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011期>

离念灵知不是真心 ..........范正新(2)

[第011期]  发表时间: 2015-04-18 01:02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如果真如遍满虚空,则大家的真如法身,岂不是与十方佛世尊相杂相入!?
若言:“我这个真如本体,与十方佛世尊是同一个。”则是不对的;因为遍满虚空必定与十方佛世尊相杂相入,而若相杂相入,就是一方已成究竟佛,一方还是未悟的凡夫众生,如此,则此凡夫众生都已成为十方佛世尊的一部份?又何必再求悟?
若言:“成为佛的一部份也没关系,因为我就是十方诸佛,十方诸佛就是我,我的本体从来与诸佛是同一个本体。”如果是这样的话则:一、世间若有一个人成佛时,应该所有人都成佛啊!二、若有一个人造作善、恶业之时,应该其它的人同时造善、恶业啊!三、若一个人在受报的时候,应该所有人同时在受报啊!
是故我们不可以说:“真如的体性遍满虚空”,而应当如广钦老和尚说:“无来亦无去。”因为祂不是物质、非是色法,一念可以到无量无数的世界去,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有来有去是物质、是色法。因此若有人讲:“遍满虚空大自在”,这是意识思惟所得,是未明心──没有找到阿赖耶识的人;不明了阿赖耶识就是佛地真如的前身,而以意识思惟想象真如,便会有这种禅病──豁达空禅。
第二种歧路:主人公禅
在末法时期有很多修学禅法的佛子,不肯听从虚云老和尚的开示──不肯锻炼看话头的功夫,在自修或精进禅七时,用语言文字在心里面自问自答:“参禅是谁?念佛的是谁?打坐的是谁?”这种在心里面自问自答的方式称作“弄识神”,是意识思惟、分析,是一种思想而不是禅。古时候有一位瑞岩和尚,就误认为识神是真心:每天在高山悬岸边坐,一面呼叫自己:“瑞岩”,一方面又自己答:“喏!”并且吩咐自己:“惺惺著!”又自己答:“喏!”,然后又吩咐自己:“他日异时莫受人瞒!”又自己答:“喏!”。这是以能说、能听、能知、能觉的心做为真心,这就是主人公禅。 (这位瑞岩和尚后来被岩头全豁禅师度了,后来也证悟真心,是一位圣僧) 。
市面上有人出书,主张心灵无念就是真心:“如果心灵无念,可以保持一小时以上,那就是证悟。”其作者以心灵无念时,能知的那个心做为真心,不知这仍是意识心,是主人公禅。有知识在禅七时开示说:“各位都知道,香板的声音是怎么响起的,各位也知道香板的声音是怎么过去的,有声音、没声音,大家都知道、听到,这个听到和知道的一念心,就是觉性、就是佛性。大家仔细的去观察一下:这一念心有没有过去、现在、未来?有没有男女相?有没有动相、静相?有没有时间、空间?”这是意识心不是真心,这位知识误解《楞严经》,正是主人公禅。
知道和听到的一念心是意识及耳识,不是真如,更不是佛性。这一念心是见闻觉知的心,凡夫感觉到祂没有过去、没有现在、没有未来;而事实上这一念心是因五阴而生,死后也必定会因五阴的散坏而消失掉,真心是不生不灭的、祂不会因五阴的散坏而消失,所以这一念心并不是真心。
这一念心刹那生灭相续不断,而这个耳识与意识是生灭的妄心,前念与后念的接续非常的迅速,相续不绝,只有死亡、沈睡无梦、昏迷、无想定、灭尽定时才中断,所以凡夫不能觉察到祂的虚妄,以为祂是不生不灭的。就好像透明的水管里流著很快的清水一样,因为水里面没有水泡间隙,感觉不到水流得很快。而这个能知、能觉的心,祂的刹那生灭不断,比急流的水还要快上百倍、千倍,所以凡夫不能觉察到祂的生灭,便以为是不生不灭的真心。
其次,听到及知道的一念心不是真心,因为有六尘中的了知即是妄心的缘故。南泉普愿大师开示:“道不属知与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天下聪明禅狐参不透,直心老实一点便能领悟。《维摩诘经》云:“非见非闻非觉非知。”可以确知:听到和知道这一念心不是真心,更不是佛性。佛性不是真心,真心不是佛性;真心与佛性非一非异,就譬如说灯与光明。真心是本体而佛性是真心的用,体不离用,用不离体,所以体与用不可以混淆,而说真心就是佛性;就如光明是灯的作用,但是光不是灯;灯是光明的本体,光明是灯的性用,不能说灯就是光,光就是灯。不过,灯可以单独存在,而光明却必需要因为灯的存在才能存在。灯既不存,光将焉附?犹如“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是相同的道理:没有灯就没有光,没有真心就没有佛性,故说真心是体,佛性是用。若是不清楚了知真心与佛性的体与用,亦无亲证真心,就会将能听能知的一念心误以为是真心,就会将妄觉误以为是佛性。
复次,佛性必须眼见为凭,不可以体会为义。有少部份人尚未亲证真心,就直接眼见佛性,这样的人自古以来并不多。如果没有看话头的定力,也没先悟得真心,则必然会以能听能知的妄觉当作佛性,看起来好像是真黄金,其实是镀了金的黄铜。如果真正的悟得真心,并且也有看话头的定力,且福德资粮具足,则此人眼见佛性的因缘将很快成熟。若没有看话头的定力,虽然值遇真的善知识,也是没办法眼见佛性,就会以感觉或妄觉当作是佛性──将能听能知的这念心当作佛性。所以没有锻炼看话头的定力,虽然解悟佛性的名义,也是不能一念相应,眼见佛性。
《维摩诘经》云:“菩萨诸有所作,举足下足,当知皆从道场来。”若真正悟得真心,便能完全领悟这一句经文的真义。不是那些以能听、能知之心为真心所能知;一切五通仙人,声闻、缘觉也不能知道。
能听能知之心是意识,意识虽然没有男女相,但祂仍然不是真心;而眼识、耳识、鼻舌身识,也都没有男女相,也不是真心。能知之心就是动相,不知之心则落于念不分明的无记相中,那又是静相。真心则是不离动静二相,也不住于动静二相中,所以说能知之心是妄心。
能听能知之心都是相对于六尘境界而存在的,离不开六尘境界;有境界就不离时、空,而真心却永远不会落在时、空之中。譬如《维摩诘经》中的妙意菩萨,知道寂灭、住于寂灭,尚且为 文殊师利菩萨所遮止,故说:“无言、无说、无示、无识。”知道寂灭、住于寂灭,尚且各是一边,更何况是能听、能知的一念心还没到寂灭的境界?还没有离开识与知的境界,所以由此可确知能听、能知的心不是真心。误会真如法身的缘故,便会将清楚明白观照六尘的六根觉受妄觉误以为是佛性。这不是佛性,更不是见性。见性必须以父母所生眼看见无形无相的佛性,才能算是眼见佛性,如果是以体会、感觉当作是佛性则就不对了。
错认能听、能知之心为真心,那就是有“我”,有“我”就不对了。真心不是能听、能知之心,能听与所听就是两边,真心不落两边。有能知与所知,就是两边,就是二;真心不二,不落两边。以上所述的是说以见闻觉知之心为真心,这是主人公禅,这种现象不仅是现代有之,卽使古代也有,从古至今,相当的普遍。
第三种歧路:以定心为禅
有很多人误会了:认为已经离开了语言文字妄想的这个定心,就是真心。认为没有念、没有妄想,就是证得空性。常常有参禅的人在读到《六祖坛经》六祖向惠明将军开示:“不思善、不思恶,恁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然后就以为:善事不思、恶事也不想的时候,那就是一念不生。一念不生时那个能够知道的、能够体会的心就是我的本来面目了;其实,这时还是不离能知能觉,仍不是真心。
有人更荒唐出书道:“心灵无念即悟法身,俗称开悟。”又说:“把妄想化了,寂灭重现,这叫做悟;悟一小时以上即称证矣。”这很奇怪的,因为把语言文字上的妄想化掉,还是不能称为寂灭的,并不是证悟真心。
心里没打妄想,此时一念不生!如此保持一小时以上称之为证悟,这是将没有妄想的定心,当作本来面目,认为就是证得空性。若是如此的话,则一切已修得未到地定的佛弟子们,以及修得未到地定的外道,统统是圣人了。可是 世尊说修得未到地定,修得四禅八定的人,都还不是悟得真心,何以将 世尊的圣言量置若罔闻?有法师作如此开示并且出书道:“虽然这只是未到地定的境界,有些人已称这个境界为悟境,而这并没有错。” (这是严重的错误,误导众生的果报令人为他捏把冷汗。) 又道:“其实未到地定可以给与我们人生巨大的帮助,所以对那些经历过这种经验而有明显改变的人,称它为悟境是相当正确的。”这是以定为禅,将一念不生的那一个能知能觉的心当作是真心,而其实这个与悟并不相干。
也有些禅师教人见性成佛的法门:“人的妄想很多,一有念就是众生,无念就是佛;只要能够无妄想、无杂念,那你现在就是菩萨。所谓‘菩萨清凉月,常游毕竟空,众生心水净,菩提影现中’,指的是这一念心,我们修行就是澄清当前这一念心。澄清了以后,就是一个绝对的境界。”又说:“儒家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就是不起心动念,就是实相。”这种见解和说法真是荒唐。菩萨常游毕竟空,绝不是上述这一念心;不能够说“有念就是众生,无念就是佛”。如果是如此的话,则当一个人打坐入定心无一念就是佛,等一下、一下座,妄念来了又是众生,那就成为不断变异的妄心了;真心绝不可能一下子有念、一下子无念的不断变异的;若是如此,是不是说真心有生有灭?这样子无念如木、石一般,成佛又有什么用?佛与众生又有什么差别呢?儒家讲的“允执厥中”还是意识思惟、想象来的,上述的见解、说法都不对。
这种知识自古迄今非常的多,以心中无念的定心当作是禅,真是错得离谱。如果说这个心没有念的时候是真心,等一下又起了一个念又不是真心了,如此说来真心就成了生灭法,因为有生必有灭。真心不是断灭法,祂自无始劫来就不曾一刹那断灭过。如果像这类知识所言,那我们又何必辛辛苦苦的参究呢?证得这种“真心”又有什么用?若是说入定时心中没有念就是悟,出定了有念就是迷,这种悟就成为有时悟有时迷,那这种开悟又有什么用?
一念不生的时候是入了定,一念复生又到定外去;如果以无念定心当作真心的话,这么说真心就是有出有入,有出有入就不是真心,因为真心从来无出无入、从来不来不去。这种无念的境界,没有办法支持很久的,一般人能够支持五秒钟、十秒钟算是不错了。如果说本领最好的人,譬如那些修得很深的未到地定之人,一入定就是十天半个月;当这十天半个月心无一念,说这个就是真心,但是等十天半个月过去了,出定了复生一念,又不是悟了,那又不是真心,则这种悟有什么意义?
有的人修学天台宗,天台宗有的法师就如此开示:“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中间卽是。”将这个“中间”当作是真如佛性,这种说法也是种错误。因为前念已灭、后念未起,这只是一段时间而已!没有功夫的人半秒钟、一秒钟,有功夫的人三分钟、五分钟、十天、半个月终究还是会起后念。如果以这个能够支持几秒钟、几分钟、几天的这个“中间”──前念过去,后念未起的中间,当作是真如佛性的话,则此“真如佛性”就变成有生灭,轮回的生灭现象,故说这种说法错了。
我们应当去了解:当年六祖因事出紧急,不得不出此一下下之策。也因为惠明将军在五祖弘忍大师座下,参学多年已经有了很深厚的定力;也有很多因多年听闻五祖开示禅法的知见。因缘成熟,才能因为六祖这一句话而明心见道,可是很多人不努力增加定力,增进参禅知见,而只在“不思善,不思恶”这一句话上打转。
其实,《六祖坛经》这一则公案,重要的部份在后面:“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边。”这才真正把真心点了出来。往后及后代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也不去深究里面的密意,就认为无念的时候、一念不生时就是悟境。或者像是主人公禅,将能知能觉的觉知心于一念不生时认作本来面目,然后就自以为证悟,就以此意识思惟印证他人,耽误了学人。
也有一种知识开示学人:“一念不生的灵明觉了之心就是真心。”这也是“以定为禅”。自古至今犯了此错误的人相当的多数,历代祖师对于这种错误而误导学人的现象,一再的诃责,故祖师公案中诃责这种人的典故相当多。不过,很无奈的事,大家普遍有一个根深柢固的观念:认为已经作古的禅师或者是很有名气的禅师,不论这两种有否证悟,只要如上述所说的,就相信他们的说法、知见,而对于真实证悟的善知识,只因名气不够大,就不相信他们所说的正知正见。因此每一个朝代中,当代真实明心见性的禅师,虽然出面摧邪显正,可是因为名气不响亮,当代的人都不信受。譬如玄沙师备禅师诃责:“有一般坐绳床和尚称为知识。问著便动身转手,点眼吐舌瞪视。更有一般便说:昭昭灵灵、灵台智性,能见能闻。向五蕴身田作主里宰。恁么为善知识,大赚人!知么?我今问汝:汝若认昭昭灵灵,为什么瞌睡又不昭昭灵灵?若瞌睡时不是,醒来为什么又有昭昭?汝还会么?这个唤作认贼为子,是生死根本妄想缘气。”
慧忠国师云:“苦哉!吾宗丧矣!若以见闻觉知是佛性者,净名不应云:‘法离见闻觉知,若行见闻觉知,是则见闻觉知,非求法也。’” (净名乃维摩诘大士)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离念,灵知,不是,真心,..........,范正新,离念,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