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电子报>正觉电子报>第179期>

中论正义(连载19)——孙正德老师

[第179期]  发表时间: 2024-01-15 20:15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九章 以实相论述贤圣法的修道与涅槃的实证
 
  如来性即是五阴诸法的实相,如来性没有三界有性所以称为空性,虽空而具有能变生诸法之性故名空性,而所藉缘变生的五阴诸法没有自性,是众缘和合的无常无自性空;然五阴诸法的无自性空乃是属于自心如来空性法相的一部分,因为是由自心如来所含藏的种子功能藉众缘和合时所现起的,所以又说如来所有性不异世间性。如来空性成就了五阴世间的无自性空,所以如来空性含摄了世间的无自性空,但是世间的无自性空却不可颠倒的说就是如来的空性。如来空性无三界有、无我无我所、离六尘见闻觉知等分别思惟、离开语言道的缘故,因此在此毕竟空法中,亦无有众生,亦无有正法,亦无有非法;亦无有处、亦不无处,亦不来、亦不往,是故此法常住,无有增减,无有起灭,无著无断。如果颠倒的认取五阴世间的无自性空即是自心如来空性,所谈论的内容便都会堕在五阴相应的生灭有无中,而无法契入自心如来空性本来无生毕竟空的真实理。
 
  第一节〈观颠倒品 第二十三〉
 
  把五阴世间的无常无自性空当作是自心如来空性者,通常都误认为“必须修除执著烦恼以后,觉知心安住而不被外尘所动摇了,离开了语言文字所感知到的境界,这就是清净空性的显现”;他们把这样修所得的觉知心境界,夤缘于自心如来本来无生、离于七识心境界的空寂本性,戏论而说诸法皆众缘生,说无自性空即是真如、实相、法性、实际等。【 释印顺,《中观论颂讲记》:“这性空又叫真如、实相、法性、实际等。”正闻出版社(竹北市),2014 年 11 月修订版二刷,页 15。】
 
  因此,彼等往往在对自己所不知不解的如来藏正法提出质疑时,却不自知该质疑处正是自己邪见所堕的过失所在, 因为完全不契合佛法实相的真实义理。以下论主以部派佛教凡夫论师之所质问来开启〈观颠倒品〉的论颂,使得此品一开始即是一个颠倒见的现成例子,因为他们认为三毒实有:
 
  颂曰:
 
  从忆想分别,生于贪恚痴,净不净颠倒,皆从众缘生。
 
  释论:“从忆想及分别,所以产生贪瞋痴,清净或者不清净等颠倒想,都是从众缘所生。”
 
  部派佛教有人提出来说,由于忆想的所知而生起错误的分别,因而对五阴产生清净或者不清净的认知,由于这些虚妄分别而有颠倒的执取,以致出生贪瞋痴等烦恼,所以诸法都是从众缘所生,这些三毒及诸法都是实有的,不能说三毒非实有。论主答曰:
 
  颂曰:
 
  若因净不净,颠倒生三毒,三毒即无性,故烦恼无实。
 
  我法有以无,是事终不成,无我诸烦恼,有无亦不成。
 
  谁有此烦恼,是即为不成;若离是而有,烦恼则无属。
 
  如身见五种,求之不可得;烦恼于垢心,五求亦不得。
 
  净不净颠倒,是则无自性,云何因此二,而生诸烦恼?
 
  释论:“假如因为清净或者不清净的分别,以此颠倒见而生起了贪瞋痴,那么贪瞋痴就是缘生而无自性,因此三毒烦恼就没有实性。
 
  五阴我的有与无,这样的事终究不能成立,因为如果没有迷于真实法所产生的五阴我,所有贪瞋痴烦恼的有无也不能成就了。
 
  若说谁有这些三毒等烦恼,这样的事情是不能成就的;若离五阴而有贪瞋痴,那么烦恼就成为无所系属了。
 
  犹如有身见之人于五阴中求其真实有时,却于一、异、相在等五种求中皆不可得;三毒烦恼于污垢的觉知心中,依五种求其实有亦不可得。
 
  清净、不清净的颠倒想,这些也都是虚妄无自性,如何能因为这两个没有实性的清净或不清净二法,来生起三毒等烦恼?”
 
  既然论主已经于前面申论过“五阴诸法都没有真实自体性”,因此依于五阴而有的烦恼当然也就不可能是实有的;可是也不能主张外于五阴而有贪瞋痴等烦恼,因为如果这样, 烦恼就无所系属了。但也不是主张说“烦恼执藏于垢心”就能避免这个过失,因为就好像有身见的人执著于五阴中有真实我,然而却于五阴与真实我是一、是异、相在等五种求中皆不可得一般,贪瞋痴等烦恼,要在垢心中求其实有也是不可得的。
 
  贪瞋痴的根本就是来自于我见,而比较深的我见又称为我执,属于修所断,但我见与我执都是缘于五阴而产生的。把五阴当作是常住不坏的自我而爱著,就会增生我所的爱著,就是贪;对于违逆所贪爱的五阴诸境界不能忍,愤发而对人不逊就是瞋;不能了知五阴之所从来,亦不能了知此世五阴是依于往世业因所受的果报身、生灭无常故全都虚妄,即是无明愚痴,如是合名三毒。
 
  而众生对五阴所产生的我见,最主要的就是把自心如来的妙真如性当作是五阴的自性,这是无始以来就存在的普遍计执;而事实上五阴诸法都是在因缘和合中被现起的,没有真实自性故说无我,而众生却把色受想行识五阴当作有真实自性,这就是无明所产生的颠倒现象。因此,众生因我见而对五阴产生贪爱,此贪有所系属,系属于对自心如来真如性用的颠倒,如是颠倒不可能来自于五阴的无自性,所以贪爱不可能是缘于五阴的无自性;假如贪是缘于五阴的无自性, 则众生不会对五阴产生我见,众生我就不会存在,没有众生我即无有贪瞋痴等烦恼,因为贪瞋痴等烦恼是依于众生我而存在与执著的。
 
  无始以来的贪瞋痴等烦恼都执藏于法身自心如来藏,但是第八识自心如来藏自性清净,虽然藉缘现起烦恼,自体却与贪瞋痴等烦恼不相应,【 《佛说不增不减经》:“是故舍利弗!不离众生界有法身,不离法身有众生界;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舍利弗!此二法者义一名异。复次舍利弗!如我上说众生界中亦三种法,皆真实如,不异不差。何谓三法?一者如来藏本际相应体及清净法,二者如来藏本际不相应体及烦恼缠不清净法,三者如来藏未来际平等恒及有法。“《大正藏》册 16,页 467,中 16-24。】贪瞋痴等烦恼永远只与七转识心相应;所以如果说七识心与贪瞋痴等烦恼相应时却不产生我见我执烦恼,而说是五阴有烦恼,这是不可能成就的。假如离开了七识心与五阴,烦恼就成为不属我见也不属我执,如果是这样,也就无法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寻求到身见及贪瞋痴等烦恼了;然而以一、异、相在等五种求的方式,于七识染垢心中求贪瞋痴烦恼有真实自性,或于烦恼中求染垢心,也都是不可得的,就如同有身见之人于五阴中求真实我或如来皆不可得,此道理已于〈观缚解品〉及〈观如来品〉中详细申论过了。身见的意思就是以五阴诸功能法当作是真实我(然而五阴诸功能法实则摄属于第八识如来藏),贪瞋痴等烦恼都执藏于自心如来藏,是由于七转识相应于我见我执而使得如来藏流注诸烦恼种子生起现行,如果不能从五阴中寻求到身见,也不能从五阴中发现染垢心与烦恼相应的作用,这是违背生死与解脱道理的。因此,贪瞋痴等烦恼不是如同外道所认为的是“因于无自性的净、不净等颠倒分别而产生的”。
 
  外道发现到所说被评破了,于是又提出辩解,说六尘境界即是贪瞋痴生起的根本:
 
  颂曰:
 
  色声香味触,及法为六种,如是之六种,是三毒根本。
 
  释论:“因为欲界有色声香味触以及法尘等六种尘境,这样的六尘境界法,是三毒烦恼的根本。”
 
  外道认为:因为觉知色等六尘而生起净与不净等颠倒想,因此在面对六尘中的顺心境与违心境时,有了取舍,于是就会有贪瞋痴烦恼,所以这六尘是三毒烦恼的根本、是有真实自体的。论主龙树菩萨破曰:
 
  颂曰:
 
  色声香味触,及法体六种,皆空如炎梦,如干闼婆城。
 
  如是六种中,何有净不净,犹如幻化人,亦如镜中像。
 
  释论:“色声香味触,以及法尘等自体有六种,皆无实体而如阳焰梦幻,犹如空中化现的海市蜃楼。
 
  这样的六尘境界法中,哪里有净与不净可得,因为犹如幻化出来的人,也犹如镜中的影像一样没有实体。”
 
  对于虚空中幻化出来的海市蜃楼,有智之人必然不会去分别其清净或者不清净;而论主所说“六尘犹如阳焰梦幻、海市蜃楼一般”,这并不是从现象上的五阴去观行了解后所能契入的,必须是亲证实相法界第八识以后方能起观的。五阴以及诸法都是从自心如来藏所藉缘变生的,只有亲证了五阴实相的自心如来,方能亲自验证“五阴皆是从自心如来所含藏的种子功能而现起,五阴没有真实自体与自性,一切都是自心如来的真如法性”;由于断了五阴我见、亲证实相心而发起如是般若实相智慧并转依不退,随著伏除对五阴的我执与我所执等烦恼,而发起了如幻观、犹如阳焰等现观,进一步验 证真如实性的无相法相与五阴诸法的虚妄。其中犹如阳焰的现观,就是十行位满心的菩萨,验证了“自心如来在根尘相触处现起的觉知心,对于六尘的触知犹如渴鹿追求热时焰一般,所触知的六尘仅是自心如来现起的内相分而非真实外六尘”。菩萨缘于实相法界所呈现觉知心触知六尘的虚妄不实,灭除了颠倒想时,即不再于六尘中分别清净或不清净,于是减损对外我所、内我所的执著,因为证知诸法皆是自心如来所藉缘幻化的,都只是自心如来明镜所现的镜中影像,是故也不会生起颠倒想而以为是觉知心直接触知领受外六尘。
 
  自心如来实相境界的现观,让菩萨知道众生的贪瞋痴不是因为分别六尘的净与不净所产生的,因为六尘的本质是没有实体的,只是自心如来所幻化而无自性的,因此贪瞋痴的源头不是六尘而是众生对五阴的我见与我执,这是不容置疑的;论主于是又继续说明:
 
  颂曰:
 
  不因于净相,则无有不净,因净有不净,是故无不净。
 
  不因于不净,则亦无有净,因不净有净,是故无有净。
 
  若无有净者,何由而有贪?若无有不净,何由而有恚?
 
  释论:“若不是对六尘有净相的分别,就不会有不净相的分别,是因为有净相才有相对的不净相,所以实际上没有不净。
 
  若不是对六尘有不净相的分别,那就不会有净相的分别, 是因为有不净相才有相对的净相,由这缘故而说没有净相。
 
  假如对六尘没有净相的分别,是什么缘故还会有贪爱呢? 如果对六尘没有不净相的取著,怎么会有面对违逆境时的愤发呢?”
 
  觉知六尘而产生的清净分别会与我贪的烦恼相应,或者产生不清净的分别而与我瞋的烦恼相应,这些心法与心所法虽然都是由实相心心体所含藏的种子现起,而实相心自体离
 
  六尘的见闻觉知,贪等烦恼不能触自心如来,自心如来亦不触贪等烦恼,【《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自性清净章 第 13〉:“世尊!如来藏者是法界藏、法身藏、出世间上上藏、自性清净藏;此性清净如来藏,而客尘烦恼、上烦恼所染,不思议如来境界。何以故?刹那善心非烦恼所染,刹那不善心亦非烦恼所染;烦恼不触心,心不触烦恼;云何不触法而能得染心?世尊!然有烦恼,有烦恼染心;自性清净心而有染者,难可了知。”《大正藏》册 12,页 222,中 22-29。】贪等烦恼唯与七识心相应故。因此,证悟自心如来的菩萨在实相的智慧现观中,正观自心如来不对六尘有见闻觉知,当然不会有净相或不净相分别所相应的贪瞋烦恼;故从五阴背后的实相境界而说,无有净与不净,亦无有贪瞋等烦恼。
 
  声闻凡夫论师又问曰:“经中都说世间人对常乐我净四法,有著非常、非乐、非我、非净等四种颠倒想。如果没有常中见常,而是于非常中见以为常,这就名为颠倒;若是在无常中见为无常,这样就不是颠倒了;于乐、于我、于净等三种颠倒中也是如此。由于有颠倒的缘故,所以颠倒的事与人也应该实有,你们菩萨是因什么缘故而说全都不存在?”
 
  论主答曰:
 
  颂曰:
 
  于无常著常,是则名颠倒,空中无有常,何处有常倒?
 
  若于无常中,著无常非倒,空中无无常,何有非颠倒?
 
  可著著者著,及所用著法,是皆寂灭相,云何而有著?
 
  若无有著法,言邪是颠倒,言正不颠倒,谁有如是事?
 
  释论:“于无常法计著为常,这样就名为对于常的颠倒, 而诸法实相空性中没有一法可得所以也没有常,何处有法可被执著为常的颠倒?
 
  假如于无常法中,执著无常而说为非颠倒,然而诸法实相空性中没有一法可得所以也没有无常,何处有法可以被执著为无常而说为不颠倒?
 
  在诸法实相空性中,可执著、能执著以及执著一事,以及 所用以执著的法,都是毕竟空的寂灭相,如何有执著可得?
 
  如果没有能著、所著与计著的法,而说邪执即是颠倒,又说正见为不颠倒,谁有这些事可得呢?”
 
  众生因为五阴我见而产生妄想计著,对于“每一刹那意识觉知心须要藉缘才能生起,没有自体、不自在、只有一期生死不能常住“的现象,不能如实了知而生起常见;以为”意识是从过去世来的,也可以去到未来世”,甚至于想要将意识心修练到远离五尘而一念不生,以为这样就是到达不生不死的涅槃,这些情况就是于无常计常。于五阴的生而有诸苦计以为乐,于五阴无我而计为真实我,于五阴是烦恼身、筋骨系缚之身、不净身而计为清净常住身,这些颠倒也都是因于我见我执而产生的。【《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颠倒真实章 第 12〉:“颠倒众生于五受阴,无常常想,苦有乐想,无我我想,不净净想。一切阿罗汉、辟支佛净智者,于一切智境界及如来法身本所不见。”《大正藏》册12,页 222,上 18-21。】
 
  二乘圣者所修的解脱道,依著四圣谛而知苦、断集、证灭、修道,观修的范围纯粹在五阴的无常、苦、空、无我层面,对于在无常生灭有为法的五阴所产生的我见我执,能彻底的断除无余;虽然皆是缘于无常法而观行修学,但已于现象界的生灭无常无有颠倒。菩萨则是双印能取所取空后又证入五阴的实相自心如来,现观自心如来迥无一法的毕竟空, 无无常也无有常;虽然自心如来藉缘变生现起的五阴是无常法,而其自体不生不灭是常住法,毕竟空的缘故无常无无常、无颠倒也无非颠倒可得。因为自心如来藏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人,毕竟空中没有可计著的五阴法,也没有能取、能计著的我法,【《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自性清净章 第 13〉:”世尊!如来藏者,非我、非众生、非命、非人;如来藏者,堕身见众生、颠倒众生、空乱意众生,非其境界。“《大正藏》册 12,页 222,中 19-21。】 也没有我见及贪瞋痴烦恼,自心如来一向都是真如无我的寂灭相的缘故。在五阴的实际实相法界中是三轮体空的,无能取的人、无所取的境界,以及没有见闻觉知的取著之事,6【《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 17〈坚固品 第 56〉:“住实际中,不见法有所属有不属。不好说我事。何以故?法性中住,不见法有我无我,乃至不见知者、见者。”《大正藏》册 8,页 342,下 2-4。】五阴皆是自心如来所变生之法、假名为有,因此,归属于实相法界中就没有何法是邪、何法是正的分别,当然就没有颠倒或不颠倒的事情了。龙树论主又继续解说:
 
  颂曰:
 
  有倒不生倒,无倒不生倒,倒者不生倒,不倒亦不生。
 
  若于颠倒时,亦不生颠倒;汝可自观察,谁生于颠倒。
 
  诸颠倒不生,云何有此义?无有颠倒故,何有颠倒者?
 
  释论:“已经颠倒计著者不会再产生其他的颠倒了,不颠倒者具有正见的缘故也不会再生起颠倒,所以颠倒者不会再生颠倒,不颠倒者也不会生起颠倒。
 
  如果处于颠倒之时,也不会再生颠倒;你可自己观察:是谁生起了颠倒?
 
  种种颠倒既然都是不生的,为何有这个颠倒的义理?没有颠倒的缘故,哪里会有颠倒的人呢?”
 
  众生无始劫以来将五阴假我计著为常,一直到值遇佛法,开始修集对三宝的善根,乐意修学断我见我执的解脱法, 成就之时便成为不颠倒者,不颠倒时自然不会有颠倒再出生。因此,众生在无明中时,不可能忽然不颠倒以后再生起颠倒,因为颠倒与不颠倒相违的缘故。至于已经修学佛法的无我解脱者,因为已经实证便没有了颠倒,没有无明的作用力得以再生起颠倒的缘故。颠倒是缘自于众生五阴我见我执相应的身口意行所显现的,贪爱五阴我、不能忍于违逆五阴我的乐受,追求虚妄不实的五阴我能常住自在,如是我见与贪瞋等烦恼才是根本。而五阴的实相自心如来藏非我、非人、非众生、非命者,从实相而言无有我见也无有我执可断,因此没有颠倒与非颠倒者,所以论主说诸颠倒不生,所论述的是实相法界而不是现象界五阴法的缘故。
 
  颂曰:
 
  若常我乐净,而是实有者,是常我乐净,则非是颠倒。
 
  若常我乐净,而实无有者,无常苦不净,是则亦应无。
 
  如是颠倒灭,无明则亦灭,以无明灭故,诸行等亦灭。
 
  释论:“假如信受‘常我乐净的如来法身,是究竟的真实有’,这样的常我乐净见解,就不是颠倒见。
 
  如果主张常我乐净的如来法身,是假名施设而确实没有的,那么无常、苦、不净,这相对而有的也应当无有。
 
  就像这样颠倒妄想灭了,无明就也消灭了,因为无明已灭的缘故,产生三界有的一切行等也就灭了。”
 
  六识论者否定第八识而主张”性空唯名“,然而如来法身如果不是真实有,如果仅是诸法无常、缘生而性空的现象就可说是空性而假名为如来,或假名为如来藏真实我,则诸法必然堕在自生、他生、共生以及无因生的过失中,这是本论一开始时论主就立了宗旨而申论过的。自心如来实相法体第八识,是一切有为法与无为法现起的本源,也是诸法现起后运转时的俱有依;此第八识本来无生、不可灭故说为常,离一切生死诸苦故说为乐,自体真实如如常不变异、一切有情各自本有故说为我,以法为身而非色、非筋骨系缚之不净身、亦非烦恼身,故说为净;然而此第八识只有成佛时才是究竟的常乐我净,因为所含藏的一切杂染生死习气种子随眠已断尽无余,一切无记性的异熟种子也已不再变异而不再有变易生死,所含藏的一切无为法及无漏有为法种的功德完全显发,不住生死亦不住涅槃,才可说是究竟常乐我净。
 
  而此因地心与果地觉都是同一个如来藏,因地称为第八阿赖耶识或异熟识,果地称为无垢识,是本来不生不灭的如来法身故。【《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 4:”阿难!第一义者:汝等若欲捐舍声闻、修菩萨乘、入佛知见,应当审观:‘因地发心与果地觉,为同为异?’阿难!若于因地以生灭心为本修因,而求佛乘不生不灭,无有是处。“《大正藏》册 19,页 122,上 28-中 3。】 因此论主说,若信受如来法身常乐我净真实有,这样的常乐我净见地并非颠倒;【《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颠倒真实章 第 12〉:“或有众生信佛语故,起常想、乐想、我想、净想,非颠倒见,是名正见。何以故? 如来法身是常波罗蜜、乐波罗蜜、我波罗蜜、净波罗蜜;于佛法身作是见者,是名正见。正见者是佛真子,从佛口生,从正法生,从法化生,得法余财。”《大正藏》册 12,页 222,上 21-26。】 如果成佛时没有真实常乐我净的无垢识如来法身,那么因地无常、苦、空、不净这些法也应当不能存在,因为必定堕于无因的断灭论中,断灭空无之中哪有五阴的生起以及常或无常、颠倒或不颠倒可分别呢?
 
  如果在五阴我见中执取有生有灭的任何一法为不生不灭,例如执意识或者意识细心具有能生诸法的无自性空性, 即是佛陀所说的以生灭心为本修因,也就是无明的作用力所显现的颠倒妄想。佛弟子建立正知见以后,依正见而于四圣谛正思惟即能脱离颠倒想,依著八正道修学而破除无明、断除我见,伏除对五阴我与我所的贪爱与执取,法随法行而灭除三界生死的身口意诸行;苦灭谛真实不虚,因为如来法身即是涅槃的实际,此自性清净法身本来寂静、无我无法,这是本来解脱、本来涅槃,不是灭了烦恼、证了解脱才开始有的。【《究竟一乘宝性论》卷 2〈僧宝品 第 4〉:“偈言正觉正知者:见一切众生清净无有我、寂静真实际故,又彼如实知无始世来本际寂静无我无法,非灭烦恼证时始有。”《大正藏》册 31,页 824,下 16-18。】
 
  颂曰:
 
  若烦恼性实,而有所属者,云何当可断,谁能断其性?
 
  若烦恼虚妄,无性无属者,云何当可断,谁能断无性?
 
  释论:“如果烦恼有真实自性,而且有所归属,如何将来能被断除,谁能断这真实自性?
 
  假如烦恼虚妄不实,无自性无所归属,如何将来能被断除,谁能断无自性法?”
 
  贪瞋痴等烦恼没有真实体,虽然与七识心相应但并不归属于七识心,不是由七识心执藏以及同生同灭的缘故;贪瞋痴烦恼的种子虽执藏于如来藏的心体中,并且是由如来藏在众缘中现起的,然而如来藏心与贪等烦恼却恒不相应,如来藏离一切烦恼的缘故,所以不可说烦恼归属于一切法的本生因如来藏。因此,贪瞋痴烦恼与如来藏是非一非异的,执藏于如来藏心体中故非异;没有真实自性、是可灭的法,又是与如来藏心不相应故非一。贪等烦恼不在于色受想行识五阴中,也不在外法的色声香味触法中,内外都不可得,无实体性的缘故;【《大乘入楞伽经》卷4〈无常品 第 3之 1 〉:“烦恼内外不可得故;体性非异非不异故。大慧!贪嗔痴性若内若外皆不可得,无体性故,无可取故。”《大正藏》册 16,页 608,下 21-23。】如果贪等烦恼归属于如来藏而有真实自性,因为如来藏无生不可灭,则没有任何法可以断除贪瞋痴,佛法中所有的修证都将成为戏论,无解脱可证,也没有佛道可成就了。假如贪瞋痴等烦恼是虚妄不实,完全不与七识心相应而不产生作用,则等同于空无,即不可得贪瞋痴烦恼的行相; 如是没有染著性、没有憎恚性、没有迷闇性的作用,烦恼已不成烦恼,要如何断这样无堪能产生障碍、犹如空花的烦恼呢?(待续)
本文标签:中论正义(4) 本文关键字:中论正义
相关阅读
推荐文章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21 如来藏网 rulaizang.cn rulaizang.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4379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