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菩提  悟道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影音>三乘菩提系列讲座>识蕴真义>

第016集 由眼识的生起因缘,契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正贤老师

[识蕴真义]  发表时间: 2020-03-07 17:39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视频播放:
 
音频播放:
说明: 播放音频      调整音量     暂停 停止 
 
各位菩萨:阿弥陀佛!
欢迎收看正觉教团弘法节目,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四讲:由眼识的生起因缘,契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在前面第三讲,为什么要说阿赖耶识与转识的差别?因为两者功能的作用不同,分清了好作观行,可以一直观到“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真实道理。如果两者不清楚,会真妄不分,同时对内身烦恼的起因也会弄不懂。现在举《大方广佛华严经》卷9来说明内身烦恼:
【何等名为内身烦恼?有四因缘:一、谓眼根摄受色境,二、由无始取着习气,三、由彼识自性本性,四、于色境作意希望;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
眼识的生起,一般没学佛的人认为能看见景物的是我的双眼,因为眼睛能够看到外面的事事物物,但是不知道能见的是识;学佛之后,就说有“眼识”,所以我们能看见。可是看到《八识规矩颂》所说的眼识九缘生,再看到《华严经》这一段,可能会困惑说:为什么眼识生起有各种不同的说法?到底为什么?纵然学唯识,都会说眼根触色尘生眼识,但是对内涵并不是很清楚,佛、菩萨说法有甚深的用意。
《八识规矩颂》说眼识九缘生,九缘的详细内容,大家可以看看相关的注解,在这里就不详谈。我现在的用意,是根据《华严经》所说,内身烦恼四因缘为根基,深入谈到“万法唯识”——一切都是第八识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九个缘是空、明、根、境、作意、第六识、第七识以及第八识、加上各识的种子,合为九缘。
妄心的见闻觉知,一定要藉着因缘,能、所才能生起,所以说缘合而生,缘散则灭,没有主宰。眼识的现起要这么多缘,同样的耳鼻舌身意识也是一样。所以能看见的不是眼根完好而已,需要具备种种的缘。可是一般人都执著在看到、听到、嗅到、尝到、触到的都是真实的,而且认定是“我”能看、能闻……乃至能知等等,坚固地执著种种的功能作用,也同样地执著是“我”,如果明白九缘生,会慢慢放掉色尘境与“我”,才不会执著有我。因为九缘中的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是促成眼识现起的缘,而眼根以及属于色尘境的空与明,在说到六七八识为缘的时候,往内转已经是识缘识了。而《华严经》所说的四因缘,是更深入明白烦恼的原因以及烦恼的习气种子,慢慢契入看到万法的根源。
谈到九缘,由于空、明、根、境是小乘所共有的,空、明有局限性,眼识现起时特别需要;至于根、境,学佛的人容易知道,加上六、七识,因为染净依第七识,是分别依第六识的根;而且九缘中的染净依是 ,由于不知道是第八识顿时变现境界,让我们以为是真的,所以第七识就执著为自内我,加上第六识不知道境界是变现的、是虚妄的,由于不知道就执取色境,就这样我们也可以说空、明、根、境、第六识、第七识,合为《华严经》所说的内身烦恼的第一项:眼根摄受色境。但是明白《华严经》的深意,就不会局限在一般人的想法,落入坚固的执著中。
一般人在讲眼根触色尘生眼识,心中会以为有眼根,看到外边的衣服就了知蓝色,看到外面的花朵就说这是红色;而蓝色、红色的分别,是因为有眼识的功能作用。在讲的当下,心中还认定有外面的衣服、花朵等种种东西,事实上,眼根是第八识变现的,色尘境莫不如是。如果懂得唯识的人,知道眼睛所看到的根本不是外头的色尘,就像《楞伽经》所说的:【不觉自内身取境界】(《入楞伽经》卷2)【不觉自心现而执取】(《大乘入楞伽经》卷2),【自心现摄受不觉】(《楞伽阿跋多罗宝经》卷1),合起来可以很清楚地说:【不觉自心妄现境界而生执取,若了唯心就不执著。】意思是说:不知道自己所看到的色尘境,都是自己心中所变现的影像,是虚妄不实的。由于有东西被自己看到,觉得赏心悦目,或者厌恶难过,苦乐受都是那么真实,就自然会起心去执取,如果明白唯心所现的道理,就不会去执著。
现在举《成唯识论》卷1来说明:
【虽非无色而是识变,谓识生时,内因缘力变似眼等、色等相现,即以此相为所依缘,然眼等根非现量得,以能发识比知是有,此但功能非外所造,外有对色理既不成,故应但是内识变现。】
有色尘境界,眼识才会生起,但不是大家往外所看到的色尘境,而是内因缘种子力,第八识变相似的五根和五尘,眼根不是现量可以见得,因为可以引发眼识现起,所以知道是有的,这只是功能,不是有个极微变成根与境,而是第八识变的;依着第八识所变的根,缘着第八识所变的尘,引发识现起,如果没有第八识变,就没有所谓的亲所缘缘与疏所缘缘。
讲到这里,大家会突然明白说:“哇!我知道了,原来《成唯识论》讲所缘缘,是有道理的。”确实是这样。《成唯识论》卷2说:“诸识所缘,唯识所现,依他起性 如幻事等。”四缘是:因缘、等无间缘、增上缘、所缘缘。明白这四缘,会更清楚五识的现起是有脉络的。《成唯识论》的四缘,《八识规矩颂》的眼识九缘生,以及《华严经》的内身烦恼四因缘,各有不同的深意,一一细细观行,就不会执著在文字上而作茧自缚。以上详细地说明了《华严经》四因缘中的第一因缘:“眼根摄色境”。
接下来要说第二因缘:“无始取着习气”。习气跟种子名虽不同,但是体是一样的,习气是在熏习时说的,种子是相对于现行时讲的,这里是说:“无始取着习气令眼识现。”眼识会现起的因是由于无始以来妄取境界,熏习气氛而为种子的缘故。所以《入楞伽经》卷2说:【“无始世来虚妄分别色境界熏习、执著戏论故。】”从无始以来,一般众生没有深入经藏的智慧,没有作意在修行,一见到东西立刻取着外境,因而生起贪瞋痴,造作身口意种种业行,因此一再地存入为习气种子,因为虚妄分别才熏入为种。所以《成唯识论》卷2才说:【“如愚所分别,外境实皆无,习气扰浊心,故似彼而转。】”也就是所分别的色尘境,事实上都是没有的,因为习气的搅动,所以现起相似色尘境,让愚夫执著以为是真的,由此熏习后生眼识。
第三、“由彼识自性本性”。眼识的自性是了别色境,所以《成唯识论》卷5说:
【随六根境种类异故,谓名眼识乃至意识,随根立名,具五义故。……或名色识乃至法识,随境立名,顺识义故。谓于六境了别名识,色等五识唯了色等。】
论中的意思是说,随着六根触对六个境界的种种不同,而有眼识乃至意识的名称,这是随着根而建立的名相;也可以叫作色识、声识……乃至法识,这是随着境界而立名。总而言之,了别就是识,色识就是了别色,也就是眼识识色,所以才说眼识自性是了别色,不能了别声、香……乃至法。也就是告诉我们,各种识虽然都是第八识所生,但是每一识都有自类因,由于前眼识自性分别,由此熏习后生眼识,现起的眼识也是自性分别。
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由于不知道是第八识所变现,就认定外境是真实的,便累生累世往外看,爱攀缘外境,因此遇到路上围了一堆人,便想去看个究竟。如果有人说,某个地方风景美得不得了,不管花再多的钱,也要去游历一番,众生就这样在花花草草,各种境界中去取著。
第四、“于色境作意希望”。作意是什么?作意有两种功能:就体性来说,心还没有生起,在种子位时,能警觉令心生起;如果从业用上来说,如果识已经生起,能引心现行令趣前境,引导眼识趣向境界。用个比喻来说,由于心中惧怕,远远地看到一团黑黑的,剎那间就希望能够看清楚是什么东西,慢慢走近,慢慢清楚,原来是一只黑狗躺在那边睡觉,这就是于色境作意。又例如在三更半夜,远远看到全身穿白衣,而长发盖住脸,由于过去有存入种子,七月半可能出现女鬼,心中虽害怕,但还是忍不住很想看清楚究竟是不是鬼?这就是于境作意。也就是说,作意自性明利,虽然在种子位,假如有境界,会警觉心、心所种子,使立即生起。
举例来说:如果很多人一起睡觉,外边有小偷来了,有个人警觉性高立刻知道,当下便能警觉其他的人醒来。作意是五遍行之一,触也是,很多人可能不容易了解,为什么《瑜伽师地论》一再说作意——七种作意等等,那是因为大乘菩萨用“作意”来修行,因为在种子位;等到“触”,已经是起现行了,触的业用是在心,所缘境界的时候,接下来已经是“受、想”,所以二乘人是在触上修行。再举例来说:念佛人体会世间种种苦,一心一意想要到极乐世界去,会作意念念在 阿弥陀佛圣号上,希望能够净念相继,就不会于色境作意,六根就不会往外攀缘虚妄的境界。
现在再回到《华严经》的内身烦恼本文:【“由此四种因缘力故,藏识转变,识波浪生,譬如瀑流相续不断。】”(《大方广佛华严经》卷9)由于有这四种因缘力的关系,引发藏识转变,于是识的波浪生起,好像瀑流的水一样相续不断。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9,自在主告诉善财童子说:
【善男子!如眼识起,一切根识微尘毛孔俱时出生亦复如是。譬如明镜顿现众像,诸识亦尔,或时顿现。善男子!譬如猛风吹大海水,波浪不停;由境界风飘静心海,起识波浪相续不断,因缘相作不相舍离,不一不异如水与波;由业生相深起系缚,不能了知色等自性五识身转;彼阿赖耶终不自言:“我生七识。”七识不言从赖耶生,但由自心执取境相分别而生。】
就像眼识的现起,其他一切诸根微尘毛孔,俱时出生,也像是这样,好比是明镜一般,突然间现起众像,五识也是这样顿时显现的,好像强烈的猛风吹着大海水,不停地起一波波的浪。识的波浪,也是由于境界风吹到宁静的心海才起,而且相续不断,有因缘才相起,没有互相舍离,因为水跟波浪是不一不异,都是由于业力才生起所有的相,而系缚着众生;这些都是由于不能了知四个因缘力,而使五识现起。难怪中峰国师在《三时系念佛事》中才会说:
“但念自从无始,迄至今生,沤生巨海,逐识浪以高低;云点太清,任情风而人我。于是循环诸趣 流转四生。”(《三时系念佛事》)
一切法本来虚妄不实,众生却都在人我是非中滚个不停,识浪高高低低,今天因为嫉妒而说他人坏话,明天因为不爽便诬告他人或陷害他人,而被业力系缚,在六道中轮回,却不知道我与他,是无二无别、平等平等的。关键不在于阿赖耶识说自己生七识,也不是七识说被阿赖耶识所生,而是自心执取境相分别而生。
前面《华严经》中说到“因缘相作”,因为有第八识才有七转识生起,这是因作缘;因为有七转识才能熏入成为第八识的种子,这是缘作因,所以是因缘相作。另外“不相舍离”的意思是:七转识能熏入阿赖耶识为种子,阿赖耶识为七转识所熏,所以七转识、阿赖耶识是共俱才能熏习,所以不相舍离。另外“不一不异”,我们用本、末来说明比较清楚,以阿赖耶识为因、为本,七转识为缘、为末,本、末不同,所以不可说一也不可说异,离开海水就没有波浪,波浪与海水是不一不异。另外“不相知”是说:阿赖耶识因为七转识熏入为业种才现相,所以不了知七转识;七转识因为阿赖耶识变现相分才现起,所以也不了知阿赖耶识。彼此相因而有,所以如幻如化。
不知道唯心所现而去虚妄分别境相,就如同中峰国师说的:“合尘背觉,栽荆棘于七宝园林;”(《三时系念佛事》)如果在人我是非中打滚,执著所有的外尘境界,就是在栽荆棘;如果能够不落入虚妄分别,就可以“舍妄归真,列珠网于四生门户”,就不会在四生六道中轮回不已。
以上讲七转识、阿赖耶识,不是去执阿赖耶识为我,也不是要炫耀自己,把唯识当选择题,故意问:这是第几识?那是第几识?也不是喜爱争论,把唯识当是非题,应该是第几识,而不是第几识。“纵横万法,圆裹一心”,学了那么多的佛法,知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作意在修行上,染污才能一分分清净,烦恼也才能一分分舍离。
时间又到了,《三乘菩提之识蕴真义》第四讲:〈由眼识的生起因缘,契入三界唯心、万法唯识〉就说到这里,谢谢诸位菩萨的收看!
敬祝大家:福慧增长、学法无碍、速成佛道!
阿弥陀佛!
 
 
本文标签: 本文关键字: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18 如来藏 www.rulaizang.cn 版权所有
京ICP备1502084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