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三乘菩提  涅槃  悟道  公案  十信  菩提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释疑>学佛释疑>

现代人没有办法了解经典意涵的几种原因

[学佛释疑]  发表时间: 2017-03-03 19:17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许多学佛者都有诵经的习惯,因此,如果能多了解有关诵经的相关知见,在修行上也会有直接的帮助。
首先我们来了解“读诵”的意思。我们引用正觉同修会 平实导师在《优婆塞戒经讲记》第五辑中,对于“读诵”的解释:“读”是了解经中的义理;“诵”是读不懂,而把它作为早晚课诵的内容。所以“读诵”包括了解经中的义理与课诵。即使是课诵,一般人在诵经的过程当中,也多少会同时思惟其中的法义,因此除了诵之外,也有读的成分在里面,而不只是把经文诵念出来而已。
所以无论读或诵,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去了解经中的义理。有人会提出这个问题,多少也显示对于经典的正确理解,确实是不容易的事情。一方面,大家常常诵念的经典里面,有一类的内容因为涉及第一义妙法的开示,例如《金刚经》、《心经》、《法华经》等,因为这些经典里面的法义非常胜妙,如果事先没有在善知识那里建立正确的佛法知见与架构,以及熏闻第一义的正理,那要直接经由读诵经典来正确了解经中的核心法义,是相当困难的。譬如在《心经》里面,除了说明真实心之外,也同时在说明妄心,因此如果没有先建立“众生都有八识心王”的知见,那就很难正确理解经典;因为第八识是真心,其他七个识是属于生灭性之妄心,而真心与妄心的体性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的基本知见,那即使要大略读懂《心经》或其他第一义的经典,都是相当困难的。因此必须先把基本的正知见先铺设好了之后,才有机会正确了解第一义经典中所开示的道理,如果再加上经典内开示的第一义内容,都是隐覆密意而说,那又是更难懂了。因此许多人诵经时,不了解经中所开示的核心义理,其实是很正常的事。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经典大多是在古代的时候翻译的,因此在文字上,相对于现代的白话文,是比较艰深与简朴的,因此也形成了理解上的另一种困难;这也需要透过善知识的教导,或者常常读诵经典来克服。虽然经典里面的文字,比较艰深与简朴,我们在读诵的时候,更特别要心存恭敬与感激之心;因为在古代翻译及印制经典,都是非常不容易的事,大多需要皇帝的支持,并且动员当时国家的力量才能顺利完成。而且这些经典在古代时候,必需要千里迢迢去到印度,再从印度带回来,也需要心性非常慈悲勇猛的菩萨,经历九死一生才能够完成的;再加上从古代历经战乱,流传至今,真的是非常的珍贵。因此现在有经典可以读诵,真的是非常难得的事情,对于经典心存恭敬,就已经有第一分的功德了。
如上所述,因为古代与现代文字的关系,便有许多人希望透过阅读经论的注解,来了解经典;但是要提醒诸位的是,在选择注解的时候要非常留意,无论是古德或者现代人的注解都要留意;因为如果阅读了错误的注解,那对于经典的真正义理,是无法了解的,甚至会被误导而成为邪见,那问题可就严重了。尤其是在现代种种国内外之佛学著作、期刊与文章等大量出版,也都可以很轻易甚至免费取得,但其中亦混杂着大量的邪见与相似佛法,因此正确的抉择所要阅读的对象与内容,在现今之时代尤其显得特别重要。
正觉同修会在法界卫星安排的这些节目,实际上就是要让诸位观众,藉由听闻正法的机会,逐渐建立正确的佛法架构及正知见;因此经由一段时间的熏闻之后,便能够逐渐建立自己抉择正确法义的能力。
上面略述几种现代人没有办法了解经典意涵的几种原因,当然还有一些原因,是与个人生生世世以来的修学有关,而每个人心性与善根福德不具足也有影响。要克服这些问题,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最有效的方法,当然是亲近正法道场与善知识,也可以大幅降低走错路的机会,因为善知识可以为我们把基本与核心的正知见,有次第与系统性的铺设,让我们易于理解;而如果我们有问题,也可以随时请教善知识,这样才是最快而有效的。因此除非不得已,千万不要只靠自己摸索。
另外一个原因,是因为佛法它是属于实证性质的,单单从表面的文字,往往不容易了解经中要传达的真实义理,因此有许多人就会产生误解,以自己的想法来解读经典,因此也造成了修行上的偏差与错误。因为经中有些内容,通常是需要有实证的善知识才能看得懂,这些在智慧或禅定方面有实证的善知识,依他们的证量可以正确解读经中的道理,那我们依据善知识之善护密意,以及方便善巧的教导,才能正确及有次第的修行。
另外有些法义是有关联性的,或者修学方法是有次第性的,而需要采用哪些修学法门,也与个人的根性有关,这些都得靠善知识来协助。譬如修习禅定不可以只靠打坐,也要精进降伏或断除五盖性障,这样禅定才能够成就;要证解脱道或佛菩提道之法,必须先让次法成就;或者要证悟实相,需要先断我见等等。这些法义在其他单元,已经有老师介绍过了,我们就不再重复。
从上面的举例我们可以了解,在法义上之关联与修学次第,也是具有关键的重要性。又譬如在《大般涅槃经》卷26中的开示:“金师之子应教数息,浣衣之人应教骨观。”这就是即使方法本身是正确的,但是不同根器的人,却需要修学不同的法门才能成就。因为金师之子与浣衣之人,他们所受的熏习与熟悉的境界不同,适合修学之相应的法门就不一样,包括五停心观也是一样的道理。那这些都需要善知识之善观根器与方便善巧,才能让弟子正确的修学。从上面所述就可以知道,初学者要自己由经典中去摸索出这些有关联性的法义,及修学上的次第性,确实不容易,因此我们才会劝大家,务必要依止真善知识来修学。譬如在《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卷1中的开示:“如有智人能善思惟,观察生死险道之中,莫能过于无所依怙。譬如大海舟船而无商主,其中有情多所漂溺,涌浪洄澓,破坏沈没,种种诸难常有忧患,求于吉祥无上船师以为依怙。”因此在三界六道轮回生死之中,最危险也最可怜的便是没有三宝与善知识能够依怙,想要出离生死之苦乃至破除无明,单纯靠自己,那是非常困难的。因此有智慧的人应该要归依三宝与寻求善知识的教导,包括想要正确的理解经中的道理,也是以这种方式最为稳健可靠。
 
-----《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三  第043集 诵经时,如果不解其中的道理有没有利益?》  高正国老师
 
本文标签:福德(179)善根(39)修定(24)如理思惟(4)诵经(17)善净法(6)成佛之道2016(287) 本文关键字:诵经,如理思惟,善根,福德,修定,善净法,成佛之道2016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