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如来藏>识蕴真义>

第009集 三自性、真如、第八识(一) 正洁老师

[识蕴真义]  发表时间: 2020-03-07 18:0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继续收看《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兼论八、九识并存之过失》。我们这一次单元所要讲说的对应的内容,主要是《识蕴真义》第14页到第28页,还有附录于《学佛之心态》后面的〈略论八、九识并存之过失〉当中第31则到第45则,我们这一次演说的内容主要的脉络大纲,大概会分成四点,这里先为菩萨们简单地述说一下:
第一点,我们要先来确定不生不灭法的必定存在,这主要的依据需要依于《瑜伽师地论》、《大般涅槃经》还有《解深密经》里面所讲说到的“算数行相、尽所有性”而来确定菩萨们修学三乘菩提入门,所需要具备的蕴处界的善巧。
第二点,若是不生不灭法,祂一定是不落于心不相应行的种种法相当中。简单来说,祂一定不是数目之法,祂一定不是次第之法,祂一定不在时间、空间当中,祂也必定不是得失之法,祂也不是文身、名身、句身,这种种的心不相应行法所能够去函括、去指涉的。
第三点,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所谓的第八识、第九识、第十识,或是有时候把阿赖耶识称为凡夫因地的真如,而把无垢识称为佛地的真如心,而分别把祂说之为第八识、第九识,不管是第八、第九、第十这样的说法,而来函括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这样子《成唯识论》当中的说法,或是其他经论当中的,阿赖耶识是凡夫的真如心、无垢识是成佛之后一切种子清净的佛地真如心,而说八、九识。
不管是哪一种,这样子的三种:阿赖耶识、异熟识、无垢识,乃至于其他的名相,譬如说阿陀那识、如来藏;或是说所知依、入胎识,无住心、无心心;还有所谓的涅槃心、中道心种种的这一些佛法当中的名相,祂只要是指向于这一个不生不灭心,那么不管是所立的佛法当中的名相再多,我们都要知道祂其实指涉的都同样是一个不生不灭的心体,而既然不生不灭的心体,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祂必定不落数目、次第之法,那这样的第八、第九、第十的建立,这样的一个、两个,有一、有异的建立,实际上都是不合乎法界实相的道理。好,这是第三点。
第四点,我们还要再依于前面三点而来说明《识蕴真义》当中,有关于把因地真如、佛地真如把祂分成两个,而来毁谤真实的大乘佛法。好,这是我们这一次单元所要讲说的脉络大纲。
我们现在开始就先来依第一点而来证明不生不灭法必定存在,这里我们先要来念一下《瑜伽师地论》当中卷25相关的部分,请记得这是声闻地当中的论文。《瑜伽师地论》卷25:
【云何思正法?谓如有一即如所闻所信正法,独处空闲,远离六种不应思处,谓思议我、思议有情、思议世间、思议有情业果异熟、思议静虑者静虑境界、思议诸佛诸佛境界,但正思惟所有诸法自相共相。】
简单说,一个声闻入道乃至一个大乘菩萨要来断我见,而依于这个佛法的知见,首先要具足对蕴处界的了知而依于正法——所谓的三藏十二部经,听闻之后而来开始思惟。那您要小心,要远离六种不应思处,那这里的六种不应思处,简单来说,其实菩萨有兴趣可以去参阅一下之前曾经讲过的十四难或是十四无记。因为这些对大乘人来讲的话,是必须依于如来藏的证知而后才能够逐渐去了解。而对于定性声闻人来讲的话,这十四难,譬如说:世界有边、无边?我死后是有、是无?如来的境界是如何?身命是一、是二?这些种种的十四难、十四无记的问题,对于这里声闻地当中要讲说的对象——声闻人,乃至对于大乘菩萨,要依于这样子的四念处、三十七菩提分而要来断除我见、要来断除烦恼障当中,入门的这样子的系缚,都不是应该思惟之处。
好,后面论文又有讲到了:
【如是思惟复有二种:一者以算数行相善巧方便算计诸法。二者以称量行相依正道理观察诸法功德过失,谓若思惟诸蕴相应所有言教。】(《瑜伽师地论》卷25)
这里的重点在第一个“算数行相”,算数行相就是说,譬如说:五蕴,我们这样子算,只有色、受、想、行、识,齐五而返,没有第六蕴;又譬如内六入、外六入,我们这样子算下去,都只能算到第六个,而没有第七入。不管是内六入或是外六入,而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这样子的整个,我们去把它理解这一个名相当中所含摄的所有法,它必定不超过十八个,不能建立第十九界在生灭法当中。
那依于这样子的“算数行相”,五蕴当中(五蕴共有五个,而五蕴当中)的第一个色蕴,色蕴的底下又含摄了(以大乘来讲的话含摄了)五根,含摄了五尘,又含摄了法处所摄色,这样就十一个。简单来说,这里的“算数行相”,就好像一个政府当中一整个机构,你分成这样子的一个府、分成这样子的部、这样子的局、这样子的处,先由一个总相大纲的了知,依于数目、依于次第,而对于整个法(这里的法其实是“法无碍”的法),对于这样子的依于名身、文身、句身,依于数目先来对应你所要听闻而要来继续思惟的法,先有这样子的初步的理解。有了这样算数行相的理解,您当然就知道了:五蕴只有五个,不会有第六个;内六入、外六入都各只有六个,不会有第七入;十八界不会有第十九界。
基于这样的了解,在于名上的义上面对于这样的名相条列大纲之后,那您再依于这个“称量行相”,所谓的称量行相就是说,有分成两大类:一个是现量、比量,另外一个就是佛法当中的这一些佛菩萨,譬如佛的至教量,或是说地上菩萨所演说的法义——所谓的圣教量。依这两种量,或是“现量、比量”,或是“圣教量、至教量”,而来将刚刚已经把整个要思惟、听闻之后要思惟的这样子的法,整个依于祂的大纲而来以“算数行相”,而来以“称量行相”,依于正确的佛菩萨所演说的道理,而来观察诸法的自相、共相,以及它们的功德过失,这样子的话才叫作真正的正思惟,这样子的法义也才能够具足初分的三乘菩提入门,要来断我见所应该要具足初分的,对于蕴处界这三科法该具足的知见。《瑜伽师地论》之外,还有《大般涅槃经》也来为我们证成生灭法依于算数行相,祂的范畴、祂的数目必定是有限、有量。
好,我们来看看《大般涅槃经》卷36,世尊回答迦叶菩萨说:
【犹如魔王化作佛像,首罗长者见已心惊,魔见长者其心动已,即语长者:“我先所说四真谛者,是说不真!今当为汝更说五谛、六阴、十三入、十九界!”长者闻已,寻观法相,都无此理,是故坚持其心不动。】
这里经文很简单,世尊在回答迦叶菩萨所问的这些问题当中,藉由这个首罗长者的故事告诉了我们:如果有人坚持五阴之外还有第六阴,十二入之外还有第十三入,在十八界之外还有第十九界,这必定是魔说,这绝无此法界实相或是现象界当中的道理。那我们如果听闻有这样的说法,必须要依于前面《瑜伽师地论》所说的“算数行相”以及“称量行相”,而要来坚持自己当初于圣教量当中、于三藏十二部经当中所听闻、所思惟的正法,而不可以踰越这样子的五阴、处、界,而来思惟其外更有生灭法。
再来《瑜伽师地论》还有《大般涅槃经》之外,我们不妨再引用《解深密经》卷3的经文,而来确定我们说的四个大纲中,第一个要来确立不生不灭法的真实存在,因为要确立不生不灭法真实存在,我们先要确定生灭法的范畴。《解深密经》卷3:
【慈氏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修奢摩他、毘钵舍那诸菩萨众,知法知义;云何知法?云何知义?”佛告慈氏菩萨曰:“善男子!彼诸菩萨由五种相了知于法:一者知名,二者知句,三者知文,四者知别,五者知总。”】
佛又告诉慈氏菩萨(也就是弥勒菩萨)说:
【善男子!彼诸菩萨由十种相了知于义:一者知尽所有性,二者知如所有性,三者知能取义,四者知所取义,五者知建立义,六者知受用义,七者知颠倒义,八者知无倒义,九者知杂染义,十者知清净义。】(《解深密经》卷3)
这里所说的由十种相了知于义,前面的第一项要知道尽所有性,第二项要知道如所有性,我们可以简单说,这两项就已经含括了我们这次单元所要说的所有法义的范围。“尽所有性”其实就是符合于前面所说的算数行相,乃至依于算数行相而再来依于算数行相当中的一一蕴、一一处、一一界,而不过于五蕴,不过于十二处、十八界,来思惟称乎这样算数行相的法义,来思惟这些蕴处界的功德过失,依于佛的至教量与诸地菩萨的圣教量。
那“尽所有性”我们看看这边《解深密经》 佛是怎么说的:
【尽所有性者,谓诸杂染清净法中,所有一切品别边际,是名此中尽所有性;如五數蕴、六數内处、六數外处,如是一切。】(《解深密经》卷3)
简单来说,佛告诉了慈氏菩萨(弥勒菩萨),当中在一切法(这里一切法主要指的还是三自性法当中的生灭法),包括这个清净分的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纯粹生灭法——如来藏的功德性,还有在生灭法上面建立的依于遍计执性(人我执、法我执)而建立了这项遍计执性的人、我、众生、寿者相,乃至种种所上相应一些习气随眠,对于名言习气没有办法完全净除无漏,那 佛告诉我们的,如五數蕴、六數内处、六數外处,换句话说,五蕴要论它的数目,要以这样子的算数行相来说,必定只有五蕴,必定没有第六蕴,必定没有第七内处、或是说第七外处,相对的,当然也一定没有第十九界。那依于这样的尽所有性,当我们了知一切生灭法的范畴,都只在于这样子的限制,不越于此数。
那我们无妨就根据这一点来谈谈看,为什么不生不灭法依于这样的尽所有性,依于这样子的算数行相,乃至依于这样《大般涅槃经》 佛为我们论定的必定没有六阴、十三入、十九界,我们可以来证成有不生不灭法。其实我们以前已经也约略跟菩萨们说过了,只要我们能够证明有一法,祂所具足的功德,祂有祂的功能、有祂的自性,而这功能自性、这样子所谓的功德,不是蕴、处、界(五蕴、十二处、十八界)这三科法—包含一切生灭法的三科法—当中的任一蕴、任一处、任一入、任一界所能具足。那我们当然就可以说,这一法既然不含摄于蕴处界当中,祂必定是不生不灭法。因为生灭法,我们刚刚已经依于佛经、依于菩萨的圣论而来证成,必定范围只有如此。
那我们要依于什么样的功德呢?曾经观赏过以前相关的同修会节目的菩萨应该就了知了,我们会很容易地以现世的记忆,换句话说,您这一生当中的记忆,或是说您这样子流转三界六道当中无量劫来生死无量,那您的记忆,如果以后修成了神通,您的神通当中所谓的宿命通,您是如何能够回忆起来当初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这曾经发生过的事情,以这世来讲,我们方便叫作记忆,这凡夫也有。那如果以百生万劫之后,您有宿命神通回想起这一世曾经发生的事情,相对应于外道可以修得,相对于菩萨(特别是三地满心之后)他必定也有具足这样子的四禅八定、五神通,所以他才能在四地的时候遍游诸方佛国,与自己曾经在无量劫来生死当中有缘的众生,这样再去为他引度,接引进入佛法,乃至去面见诸佛如来,去供养诸佛、请佛住世。
那依于这样子的道理,我们先来演说:
【如所有性者,谓卽一切染净法中所有真如,是名此中如所有性。此復七种:一者流转真如,谓一切行无先后性;二者相真如,谓一切法补特伽羅无我性及法无我性;三者了别真如,谓一切行唯是識性;四者安立真如,谓我所說诸苦圣谛;五者邪行真如,谓我所說诸集圣谛;六者清净真如,谓我所說诸灭圣谛;七者正行真如,谓我所說诸道圣谛。】(《解深密经》卷3)
这里《解深密经》的“尽所有性”跟“如所有性”,刚好可以含括我们这一次单元所要演说的全部内容,包括来证明不生不灭法的必定存在,包括来证明因地真如、佛地真如本来都是第八识所显的真如无为性,而不可以错误地毁谤祂说:凡夫的时候,这个因地真如是阿赖耶识,而同时有一个佛地真如能够来出生祂。
好,那我们因为现在的重点是在依于“尽所有性”,依于这样的“算数行相”而要来证明有一法,所谓的不生不灭法必定存在。那我们当然是先依于尽所有性,依于这样的圣教量而来说五蕴、十二处、十八界。既然数目都只能到这里,不可能有第六蕴、不可能有第十三处、不可能有第十九界;然而,我们在现象当中却可以找到很多特殊的功能,而这样子特殊的功能或者说功德,必定不是蕴处界。
这样三科法当中的任一个蕴处界法所能够具备、所能够拥有,最简单来说,记忆的功能或者说宿命神通的功能,譬如我们说:
【意识常现起,除生无想天,及无心二定,睡眠与闷绝。】(《成唯识论》卷7)
都会断灭的意识心;现前观察,譬如说:您曾经接受过比较严重的手术,你全身麻醉,或者说您睡着无梦,或者说因为失血休克,或是其他的过敏性休克种种的情况,乃至于最简单的,您、我在入胎的时候(受精卵位的时候),有这一世五蕴的初剎那生起的时候,那时候根本六识都不存在,除了意根、除了受精卵,称之为名色当中的色。意识既然在您、我入胎的当下,初剎那都不存在,您又说意识能够记得,本身是生灭的意识如何能够记得过往无量世曾经发生的事情呢?
既然十八界都不具足这样子的记忆,乃至宿命神通发起,而已了知过去曾经发生事件的内容,那当然一定是有一个不生不灭法存在,而让我们能够记忆,让我们能够有宿命神通的现起。因为很简单的第一点:依于算数行相、依于尽所有性,五蕴、十二处、十八界,必定不过五、必定不过十二、必定不过十八,那依这样子的记忆以及宿命神通,乃至依于这样的算数行相,这样子的称量行相,还有这样的尽所有性,我们可以说,至少在逻辑上可以证成这一个不生不灭法必定存在,或是说更简单的,依我们之前曾经讲说到的 龙树菩萨的《中论》当中所说到的四生偈:
【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知无生。】(《中论》卷1)
这里的诸法当然指的是三科蕴处界法,那我们还是以十八界法来作一个依据。十八界当中六根、六尘、六识,您要找到这一个一一界出生的可能性,那就只有两种:一种有因而生,一种是无因而生。无因而生,那是自然外道,如果真的是无因而生,阿罗汉入无余涅槃之后,应该也会无因而又继续在三界六道投胎,这是完全不合乎法界实相的道理。
那有因而生,它只能分成三类,同样地依于算数行相,不可能有第四类。这三类分别就是说:自生、他生、还有共生。自生就是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当中十八个法一一自己出生自己;然而十八界都是现行之法,自己出生自己就变成有两个我,那当然也是不符合现象界的一个实况。那自生不可能,他生可能吗?先不论他生可不可能,每一法都已经是先被自生所破,每一法都不可能自生,不能自生自法,自生尚且不能维持,那如何有出生他法的功能呢?所以自、他当然都不可能能够出生蕴处界当中的任何一个生灭法。自生、他生之外还有第三种:自、他和合共生,依前面所说的自生是不可能的、不合乎道理的,他生一样是不可能、不合乎道理的,那十八界当中,三种要能够找到它出生原因的有因而生的方法,在我们这样子的逐一的论证当中,都已经显然不可能能够是真实存在、建立。
那有因而生不可能,无因而生又不可能,很清楚地依于这样子的算数行相,那我们就可以说:在生灭法当中找不到生灭法出生的原因,而佛法又不允许灭尽蕴处界无余涅槃之后是断灭,那当然这出生的原因,必定是在蕴处界之外有一个不生不灭法真实存在,而这个真实存在的第八识,能够受熏、能够持种,能够“根身器”,是真正众生能够宿命神通,乃至其他功德能够发起的真实正因。
好,今天时间的关系,我们就先演说到这里。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