最后身菩萨,即将成佛了,仍以此法门自修及度众生,摄归净土。此念佛圆通章之经文不长,但自前至后皆用忆与念,而不说执持名号,可见不是持名念佛,此其一。

  佛说《楞严经》,目的在教人们修楞严大定而证五蕴空,得究竟解脱,是故先说究明心性的知见,七度徵心,了不可得。然后令二十五位菩萨各自叙述修持楞严大定的圆通法门,再命 文殊师利菩萨评论。最后 世尊再说明五蕴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若是持名念佛,但凭修行者一心不乱的信愿行力,往生净上即可,不必从究明心性开始,不厌其烦地说到色受想行识等五蕴之区宇及证空之境界。而 世尊不但殷勤述说,并且叮咛菩萨们如何辨明诸魔境界。可见此法门是由定而入之净土法门,非持名净土法门。此其二。

  又文中说:“以念佛心,入无生忍。”可知是直接以念佛之心,制心一处,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地步,因深入楞严大定而证入无生法忍,此则恐非持名念佛所能到,除非持名念佛者转入此法。此其三。

  此一忆念想念之法,即是念佛圆通章之主要精义。当我们忆念一佛或一菩萨时,心中没有名号声音形像,忆一佛、想一佛,而无他念,便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是故“忆念”二字乃是念佛圆通章之根本旨趣所在。

  因为此法是直接由意根——心念入手,非由舌根耳根转入意根,所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入三摩地,斯为第一”,可知此一念佛法门是无相的、是修定而入的净土法门。也就是去除形像、语言、文字、名号,而直接以忆佛之心来念佛。必须是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才能称为“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若有其他任何念头乃至佛号出现,都不能算是净念相继。以此忆佛之净念相继不断故,最后能“入三摩地”,若上上根人,乃至证得五蕴空17的究竟解脱境地;这是唯心的净土,究竟的净土;此即大势至菩萨所说的念佛圆通法门。(摘录自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第三章,佛教正觉同修会。)

  二、无相忆念拜佛——是修念佛圆通之权巧方便

  初心学佛者若不经由此无相忆念拜佛方法的锻链〔编按:拜佛的方法请详阅平实导师著,《无相念佛》一书,佛教正觉同修会印。〕,欲成就无相念佛法门,相当不易。佛弟子们大多知道:佛有三身——法性身、圆满报身、应化身。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在印度的 释迦牟尼佛,只是应化身。因这世间的某些人,得度因缘成熟了,所以为这一大因缘而示现降神母胎,出生于迦毘罗卫国净饭王的王宫中,成为太子,结婚生子,出巡四门,睹生老病死苦,发愿为度众生得脱诸苦而半夜出家。尽学外道法,又六年苦行,后知成佛不在身苦行,乃于沐浴受乳,恢复气力后,于菩提树下参究时,夜睹明星,大悟成佛。随即示现转法轮、降外道、度众生,乃至示现老病而取涅槃——入于不生不灭之大般涅槃,常住世间而无所住,直至现代,有缘众生仍得恭觐。凡此种种,在在都告诉我们:释迦牟尼世尊只是应化身,为有缘众生得度而来,未能得度的众生,亦为种下将来得度的因缘。因缘既毕,示现生灭,警示众生。
相关阅读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