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63期>

大日经真义(连载10)----游正光老师

[第163期]  发表时间: 2022-10-27 14:21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接下来谈“识大”。有很多密教行者,也包括有些佛门四众在内,将十因缘与十二因缘中所说的识支(前者为根本识,后者为识蕴)混为一谭,他们认为组成有情名色的识大六识是“法尔本有”,即是一切有情的真心本识,当然有了别六尘的觉知性;彼等主张“如果识大没有六尘的了别性,则不能成就有情众生”,亦即认为识大六识是有了别六尘诸法体性的常住真心。今举三位密教行者认为“法尔识大”有了别六尘的觉知性来说明,第一位是日本真言密教的空海,在他的著作《即身成佛义》曾如是表示:

  阿字诸法本不生义者,即是地大。缚字离言说,谓之水大。清净无垢尘者,是则罗字,火大也。因业不可得者, 诃字门,风大也。等虚空者,欠字字相,即空大也。我觉者识大,因位名识,果位谓智,智即觉故。1(空海以上所说犹如牛头对马嘴般,把真心的本来、离言、清净等体性硬安到六大头上,亦即主张六大即是实相。)

  所举第二位,是一位在台湾的真言密教师而具出家僧表相者所说:

  六大中之地大是坚固性,即千古不坏之力,保有势力恒存之实体。水大是湿润之性,即凝聚力。火大是烟暖之性,即动力、膨胀力。风大是变动之性,即活动长养之力。识大是心,识别作用性能也。例如肉体是地大,血液是水大,体温是火大,呼吸是风大,各孔膜与四大相融合处是空大,脑力精神作用是识大,又性质谓:坚、 湿、煖、动、无碍、知觉。此六大者,始自人类以及宇宙万物,无一物不具备,不但禽兽草木等生物具备,连无生物之土、石等等亦均由此六大所组成,各具有大六性质。如说石头有识大,有精神作用,恐有人会捧腹大笑,但石头能成为石垣或塔,都因有著识大所致,有働力,有作用乃具有识大明证也。2

  第三位密教行者如是表示:

  真言密教建立的根本,是缘于六大缘起说,而六大可分为法尔六大与随缘六大。

  法尔六大为“称性”的六德,即所谓物质上的六种特点: 坚、湿、软(案:应为煖)、动、无碍、了知等作用的体性。

  此六德指为诸法万有实体上所具足的体性,但这体性的六德,是一般人的感官所观察不到的,而能观察得到的是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的体性随缘示现的现象, 这是所谓随缘六大。3

  由以上三位密教行者的说法可以确定,他们所谓的“法尔识大”(指本来自在的真心)其实就是意识心,因为意识才具有了别六尘的觉知性;乃至第二位密教行者甚至认为无情之物(如土石等物质)也有了别性,那更是荒唐离谱的说法。抱持“法尔识大”有了别六尘性的看法者,不仅普遍存在于密教行者中(包括后来瑜伽密教、无上瑜伽密教之假藏传佛教四大派以及若干小派在内),而且也普遍存在于当代佛门四众中;不仅今时的学佛人普遍持有这样的看法,古时的学佛人也持有同样的看法,彼等皆认为识大六识是常住真心而具有六尘的了别性,能够很清楚分别种种境界,明显违背圣教与正理。譬如明朝中峰国师把真心与妄心的体性混为一谭,他在《三时系念佛事》很清楚提到这个真心有了别六尘的体性:

  所谓生者,即众生生灭之迹也。谓无生者,即诸佛寂灭之本也。法性湛然者,灵明湛寂,元妙真常;个个不无, 人人本具。……所谓心者,心有多种……曰灵知心,是混千差而不乱,历三际以靡迁。炳然独照,卓尔不羣; 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处生死流,骊珠独耀于沧海;居涅槃岸,桂轮孤朗于中天。诸佛悟之,假名惟心;众生迷之,便成妄识。4

  又譬如明朝憨山大师在他的《憨山老人梦游集》也很清楚告知大众,要将意识心修行成一念不生,要把意识修行清净变成真心:

  若一念妄想顿歇,彻见自心,本来圆满,光明广大,清净本然,了无一物,名之曰悟。非除此心之外,别有可修可悟者。5

  又譬如高丽国普照禅师也同样认为这个真心有见闻觉知的了别性:

  问:“若言佛性现在此身,既在身中,不离凡夫,因何我今不见佛性?更为消释悉令开悟。”答:“在汝身中,汝自不见,汝于十二时中知饥、知渴、知寒、知热、或瞋、 或喜,竟是何物?且色身是地水火风四缘所集,其质顽而无情,岂能见闻觉知?能见闻觉知者,必是汝佛性。”6

  由此可知:古时佛门中就已经有许多人错认识大六识为真实常住心,并说如是所谓的真心有见闻觉知的了别性;更不用说今时的法师、居士们,当然会有人主张这个真心有见闻觉知,譬如慧广法师在他的著作曾说:

  善待自己的身心五蕴,身心五蕴就会和谐,身心五蕴和谐,心境就会平静下来。平静的心,就会呈现:没有要求,没有期待,没有拒绝,没有对抗,见闻觉知的时候,心中没有意见,不会对境生心,不会念上生念。这时候,就会出现,如金刚经所说的: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舒服,让它舒服,不舒服,让它不舒服;好的让它好,不好的让它不好。心里都没有执著,也没有作意认知,一切只是现象。现象虚妄不实,生非实生,灭亦非灭,那么,生灭即是不生灭,当体无有生,当体无有灭,灵明觉知,却又空寂无相;在一切现象中,却又超然一切现象。这就是真我,真正的自己,又叫做实相,是生命的本质。实相无相,不可以形相求,不可以声音认。……当你能够完全的、无条件的接受自己的一切,内心就会放下,没有意见,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什么;听到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什么;感受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什么;知道什么就是什么,也不是什么。心中没有分别,没有对立、没有批判、没有是非,一切就回归实相。 你就会回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生命的实相这里。7

  从上面所引的种种说法可知:这些人,包括密教行者以及佛教界一些法师、居士们在内,常要把他们所认取的六识“真心”处于一念不生而了了常知的状态,也就是对境不分别而了了常知,以为能够这样,就是证得涅槃,乃至成佛了。

  由于密教行者错把六大当作实相法,尤其认为六大当中的识大所摄之具有了知性的意识心即是能够常住的真实心,以此来解释六大的重要性,可谓一步错,步步皆错,造成密教行者走在修行的歧路上而难以挽回的局面;密教行者如是以所认取的“六大缘起”为基础,因种种虚妄想而演变出五形、 五方、五佛、五色、五字、五智、五印、五轮 8 等奇奇怪怪的伪佛法言论,乃至因此而衍生出非常错综复杂的仪轨及供养等密法,也难怪许多密法都诡僻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所以有一位学者对此说得非常好:

  密教的教义亦有一项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各种咒语念诵、坛场供养,乃至密印、皈依等种种仪轨的修行,来达到即身成佛的目的。以密教仪轨繁杂的程度来讲,可以说是世界各宗教所少见的。9

  也因为密教行者将仪轨、修法等搞得非常复杂,让学人分不清楚伊的底细,以为它真的是佛教的一支、大乘的一支,因而误导许多众生,让随学的众生陷入万劫不复当中,使得这些众生走上歧路,导致他们修学及实证三乘菩提之任何一乘菩提的因缘要拖延很久很久。

  为什么密教行者会主张识大六识即是有了别六尘体性的常住真心呢?有二点原因:第一点,误解大乘经典之开示, 将真识与妄识混为一谭,认为识大所含摄对于六尘的觉知性即是真识如来藏的体性。第二点,《大日经》编造的“毘卢遮那佛”特别强调三件事:菩提心、四曼、三密,其所谓的菩提心即是指意识心,也就是以意识为真实心;由此邪见导致后来的密教行者,包括无上瑜伽密教的假藏传佛教四大派等在内,都认为能了别六尘的意识觉知心是常住不坏的,落入常见外道邪见中,所以密教行者才要保持这个觉知心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以此心于淫乐高潮中的灵明澄湛为证得密教所谓的涅槃、入涅槃,乃至成佛。

  首先谈第一点,误解大乘经典所说的本觉,彼等认为识大六识有法尔常住的了别六尘的体性,而将之认定为真心的本觉。密教行者常常夤缘大乘经典,说大乘经典曾开示过“识有了别性,名为本觉”,不知此本觉识是说第八识具有六尘外的了别性名为本觉,便误以为本觉识的了别性就是对六尘的觉知性,其实那是他们误解经典所说;实则佛法中所说的“本觉识”是指不生不灭而能生诸法的根本识,即是第八识,祂的了别性不在三界六尘上。

  再者,如同“识”支在十因缘与十二因缘法中意涵不同,佛法中所说的“识界”,也会依于不同的开示前提而有不同的意涵。经论中所说“识界”,有时则单说“识”字,是指根本识第八识,有时则是以“八识心王和合一心”的道理来含摄八识,例如 世尊在《中阿含经》卷 3 中开示:

  以六界合故便生母胎,因六界便有六处,因六处便有更乐,因更乐便有觉。10

  此段经文语译如下:“由于地、水、火、风、空、识等六界和合在一起的缘故,便出生了母腹内的胞胎;因为这六界和合的缘故,便有六根;因为有这六根的缘故,便有了触;因为有触,就会有种种的觉知。”这段经文中所说六界中的识 界(识),显然不是指识阴等六识,因为这个识界是在胎儿的六识出生前就存在的,所以这里所说的识界,是指出生胎儿六根六识的根本识。

  又譬如 弥勒菩萨摩诃萨在《佛说大乘稻芉经》答具寿舍利子的内涵如下:

  应云何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为六界和合故。以何六界和合?所谓地、水、火、风、空、识界等和合故,应如是观内因缘法缘相应事。何者是内因缘法地界之相?为此身中作坚硬者,名为地界。为令此身而聚集者,名为水界。能消身所食饮嚼噉者,名为火界。为此身中作内外出入息者,名为风界。为此身中作虚通者,名为空界。 五识身相应及有漏意识,犹如束芦,能成就此身名色芽者,名为识界。若无此众缘,身则不生。11

  语译解释如下:如何观察内在因缘法“缘相应”的事呢?那就是六界和合。那六界和合呢?所谓地、水、火、风、空、 识,应该以这六界和合来观察内在因缘法中所谓“缘相应” 的事。何者是内因缘法地界之相?就是身中坚硬的部分,也就是地大的功能差别。能让此身聚集起来的部分,就是水大的功能差别。能够让所吃的饮食等物质消化的部分,就是火大的功能差别。能让身中的气息进进出出的部分,就是风大的功能差别。此身中有空间能够让种种物质流动进出的部分,就是空大的功能差别。相应的五识身以及有漏的意识,与色法和合运作而能造作诸业行,故说名与色彼此犹如束芦互相依倚而立;缘于往世的识阴六识,故而能成就此身名色之芽者,这就是识大的功能差别。[编案:此即十二因缘中“缘识有名色”的道理。]如果没有地、水、火、风、空、识这六界的缘,众生的名色身根本无法成就。

  若从文义上解读,此段论文中的识界是指识阴六识;但是弥勒菩萨摩诃萨其实已经隐覆密意开示:在名色之外,有一个能够与前五大互相依倚者,能够与五识及意识犹如束芦相依而转者,祂就是能生有情名色的根本识,祂是一切有情的真心,不能外于一切有情真心这个根本识,而有名色当中之色所属的五大以及名所属的识阴六识存在。因此,若要说有情身中的六界中的识界,当以根本识来说方为究竟,四大及识阴并不能离于根本识而有故,离于根本识则不成其有情故,所以 弥勒菩萨摩诃萨在《瑜伽师地论》卷 9 中开示:

  又五色根、若根所依大种、若根处所,若彼能生大种曰色,所余曰名。由识执受诸根,堕相续法,方得流转; 故此二种依止于识,相续不断。由此道理,于现在世,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犹如束芦,乃至命终,相依而转。12

  也就是说,将六界中的识界解释为识阴六识,乃依世俗谛名色的组成与和合的人无我空而说,学人方得依之修学观行而如实断除我见与我执;而其背后另有大乘法中所说的识界(识),不须与任何一法和合而本然自在,指的必然是根本识第八识,以能聚生色法故,亦能依缘生起名等诸法故。

  然而密教行者无法证得此一切有情真心的识界,便忽视“识界第八识是能生前六识的一切有情真心”之事实(亦即忽视“诸法不自生故,根本识不可能是六识自身”的事实),如是无明而执取识阴六识为一切有情的真心,尤其是执取意识心,将意识的了别性当作佛菩萨所开示的识界第八识。《大日经》的编撰者因为误解佛法的缘故,导致《大日经》所说的主旨完全不正确,完全走偏了,因而走入执取能观的意识心为真心之常见外道见中,与 释迦世尊所开示“真心离见闻觉知”的真谛完全背道而驰,乃至影响到后来瑜伽密教的金刚乘、无上瑜伽密教的假藏传佛教四大派以及若干小派,统统落入一念不生、了了常知的意识心当中,落入常见外道的邪见中而不自知,还自以为已证涅槃、入涅槃,乃至成佛了。

  然而 释迦世尊在经典中一再开示,一切有情的真心第八识没有了别六尘的体性,祂离见闻觉知,不对六尘起种种分别,如《深密解脱经》卷 1开示:

  “昙无竭!有人长夜信贪欲乐,乐著贪欲,为贪欲火烧内心身,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一切色声香味触无贪欲乐。昙无竭!有人长夜信分别乐,乐于分别,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静无分别乐。昙无竭!有人长夜乐见闻觉知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内身寂灭、离见闻觉知乐。昙无竭!如人长夜取我我相乐,信乐而行;彼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北欝单越无我我所乐。昙无竭!如是觉观之人,不能知、不能觉、不能量、不能信离诸觉观第一义相。”尔时世尊而说偈言:“我说身证法,第一离言境;离觉观诤相,无言第一义。”13

  大意说明如下:“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无明的漫漫长夜中, 相信贪欲乐是真实的,贪著种种五欲乐,为贪欲火烧自内心及身,他不能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能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种种色声香味触五尘贪著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漫漫长夜中,乐于执著有见闻觉知的境界法,喜 欢在种种境界上作种种分别,他不能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能相信自身内有一个寂静而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漫漫长夜中,喜欢有见闻觉知的快乐境界,而且对见闻觉知乐坚信不移,他喜欢在见闻觉知的境界中打滚而不肯舍弃,可是他不能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能相信自身内有一个寂静而离见闻觉知的真实心存在。昙无竭菩萨!有人在漫漫长夜中,喜欢取有我的我相境界,而且坚信不移,可是他不能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能相信北欝单越洲(又名北俱卢洲)没有我与我所系缚的快乐。昙无竭菩萨!堕在现象界种种觉观的人,不能知道、不能觉察、不能衡量、不能相信自身内有一个离种种觉观的第一义谛真实心存在。”最后,佛陀重颂了一首偈:“我释迦牟尼佛依亲身所证的法来为大家宣说,第一义谛是离种种语言文字境界的无相之法,没有任何一法能够超过祂;祂是绝对待的,离能观与所观的相对境界相,所以祂的自住境界没有任何六尘觉观与诤论存在。祂运行时所显现出来的法相是没有语言文字的,这样没有语言等境界的真如相才是真实第一义谛的行相。”

  从 释迦世尊的开示可知:众生不了知自身有一个离见闻觉知、离六尘觉观而不在六尘分别的真实心存在,所以在漫漫无明长夜当中,不断地在六尘境上作种种分别及执著,不断地造作善恶业,因而在三界当中轮回生死而无法出离。这个真实心本身离见闻觉知、离六尘觉观,不在六尘中分别, 这也就是禅宗祖师所说真心本身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的境界,亦即世间人所说种种语言的法道到真心这里就断了(真心恒离语言道故),觉知心了别现象界诸法所显现的种种心行到这里也就灭了(真心不对六尘万法起种种觉知及贪厌等心行故)。 如果菩萨能够亲证这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真心而转依祂,就是如法安住的菩萨,如过三恶道菩萨开示:

  一切诸法无作无变、无觉无观,无觉观者名为心性。若见众生心性本净,名如法住。14

  过三恶道菩萨开示:“一切诸法没有造作也没有变异、没有觉也没有观,没有六尘觉观的体性就是真实心的体性。如果众生能够如实亲证而现前观见到自他有情没有觉观、本来清净的真实心,并转依祂的清净体性而安住,他就是证悟明心而真见道的菩萨,亦名如法安住清净心的菩萨。”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真实心没有觉观、没有能所、不在六尘分别;如果菩萨能够这样如实亲证而现观,才是实证真心的菩萨,亦名证悟明心的真实义菩萨。(待续)

  -------------------

  1《即身成佛义》,《大正藏》册77,页382,上3-上7。由于CBETA(《中华电子佛典》)没有收录《大正藏》册77,因此查阅日本的《大正藏》,参见网址:http://21dzk.l.u-tokyo.ac.jp/SAT/index.html(撷取日期:2013/12/20)

  2释悟光著,《秘密真言法要汇聚》,光明王寺(高雄市),1984年7月再版1刷,页20。

  3洪启嵩著,《密宗成佛心要》,华夏出版社(北京市),2011年4月初版1刷,页9。

  4《卍新纂续藏经》册74,页58-59,上10-中16。

  5《憨山老人梦游集》卷2,《卍新纂续藏经》册73,页468,中57。

  6《高丽国普照禅师修心诀》,《大正藏》册48,页1006,上9-15。

  7慧广法师著,《从假我到真我》,解脱道出版社(南投县),2013年9月初版1刷,页31-36。

  8五形:方形、圆形、三角形、半月形、团形。五方:中央、东方、南方、西方、北方。五佛:胎藏界曼荼罗----中央大日如来、东方宝幢佛、南方开敷华王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不空成就佛;金刚界曼荼罗----中央大日如来、东方阿閦佛、南方宝生佛、西方无量寿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五色:白、红、黄、青、黑。五字:阿、鑁、囕、唅、佉,或者阿、缚、罗、贺、佉。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五印:智拳印、触地印、施愿印、三摩地印、羯摩印。五轮:脐轮、心轮、喉轮、眉间轮、顶轮。

  9夏广兴著,〈密教咒术述论〉,收录于吕建福主编,《密教的思想与密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北京市),2012年12月初版1刷,页140。

  10《大正藏》册1,页435,下23-25。

  11《大正藏》册16,页824,中28-下9。

  12《大正藏》册30,页321,中5-9。

  13《深密解脱经》卷1〈圣者昙无竭菩萨问品第3〉,《大正藏》册16,页667,上15-29。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