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31、广论之平议〈一〉—宗喀巴《菩提道次第广论》之平议(9)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4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道种智是地上菩萨必须修证的智慧,大乘菩萨证得空性如来藏后,般若智慧才开始显现,这时菩萨只得到大乘无生智忍;此时只了知般若空性之总相,不知别相。《大般若经》六百卷所说,是依般若空性之总相而说种种别相,0053般若别相智又称为后得无分别智,此时菩萨尚未登地,因此不能说为道种智,必须悟后转入相见道位,进修别相智圆满了,才能获得初地道种智的初分,才算是道种智。菩萨证得空性如来藏后,以证得如来藏而发起的般若总相智及别相智作为基础,才能修学道种智。菩萨所修的道种智,即是佛陀第三转法轮方广唯识诸经的内容,也就是大乘法中的增上慧学。如果是没有证悟空性如来藏的人,无法发起实相般若智慧,只能依般若及方广诸经的名相来依文解义,乃至错解经义;如是之人,即是历代祖师说的“依文解义,三世佛怨;离经一字,即同魔说。”宗喀巴、日常法师即是此类之人。

  一切智是世间的智慧,《论》说:

  智不住诸有,悲不滞涅槃;非方便则远,方便即非遥。

  所治能治品,加行平等性,声闻等见道,一切智如是。(《现观庄严论》,页十九)

  此颂在说明菩萨的一切智。一切智是指证得解脱而出离三界的智慧,是三乘解脱的共法,也是三乘无学通有。二乘证得一切智,解脱而入涅槃;然大乘证悟之菩萨,在证得一切智时,因初地所发十无尽愿之广大悲愿慈愍所持故,以及方便慧而能在断尽思惑、具足十智时,仍然可以不入无余涅槃。如果是没有解脱智慧的人,离解脱道极果(第四果)圆满之路就很遥远,反之则非遥;如果菩萨没有方便波罗蜜,离佛果就会极遥远。一切智是能对治与所对治烦恼的智慧,是证得解脱道极果的智慧,是二乘解脱道圆满的智慧,0055但菩萨也必须具备一切智才能成佛。一切智共有十种:“世俗智、法智、类智、苦谛智、苦集谛智、苦灭谛智、苦道谛智、知他心智、尽智、无生智”,此十智函盖有漏法与无漏法,世俗智通三界四禅八定等有漏法。二乘圣人八解脱钝根者只有前九智,利根者慧解脱、俱解脱才具足十智。大乘法中已明心之菩萨若证得慧解脱时,必与阿罗汉一样具有声闻圣人这十智;因智慧深利故,大乘证悟之菩萨若证慧解脱无学,必具十智,慧强根利故。

  又《论》中所说一切相现观,就是现前观察一切智相、道种智相及一切种智相。三智相的体性、修证过程、功德与过失等等,是为声闻缘觉、菩萨圆满证得无余涅槃或佛地一切相的善巧方便。

  至顶现观,就是现行观察加行道位至顶、见道位至顶、修道位至顶及无间道至顶的修证。加行道位又分四个阶段:煖、顶、忍、世第一,此四加行于后当再细说。见道位至顶,在解脱道中,是说二乘初果;在佛菩提道中,是说大乘七住菩萨证空性如来藏以后,进修相见道位智慧至初地入地心,名见道圆满之顶。修道位至顶,若从二乘菩提解脱道的修证来说,是从二果至四果的修证;若从大乘菩提解脱的修证来说,乃是指初地菩萨进修至最后身菩萨的修证。无间道至顶即是最后身菩萨究竟成佛,八识心王究竟清净,灭尽尘沙无明之究竟佛。

  渐次现观,如《论》说:

  布施至般若,随念于佛等,法无性自性,许为渐次行。(《现观庄严论》,页七十七)0057

  菩萨修六波罗蜜、三十七菩提分……等,证得诸法无自性或有自性等之观行,如次渐次修集证知……等,即是为渐次加行。

  刹那证菩提现观,是说菩萨于见道、修道各位阶,都是历经长时间渐次修学以后,于一刹那相应而证。譬如第六住加行道位菩萨,于加行渐次圆满后,一念相应证得空性如来藏,现观如实不二的真如法性,心得决定,即圆满七住位成为大乘证悟之贤位菩萨;亦如历经多劫渐次修行,进入第十住位之菩萨渐次修集别相智、大福德、定力后之眼见佛性,亦是于最后刹那间一念相应慧而得眼见分明,顿时现观世界、身心如幻。诸如此类,于上地之各位阶皆有该位阶所证之刹那现前、菩提现观之一念相应慧相应,但都必须有渐次修行的前行过程。

  最后《论》说:

  自性圆满报,如是余化身,法身并事业,四相正宣说。(《现观壮严论》二十一页)

  此颂是说明佛之三身及佛之果德。诸佛皆圆满所作事业,成就三身,谓:自性圆满报身、自性圆满化身、自性圆满法身及成就圆满所作事业,是最后的佛果。自性圆满报身者,谓佛已圆满佛地所须福智二资粮庄严,而显示三十二大人相、八十随形好的庄严报身,如 释迦牟尼佛之庄严报身,即是正在色究竟天宫说法的卢舍那佛。化身者,佛以圆满报身及真如佛性,应众生得度因缘而显现各种色身说法度众,如千百亿化身 释迦牟尼佛中之一尊化身。应身者,于二千五百多年前示现于此人间说法度众。法身者,0059谓佛地无垢识无形无相,但与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心所法相应,能以无功用行而了知一切有情心行,并已圆满一切智、道种智、成就一切种智者,如 释迦牟尼佛之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所作事业者,谓诸佛应众生之缘而示现八相成道、说法度众……等诸事业。

  《现观庄严论》圣 弥勒菩萨以善巧方便,阐述解脱道及佛菩提道,以此八法函盖一切世、出世间法。《论》中引导众生如何见道、如何修道以及究竟成佛的过程。但众生无明覆盖,萨迦耶见(我见)未断,未能实证大乘见道,无法于总相智、别相智乃至种智上作功夫,因此必须先修四加行,断除我见而证能取、所取空,而且明心证真、眼见佛性、进修般若别相智,配合世俗谛的一切智,于诸地中次第修证道种智圆满,成就一切种智,依此次第循序修证佛菩提道,才能成佛。

  而宗喀巴说:“总此教授,即是至尊慈氏所造,现观庄严论所有教授。”综观《现观庄严论》从开始到结尾,从未提及成佛之道的次第如同《广论》说的“三士道”及金刚乘双身修法的“止、观”;而整本《广论》也没有看到有《现观庄严论》的只字半语,作为《广论》的引用证明。宗喀巴只是攀缘附会而说圣 弥勒菩萨之《现观庄严论》是《菩提道次第广论》之所依,实际上都未以《现观庄严论》中的法义作为所依,并且《广论》内容是与此论的法义相违背的。如《菩提道次第略论释》(昂旺朗吉堪布口授,以下简称《略论释》)说:

  依中士道戒定慧三学修习,0061此即与《现观庄严论》之第二种智相符合。继修菩提心,以自他换,得证空性,得法身,即与《现观庄严论》之第三种智相符合。《郎忍》与《现观庄严论》排比既皆相同,惟以根器关系,《现观》不易了解,而《郎忍》则甚明显。如《现观》所说之敬信诸佛业果,即《郎忍》中之皈依,依止上师,深信业果。《现观》之心行圆满,即《郎忍》之出离心修学三学,直至生起菩提心。《现观》之遍利一切有情,即《郎忍》之六度等佛子行。又《现观》所说之心境不明须依定,亦即是《郎忍》中之修止法;《现观》最后说,佛所说法皆为真实义,亦即与《郎忍》最后所讲之中观相应。故论云:“总依弥勒之《现观论》。”(案:《郎忍》之意思为《广论》之道次第)(《菩提道次第略论释》上册,页十八)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