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31、广论之平议〈一〉—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3)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4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末学离开藏密的团体之后,到处寻觅真善知识,还好在此有生之年,正法缘成熟,最后在正觉讲堂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在 导师平实菩萨与亲教师正圜菩萨教导之下,从头开始修学真正的佛法。在禅净班上课期间,透过善知识的教导,修学动中定力及参禅知见;善知识并且谆谆教诲一定要如法忏悔等事,把往昔的诸恶业忏除干净,并祈求佛菩萨的加持,发起菩萨大愿;不但先自己求悟得悟,更要帮助他人能求悟得悟;最后把功德回向累劫之怨亲债主,以减少道业上的障碍。

  末学遵从善知识的教诲,于是天天在佛前以至诚心忏悔、祈求、发愿、回向等四事,这样整整花了一年的时间从无间断;终于在二○○三年十月初,梦见好相,亲见佛世尊前来加持。此后没几天,一念相应而触证空性如来藏,般若慧顿开,从此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海阔天空,遨游佛菩提道的浩瀚法海,这是末学这几年来的亲身体验。末学并郑重在三宝前向大众宣示:真实有空性心如来藏在众生身中。无始劫以来祂就存在;现在如是,未来也如是;入无余涅槃时如是,成佛时也如是;祂无形无相,是金刚体性,017无有一法可以坏灭祂。这绝非妄想欺诳之语,只要依法如实如理修行,任何人都可以找到祂、触证祂、体验祂、转依祂。以上是以末学的亲身经历,供养有心学佛的佛门同修作为参考。

  鉴于末学过去的愚痴行,并庆幸此世正法缘成熟,于此有生之年值遇真善知识,在真善知识教导之下,现观《法华经》所开示的无价珍宝;感恩之余,乃于佛前发大誓愿,愿生生世世行菩萨道,永不取证无余涅槃;又深感藏传佛教外道宗喀巴邪说毒害众生之严重,更为了续佛慧命,乃奋而发愿荷担如来家业,并负起摧邪显正之重责大任,经 平实导师与诸亲教师不断的加持,与正觉同修会诸菩萨的关怀鼓励,本书才能顺利的完成,在此一并致谢。

  本书之编辑是依据宗喀巴造、法尊法师翻译,福智之声出版社所出版之《菩提道次第广论》为蓝本,按照其内容之传承、道前基础、下士道、中士道、上士道及别学后二波罗蜜多(止、观)之次第,分为章、节、目而平议之,唯作法义上的辨正,而无人身攻击。而《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最离谱者,为“别学后二波罗蜜多”奢摩他与毗钵舍那,此部分占去《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半,是宗喀巴造论之重点所在,也是宗喀巴造论时最得意之处,目的是在引导修学《广论》者走入密宗道男女双身法中;然此部分也正是违背佛菩萨经论最严重之处,更是研读《广论》者最不能了解之处。有监于此,末学也在平议“别学后二波罗蜜多”的部分著墨甚多,几乎把每一段落都提出平议之;因为《广论》中处处错误,令人不得不一一加以辨正,019期望能拯救更多身陷藏传佛教邪法中的学人回归正法、免堕三恶道。也期望已修学《菩提道次第广论》前半部,而尚未修学“后二波罗蜜多”之学人,或已阅读而不能了解之学员,或误解而不知其错谬处之学者专家,在阅读本书之后,能了知真正正法与《广论》邪说差异之所在,能及时临崖勒马;如果继续依之修习、依之传扬,必堕邪见深坑,因而造就诽谤正法之无间重罪,腊月到来,死相难看、后世异途,也就在所难免了。

  本书从头开始都未曾对任何人—不论出家或在家众—作人身上的评论,未来也将如是;因为人身高矮美丑等等无关佛法真实义故,末学只是针对法义上的错谬来作辨正罢了。但值此末法时期,群魔倾巢而出,欲令世尊正法消失于人间,是故邪说、邪论充斥人间,已至汗牛充栋的地步了;而众生又无择法慧眼,往往相信魔说却不信佛语,总是认定表相而不依法义实质,因此佛陀正法已濒临续绝存亡之际了;为了续佛慧命,以悲心故擎正法纛,祈愿众生有得度之因缘者,普皆能趣入佛门正法,为此而作此书。

  佛弟子 正雄 合十

  二○○五年 冬

  ───────────────────────────

  第一章 变质的藏传佛教

  太虚大师于《菩提道次第广论》作序言云:

  比因西藏学者法尊译出黄衣士宗喀巴祖师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教授世苑汉藏院学僧,将梓行而问世,余为参订其译文,阅至‘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能速满二资粮故。设踰共道非所堪能,或由种性功能虚劣,不乐趣密咒者,则唯应将此之次第加以推广。’其为特尚密宗之理论,甚为显然。

  太虚大师基于法尊喇嘛的情谊与要求,作了《菩提道次第广论》的序言,然从其字里行间,0001可以看出太虚大师对于藏传密宗“佛教”的不认同。首先他不称法尊为佛教法师,只称为西藏学者;又把藏密祖师宗喀巴称为黄衣士,不尊称为宗喀巴大师;最后又下了结论说:“其为特尚密宗之理论,甚为显然。”可见宗喀巴之《菩提道次第广论》只是个饵,目的只是为《密宗道次第广论》的邪淫法门铺路,终结还是要学人趣入无上瑜伽两性合修的双身修法;所以《菩提道次第广论》不是真正的佛教的修行次第,只能说是喇嘛教的前行次第而已,这从以下《菩提道次第广论》的详细探讨中即可了然玥白。

  第一节 略述初期天竺佛教概况

  第一目 概说

  印度初期的佛教本来没有宗派之诤,是因为许多未悟实相的后人没有实证的智慧,不了解佛语,将圣 龙树菩萨与圣 无著菩萨强行分割为中观派与唯识派二大车轨,误认为中观与唯识二法互不相容,于是这些凡夫之间开始了“空”与“有”之争,绵延几世纪。这是无智慧的人落于两边,不了解非空非有之真实中道观,也不了解真正的唯识与中观真义所致。后来所谓的中观派又自行分割为应成与自续二派,二派相互评论,最后都亡于天竺密教。0003又天竺谭崔密教传入西藏后,天竺的密教不久就被土耳其的回教军队所消灭;流亡于西藏的密教,由于地理阻隔的缘故,得以继续弘扬。

  本来佛教虽有三乘菩提之分法,而大小乘也只是依众生的根器而作方便施设教化,只是应众生根器的不同,而其修学的内容、次第、深浅、广狭有差别而已,本来都属于唯一佛乘中的完整佛法所摄。后来由于声闻人各自理念的不同,才有声闻法的部派分裂。后来有些大乘法教的空有诤论,也只是未悟及错悟的大乘法中学人,基于对法义执著误解的不同而分派别;但是真正的大乘法教实证义学,仍然一贯不变的弘扬下来,并未分宗分派,法义始终是古今一贯不变的。佛灭后诸声闻弟子,如阿罗汉大迦叶尊者……等人,会同阿难尊者开始结集佛陀遗教,这就是第一次结集的五百阿罗汉结集,成果是四阿含诸经及律藏、杂藏。声闻教派在初期分成大众部与上座部,后又分裂成二十部。诸声闻弟子结集佛的遗教成为四大部阿含诸经,属于小乘教,然而其中已有大乘法理隐说于中,因此大乘之名,并不是始于龙树、无著二菩萨,在《阿含经》中就有明文记载;这是因为佛开示大乘经典时,声闻圣人也同时听闻大乘经典,但是不能亲证、无法胜解忆念大乘法,唯能以解脱道所证的见解,而结集成声闻解脱道的法义,成为阿含中的解脱道经典。大乘法从四阿含隐说,却于佛陀遗教二、三转法轮中,有更明确深细的演说;圣龙树菩萨与圣 无著菩萨只是依之而发扬光大而已,一贯的法义并未改变过,本无“空、有”之差异。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