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51期>

为报师恩,当求正法(连载27)----庆吉祥居士

[第151期]  发表时间: 2022-10-26 14:24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附论:释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

  赖贤宗曾将台湾的人间佛教思想分为两种进路:(1)法界圆觉—太虚法师是其开创者,而释东初、释星云、释圣严是其后继者。(2)缘起分析—创立于释印顺。1太虚法师与释印顺的差异,前文已论定;而在台湾号称太虚法师“人间佛教”的继承者,且自认为与释印顺不同的,是佛光山的释星云,他曾说:他[太虚大师]有一些弟子,过分的把印顺导师归类到人间佛教里,说他是人间佛教的创始人,几乎凌驾太虚大师之上,我深不以为然。……我认为,如果说印顺导师是一个原始佛教的论师,或者说他是佛教大小乘的论师都可以,但是跟人间佛教并不相契合,硬要他来做人间佛教的掌旗者,实在不是非常尊重。2虽然圣严也曾说:印顺长老是现代佛教的世界级伟人,堪称为“人间佛教之父”,“人间佛教”此一思想虽是释迦佛化世的本怀,之所以能够形成今日佛教世界的一大思潮及一大运动,则是出于印顺长老大声疾呼而来的贡献3

  然而,释星云却否认了释印顺在人间佛教“创始人、掌旗者”的地位,乃至说释印顺是“论师”,但与人间佛教“不相契合”……;言下之意,是认为自己(释星云)才是太虚法师人间佛教的继承人、弘扬者:我们知道佛教的教主──释迦牟尼佛,就是人间的佛陀。他出生在人间,修行在人间,成道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一切都以人间为主。……佛陀他是以提倡人间为主的。人间的佛陀,他所展现的人间佛教,具有下列六个特性[人间性、生活性、利他性、喜乐性、时代性、普济性]……今日提出的人间佛教,是要把最原始的佛陀时代到现代的[小乘的、大乘的、南传的、北传的、西藏的、中国的]佛教,融和起来,统摄起来。……菩萨不是泥塑,供养在佛堂的,而是在人间活跃,有觉悟,有度众个性的大有情。我们人人都可以成为菩萨。……如太虚大师所说,末法时代提倡人间佛教更为重要。我现在就以“什么是人间的佛教”,作几点说明,我提出六点意见[五乘共法、五戒十善、四无量心、六度四摄、因缘果报、禅净中道]……。4

  虽然其在思想论述上,不离释印顺的铺陈且更浅俗化,但释星云之所以说释印顺只是“论师”而不契于“人间佛教”,或许是就社会实践的具体行动与广泛成果而言—这是他以佛光山为基业而开展的佛教企业化、全球化之方向,的确是涉俗深且广,而成效卓著,也是他最引以为傲,有别于释印顺之能说而不能行。远见?天下文化事业群创办人高希均说:半世纪以来,星云大师在海内外推动的“人间佛教”,是另一个“台湾奇迹”、另一次“宁静革命”、另一场“和平崛起”。这就是为什么“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受到欢迎、受到尊敬、受到重视。……星云大师在海内外的成就以及对社会的贡献,起因于一个念头:人间佛教。我亲自听过他的答覆:“‘人间佛教’就是:佛说的、人要的、净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于幸福人生增进的教法,都是人间佛教。”不懂精深佛理的人,也都能懂这样平易近人的说法。大师这种平易近人的勉励,就变成了“星云模式”传播人间佛教最有5效的方法。

  这是说,释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有其独特的想法与作法,且对当代社会有平易近人的吸引力,这相较于释印顺及其追随者(慈济)释证严、(弘誓)释昭慧、(妙心)释传道,乃至于(法鼓)释圣严……,是有不同的理念与展现。陈兵对于释星云的人间佛教之实践业绩,则有近乎完美的赞誉:人间佛教,并非星云大师所首倡,他被称为人间佛教的实现者。他弘扬人间佛教不遗余力,使人间佛教真正成为千百万人的生命实践,并凝固为有目共睹的硬体软件;……星云大师的所有著述,所有业绩,皆以人间佛教为主题,构成了博大精深的“星云人间佛教学”,在佛教思想史上树起一座丰碑。(页2)星云大师虽不以严谨的佛教学术研究见长,却在人间佛教思想和愿力、性格等方面更近太虚大师:都具有弘扬人间佛教于全球以拯救人类的宽广襟怀和国际眼光;都具有改革故弊、百折不回的勇气、锐气;都是立足于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从针治传统佛教的弊病出发提倡人间佛教;都具有通观全体佛教、洞察时代走向的远大眼光及融和诸乘诸宗的圆融精神。从思想和业行看,星云大师与太虚大师一脉相承,可谓真得太虚大师人间佛教之心印者。……由时地因缘和个人性格才干的差别,星云大师显然比太虚大师更富创意,更善经营,更为成功,在他所创建的佛光山、国际佛光会范围内,真正实现了太虚大师所发起而未能成功的教制、教产、教理三大革命。(页6)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体系,继承、吸取、发展了太虚、印顺等大德的人间佛教理论,尤其是继承发扬了太虚大师的革新勇气、国际眼光、圆融精神,而对传统弊病的揭批革除,比太虚、印顺更为彻底;对佛法生活化的讲说开示,比太虚、印顺更显具体、活泼、丰富、平实;在事业、制度、礼仪、文艺等弘法方式上,比太虚、印顺更富创意,更显现代化。更为宝贵的,是人间佛教在星云大师手上,不仅仅是理论的构画,而是一一实行,条条印证,经艰苦卓绝的努力,变为活生生的现实,立足台湾,推广世界,显现著其蓬勃的生命力,使佛陀教法重焕青春,令中华文化风靡全球。(页28-29)6这样的称颂是否言过其实,或须从另一种立场来观察,也就是:佛法的核心—三乘菩提的实证—在佛光山过于繁忙而庞大的世俗事业中可曾被关注,或无暇顾及?这是当代佛教世俗化的(竞争)过程中,刻意被忽略的重点。曾任佛光大学校长的龚鹏程从另一个角度分析“释星云模式”的人间佛教之所以继往开来,最成功、最可注意并予发扬的原因:从思想史的角度说,从清末唯识学复学,转到人间佛教的创立,其间不能没有一个过渡、一个转折点;在支那内学院与武昌佛学院的论争中,回归印度和改革中国佛教,也不能没有一个折衷兼善的处理。印顺的历史地位及不朽成就,正在于此。但此仅为旧时代之收束、新路向之点明而已,其历史局限性也就表现在这儿了。真正开出人间佛教的,不能不推年辈稍晚的星云。……

  太虚的许多主张,如“佛教大众化、通俗化”“佛教入世,打开山门”“佛教当以人为本”“佛教以七众为道场”等,也都被星云实践了。而且太虚讨厌宗派主义,主张大乘三系平等,八宗融贯,又希望将佛教扩展为中国本位的世界佛教,星云亦与之若合符契。因此,民国以来佛教史中,太虚与星云实在可说是先后辉映的。……星云大师在辨明佛教应该朝人间佛教发展,以及建设人间佛教之基本原则时,所论其实并未超过太虚及印顺之说。……但其特点在于:一、与印顺相比,完全超脱了清末以来佛学界在“中国佛教/印度佛教”“唯识/性空”“大乘非佛教/大乘为佛说”“真常本觉/性空本寂”之类争论上的纠缠,截断众流,立基于中国佛教,而开展新的楷[精]神。二、与太虚相比,不在时代思潮及事件等个别事务上多所牵扯,而能掌握大的时代方向。认定了整个时代社曾[会]变迁的总方向,就是现代化,而将其人间佛教之建设工作,落实为“佛教的现代化”。……星云大师所讲,则基本上是顺著中国佛教的精神,而又不违三法印。但却能转空苦之佛教违[为]快乐希望的佛教。故其摄机之广,非太虚印顺所能及。……若说人间佛教一词仍属借用别家品牌,则佛教现代化,便可说是佛光山的商标。这个词,比人间佛教更容易懂,也更能获得社会的支持。……而且,星云大师在各个领域中的改革,例如宣教方式、寺庙建筑、事业经营、财务管理、组织行政……等,都可以拥有一个可以统一辨识的指标。……相较于他的前行者,星云的人间佛教运动,有目标有方法,方法及目标又均以现代化为其主轴。……这种新佛教,不只是寺庙建筑较为新颖、人员较年轻有朝气、宣教手法较活泼,较能参与社会服务而已,而是它基本上拥有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及运作逻辑。例如民主、法治、理性、财窝[富]、进取、以及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科层官僚组[织]。……佛教发展到廿世纪,遭遇到空前的社会剧变,许多人都意识到要改变,也体认到佛教不再能出世离俗,要在人间生存下去,即须讲人间佛教,但没有人理解到这个人间已成为什么样的人间。……在什么人间去建设什么人间佛教?只有星云大师抓住了这一点,了解到我们是在一个“现代化情境”中来建设现代的人间佛教,所以要将佛教建设成现代佛教。这种现代佛教,拥有与现代社会相同的价值观和运作方式,当然令人觉得亲切、觉得它代表了进步,且其本身便是社会现代化的成就之一。……

  一般人只看到他融合现代化的这一面,殊不知其现代化中其实包含了超越现代的部分,勉强称说,可说是“即现代而转化之”。……这样的人间佛教,才不会只是现代社会的依附者,而真正可以提供新时代思省的方向。星云大师所开启的这个模式,我觉得是人间佛7教运动几十年发展中最值得注意并予发扬的。

  这样的论析,有其特见与客观性,归结于释星云掌握了“现代性”趋势,而朝向佛教“现代化”的转型与建设,因此,与现代社会的价值观与运作方式相呼应,而令一般人感到亲切、进步,于是带起一种新时代的佛教运动,而成就了所谓的现代佛教。这可说是太虚法师人生佛教“事功”的具现与完成,也是印顺人间佛教“思想”的推陈与出新。而其现代化的特色是:民主、法治、理性、财富、进取、大众化、通俗化、科层化(hierarchy)等;这是属于“契(时代之)机”的表现,释星云在这方面或许是成功的;然而,在“契(佛教之)理”上,是否也兼顾了呢?这才是本书下文要探讨的—作为佛教道场,尤其是出家僧团,一切心行与施设,应随时回归于“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的本怀8,并以个人的真修实证而上求佛法、下化众生为重点;若舍此清净内修而贪彼喧闹外务,则是虚妄颠倒:在星云大师的传记《传灯》中,作者符芝瑛描述了许多人对佛光山教团“企业化经营”的讥评,……他说:多年来,不少传播媒体报导佛光山,常形容它车水马龙、不够清静;或贩卖汽水、纪念品牟利;甚至说朝山会馆有冷气、地毯;出家人还乘汽车、打电话。结论是佛光山“世俗化”“商业化”;星云则为“企业和尚”……。(页328)

  我[龚鹏程]曾在一篇文章中谈到佛教学者讨论实现“人间净土”问题时的局限性,以印顺导师为例说:……宗教入世之后,世俗事务之处理,如何与佛教所追求之超越性解脱目标结合无碍?达致人间净土之方法又如何?(页345-346)

  佛光山既是目前佛教界最大的僧伽团体,其经营事业型态也最多,因此,它引起之相关争论亦最激烈。例如佛教是否已世俗化?其经营是否为企业化?企业化经营是否能创建人间净土?佛教团体推行人间佛教,9其教团是否即应采用企业管理……?(页347)

  中研院社会学研究所瞿海源云:

  自从其[佛光山]本寺具规模以来,就一直有许多人认为其商业化气息太重,……如何考虑在企业化的现代社会里适当运用世俗的企业化精神和制度,而又能维持宗教崇高的地位和精神,恐怕是佛光山和其他佛教组织很重要而根本的课题了。……在世俗化的过程中,在现代社会里,宗教采用企业化经营并无可厚非,只是如何在吸收和运用经费时应严肃考量宗教的根本精神和规模效益。10

  当宗教与世俗不能两全、修行与杂务不能兼顾之际,以出家众为主的佛教僧团,应如何抉择取舍?《罗云忍辱经》云:【佛之明法,与俗相背;俗之所珍,道之所贱。清浊异流,明愚异趣。】11一个佛教道场之所说所行,若只是一般世俗人听了就懂、看了就爱的表相佛法与世俗事业,却于三乘菩提正法无所知、亦不求证,或“自以为”知、且“对众言”证,那就是以贱为贵、以妄作真,不免于误导众生了。(待续)

  -------------------

  注1赖贤宗,〈佛教诠释学与人间佛教思想的哲学诠释〉:【台湾的人间佛教的发展的这两个人(印顺和东初)在接受了太虚大师的人间佛教的启发之后的发展是不同的:东初的人间佛教思想在后来进一步启发了星云和圣严,东初基本是接受太虚大师以法界圆觉宗为主旨的看法,并将人间佛教的教理基础回到中国禅的体验基础及明朝以来的佛教革新运动的背景来思考,简言之,还是在中国大乘佛教的发展脉动来思考人间佛教的课题,而东初所启发的星云和圣严日后基本上也是在这个脉络底下进行以台湾为基地的人间佛教之运动;……。另一方面,在1931年就读于厦门闽南佛学院而接触到太虚大师的思想时,那时的印顺就已经认为“现实佛教界的问题,根本是思想问题……愿意多多理解教理,对佛教思想起一点澄清作用”,在1932年夏到1936年底在普陀山进行了三年的阅藏,从而在新的大乘三系之判教的教理基础上,对于太虚的高扬法界圆觉的思想加以批判,阐发了人间佛教的思想的另一个方向,日后与印顺法师有师生之谊的昭慧法师等人也谨守印顺所开出来的方向。因此,人间佛教思想的两种进路,可简言之:(1)人间佛教思想的第一种进路是法界圆觉的进路,太虚是其开创者,而东初、星云、圣严是其后继者。(2)人间佛教思想的第二种进路是缘起分析的进路,创立于印顺法师。】第四届印顺导师思想之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059519.htm

  注2星云,〈百年佛缘15--印顺导师学德深厚地位崇高〉,《人间福报》2013/5/8。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304514

  注3圣严,〈佛门星殒人天哀悼〉,2005年6月4日写于美国东初禅寺https://www.ddm.org.tw/maze/187/page1.asp

  注4星云,〈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http://www.fodizi.tw/qt/xingyunfashi/353.html

  注5高希均,〈台湾的“星云奇迹”—人间佛教在宁静中全球兴起〉http://www.bookzone.com.tw/event/gb226/index-in-1.asp

  注6陈兵,〈正法重辉的曙光—星云大师的人间佛教思想〉,《普门学报》第1期,2001年1月http://enlight.lib.ntu.edu.tw/FULLTEXT/JR-MAG/mag202025.pdf

  注7龚鹏程,〈星云大师与人间佛教〉http://www.ibps.org/newpage614.htm

  注8《妙法莲华经》卷1:“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大正藏》册9,页7,上21-28。

  释星云及其徒众却是错以世俗化的人间佛教为世尊所开示悟入的内涵,如满谦,“〈法华经〉人间经证之二开示悟入”(2006/1/14):【三藏十二部经典,处处都可见佛陀在世间为人说法,解除迷惑,最终就是要入佛知见,开佛之慧,佛陀出示本怀就是“开示悟入”,使众生都能开佛智慧,佛陀四十九年的宣扬真理教法就是对人间所说。因此,我们提倡人间佛教,就是落实佛法在日常生活中。】《人间福报》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139247

  注9龚鹏程,〈共创人间净土—佛教的非营利事业管理及其开展性〉,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第三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论文集(1998)页327-347。

  http://ccbs.ntu.edu.tw/FULLTEXT/JR-NX012/nx86958.htm

  注10瞿海源,〈宗教企业化不应偏离宗教的基本精神〉,《台湾时报》,1996年8月11日。

  注11《大正藏》册14,页769,下22-23。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