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手机版 | 如来藏网:倡导正知正见正修正行的学佛门户网站

热搜: 涅槃  三乘菩提  悟道  菩提  公案  十信

当前位置:如来藏网>如来藏>唯识略说>

正觉总持咒略释(连载33--贪心所)——张正圜老师

[唯识略说]  发表时间: 2022-11-12 11:36 点击: [放大字体正常缩小] 关闭
  第四节 根本烦恼六概说
 
  前已叙述六位心所法中的五遍行、五别境、善十一等三位二十一心所法,接下来探究第四位—根本烦恼。所谓“烦恼”就是能使人心中烦闷苦恼,如《大智度论》卷7云:“烦恼者,能令心烦,能作恼故,名为烦恼。”“根本烦恼”又称为根本惑、本惑、本烦恼,是烦恼障的根本,随烦恼依之而起,能令众生造作种种后有业,障碍众生出离三界生死,所以称为根本烦恼。
 
  《成唯识论》卷6云:“烦恼心所,其相云何?颂曰:烦恼谓贪瞋,痴慢疑恶见。论曰:此贪等六,性是根本烦恼摄故,得烦恼名。”[《成唯识论》卷6,《大正藏》册31,页31,中15-19。] 所谓“根本烦恼”心所,包括贪、瞋、痴、慢、疑、恶见等六种,由于这六种心所的体性是根本烦恼所摄的缘故,相对于依这六种根本烦恼而现起的“随烦恼”心所,就称名为“烦恼”。这六种根本烦恼中,恶见又可细分为萨迦耶见、边见、邪见、见取见及戒禁取见等五种,合称为五利使,摄属于见惑,是见道时即可断除的烦恼;其余贪等五个根本烦恼合称为五钝使,摄属于思惑,是修所断惑,亦即是要在见道后,依止于断见惑所证之初分解脱智慧于历缘对境中渐次修断之烦恼。这十个烦恼跟哪几个识相应呢?《成唯识论》卷6开示:“此十烦恼,何识相应?藏识全无,末那有四,意识具十;五识唯三,谓贪瞋痴。”也就是说,藏识第八识不与任何烦恼相应,第七识末那识恒与我贪(我爱)、我痴、我见、我慢等四个根本烦恼相应,第六识意识与十个根本烦恼全部相应,前五识则只和贪、瞋、痴等三个根本烦恼相应。
 
  由于有情的第八识如来藏中,含藏著七转识无始以来虚妄分别所熏习成就的种种染污种子,这些烦恼种子遇缘现行就成为缠缚。如果想要伏断烦恼,就必须对烦恼有所认识;尤其是根本烦恼,就像贼王一样,能引生无量无边的随烦恼;因此“擒贼先须擒王”,唯有透过正确知见的建立,对此六法作详细的了解,深入观察烦恼的因与现行的法相,方能经由对治灭除烦恼因将烦恼一网打尽,渐渐得到解脱功德受用。以下就六种根本烦恼,分述如下:
 
  第一目  贪心所
 
  何谓“贪”呢?所谓“贪”即是对于自身的蕴处界,以及对于所受用的五欲六尘等诸法,贪恋执著,乃至心无厌足。《成唯识论》卷6云:“云何为贪?于有有具,染著为性;能障无贪,生苦为业;谓由爱力,取蕴生故。”[《成唯识论》卷6,《大正藏》册31,页31,中19-20。] 意思是说,对于自身的异熟果报身(三界“有”)以及所受用三界有的一切诸法等(“有具”),生起贪爱执著,这就是“贪”心所的体性;能够障碍“无贪”善根的发起,引生诸苦,这就是“贪”的业用;也就是说,有情由于贪爱我与我所的势力而取著诸法,因此造作各种的后有业,于是后世的五取蕴就有了出生的因缘,此我与我所的爱著即是贪这个烦恼的因,执取即是贪的法相。
 
  《瑜伽师地论》卷55云:
 
  问:“烦恼生时,由几烦恼事而得生耶?”
 
  答:“贪由十事生:一、取蕴,二、诸见,三、未得境界,四、已得境界,五、已所受用过去境界,六、恶行,七、男女,八、亲友,九、资具,十、后有及无有。”
 
  问:“何贪于何事生耶?”
 
  答:“随其次第,十贪于十事生。何等为十?谓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大正藏》册30,页603,中8-15。]
 
  意思是说,众生的贪是由“取蕴”、“诸见”、“未得境界”、“已得境界”、“已所受用过去境界”、“恶行”、“男女”、“亲友”、“资具”、“后有及无有”等十事而生;对于以上十事所生之贪,依序称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十种不同的贪。由上可知,众生十种所贪之事虽有不同,但贪爱的体性却都一样,都是因为对于三界有的惑业,不了解其虚妄不实的体性,因而于其中深生爱乐与耽著,乃至心无厌足而不断引生追求的动力;众生由于见惑思惑未断,随顺于贪的强大染著势力,于是不断造诸有漏业,以致轮回三界六趣无有出期。
 
  那么要如何才能清净贪行呢?圣教中教导我们可以用不净观来对治贪,如 弥勒菩萨在《瑜伽师地论》卷26开示:“云何不净所缘?谓略说有六种不净,一、朽秽不净,二、苦恼不净,三、下劣不净,四、观待不净,五、烦恼不净,六、速坏不净。……如是不净是能清净贪行所缘。”[《大正藏》册30,页428,下19-页429,上19。] 而欲界中最粗重的贪就是对男女欲的淫贪,与淫欲相应的贪大致又可分为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承事贪。这四种贪,可以经由对四种外不净所缘作观行,令心趣向清净。[《瑜伽师地论》卷26:“婬相应贪复有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承事贪。由依四外不净所缘,于此四种相应婬贪心得清净:若于青瘀或于脓烂,或于变坏或于膖胀,或于食噉作意思惟,于显色贪令心清净。若于变赤作意思惟,于形色贪令心清净。若于其骨若于其锁,若于骨锁作意思惟,于妙触贪令心清净。若于散坏作意思惟,于承事贪令心清净。如是四种名于婬贪令心清净。”《大正藏》册30,页429,上26-中6。] 西藏密宗喇嘛教的“无上瑜伽双身修法”正是具足相应于淫贪的最具体代表,却诓骗无知者为“即身成佛”之法道,殊不知此乃三界中最低层次的贪著,而密教诸师竟连淫贪的对治法都不懂,还认取五阴境界为真实,显然我见我执俱在,初果尚且了不可得,遑论成佛。
 
  密宗喇嘛教之修行法门,始自结缘灌顶、归依之因灌、瓶灌,中及上师相应法之观想、明点之观想、天瑜伽观想、气功修练,末至无上瑜伽之“即身成佛”法门,皆以修证双身修法之淫乐为其中心思想,以此邪见而前后一以贯之。密宗喇嘛教为盗取佛教资源而寄生佛教中,欺诈无知大众说:如果有人听闻这男女双修之淫乐法门可以即身成佛,心中不生怀疑、立即信受奉行者,就是无上瑜伽法门之“正所化机”;诳称这样的人就是“大乘中具足最胜种性大堪能者”,说唯有“大乘中具足最胜种性大堪能者”方能信受及修学双身法,所以男女交合之无上瑜伽淫乐修法,乃是密教中“大根性者”的修学法门。如是以最下层次的贪著为行门,妄说为最究竟的“即身成佛”法,实在是极为荒唐、荒谬的事。可悲的是,至今仍有许多人不能了知密宗喇嘛教真正的面貌,而继续受其邪说所惑,堕入外道法中,成就魔业以及破坏正法之大恶业。
 
  《所欲致患经》云:
 
  佛告诸比丘:“复次,因欲贪爱所在,放心恣意;父说子恶,子说父恶;母说女恶,女说母恶;兄说弟恶,弟说兄恶;姊说妹恶,妹说姊恶;家室宗族,转相诽谤。是为贪欲之患,因致勤苦,皆由多求;放心恣意,为欲所溺。[《大正藏》册17,页539,下19-24。]
 
  由以上经文所示可以了知,有情众生由于贪欲炽盛,引生种种身口意之过患,造无量无边之恶业,甚而导致父母、兄弟、姐妹互相憎恨、互相伤害,乃至家室宗族互相诽谤,此皆是由于贪欲之患所造成。
 
  《所欲致患经》又云:
 
  佛告诸比丘:“见彼女人,捐在冢间无央数岁,骨节糜碎,青白如碧,碎坏如面;于比丘意云何?前时端正,颜貌姝好,没不现乎?患证现耶?”对曰:“唯然。”佛言:“是为贪欲忧患证也。”[《大正藏》册17,页540,下2-5。]
 
  此段经文则是 佛陀告诉诸比丘,应以种种不净观来观察:一个女人死亡后,被弃置于冢间经过无量长的时间以后,身体的骨头关节皆糜烂破碎了,颜色青白如碧,碎坏到犹如面粉块一样。为什么以前端正庄严、美丽姣好的容貌都隐而不现了呢?贪欲所带来的过患,不就现前可以观察得出来吗?所以,佛陀常教导弟子们以不净观、九想观(针对死尸作九种不净观,经论所说略有差异,今举《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402之九想为:膖胀想、脓烂想、异赤想、青瘀想、啄噉想、离散想、骸骨想、焚烧想、灭坏想),来观察自身及所爱之人,观内身中发毛爪齿、尘垢皮肉、骸骨筋脉、心胆肝肺、大肠小肠……脓血热痰、泪汗屎尿等,如是依内朽秽观身不净;乃至人死为尸,或青瘀或脓烂、或变坏或膨胀……如是依外朽秽作不净观,然则此身、他身有何可爱之处呢?又为何为了虚妄不实的自他色身,而起种种贪爱而流转生死,乃至造诸恶业而沦堕三途呢?
 
  是故,经云:“多欲之人,多求利故,苦恼亦多;少欲之人,无求无欲,则无此患。”[《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大正藏》册12,页1111,中28-29。] 佛法中以“贪、瞋、痴”为三毒,也是一切烦恼和恶业的根本;而三毒中,又以“贪”为众烦恼之首,影响修道至巨,吾人岂能不于此多加警惕!(待续)
本文标签:根本烦恼(12)正觉总持咒(62)贪(11) 本文关键字:正觉,总持,咒略,连载,33--,贪心,张正圜,老师,第四,
讲座文稿
愿所有功德回向:

自归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自归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自归依僧,当愿众生,统理大众,一切无碍。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所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Copyright © 2015-2021 如来藏网 rulaizang.cn rulaizang.com.cn 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0043799号