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  布施  二信  如来藏  佛事展  三乘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读书>口袋书系列>

28、迈向正觉〈五〉—追求真理的动人故事(5)

[口袋书系列]  发表时间: 2015-04-16 08:4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记得某个寒冬夜晚,人们已躲在暖暖的被窝中;屋外是冷飕飕的,除了院子后的榕树沙沙声外,几乎没有任何声音;忽然一阵狗吠声划破了这片宁静,紧接著低沉沙哑叫卖声:“烧肉粽哦……烧肉粽哦……”,那音声触动我的心弦;为了一家的温饱,即使再寒冷也必须出来叫卖,这引发我对世间人苦难,有更深入的探寻及同情。

  我家是住日式的木屋,每逢过年,姊妹们总有得忙;白天刷刷洗洗十来片的木门,晚间父亲教我们如何糊纸门,而后姊妹们各个都兴奋的动手做,那是段快乐又温馨的时光。记得某年吃过年夜饭后,三妹突然对我说:“下辈子我们还要结为姊妹!”我突然有股怕失去那份姊妹挚情的心情,身为姊姊的我,小心翼翼的保护弟妹。在二十年前,县政府美其名说为了地方的发展,把整个社区的房子给拆了;如今土地是一片荒芜,邻居们也不知去向,也渐渐遗忘对乡土的记忆与情怀。

  记得小时候,父母带我们姊妹到离家不远的一座东净寺上香;那是我第一次接近佛寺,清净庄严。035大雄宝殿是供奉三宝佛,一走进便感受到安详,远离尘嚣的气息,有被安抚的感觉。在五○年代,东净寺、妈祖庙及城隍庙,是花莲人主要信仰的神只;记得每年都会举办庙会,如城隍爷的出巡,对花莲人来说是件大事;以谢、范二将(代表黑、白无常)为前导,造型十分的吓人,据大人们说:“城隍老爷专察人间的善、恶,每年年底会向天庭报告,将来做为奖惩的依据。”因此在幼小的心灵中有了一分戒心。每逢年节,妈祖庙香火是鼎盛的,不管男、女、老、幼,总是虔诚膜拜。庙里还供奉“注生娘娘”,相反的,那造型倒是慈眉善目;但对这位娘娘,我总是好奇,是否每个人的出生都须由她为主导?抑或是……?对于神只,我是保持距离,恐怕触犯,心里始终有禁忌;宗教对我而言,是神、佛不分的。

  男女之间的情爱是被歌颂的,我也曾经深陷恋爱的沼泽中,就如同《诗经》所言:“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我想保有那份情,但那是无限烦恼的开端;前一秒的我和后一秒的我是不同的,连我都无法掌握自己,又如何能掌握他人?年轻的我,内心世界呈现许多不安;因为在现实的世界里,你无法掌握一些事物。我不断自问:“什么是永恒?我要的是什么?活著到底是为了什么?”我想,不该只是局限于追求荣华富贵、嫁人生子!生命里应该还有许多更深层的意涵值得人们去探寻。回头看自己曾走过的路,经过再三的思索,我明确的告诉自己:“我要解脱!我要寻找人生另一方向。”037

  “狮头山”横跨苗、竹两县,此处可谓寺院林立,如:劝化堂、开善寺、元光寺、海会庵、金刚寺……等,都建于此。几乎每逢周末假期,都会与三、五好友游狮头山,由狮头起程经劝化堂、开善寺至望月亭。记得曾参访某寺,山门上写著“解脱”、“空门”;尤其对于“空门”二字有特别深的感触,那“解脱”二字的感觉,好似为我生命做出最好的诠释;如同生命得到另一条出路,呈现在眼前的是辽阔的视野。有一次在寺院参加早课,诵持《楞严咒》,当诵持:

  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

  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那种似曾相识、无比亲切的感觉,不禁让我热泪盈眶。某年初夏清晨,独自游狮头山,路途清幽,忽然想起唐朝诗人常建的一首诗: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惟闻钟磬音。

  自此,我开始向往“神仙生活”,往后,正是我人生另一开端。

  有一天一位亲友告知,某处有在讲道;我急于求法,因此亲自叩门;主人是一对新婚夫妇,看来满诚恳的;我说明来意后,对方便热心讲解;虽是以儒家为宗旨,但我也想探一个究竟。求道的过程,我以求法的心面对一切仪式;点传师说明三宝的用处,我亦紧记在心。接著是在员林开三天的法会,场面相当壮观,学员及义工就有两、三百人左右,乾、坤二众亦彬彬有礼;法会是以人天善法为主旨,强调清口(即素食),又强调“劫难”即将来临,应勤于“开荒下种,039广度有缘”。从某个层次来说,一贯道对社会有一种稳定的力量;不过一年下来,总是感到不对劲,怎么老是以“沙盘飞鸾”、“仙佛借窍”作为经典,但在法义上皆无著墨?如:三法印、四谛、十二因缘,更遑论所谓第一义谛。

  一贯道教学是以《易经》、儒家之《四书》、道家之《道德经》、佛教之《金刚经》作为印证点传师所传三宝及教学之题材,将此娑婆世界分为青阳(燃灯佛)、红阳(释迦牟尼佛)、白阳(弥勒佛)共三期。释迦牟尼佛退位,现值白阳期,由弥勒佛掌天盘;老母娘要收归原佛子,故三曹普度,道降火宅。一贯道是五教“释、儒、道、耶、回”合一,甚至倡言一贯道高于五教。当被问及:既然一贯道高于五教,为何还拿佛教的经典作为教材?器世间如何形成?芸芸众生怎么出生的?烦恼是从何而来的?如何才能解脱?为什么会有老母娘?有太多太多的疑问不但无法圆满回答,甚至不能质疑!总是拿一些不相关之事由来搪塞。我以探求的心来寻求真理,既未能解开我的困惑,即使再多的人情包围,我很明白每个生命是独立的,无可取代,每个人须对自己生命负责,因此我断然离开那个团体。

  曾经听过某法师讲解印顺法师之著作《成佛之道》,心里想著出家人是三宝之一,对佛法的钻研及修持应有一定的水准,对于初学者该有助益,因此购买了一套《妙云集》,迫不及待的展读《成佛之道》,以期对佛法有更深的理解。我想努力的看完这本书,最后我打了退堂鼓;不知是自己程度差,还是文字过于艰涩,导致我真的看不懂。041虽然有些挫折,但我还是锲而不舍探寻佛法的真实义。大约在八○年代,南部某大道场在台北国父纪念馆举办一场佛教的弘法大会,我前往聆听;经过义工的介绍,整体道场上的运作,及其出版的书籍,观察了将近一年,总觉太世俗化,缺乏有内涵的法义来吸引我,我不断问自己:“这就是我要的佛法吗?”但心里很清楚佛法不只是这些表象而已。

  一般正常人总是在想如何赚取更多的钱财,但我却有点一不务正业;对我而言,修行得解脱是主业,因此想要有更深入的探究。我又再度寻访高人,这回是北部的某道场,上的课包罗万象,诸如:《老、庄思想》、《四书五经》、《楞严经》、《维摩诘经》、《成唯识论》,虽然讲得精彩,似天马行空,比较上似乎深具内涵,颇受一般学人敬重;但是,能否精确的说明整体佛法的内涵?我依旧是“雾煞煞”,无法整理出头绪;面对境界时依然是“八风一吹,照样一屁打过江”,很是苦恼。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菩提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普贤菩萨十大愿: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